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城市能见度和雾的特征与城市环境演变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学鸣 蔡诗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5,共5页
利用厦门城市 1 980~ 2 0 0 0年 2 1年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 ,对能见度和雾演变特征及其物理成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厦门城市夏季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 ,这可能与冬夏盛行风向不同 ,输送排放污染源地不同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 利用厦门城市 1 980~ 2 0 0 0年 2 1年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 ,对能见度和雾演变特征及其物理成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厦门城市夏季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 ,这可能与冬夏盛行风向不同 ,输送排放污染源地不同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厦门城市冬季和夏季能见度呈下降趋势 ,尤以夏季为突出 ,轻雾以上的频数也日益增加 ,其重要因素是城市的热岛效应。厦门城市能见度虽然明显好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北京 ,但冬季厦门城市能见度与北京呈反位相演变趋势。夏季厦门城市能见度有着明显的日间变化 ,这与夏季海陆风日变化的垂直环流圈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环境演变 城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夏丽花 冯晋勤 +1 位作者 黄美金 陈德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0-114,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5年5月5日福建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锋前暖区内,高空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高低空急流的...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5年5月5日福建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锋前暖区内,高空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置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大气的不稳定和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利于飑线的形成和发展,移入型的回波在福建境内发展加强形成飑线,飑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急流 弱冷空气 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短时区域暴雨的天气及多普勒雷达资料概念模型 被引量:23
3
作者 郭林 陈礼斌 +1 位作者 施碧霞 李建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5,共5页
通过对 1996~ 1998年 42个短时区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将天气形势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相结合 ,建立了 3种非台风型的闽南短时区域暴雨的天气及多普勒雷达资料概念模型 。
关键词 闽南地区 短时区域暴雨 天气过程分析 多普勒天气雷达 时空分布 统计分析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定位资料应用于雷暴天气监测与诊断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魏锦成 陈泽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9-42,共4页
以厦门1996年初雷天气的多普勒雷达探测为例,分析了闪电定位对探测初生雷暴、识别雷雨和阵雨回波、判断雷暴降水率、移动、变化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闪电 定位 雷暴探测 天气监测 天气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14号台风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钟卓约 帅方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1-44,共4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和探讨 1 999年 1 4号台风在近海及登陆过程中强度场、多普勒速度场的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探测台风过程中比一般天气雷达更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强度场 速度场 天气过程分析 台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北冕暴雨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魏锦成 吴陈锋 杨奇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2-35,F002,共5页
分析热带气旋北冕在厦门地区造成的暴雨过程中主要降水时段多普勒雷达资料强度场和速度场的特点。分析表明 ,这次暴雨是多种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阶段的短时大暴雨是停滞在厦门上空的强单体直接造成的 ,对应的速度场上有低层东... 分析热带气旋北冕在厦门地区造成的暴雨过程中主要降水时段多普勒雷达资料强度场和速度场的特点。分析表明 ,这次暴雨是多种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阶段的短时大暴雨是停滞在厦门上空的强单体直接造成的 ,对应的速度场上有低层东南风和西南风辐合 ;单体的合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单体的分离合并与低空急流的脉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暴雨过程 多普勒雷达 大暴雨 辐合 强度场 低空急流 三阶段 分析 停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