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的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菊香 陈辉民 +2 位作者 吴彬 林小明 王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探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的意义,以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可能存在低血容量的48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试验前后分别采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 目的:探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的意义,以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可能存在低血容量的48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试验前后分别采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P(cv-a)CO2、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 O2)、乳酸(Lac)、尿量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以容量负荷试验后CO增加≥10%和<10%认为有反应性组和无反应性组。结果:35例患者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13例无反应。试验前CVP和P(cv-a)CO2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R、MAP、Lac、Scv O2、尿量指标组间无差异。无反应组仅CVP在容量负荷试验后有增高趋势。有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后上述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前Scv O2≥70%患者18例,其中有15例P(cv-a)CO2>6 mm Hg(8.73±1.71)mm Hg,经补液后P(cv-a)CO2下降(4.47±1.30)mm Hg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患者Scv O2≥70%时,P(cv-a)CO2>6 mm Hg提示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的意义,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容量负荷试验 血流动力学治疗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8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徐丽艳 黄海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0-721,72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81例MTC行免疫组化、BRAF V600E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45例,男性36例,年龄...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81例MTC行免疫组化、BRAF V600E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45例,男性36例,年龄20~77岁,平均42.5岁。临床表现:颈部肿物、无明显症状或体检发现。肿块直径0.3~15 cm,平均6.5 cm。镜检: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或梭形,大小较一致,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呈器官样、片状、巢状、梁状排列,8例瘤细胞围绕血管和纤维形成乳头状结构。间质见多少不等的淀粉样物质沉积(67/81)。免疫表型:瘤细胞Calcitonin(81/81)、Syn(80/81)、CgA(63/81)、CEA(25/38)和TTF-1(81/81)均阳性,刚果红染色阳性(67/81)。Ki-67增殖指数3%~30%。BRAF V600E基因检测1例(1/36)阳性。结论 MTC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MTC预后较好,易复发和转移,手术完整切除后,应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19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健然 陈良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可行性。方法:为19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新生儿患者实施了急诊大动脉调转术,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可行性。方法:为19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新生儿患者实施了急诊大动脉调转术,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必须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异常 大动脉转位 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胸椎椎弓根横径对螺钉植入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付长峰 刘中国 +3 位作者 刘一 张绍昆 赵松 闫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评价成人上位、中位胸椎节段(T1~T8)椎弓根形态对螺钉植入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体直接测量方法,测量5具新鲜成人尸体胸椎(T1~T8)椎弓根的横径,比较其与临床应用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匹配程度;模拟手术情况,按照个体化原则选... 目的:评价成人上位、中位胸椎节段(T1~T8)椎弓根形态对螺钉植入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体直接测量方法,测量5具新鲜成人尸体胸椎(T1~T8)椎弓根的横径,比较其与临床应用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匹配程度;模拟手术情况,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植入螺钉型号,并于直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肉眼下观察螺钉植入后椎弓根皮质破坏情况。结果:成人胸椎T6~T8节段,椎弓根横径分别为4.53(4.40~4.70)、5.38(5.25~5.60)和5.55(5.50~5.80)mm,均>4.5mm,可以满足最小直径螺钉植入。T1~T5椎弓根横径分别为4.74(3.85~5.25)、4.47(3.45~5.25)、4.15(3.60~4.65)、3.75(3.10~4.50)和4.25(3.70~4.65)mm。在所有测量胸椎标本中,椎弓根横径<4.5mm的椎体占标本总体的22.5%。螺钉植入椎弓根后,2个椎体发生椎弓根外侧皮质破坏。结论:成人T3~T4节段椎弓根横径最窄,影响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植入,但在上位及中位胸椎的大部分节段,可以安全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