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水平下外源褪黑素对镉胁迫烟草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1
作者 江静兰 贾宏昉 +4 位作者 郑聪 韩丹 黄五星 吴芳 邵惠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3,共8页
为明确不同氮水平下叶面喷施褪黑素(MT)对烟草幼苗镉(Cd)积累及抗胁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NaNO3水平(0.1、5 mmol/L和10 mmol/L)下叶面喷施MT(100μmol/L)对Cd胁迫(20μmol/L)下烟草幼苗生物量、生理特性、Cd积... 为明确不同氮水平下叶面喷施褪黑素(MT)对烟草幼苗镉(Cd)积累及抗胁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NaNO3水平(0.1、5 mmol/L和10 mmol/L)下叶面喷施MT(100μmol/L)对Cd胁迫(20μmol/L)下烟草幼苗生物量、生理特性、Cd积累转运的影响,并检测分析Cd转运相关基因(NtIRT1、NtNRAMP1、NtNRAMP3、NtHMA2、NtHMA3)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下喷施MT对Cd胁迫的缓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供氮(5 mmol/L)水平相比,高氮处理(10 mmol/L)可促进烟苗生长,高氮下喷施MT能有效增加烟草幼苗生物量,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低氮处理(0.1 mmol/L)下喷施MT可显著降低SOD、POD、APX活性和AsA、GSH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高氮水平下烟苗的Cd吸收能力最强,外施MT可降低烟苗根部NtIRT1、NtNRAMP1、NtHMA2、NtHMA3的表达量且NtNRAMP1、NtHMA2的降幅达到显著水平,抑制Cd的吸收;低氮水平下Cd吸收能力最弱,外施MT后烟苗Cd毒害缓解能力较弱,上调NtIRT1、NtNRAMP1、NtHMA3的表达量,且NtNRAMP1、NtHMA3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提高Cd的转运能力。综上,硝态氮在促进外源MT缓解Cd胁迫下烟苗生长发育及镉积累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氮用量的增加,外施MT可显著改变烟草的生理特性,减少其对Cd的吸收与积累,提高烟苗对Cd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幼苗 褪黑素 镉积累 硝态氮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朝阳 陈志厚 +3 位作者 吴平 熊德中 刘雪刚 陈星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547-11550,共4页
[目的]分析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法]利用南平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现状、演变趋势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5.97±7.74)g/kg,CV为29.80%,其中15.00~25... [目的]分析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法]利用南平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现状、演变趋势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5.97±7.74)g/kg,CV为29.80%,其中15.00~25.00g/kg的占46.03%,25.00~35.00g/kg的占37.56%。与1994年相比,南平植烟有机质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但2008年比2002年又略有增加。土壤有机质与有效S、水溶性Cl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与质地、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K、缓效K、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及有效Fe、Mn、Cu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N素的关系最为密切,提高土壤有机质最直接的影响是土壤供氮能力的增强。土壤有机质分组后,其养分含量在组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南平烟区应适当增施腐熟有机肥或实施秸秆还田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少数有机质超过45.00g/kg的烟区,烤烟当季应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或将有机肥在烤烟前茬作物上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平烟区 土壤养分 有机质 变异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平植烟土壤Ca、Mg、S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勇 曾强 +3 位作者 陈朝阳 吴平 陈星峰 熊德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170-12173,12204,共5页
[目的]分析南平市植烟土壤Ca、Mg、S养分状况及演变趋势。[方法]利用南平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其土壤Ca、Mg、S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南平植烟土壤Ca、Mg、S平均含量分别为(531.69±222.83)、(80.09±36.17)、(35.30±... [目的]分析南平市植烟土壤Ca、Mg、S养分状况及演变趋势。[方法]利用南平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其土壤Ca、Mg、S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南平植烟土壤Ca、Mg、S平均含量分别为(531.69±222.83)、(80.09±36.17)、(35.30±24.03)mg/kg;土壤供Ca和供Mg变异较小,供S变异较大。2008年土壤供Ca、Mg能力均表现为老烟区>定点区>全市烟区,而供S表现为老烟区>全市烟区>定点区;土壤交换性Ca、Mg和有效S含量均呈升高趋势,供Ca和供Mg能力的增幅全市烟区最高,供Mg能力的增幅则为长期连续种烟的老烟区更加突出。[结论]总体来说南平地区2008年的土壤样本Ca、Mg、S元素并不缺乏,但是地区上的差异依然存在,因此在坚持施用钙镁磷或白云石粉以及硫酸钾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减小地区的差异,以减少对生产优质烟叶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平烟区 植烟土壤 交换性Ca 交换性Mg 有效S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与重寄生蜂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4
作者 乔燚 周挺 +3 位作者 林伟 陈涛 林天然 刘启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60-162,174,共4页
为了快速鉴定寄生蜂及重寄生蜂种类,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比了2种寄生蜂(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2种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和光背瘿蜂)以及烟蚜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GYK262F/GYK591R、CY-Y43F/CY-Y472R、GYK-G49F/G... 为了快速鉴定寄生蜂及重寄生蜂种类,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比了2种寄生蜂(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2种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和光背瘿蜂)以及烟蚜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GYK262F/GYK591R、CY-Y43F/CY-Y472R、GYK-G49F/GYK-G365R,以上述昆虫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引物GYK262F/GYK591R扩增,可快速区别寄生蜂与重寄生蜂;采用引物CY-Y43F/CY-Y472R扩增,可快速判定寄生蜂是否为烟蚜茧蜂;采用GYK-G49F/GYK-G365R引物扩增,可快速判定重寄生蜂是否为光背瘿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重寄生蜂 快速鉴定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应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研究
5
作者 谢兴源 刘财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3期23-25,共3页
烟草应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烤烟的生长发育的进程没有影响。经济性状以配方肥(J0905)+化肥处理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的比例高于各处理。纯化肥处理X2F、B2F、平均单叶重都高于各处理,烟叶氯含... 烟草应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烤烟的生长发育的进程没有影响。经济性状以配方肥(J0905)+化肥处理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的比例高于各处理。纯化肥处理X2F、B2F、平均单叶重都高于各处理,烟叶氯含量较高,超出了适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有机无机复混肥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泥炭基质在烟草上应用效果初探
6
作者 杨隆飞 林绍武 +3 位作者 邓佳伟 李静超 孙植 郝东 《天津农林科技》 2019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验证德国克拉斯曼泥炭基质的效果,本文对不同类型漂浮育苗基质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找到更适宜的漂浮育苗基质。结果表明:新型泥炭基质所育烟苗根系较普通基质对烟苗根系的包裹性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色正绿,营养物质积累较多,烟苗整... 为验证德国克拉斯曼泥炭基质的效果,本文对不同类型漂浮育苗基质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找到更适宜的漂浮育苗基质。结果表明:新型泥炭基质所育烟苗根系较普通基质对烟苗根系的包裹性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色正绿,营养物质积累较多,烟苗整齐均匀,返苗期短,生长强势,抗逆性强,病害发生程度较轻。内在化学成分相对协调,烤后烟身份、油份较好,上等烟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育苗 泥炭基质 常规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烤烟新品种(系)生产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廖晓萍 徐辰生 肖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X期11-14,共4页
通过对CB-1、F1-35、9804等3个清香型烤烟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804整体表现最为稳定,F1-35经济性状表现最优;F1-35和9804烘烤性均优于CB-1,9804和F1-35均较耐肥,高施肥水平下的综合表现优于中、低施肥水平.
关键词 烤烟 清香型 良种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顶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林建枫 魏星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研究了打顶方式对烤烟的农艺性状、产质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的生育期及田间长势影响不大。打顶后7~10 d的农艺性状以现蕾1次打顶的表现较好;顶叶定型时第1~3叶面积以初花2次打顶的表现最好,最符合优质烟... 研究了打顶方式对烤烟的农艺性状、产质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的生育期及田间长势影响不大。打顶后7~10 d的农艺性状以现蕾1次打顶的表现较好;顶叶定型时第1~3叶面积以初花2次打顶的表现最好,最符合优质烟叶生产的要求;盛花2次打顶、现蕾1次打顶处理的产量、产值较为理想。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变化均无明显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打顶方式 烟碱 产量 质量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脉脱水率烟叶主要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及烟叶质量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献勇 张荣成 +5 位作者 李静超 王涛 邱建明 梁凯娟 任铮 李迪秦 《作物研究》 2022年第6期536-541,共6页
为探讨不同主脉脱水率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翠碧1号为材料,烤前对鲜烟进行不同主脉脱水率处理,分析不同主脉脱水率烟叶主要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及烤后烟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与主脉未脱水鲜烟相比,当鲜烟烤前主脉脱水10%±... 为探讨不同主脉脱水率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翠碧1号为材料,烤前对鲜烟进行不同主脉脱水率处理,分析不同主脉脱水率烟叶主要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及烤后烟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与主脉未脱水鲜烟相比,当鲜烟烤前主脉脱水10%±1%、20%±1%情况下,鲜烟保护性酶SOD、CAT、POD及MDA含量,α-淀粉酶、β-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和叶绿素降解酶活性,及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X2F和C3F烟叶的物理性状、CCUI、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综合评价权重总分值,比对照依次分别高0.3~0.8和低0.4~1.4;但当主脉脱水30%±1%时,由于鲜烟酶活性等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产生显著性差异,导致烤后烟叶质量出现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低温低湿闭式烘烤在翠碧1号烘烤提质上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脱水 生理生化特性 烟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栽期对云烟97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乾锦 吴悦 兰振泉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24-25,共2页
不同播栽期对云烟97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以12月1日播种、2月25日移栽的烟叶长势较好,大田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在经济性状上,以12月1日播种、2月25日移栽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最高,分别为1 807.20 kg/hm2、37 439... 不同播栽期对云烟97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以12月1日播种、2月25日移栽的烟叶长势较好,大田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在经济性状上,以12月1日播种、2月25日移栽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最高,分别为1 807.20 kg/hm2、37 439.55元/hm2、20.72元/kg;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以12月15日播种、3月10日移栽的烟叶协调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烟97 播栽期 产质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装烟方式对烤烟能耗及综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秋英 杨隆飞 +7 位作者 王鹏 林绍武 叶志国 杨占伟 郑仕发 李静超 董继光 邢亚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6867-6871,6891,共6页
为了在烘烤环节真正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在福建建阳开展了针对烤烟不同装烟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装烟方式,烟夹与散叶烘烤方式的烤能都有较大提高,但是烘烤时间有所延长,相比常规挂竿,烘烤用工和能耗有所减... 为了在烘烤环节真正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在福建建阳开展了针对烤烟不同装烟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装烟方式,烟夹与散叶烘烤方式的烤能都有较大提高,但是烘烤时间有所延长,相比常规挂竿,烘烤用工和能耗有所减少;从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外观质量来看,烟夹和常规挂竿基本相当;烟夹和散叶初烤烟叶化学成分基本都在优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范围内。综合考虑,认为在福建建阳地区目前适宜推广烟夹烘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散叶 烟夹 装烟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侵染源与防治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永栋 顾钢 +4 位作者 肖顺 王鹏 徐茜 林勇 张绍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138-142,共5页
[目的]明确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症状、病因、侵染源和防治措施。[方法]通过病原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观察和ITS-PCR检测分析,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脲酸对烟柄喷雾或熏蒸装烟后的烤房,研究其对烘烤... [目的]明确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症状、病因、侵染源和防治措施。[方法]通过病原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观察和ITS-PCR检测分析,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脲酸对烟柄喷雾或熏蒸装烟后的烤房,研究其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鉴定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利用PSA平板采集烤房内外及烟叶表面的微生物,米根霉广泛存在于烤房内外的环境中,能在烤房内存活和积累成为重要侵染源。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脲酸对烟柄喷雾或熏蒸装烟后的烤房,结果显示熏蒸法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在62.62%~69.57%。[结论]为烟叶霉烂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霉烂病 二氧化氯 三氯异氰脲酸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湿球温度对烤烟中部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乾锦 池国胜 +4 位作者 徐磊 袁帅 李娇娇 舒勤静 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62-165,共4页
通过不同湿球温度烘烤试验,对烤烟K326烟叶水分与淀粉降解的变化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效益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湿条件下,烟叶失水较快,含水量较小;在高湿条件下,烟叶失水较少,水分含量较高,且烤后烟叶横向收缩率... 通过不同湿球温度烘烤试验,对烤烟K326烟叶水分与淀粉降解的变化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效益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湿条件下,烟叶失水较快,含水量较小;在高湿条件下,烟叶失水较少,水分含量较高,且烤后烟叶横向收缩率均大于纵向收缩率。烟叶颜色与色度受湿度影响较大。烟叶颜色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加深,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均以中湿(SD2)处理表现最优,高湿(SD3)处理的单叶重、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均最高。烟碱、淀粉含量均随着湿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处理总糖、淀粉与两糖比均高于优质烟叶标准,其他指标均在适宜值范围内,总体均较协调,其中以SD2处理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烘烤工艺 湿球温度 烘烤质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粉不同施用量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詹立峰 何跃兴 叶想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白云石粉是碳酸钙和碳酸镁以等分子比结晶而成的碳酸钙镁[CaMg(CO3)2]。施用白云石粉改良酸性土壤可以避免因施用石灰不均匀或施用量较大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伤害,现已成为改良酸性土壤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连续施用白云石粉对烤烟产量与... 白云石粉是碳酸钙和碳酸镁以等分子比结晶而成的碳酸钙镁[CaMg(CO3)2]。施用白云石粉改良酸性土壤可以避免因施用石灰不均匀或施用量较大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伤害,现已成为改良酸性土壤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连续施用白云石粉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土壤pH值的变化状况,为烟区合理施用白云石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白云石粉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5
作者 阮杰崇 徐程意 赵成坤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28-31,共4页
2010年在浦城县进行KRK26、NC297、NC102、云烟97、云烟100、云烟202、闽烟7号等7个烤烟新品种引种试验,鉴定了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引进品种中以云烟202综合表现最好,其产值、均价、上中等烟... 2010年在浦城县进行KRK26、NC297、NC102、云烟97、云烟100、云烟202、闽烟7号等7个烤烟新品种引种试验,鉴定了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引进品种中以云烟202综合表现最好,其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都优于对照,可适当扩大推广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应用优势及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江雨 郭芳军 +1 位作者 江仕平 叶想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83-84,共2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烟叶种植队伍正在不断老化、萎缩,烟叶发展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松溪县烟农正积极探索新的烟叶生产组织模式,主要涌现了"委托种植"等组织模式。就此模式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烟叶种植队伍正在不断老化、萎缩,烟叶发展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松溪县烟农正积极探索新的烟叶生产组织模式,主要涌现了"委托种植"等组织模式。就此模式的基本情况、效益、优势、问题以及建议展开深入分析,以期为烟叶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生产组织模式 委托种植 优势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仇波 任荷滔 +5 位作者 李娇娇 魏星 舒勤静 叶礼霆 张美明 陈乾锦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6-16,20,共2页
研究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田间长势良好,且较为整齐,农艺性状差别不大;烘烤后的经济性状表现,以一次初花打顶处理最理想,单叶重也以一次初花打顶处理最重,达10.12 g;内在化学成分方面,一次初花打顶处... 研究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田间长势良好,且较为整齐,农艺性状差别不大;烘烤后的经济性状表现,以一次初花打顶处理最理想,单叶重也以一次初花打顶处理最重,达10.12 g;内在化学成分方面,一次初花打顶处理的烟碱含量最理想、内在化学成分最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打顶方式 单叶重 烟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