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力培育技能人才,促进福建茶产业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成建 《茶叶学报》 2022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本文归纳整理了福建省茶行业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特级制茶工艺师、传统工艺传承大师、制茶大师、制茶高级工程师等五种类型技能人才的资料,分析各类人才对福建茶产业的积极作用或影响,并提出促进福建茶产... 本文归纳整理了福建省茶行业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特级制茶工艺师、传统工艺传承大师、制茶大师、制茶高级工程师等五种类型技能人才的资料,分析各类人才对福建茶产业的积极作用或影响,并提出促进福建茶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期为各有关企事业单位认识、培育、任用技能人才提供帮助,促进茶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技能人才 福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香金露·琉霞映梦:闽台茶果文化下的调饮茶艺创新探索
2
作者 张彤 陈艺妍 +4 位作者 庄娇容 陈婵 陈丹 林先滨 吴成建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22-26,共5页
本研究以“兰香金露沁琉霞”为主题,深度融合闽台茶果文化、非遗技艺与现代调饮技术,成功创制出兼具深厚文化内涵与极致感官体验的调饮茶艺杰作。通过冷萃工艺、分子料理及光影交互等前沿技术,茶汤适口性提升38%,视觉叙事张力显著增强,A... 本研究以“兰香金露沁琉霞”为主题,深度融合闽台茶果文化、非遗技艺与现代调饮技术,成功创制出兼具深厚文化内涵与极致感官体验的调饮茶艺杰作。通过冷萃工艺、分子料理及光影交互等前沿技术,茶汤适口性提升38%,视觉叙事张力显著增强,AR/VR技术的融入更使文化认同感倍增。研究揭示了酶-酚协同作用优化茶汤、非遗茶器活化等核心创新机制,为茶文化跨界融合开辟了崭新路径,兼具学术探索与产业应用的双重价值。实验数据显示,该调饮茶艺作品在目标市场测试中获得了高达89%的消费者满意度,为传统茶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金钻凤梨 调饮茶艺 非遗活化 感官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安溪县感德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成建 陈丹 +2 位作者 高刚福 林婷 张彤 《广东茶业》 2025年第4期39-41,共3页
本文综述了“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以安溪县感德镇为例,分析了“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完善设施、深度融合、创新营销等一系列针对性对策,以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文综述了“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以安溪县感德镇为例,分析了“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完善设施、深度融合、创新营销等一系列针对性对策,以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旅游 融合 安溪 感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文化构建探析——以福建茶文化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娴静 吴成建 +3 位作者 林旭吟 郭威 陈锟 张雪儿 《福建茶叶》 2023年第3期110-112,共3页
本文立足福建省涉农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点,从新时代职教校园文化构建目标、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的意义、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文化构建需求分析及校园茶文化构建路径、保障条件等进行阐述,以实现在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茶文化构建... 本文立足福建省涉农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点,从新时代职教校园文化构建目标、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的意义、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文化构建需求分析及校园茶文化构建路径、保障条件等进行阐述,以实现在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茶文化构建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职教特色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服务“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等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园 茶文化 构建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泰绿茶高质高效生产加工技术探析
5
作者 陈丹 吴成建 +2 位作者 陈艺妍 庄娇容 张雪儿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26-28,共3页
永泰绿茶作为福建省特色名茶之一,凭借其独特的香气、鲜爽滋味和绿色健康的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结合永泰县的地理气候条件与茶叶生产实际,从茶园管理、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环节探讨优质永泰绿茶的关键生产技术,以期为提升产业竞... 永泰绿茶作为福建省特色名茶之一,凭借其独特的香气、鲜爽滋味和绿色健康的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结合永泰县的地理气候条件与茶叶生产实际,从茶园管理、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环节探讨优质永泰绿茶的关键生产技术,以期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永泰 优质 加工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光青茉”主题调饮茶艺创编探析
6
作者 彭靖 陈艺妍 +3 位作者 吴成建 陈丹 张雪儿 苏峰 《福建茶叶》 2025年第5期62-64,共3页
在茶饮消费转型背景下,本文以茉莉花茶调饮为对象,探索传统茶文化创新性传承与现代新茶饮的融合路径。通过冷萃茉莉花茶与阳光青提调饮的“三重清透”风味结构(前调青提鲜爽、中调茉莉冷香、尾调蜂蜜回甘),结合宋韵美学意境、非遗技艺... 在茶饮消费转型背景下,本文以茉莉花茶调饮为对象,探索传统茶文化创新性传承与现代新茶饮的融合路径。通过冷萃茉莉花茶与阳光青提调饮的“三重清透”风味结构(前调青提鲜爽、中调茉莉冷香、尾调蜂蜜回甘),结合宋韵美学意境、非遗技艺活化及现代感官科技,研究构建“饮、观、嗅、感”多维沉浸式茶文化体验体系。核心创新点包括:分层显影动态视觉设计、蜂蜜缓释工艺、AR气味图谱交互技术,以及低糖健康配方与生态低碳理念的应用。研究发现,冷萃工艺可保留茶多酚(留存率>90%)和青提白藜芦醇,形成天然抗氧化矩阵;非遗点茶技艺通过“蜜纹点茶”与“提香互动”实现年轻化表达;AR技术将茉莉花香分子扩散路径可视化,提升感官体验。最终,本研究提出“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双轨策略,以感官革新、健康升级与文化活化为突破口,为调饮茶艺提供“可品、可观、可感”的立体范式,推动传统茶文化在当代生活方式中的再生与跨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光青茉 调饮茶艺 宋韵美学 非遗活化 健康茶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栖太姥雪浮香”主题调饮茶艺创编探析
7
作者 庄娇容 陈艺妍 +3 位作者 吴成建 陈丹 陈书泽 张雪儿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134-136,共3页
本文以福鼎太姥山白茶文化为背景,结合现代调饮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探析了主题调饮茶艺《云栖太姥雪浮香》的创编思路与实践。通过解构其“雪-月-花三重韵”风味体系、分子料理工艺创新及非遗数字化活化路径,系统论证调饮茶艺在重构白... 本文以福鼎太姥山白茶文化为背景,结合现代调饮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探析了主题调饮茶艺《云栖太姥雪浮香》的创编思路与实践。通过解构其“雪-月-花三重韵”风味体系、分子料理工艺创新及非遗数字化活化路径,系统论证调饮茶艺在重构白茶文化叙事、融合科技美学范式、强化健康功能价值等维度的创新突破。旨在为现代茶艺创编提供跨界融合的实践参考,推动茶文化在新时代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饮茶艺 白茶文化 分子料理 非遗数字化 太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器为器,茶乐为声: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自制茶乐器创编节目实践——基于茶文化传承与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路径
8
作者 郑晓棽 吴成建 +5 位作者 缪露雯 苏燕 黄玲姿 庄娇容 陈丹 郭梦颖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强调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结合,探索茶器“乐器化”的教育转化路径。通过构建“文化感知—科学探究—艺术表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玻璃茶杯等日常茶器转化为可演奏... 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强调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结合,探索茶器“乐器化”的教育转化路径。通过构建“文化感知—科学探究—艺术表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玻璃茶杯等日常茶器转化为可演奏音阶的乐器,结合茉莉花茶艺与民歌《茉莉花》改编,开展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该模式显著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音高辨识准确率提升41%)与文化认知(茶文化符号理解度提升68%),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提供了“器物活化—学科联动—情境体验”的可复制范式。研究提出,未来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非遗技艺深度融合与“茶乐素养”评价体系构建,推动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创新性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茶文化 跨学科融合 自制乐器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乡的坦洋红”主题红茶茶艺创编探析
9
作者 吴成建 苏燕 +2 位作者 庄娇容 陈艺妍 刘菲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从创作背景、主题、作品要素和意境营造方法分析了主题红茶茶艺《家乡的坦洋红》的创编历程。提供了可参考的个人主题茶艺创编思路。阐述了本主题茶艺从选茶、茶席设计、解说词写作、背景音乐选用和背景展示等多方面的茶艺创编内涵... 本文从创作背景、主题、作品要素和意境营造方法分析了主题红茶茶艺《家乡的坦洋红》的创编历程。提供了可参考的个人主题茶艺创编思路。阐述了本主题茶艺从选茶、茶席设计、解说词写作、背景音乐选用和背景展示等多方面的茶艺创编内涵。希望能为茶艺工作者提供借鉴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洋红 红茶茶艺 创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洋工夫红茶制作调饮奶茶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忠雄 郑国 +3 位作者 吴成建 黄正华 陈婵 刘菲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1期25-27,共3页
为探索坦洋工夫红茶制作调饮奶茶的相关性能,采用茶浓度折光仪和感官风味喜好程度测评的方法,研究不同等级、不同浸泡时长制作茶底的茶汤浓度规律,以及调制鲜奶奶茶(红茶拿铁)的消费者偏好,为坦洋工夫红茶制作奶茶提供参考。浸出规律结... 为探索坦洋工夫红茶制作调饮奶茶的相关性能,采用茶浓度折光仪和感官风味喜好程度测评的方法,研究不同等级、不同浸泡时长制作茶底的茶汤浓度规律,以及调制鲜奶奶茶(红茶拿铁)的消费者偏好,为坦洋工夫红茶制作奶茶提供参考。浸出规律结果表明:茶汤浓度随浸泡时长的增加而增加,一级茶浸泡时长以20min为宜,三级茶浸泡时长以10min为宜。喜好程度测评结果表明:香气是呈现U变化,滋味、口感和总体评分则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一级茶浸泡20min(J1S4)适宜开发高档奶茶产品,三级茶浸泡10min(J3S2)适宜开发普通档奶茶产品。总体而言,坦洋工夫红茶也可作为调制奶茶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洋工夫 红茶 制作调饮 奶茶 风味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煮饮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康 吴成建 《中国茶叶》 2022年第5期54-57,共4页
为探索不同等级白茶的最佳煮饮方法,采用TDS计检测茶汤浓度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研究不同投叶量时煮饮白茶的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等级与投叶量相同条件下,煮饮的白茶饼茶和散茶茶汤浓度差异极为明显,饼茶的茶汤浓度明显高于散茶... 为探索不同等级白茶的最佳煮饮方法,采用TDS计检测茶汤浓度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研究不同投叶量时煮饮白茶的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等级与投叶量相同条件下,煮饮的白茶饼茶和散茶茶汤浓度差异极为明显,饼茶的茶汤浓度明显高于散茶;白茶饼等茶汤浓度随投叶量增加而增大,白牡丹二级的高于白牡丹一级,茶汤质量浓度处于100~400 mg/L之间为感官品饮适宜区,质量浓度在200~300 mg/L之间是品饮的较佳浓度;煮饮时,白茶饼茶的适宜投叶量为8~10 g,白茶散茶的适宜投叶量为10~12 g,研究结果可为消费者煮饮白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煮饮 浓度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萎凋加工技术总结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国 吴成建 +1 位作者 黄正华 邱瑞良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1期20-22,共3页
本文阐述了茶叶萎凋加工的概念、原理作用、基本类型、配套设备设施和工艺技术,以期为不同茶类(白茶、红茶和青茶)的适度萎凋加工、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茶叶 萎凋加工 设备设施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烘干与焙火的技术总结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正华 吴成建 《福建茶叶》 2021年第8期23-24,46,共3页
本文通过阐述烘干与焙火的作用、设备和技术工艺,从而为武夷岩茶的烘干和焙火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烘干 焙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茶加工厂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成建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1期61-64,共4页
阐述了有害生物相关定义、范围以及相关法规和法律,对有机茶加工厂的有害生物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7条有机茶加工厂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关键词 有害生物 有机 加工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泡白牡丹产品开发与研究
15
作者 林梅花 吴成建 《福建茶叶》 2022年第9期33-36,共4页
为开发白茶白牡丹冷泡茶产品,对白茶(白牡丹)冷泡的最佳茶水比和浸泡时间进行研究。采用茶浓度折光仪和感官审评方法,研究不同茶水比(投茶量)、不同浸泡时长下白牡丹冷泡的茶汤浓度规律与感官品质风味,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夏天冷泡白茶白... 为开发白茶白牡丹冷泡茶产品,对白茶(白牡丹)冷泡的最佳茶水比和浸泡时间进行研究。采用茶浓度折光仪和感官审评方法,研究不同茶水比(投茶量)、不同浸泡时长下白牡丹冷泡的茶汤浓度规律与感官品质风味,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夏天冷泡白茶白牡丹产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茶水比处理水平较低(1:125、1:100)的最佳浸泡时长为150min~180min;茶水比处理水平较高(1:75、1:50),最佳的浸泡时长为30min~60min。随着茶汤浓度的提高,评分呈上升趋势,但浓度超过350mg/L后,评分逐渐降低。开发的冷泡白牡丹产品最长时长不宜超过180min,茶水比以1:75(产品单泡重量5g)和1:100(产品单泡重量3.8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冷泡 浓度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老丛水仙及其加工工艺
16
作者 傅霞 张雪儿 +3 位作者 吴成建 郑国 邱瑞良 翁丽梅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1期23-25,共3页
本文介绍了老丛水仙历史溯源、定义及类型、感官品质特点、地域风土差异,并分析了加工技术工艺与大宗水仙的不同之处,以期为老丛水仙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丛水仙 乌龙茶 溯源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精制加工工艺与设备
17
作者 邱瑞良 张雪儿 +3 位作者 吴成建 刘安兴 宁红梅 翁立梅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3期41-44,共4页
文章介绍了武夷岩茶手工精制、单机精制和流水线精制的加工流程,总结了归堆、走水复火、筛分、拣剔、风选、静电选别、焙火、拼配、包装入库等精制加工工序的关键技术要点,梳理了精制过程配套使用的机器设备及参数设置,以期为武夷岩茶... 文章介绍了武夷岩茶手工精制、单机精制和流水线精制的加工流程,总结了归堆、走水复火、筛分、拣剔、风选、静电选别、焙火、拼配、包装入库等精制加工工序的关键技术要点,梳理了精制过程配套使用的机器设备及参数设置,以期为武夷岩茶的精制加工、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精制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