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福建绣球的扦插育苗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华明
陈杰
《热带林业》
2019年第4期26-29,共4页
通过对选育的福建绣球(Hydrangea chungii Rehd)优良单株的不同穗条开展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处理、同一浓度不同育苗时间及穗条的不同部分等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份和10月份进行福建绣球嫩枝扦插时,用带1/4叶片的嫩枝扦插,扦插成...
通过对选育的福建绣球(Hydrangea chungii Rehd)优良单株的不同穗条开展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处理、同一浓度不同育苗时间及穗条的不同部分等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份和10月份进行福建绣球嫩枝扦插时,用带1/4叶片的嫩枝扦插,扦插成活率高达90%以上,扦插时用IAA、IBA及ABT6号处理穗条,对穗条生根量、成活率等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绣球
嫩枝扦插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绣球的驯化育苗研究
2
作者
黄华明
陈杰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9期180-182,共3页
通过选育福建绣球优良单株,采用嫩枝和硬枝扦插育苗进行驯化试验,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穗条的不同部分等对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和10月进行福建绣球嫩枝扦插时,用带1/4叶片的嫩枝扦插,扦插成活率高达90%以上,扦插时用IAA...
通过选育福建绣球优良单株,采用嫩枝和硬枝扦插育苗进行驯化试验,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穗条的不同部分等对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和10月进行福建绣球嫩枝扦插时,用带1/4叶片的嫩枝扦插,扦插成活率高达90%以上,扦插时用IAA、IBA及ABT6号处理穗条,穗条生根量、成活率等均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绣球
嫩枝扦插
硬枝扦插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
3
作者
苏比·热西塔洪
阮颖超
+3 位作者
何宗明
范少辉
翁贤权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为研究1代杉木林采伐后采用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更新的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20地位指数级的29年生杉木林(起源于本地普通杉木种子)中设置固定试验地,采伐后采用5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和2代杉木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营造2代...
为研究1代杉木林采伐后采用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更新的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20地位指数级的29年生杉木林(起源于本地普通杉木种子)中设置固定试验地,采伐后采用5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和2代杉木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营造2代杉木试验林,研究造林后26 a 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代26年生杉木林平均蓄积量为666.312 m^(3)·hm^(-2),平均出材量为536.805 m^(3)·hm^(-2),年平均蓄积增长量为25.627 m^(3)·hm^(-2)·a^(-1)。不同处理的蓄积量和总材种出材量排序均为: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BL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BL3)>炼山处理(SB)>全树收获处理(BL1)>移除采伐剩余物处理(BL0),5种不同处理的大径材出材量均在65.52%以上,不同处理间蓄积量和出材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的2代26年生杉木林并没有出现前人报道的连栽生产力下降的情况,且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之间的生产力也无显著差异。采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适地适树(杉木造林选择20以上地位指数级的林地)和采用经遗传改良的苗木造林是缓解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维持杉木大径级无节材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采伐剩余物处理
多代连栽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杉阔混交和林下套种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4
作者
高畅
付若仙
+3 位作者
沐炜杰
陈良喜
吴望榕
俞元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共10页
[目的]与阔叶树混交是提升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探究不同杉阔混交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氮矿化特征,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两种经典混交模式的林分(杉-阔套种林、杉-阔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
[目的]与阔叶树混交是提升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探究不同杉阔混交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氮矿化特征,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两种经典混交模式的林分(杉-阔套种林、杉-阔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壤(0~5 cm、5~20 cm、20~40 cm、40~60 cm)的理化性质、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结果]0~5 cm土层的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混交和套种显著提高了0~5 cm土壤有效氮含量与净氮矿化速率。与杉木纯林相比,杉-阔套种林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增加了111.19%,杉-阔混交林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增加了70.73%。RDA分析表明:总碳和总氮含量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速率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率、碳氮比、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等对土壤氮矿化速率也有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氮矿化速率最显著的0~5 cm土壤的碳氮比是净氮矿化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层间对氮矿化的影响不同。[结论]土壤氮矿化与土壤深度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生在浅表层土壤且受多种土壤性质影响。杉阔混交和套种可以促进土壤氮矿化,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正向影响利于维持和提升杉木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杉阔混交
套种
土壤氮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球孢白僵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
被引量:
6
5
作者
蔡守平
卢镜铭
+3 位作者
何学友
韩国勇
丁珌
黄金水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61,共5页
应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进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通过林间施菌,套笼法检查防治效果,调查防治后油茶植株的虫口数和油茶叶片新增受害率,综合评价白僵菌林间防治该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08孢子·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B...
应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进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通过林间施菌,套笼法检查防治效果,调查防治后油茶植株的虫口数和油茶叶片新增受害率,综合评价白僵菌林间防治该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08孢子·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B处理)防治效果最佳,施菌10 d后黑褐盗毒蛾幼虫死亡率达92.8%,防治效果达91.0%。白僵菌粉炮处理中,60个粉炮·hm-2(A2处理)、90个粉炮·hm-2(A3处理)2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0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4%、85.3%,但显著高于30个粉炮·hm-2(A1处理)。白僵菌不同剂型防治后各处理组的虫口数、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均较防治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其中虫口数下降最多的分别是A3、B、A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6%、88.4%、81.5%;B、A3、A2处理在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仅为5.3%、6.0%、8.3%,而对照的新增量为21.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黑褐盗毒蛾
粉炮
孢子悬浮液
油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荷防火林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卢镜铭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4,共3页
不同立地、不同年龄、不同起源、不同产区木荷防火林林分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立地条件、年龄、林分起源对木荷生长存在显著影响 ,通过不同产区木荷生长比较分析认为闽西北适宜木荷生长 。
关键词
木荷
防火林
林分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6
7
作者
赵文东
李凯
+4 位作者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翁贤权
林文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探究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设置固定试验地,皆伐后开展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设置固定试验地,皆伐后开展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立木蓄积量表现为BL2(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保留采伐剩余物)>BL3(采伐剩余物加倍保留)>BL1(地上部分全树收获)>BL0(地上部分全部清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火烧采伐剩余物),其中BL2具有最大立木蓄积量528.96 m^(3)·hm^(-2),且比相同位置上种植的前茬(第1代29年生杉木)林立木蓄积量大1.44 m^(3)·hm^(-2),其平均胸径23.95 cm,平均树高21.04 m,平均单株材积0.4338 m3,地位指数22.60.BL0和SB处理表现最差,其立木蓄积量分别为486.27和492.02 m^(3)·hm^(-2),是BL2立木蓄积量的91.92%和93.01%,但各处理间生长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多代经营
林木生长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降水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叶片碳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
3
8
作者
郭佳欢
孙杰杰
+3 位作者
冯会丽
龙飞宇
陈杰
俞元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100,共6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状态及变化趋势,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经营区的土壤养分和叶片养分与年均降水量以及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均降...
为了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状态及变化趋势,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经营区的土壤养分和叶片养分与年均降水量以及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均降水量的增加,林地土壤氮的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净矿化速率:r=-0.906,P<0.001;净硝化速率:r=-0.873,P<0.001),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则呈显著上升趋势(r=0.244,P<0.05),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林分密度对土壤可溶性无机氮质量分数、净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但与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r=-0.229,P<0.05),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极显著负相关(r=-0.481,P<0.001)。从变化趋势看,杉木叶片养分与年均降水量无相关性,与林分密度密切相关。其中,林分密度与叶片磷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r=-0.354,P<0.05),和叶片氮与磷质量分数比极显著正相关(r=0.486,P<0.001)。研究发现,降水是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氮动态过程差异的关键因子,林分密度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养分来源和输入量的主要指标。年均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变化会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杉木叶片养分质量分数。研究认为,叶片磷质量分数可以作为反映土壤氮和土壤磷等养分质量分数的指示器,降水可以作为土壤氮动态的预测指标。在高降水(1500 mm以上)区域,将林分密度控制在2500株·hm-2以下,有助于提高林地土壤和树木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维持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林分密度
杉木人工林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分析与早期选择
被引量:
1
9
作者
郑如德
钱国财
+2 位作者
潘昕
汤行昊
范辉华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5期17-22,共6页
为了选育木荷速生优良家系,以营建在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的34个5年生木荷优良单株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各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9个性状,进行家系间遗传变异分析和育种值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木荷家系间...
为了选育木荷速生优良家系,以营建在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的34个5年生木荷优良单株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各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9个性状,进行家系间遗传变异分析和育种值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木荷家系间各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34个木荷半同胞家系不同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1.36%~85.71%,遗传力均超过了0.65,其中,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叉干数及冠幅生长均超过了0.80,较高的变异系数和高遗传力有利于优良家系的评价选择;木荷家系生长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材积和胸径、树高之间,均为极显著的两两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利用综合评价法,初选出高于参试群体得分均值的优良家系19个,依据10%的入选率,GT34、YP26、F1和GT23四个家系入选为最优家系,入选最优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群体总平均值提高了7.41%、14.2%和36.63%,遗传增益分别为6.60%、11.79%和31.47%。初选出的最优家系可作为优良家系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半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增益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黧蒴锥马尾松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陈良喜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2,共5页
对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和纯林持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树种结构不同,涵养水源功能存在差异,不同组成林分持水量排序为:6栲4马>4栲6马>10栲纯林>10马纯林;各林分各层次持水量...
对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和纯林持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树种结构不同,涵养水源功能存在差异,不同组成林分持水量排序为:6栲4马>4栲6马>10栲纯林>10马纯林;各林分各层次持水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植被层,不同混交模式林分总持水量主要分布在土壤层,黧蒴锥马尾松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大于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黧蒴锥
马尾松
混交林
持水量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2代杉木林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11
作者
陈杰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6,17,共7页
在福建南平第1代杉木成熟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前测定每个标准地碳储量,采伐后采用5种方式处理采伐剩余物:全部收获(移走地面上全部有机剩余物,包括树木、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全树收获(收获树木的全部地上部分)、树干和树皮收获(...
在福建南平第1代杉木成熟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前测定每个标准地碳储量,采伐后采用5种方式处理采伐剩余物:全部收获(移走地面上全部有机剩余物,包括树木、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全树收获(收获树木的全部地上部分)、树干和树皮收获(仅收获树干与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仅收获树干和树皮,将全树收获处理的树枝和树叶移到这个处理中)、炼山(仅收获树干和树皮,然后火烧采伐剩余物),随后采用常规方法营造第2代杉木林。试验后12 a,对不同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第2代杉木林乔木层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61.03 t·hm-2)>全树收获(57.57 t·hm-2)>全部收获(55.64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54.38 t·hm-2)>炼山(49.00 t·hm-2);土壤层(0~40 cm)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99.49 t·hm-2)>全树收获(95.63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94.81 t·hm-2)>全部收获(91.55 t·hm-2)>炼山(91.23 t·hm-2,与第1代杉木林采伐前相比,第2代12年生杉木土壤层(0~40 cm)碳储量除了全部收获处理降低0.04 t·hm-2外,其他处理均有少量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第2代12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162.80 t·hm-2)>全树收获(155.56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151.24 t·hm-2)>全部收获(149.14 t·hm-2)>炼山(142.29 t·hm-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全树收获处理、树干和树皮收获处理、全部收获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比炼山处理高14.41%、9.33%、6.29%、4.81%,但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2代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比较
被引量:
4
12
作者
傅成杰
巫智斌
+3 位作者
陈远芳
詹生炟
俞群
高伟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5期16-19,共4页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林(毛+虎)、毛红椿+杉木混交林(毛+杉)、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林(毛+马)和毛红椿纯林(毛纯)4种模式更新,造林6年后比较了不同模式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造林6年后毛红椿在不同经营方式下产生差异,其中...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林(毛+虎)、毛红椿+杉木混交林(毛+杉)、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林(毛+马)和毛红椿纯林(毛纯)4种模式更新,造林6年后比较了不同模式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造林6年后毛红椿在不同经营方式下产生差异,其中毛+马的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而毛纯、毛+虎和毛+杉3种模式之间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表明毛红椿与马尾松混交时有最高的地径生长量;不同混交树种之间马尾松地径生长量最高,虎皮楠最低,而杉木与马尾松和虎皮楠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的地径相对生长率以虎皮楠的1.59cm·a^(-1)最高,马尾松的1.32 cm·a^(-1)次之,杉木为1.24 cm·a^(-1),毛红椿的相对生长率则为0.68~0.78 cm·a^(-1)。造林6年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在树种间及样地间均无显著差异,高径比在树种间亦无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评价表明,从促进毛红椿的生长看,不同模式间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模式的得分最高,其次为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模式,毛红椿纯林得分最低;从不同混交树种的生长成效来看,马尾松得分最高,其次为杉木,虎皮楠得分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采伐迹地
树种更新
混交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3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测定
被引量:
2
13
作者
张红梅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2期30-31,共2页
对23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得出了其各器官生物量排列为:树干>根>枝>皮>叶;米老排树干纹理直,结构细致,硬度及强度中等,不开裂,易加工,切面光滑,色泽美观,树冠大,叶片数量多,侧枝粗长,根系发达(84%的生物量分布...
对23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得出了其各器官生物量排列为:树干>根>枝>皮>叶;米老排树干纹理直,结构细致,硬度及强度中等,不开裂,易加工,切面光滑,色泽美观,树冠大,叶片数量多,侧枝粗长,根系发达(84%的生物量分布在0~40cm的土层中,细根穿透能力强多分布在>40cm的土层中),这些是米老排生产力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人工林
生物量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杉木连栽地营造米老排林后的土壤物理性质
被引量:
2
14
作者
张红梅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7期90-94,共5页
采用环刀法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和渗透性能测定,研究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杉木2代采伐迹地营造的29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及其临近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以期为本地区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米老排...
采用环刀法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和渗透性能测定,研究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杉木2代采伐迹地营造的29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及其临近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以期为本地区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米老排人工林各层次土壤容重均低于杉木人工林,而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最大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滤系数均高于杉木人工林。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层(0~10 cm)土壤。米老排人工林表层土壤容重为0.893 g/cm^(3),比杉木人工林降低了5.80%;表层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最大持水量、排水能力、渗滤系数分别为63.50%、19.77%、29.37%、71.23%、36.91 mm、11.79 mm/min,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056倍、1.509倍、1.055倍、1.119倍、1.196倍、1.322倍。米老排人工林表层土壤的排水能力、表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渗滤系数显著高于杉木林(P<0.05),但其余物理性质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连栽地营造米老排人工林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米老排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叶石楠种防火林带的研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林文清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8期150-151,共2页
本文对防火林带建立中,选择树种的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红叶石楠的生物学特性,防火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对红叶石楠防火林带进行了建立,后又分析了其的抗火性能及经济效益,说明了红叶石楠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
关键词
防火林带
树种
红叶石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区系特征研究
16
作者
卢镜铭
雷泽兴
《福建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39-42,共4页
通过标准地调查 ,研究 2 9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杉木纯林 (对照 )群落区系特征 ,结果表明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植物属和种组成数量 (10 2属、138种 )均大大超过杉木纯林群落 (87属、10 8种 ) ,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更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其区系...
通过标准地调查 ,研究 2 9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杉木纯林 (对照 )群落区系特征 ,结果表明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植物属和种组成数量 (10 2属、138种 )均大大超过杉木纯林群落 (87属、10 8种 ) ,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更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其区系特征与杉木纯林相比有较大不同 ,群落间的相似性较小。栽杉留阔模式群落乔木层中落叶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重要值。栽杉留阔模式群落草本层以阳性种类为主 ,未发现观音座莲 ,而观音座莲是杉木纯林的指示植物。 2个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成分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阔叶树
天然更新
区系特征
栽杉留阔模式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绣球的扦插育苗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华明
陈杰
机构
福建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热带林业》
2019年第4期26-29,共4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编号:JA15698):福建绣球野生种质收集与遗传改良。
文摘
通过对选育的福建绣球(Hydrangea chungii Rehd)优良单株的不同穗条开展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处理、同一浓度不同育苗时间及穗条的不同部分等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份和10月份进行福建绣球嫩枝扦插时,用带1/4叶片的嫩枝扦插,扦插成活率高达90%以上,扦插时用IAA、IBA及ABT6号处理穗条,对穗条生根量、成活率等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福建绣球
嫩枝扦插
育苗
Keywords
Hydrangea chingii Rehd
Twig cuttings
Grow seeding
分类号
S339.44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绣球的驯化育苗研究
2
作者
黄华明
陈杰
机构
福建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9期180-182,共3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5698)
文摘
通过选育福建绣球优良单株,采用嫩枝和硬枝扦插育苗进行驯化试验,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穗条的不同部分等对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和10月进行福建绣球嫩枝扦插时,用带1/4叶片的嫩枝扦插,扦插成活率高达90%以上,扦插时用IAA、IBA及ABT6号处理穗条,穗条生根量、成活率等均有增加。
关键词
福建绣球
嫩枝扦插
硬枝扦插
驯化
分类号
S682.3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
3
作者
苏比·热西塔洪
阮颖超
何宗明
范少辉
翁贤权
马祥庆
机构
福建
农林大学林学院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2021YFD2201302)
CAF/IDRC/CIFOR国际合作项目REDFOL专题“中国杉木人工林多代经营立地管理与生产力研究”(1996—2001年)。
文摘
为研究1代杉木林采伐后采用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更新的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20地位指数级的29年生杉木林(起源于本地普通杉木种子)中设置固定试验地,采伐后采用5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和2代杉木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营造2代杉木试验林,研究造林后26 a 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代26年生杉木林平均蓄积量为666.312 m^(3)·hm^(-2),平均出材量为536.805 m^(3)·hm^(-2),年平均蓄积增长量为25.627 m^(3)·hm^(-2)·a^(-1)。不同处理的蓄积量和总材种出材量排序均为: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BL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BL3)>炼山处理(SB)>全树收获处理(BL1)>移除采伐剩余物处理(BL0),5种不同处理的大径材出材量均在65.52%以上,不同处理间蓄积量和出材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的2代26年生杉木林并没有出现前人报道的连栽生产力下降的情况,且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之间的生产力也无显著差异。采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适地适树(杉木造林选择20以上地位指数级的林地)和采用经遗传改良的苗木造林是缓解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维持杉木大径级无节材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杉木
采伐剩余物处理
多代连栽
生产力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arvest residue treatment
successive rotation
productivity
分类号
S7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阔混交和林下套种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4
作者
高畅
付若仙
沐炜杰
陈良喜
吴望榕
俞元春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共10页
基金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130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摘
[目的]与阔叶树混交是提升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探究不同杉阔混交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氮矿化特征,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两种经典混交模式的林分(杉-阔套种林、杉-阔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壤(0~5 cm、5~20 cm、20~40 cm、40~60 cm)的理化性质、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结果]0~5 cm土层的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混交和套种显著提高了0~5 cm土壤有效氮含量与净氮矿化速率。与杉木纯林相比,杉-阔套种林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增加了111.19%,杉-阔混交林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增加了70.73%。RDA分析表明:总碳和总氮含量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速率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率、碳氮比、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等对土壤氮矿化速率也有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氮矿化速率最显著的0~5 cm土壤的碳氮比是净氮矿化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层间对氮矿化的影响不同。[结论]土壤氮矿化与土壤深度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生在浅表层土壤且受多种土壤性质影响。杉阔混交和套种可以促进土壤氮矿化,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正向影响利于维持和提升杉木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杉阔混交
套种
土壤氮矿化
Keywords
Chinese fir plantation
mixed plantation of Chinese fir and broad-leaved trees
understory planting
soil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分类号
S714.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球孢白僵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
被引量:
6
5
作者
蔡守平
卢镜铭
何学友
韩国勇
丁珌
黄金水
机构
福建省
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福建省
福州北峰
国有
林场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61,共5页
基金
福建省林业厅科研项目(闽林科2009〔8〕)
国家林业局林业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项目(林用专化性白僵菌菌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文摘
应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进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通过林间施菌,套笼法检查防治效果,调查防治后油茶植株的虫口数和油茶叶片新增受害率,综合评价白僵菌林间防治该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08孢子·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B处理)防治效果最佳,施菌10 d后黑褐盗毒蛾幼虫死亡率达92.8%,防治效果达91.0%。白僵菌粉炮处理中,60个粉炮·hm-2(A2处理)、90个粉炮·hm-2(A3处理)2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0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4%、85.3%,但显著高于30个粉炮·hm-2(A1处理)。白僵菌不同剂型防治后各处理组的虫口数、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均较防治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其中虫口数下降最多的分别是A3、B、A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6%、88.4%、81.5%;B、A3、A2处理在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仅为5.3%、6.0%、8.3%,而对照的新增量为21.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白僵菌
黑褐盗毒蛾
粉炮
孢子悬浮液
油茶
Keywords
Beauveria bassiana
Porthesia atereta
conidia powder
conidia suspension
Camellia oleifera
分类号
S763.4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荷防火林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卢镜铭
机构
福建省
南平
市
葫芦山
国有
林场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4,共3页
文摘
不同立地、不同年龄、不同起源、不同产区木荷防火林林分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立地条件、年龄、林分起源对木荷生长存在显著影响 ,通过不同产区木荷生长比较分析认为闽西北适宜木荷生长 。
关键词
木荷
防火林
林分生长特性
Keywords
Schima superba
Fire-prevention forest
Stand growth character
分类号
S792.990.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27.2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6
7
作者
赵文东
李凯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翁贤权
林文清
机构
福建
农林大学林学院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69,共6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800532)
CAF/IDRC/CIFOR国际合作项目REDFOL专题.
文摘
为探究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设置固定试验地,皆伐后开展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立木蓄积量表现为BL2(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保留采伐剩余物)>BL3(采伐剩余物加倍保留)>BL1(地上部分全树收获)>BL0(地上部分全部清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火烧采伐剩余物),其中BL2具有最大立木蓄积量528.96 m^(3)·hm^(-2),且比相同位置上种植的前茬(第1代29年生杉木)林立木蓄积量大1.44 m^(3)·hm^(-2),其平均胸径23.95 cm,平均树高21.04 m,平均单株材积0.4338 m3,地位指数22.60.BL0和SB处理表现最差,其立木蓄积量分别为486.27和492.02 m^(3)·hm^(-2),是BL2立木蓄积量的91.92%和93.01%,但各处理间生长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杉木
多代经营
林木生长
生产力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uccessive rotation management
tree growth
productivity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降水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叶片碳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
3
8
作者
郭佳欢
孙杰杰
冯会丽
龙飞宇
陈杰
俞元春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100,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30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摘
为了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状态及变化趋势,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经营区的土壤养分和叶片养分与年均降水量以及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均降水量的增加,林地土壤氮的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净矿化速率:r=-0.906,P<0.001;净硝化速率:r=-0.873,P<0.001),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则呈显著上升趋势(r=0.244,P<0.05),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林分密度对土壤可溶性无机氮质量分数、净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但与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r=-0.229,P<0.05),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极显著负相关(r=-0.481,P<0.001)。从变化趋势看,杉木叶片养分与年均降水量无相关性,与林分密度密切相关。其中,林分密度与叶片磷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r=-0.354,P<0.05),和叶片氮与磷质量分数比极显著正相关(r=0.486,P<0.001)。研究发现,降水是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氮动态过程差异的关键因子,林分密度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养分来源和输入量的主要指标。年均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变化会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杉木叶片养分质量分数。研究认为,叶片磷质量分数可以作为反映土壤氮和土壤磷等养分质量分数的指示器,降水可以作为土壤氮动态的预测指标。在高降水(1500 mm以上)区域,将林分密度控制在2500株·hm-2以下,有助于提高林地土壤和树木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维持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
降水
林分密度
杉木人工林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Keywords
Precipitation
Stand density
Chinese fir plantation
Soil nutrients
Foliar nutrients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分析与早期选择
被引量:
1
9
作者
郑如德
钱国财
潘昕
汤行昊
范辉华
机构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福建省
林木种苗总站
福建省
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5期17-22,共6页
基金
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六期项目“木荷育种种质创新与种子园高产技术研究”(201904)。
文摘
为了选育木荷速生优良家系,以营建在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的34个5年生木荷优良单株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各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9个性状,进行家系间遗传变异分析和育种值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木荷家系间各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34个木荷半同胞家系不同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1.36%~85.71%,遗传力均超过了0.65,其中,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叉干数及冠幅生长均超过了0.80,较高的变异系数和高遗传力有利于优良家系的评价选择;木荷家系生长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材积和胸径、树高之间,均为极显著的两两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利用综合评价法,初选出高于参试群体得分均值的优良家系19个,依据10%的入选率,GT34、YP26、F1和GT23四个家系入选为最优家系,入选最优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群体总平均值提高了7.41%、14.2%和36.63%,遗传增益分别为6.60%、11.79%和31.47%。初选出的最优家系可作为优良家系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木荷
半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增益
育种值
Keywords
Schima superba
half-sib family
growth traits
genetic gain
breeding value
分类号
S723.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黧蒴锥马尾松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陈良喜
机构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2,共5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S033)
文摘
对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和纯林持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树种结构不同,涵养水源功能存在差异,不同组成林分持水量排序为:6栲4马>4栲6马>10栲纯林>10马纯林;各林分各层次持水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植被层,不同混交模式林分总持水量主要分布在土壤层,黧蒴锥马尾松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大于纯林。
关键词
黧蒴锥
马尾松
混交林
持水量
水源涵养
Keywords
Castanopsis fissa
Pinus massoniana
mixed forest
water holding capacity
分类号
S715.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2代杉木林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11
作者
陈杰
机构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6,17,共7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杉木高效培育技术研究,2016YFD0600300)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CIFOR)partnership project(Effect of Site Management on Productivity of Second Rotation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in Fujian Province,China,105010)
文摘
在福建南平第1代杉木成熟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前测定每个标准地碳储量,采伐后采用5种方式处理采伐剩余物:全部收获(移走地面上全部有机剩余物,包括树木、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全树收获(收获树木的全部地上部分)、树干和树皮收获(仅收获树干与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仅收获树干和树皮,将全树收获处理的树枝和树叶移到这个处理中)、炼山(仅收获树干和树皮,然后火烧采伐剩余物),随后采用常规方法营造第2代杉木林。试验后12 a,对不同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第2代杉木林乔木层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61.03 t·hm-2)>全树收获(57.57 t·hm-2)>全部收获(55.64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54.38 t·hm-2)>炼山(49.00 t·hm-2);土壤层(0~40 cm)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99.49 t·hm-2)>全树收获(95.63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94.81 t·hm-2)>全部收获(91.55 t·hm-2)>炼山(91.23 t·hm-2,与第1代杉木林采伐前相比,第2代12年生杉木土壤层(0~40 cm)碳储量除了全部收获处理降低0.04 t·hm-2外,其他处理均有少量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第2代12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162.80 t·hm-2)>全树收获(155.56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151.24 t·hm-2)>全部收获(149.14 t·hm-2)>炼山(142.29 t·hm-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全树收获处理、树干和树皮收获处理、全部收获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比炼山处理高14.41%、9.33%、6.29%、4.81%,但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P>0.05)。
关键词
杉木
2代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
碳储量
Keywords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econd rotation
logging residue treatments
carbon storage
分类号
S7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比较
被引量:
4
12
作者
傅成杰
巫智斌
陈远芳
詹生炟
俞群
高伟
机构
福建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
福建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林生态与碳汇研究所
福建省
南平
市
葫芦山
国有
林场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5期16-19,共4页
基金
南平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2021J014)
福建省省级种苗繁育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经费项目。
文摘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林(毛+虎)、毛红椿+杉木混交林(毛+杉)、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林(毛+马)和毛红椿纯林(毛纯)4种模式更新,造林6年后比较了不同模式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造林6年后毛红椿在不同经营方式下产生差异,其中毛+马的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而毛纯、毛+虎和毛+杉3种模式之间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表明毛红椿与马尾松混交时有最高的地径生长量;不同混交树种之间马尾松地径生长量最高,虎皮楠最低,而杉木与马尾松和虎皮楠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的地径相对生长率以虎皮楠的1.59cm·a^(-1)最高,马尾松的1.32 cm·a^(-1)次之,杉木为1.24 cm·a^(-1),毛红椿的相对生长率则为0.68~0.78 cm·a^(-1)。造林6年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在树种间及样地间均无显著差异,高径比在树种间亦无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评价表明,从促进毛红椿的生长看,不同模式间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模式的得分最高,其次为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模式,毛红椿纯林得分最低;从不同混交树种的生长成效来看,马尾松得分最高,其次为杉木,虎皮楠得分最低。
关键词
杉木采伐迹地
树种更新
混交造林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utover lands
regeneration of tree species
mixed afforestation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3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测定
被引量:
2
13
作者
张红梅
机构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2期30-31,共2页
文摘
对23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得出了其各器官生物量排列为:树干>根>枝>皮>叶;米老排树干纹理直,结构细致,硬度及强度中等,不开裂,易加工,切面光滑,色泽美观,树冠大,叶片数量多,侧枝粗长,根系发达(84%的生物量分布在0~40cm的土层中,细根穿透能力强多分布在>40cm的土层中),这些是米老排生产力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关键词
米老排人工林
生物量
分配
分类号
S79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连栽地营造米老排林后的土壤物理性质
被引量:
2
14
作者
张红梅
机构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7期90-94,共5页
文摘
采用环刀法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和渗透性能测定,研究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杉木2代采伐迹地营造的29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及其临近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以期为本地区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米老排人工林各层次土壤容重均低于杉木人工林,而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最大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滤系数均高于杉木人工林。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层(0~10 cm)土壤。米老排人工林表层土壤容重为0.893 g/cm^(3),比杉木人工林降低了5.80%;表层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最大持水量、排水能力、渗滤系数分别为63.50%、19.77%、29.37%、71.23%、36.91 mm、11.79 mm/min,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056倍、1.509倍、1.055倍、1.119倍、1.196倍、1.322倍。米老排人工林表层土壤的排水能力、表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渗滤系数显著高于杉木林(P<0.05),但其余物理性质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连栽地营造米老排人工林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能力。
关键词
杉木
米老排
土壤物理性质
Keywords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ytilaria laosensis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叶石楠种防火林带的研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林文清
机构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8期150-151,共2页
文摘
本文对防火林带建立中,选择树种的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红叶石楠的生物学特性,防火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对红叶石楠防火林带进行了建立,后又分析了其的抗火性能及经济效益,说明了红叶石楠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
关键词
防火林带
树种
红叶石楠
分类号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区系特征研究
16
作者
卢镜铭
雷泽兴
机构
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南平
市郊
林场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摘
通过标准地调查 ,研究 2 9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杉木纯林 (对照 )群落区系特征 ,结果表明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植物属和种组成数量 (10 2属、138种 )均大大超过杉木纯林群落 (87属、10 8种 ) ,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更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其区系特征与杉木纯林相比有较大不同 ,群落间的相似性较小。栽杉留阔模式群落乔木层中落叶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重要值。栽杉留阔模式群落草本层以阳性种类为主 ,未发现观音座莲 ,而观音座莲是杉木纯林的指示植物。 2个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成分为主 。
关键词
杉木林
阔叶树
天然更新
区系特征
栽杉留阔模式
植物群落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Broad leaved tree
Natural regeneration
Mixed forest
Flora analysis
分类号
S791.270.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91.270.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福建绣球的扦插育苗研究
黄华明
陈杰
《热带林业》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福建绣球的驯化育苗研究
黄华明
陈杰
《南方农业》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
苏比·热西塔洪
阮颖超
何宗明
范少辉
翁贤权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杉阔混交和林下套种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高畅
付若仙
沐炜杰
陈良喜
吴望榕
俞元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球孢白僵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
蔡守平
卢镜铭
何学友
韩国勇
丁珌
黄金水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木荷防火林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卢镜铭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赵文东
李凯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翁贤权
林文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降水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叶片碳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
郭佳欢
孙杰杰
冯会丽
龙飞宇
陈杰
俞元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分析与早期选择
郑如德
钱国财
潘昕
汤行昊
范辉华
《防护林科技》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黧蒴锥马尾松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陈良喜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2代杉木林碳储量的影响
陈杰
《福建林业科技》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比较
傅成杰
巫智斌
陈远芳
詹生炟
俞群
高伟
《防护林科技》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23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测定
张红梅
《绿色科技》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杉木连栽地营造米老排林后的土壤物理性质
张红梅
《绿色科技》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红叶石楠种防火林带的研究
林文清
《农村实用技术》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区系特征研究
卢镜铭
雷泽兴
《福建林业科技》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