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木本植物组成及区系分析
1
作者 傅成杰 陈嘉伟 +2 位作者 杨柳林 俞群 高伟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84-88,119,共6页
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延平区内木本植物进行全面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并对其进行科、属、种的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延平区共有野生木本植物99科331属863种,其中裸子植物有9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90科316属844种。区系分析... 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延平区内木本植物进行全面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并对其进行科、属、种的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延平区共有野生木本植物99科331属863种,其中裸子植物有9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90科316属844种。区系分析中科有9类型6变型,属有15类型9变型,种有15类型9变型;延平区野生木本植物科的热带性质分布型、温带性质分布型各占总科数的68.35%、31.65%,属的热带性质分布型、温带性质分布型各占总属数的58.12%、38.63%,种级别上泛热带分布最多,占比31.13%。综合结果表明,延平区木本植物区系有着较强的热带性质,并带有部分的温带性质,存在一定热带性质区系与温带性质区系相互交织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植物组成 地理成分 南平市延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南平引种赤桉和邓恩桉试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良栋 陈强 +1 位作者 余青云 李潘福 《林业科技开发》 2004年第6期21-23,共3页
在福建南平进行了耐寒桉树赤桉和邓恩桉的引种栽培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后 2 0个月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0 0cm、5 4 0m ,邓恩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2 3cm、4 2 9m ,生长量大大高于乡土树种枫香和马褂木 ;两... 在福建南平进行了耐寒桉树赤桉和邓恩桉的引种栽培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后 2 0个月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0 0cm、5 4 0m ,邓恩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2 3cm、4 2 9m ,生长量大大高于乡土树种枫香和马褂木 ;两种桉树对低温和干旱均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平市 引种 赤桉 邓恩桉 胸径生长 树高生长 环境适应性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山地几种主要土类土壤磷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鼎华 涂传进 +1 位作者 沈乒松 刘桂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9-36,共8页
对福建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和赤红壤土壤无机和有机磷的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土类无机磷组成以闭蓄态磷(O-P)含量最高,其次为磷酸铁盐(Fe-P),再其次为磷酸铝盐(Al-P);几种土类闭蓄态磷(O-P)占全磷比例的大小顺序为赤红壤>红... 对福建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和赤红壤土壤无机和有机磷的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土类无机磷组成以闭蓄态磷(O-P)含量最高,其次为磷酸铁盐(Fe-P),再其次为磷酸铝盐(Al-P);几种土类闭蓄态磷(O-P)占全磷比例的大小顺序为赤红壤>红壤>紫色土>黄壤;各土类闭蓄态磷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存在负相关。有机磷含量以及占全磷比重的大小顺序为黄壤>紫色土>红壤>赤红壤,由北向南,有机磷占全磷的比重以及绝对量均逐渐降低。随着纬度(北纬)的降低,地带性土类中等活性有机磷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中等稳定和高稳定有机磷呈逐步升高趋势。各类土壤有机磷组分与有效磷相关密切的顺序为: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等稳定性有机磷>高稳定性有机磷;无机磷各组分与有效磷相关密切的顺序为:O-P>Al-P>F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山地 土类 无机磷 有机磷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在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中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良栋 《福建林业》 2015年第3期17-18,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话题的热度不断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延平凝聚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共同愿望。因此着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大力推进森林经营工作,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尽快改善延平区生态状况至关重要。 一、延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话题的热度不断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延平凝聚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共同愿望。因此着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大力推进森林经营工作,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尽快改善延平区生态状况至关重要。 一、延平区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土地总面积264.34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1.23万hm2,有林地面积19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89%;在有林地面积中,竹林面积59.14万hm2,毛竹蕴藏量8818.25万株;在林地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4.24万亩。全区森林蓄积量1841.18万m3,森林覆盖率73.1%。林地绿化率达9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保护 林业站 有林地面积 修复 分发 林业生态建设 用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森林资源配置与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5
作者 黄炜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z1期103-104,共2页
在普遍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人类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已从一般的经济利用转向多种功能、多种效益 的利用。为了解决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多种效益需求日趋突出的矛盾,本文拟对森林资源配置与林业产业结构问 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森林资源配置 林业产业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康锦凤 《福建热作科技》 2016年第2期69-72,共4页
结合实际调查,总结闽北地区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立机构、宣传发动、依靠科技及加大资金扶持等思路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希望能为闽北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专业合作社 现状及模式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祖宁 陈嘉伟 俞群 《福建林业》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通过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标本的采集与鉴定,表明该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共有93科269属685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84科258属671种。区系分布类型由科属种层级分布,科有9类型6变型,属有13类型9变... 通过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标本的采集与鉴定,表明该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共有93科269属685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84科258属671种。区系分布类型由科属种层级分布,科有9类型6变型,属有13类型9变型,种有13类型9变型。由区型性质分析,科级别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分布型各占比65.33%与33.33%,属级别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分布型各占比58.06%与38.31%,种级别分布型中泛热带广布分布最多,占比31.62%。且有12种中国特有型分布植物,可见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且带有部分温带性质,符合亚热带气候的特点,且存在着热带性质区系与温带性质区系相互交织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木本植物 区系地理 植物保护 区系过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与随机森林的马尾松毛虫害检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许章华 黄旭影 +6 位作者 林璐 王前锋 刘健 陈崇成 余坤勇 周华康 张华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88-2896,共9页
虫害检测算法的构建是耦合"地—天"特征的过程,是实现其遥感监测的重要保障。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沙县、南平市延平区等4个县(区、市)为试验区,收集182组马尾松毛虫害样本数据,随机划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设置5次重复试验... 虫害检测算法的构建是耦合"地—天"特征的过程,是实现其遥感监测的重要保障。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沙县、南平市延平区等4个县(区、市)为试验区,收集182组马尾松毛虫害样本数据,随机划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设置5次重复试验及1次指标筛除试验。结合马尾松毛虫危害下的寄主表征,获取松林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指数标准误SEL、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缨帽变换湿度轴WET及影像绿光波段B2、红光波段B3、近红外波段B4等7个地面与遥感特征指标,建立其危害等级的Fisher判别分析与随机森林模型,从检测精度、Kappa系数、ROC曲线等角度综合比较两种算法的检测效果,并给予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7个指标均具备虫害响应能力,SEL和NDVI相对较弱;Fisher判别分析6次试验的虫害平均检测精度为73.26%,Kappa系数为0.631 9,而RF法则分别为79.30%,0.715 1,显著优于前者(p<0.05);RF法对无危害、轻度危害、中度危害3个虫害等级的检测精度、Kappa系数、AUC均显著高于Fisher判别分析(p<0.05),对于重度危害等级,Fisher判别分析则占优。总体而言,RF法对马尾松毛虫害的检测效果优于Fisher判别分析,但Fisher判别分析对重度危害等级有更高准确性且模型明确、易于推广,可综合应用两种算法开展虫害监测工作。该成果为马尾松毛虫害及其他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检测提供技术参考,奠定其遥感监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害 FISHER判别分析 随机森林法 检测效果 “地-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苏铁的生态环境及单性繁衍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纪卯 姜顺兴 +1 位作者 陈道林 刘文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133,共5页
在福建,四川苏铁产区生态环境优越.北部产于沙溪干流的永安、三明、沙县、南平;南部产于永泰、莆田、仙游;东部为连江、罗源.目前永安贡川和桃源洞、三明瑞云山、永泰葛岭、仙游石苍等地尚有野生残存.古树最集中的是沙县淘金山,系宋元遗... 在福建,四川苏铁产区生态环境优越.北部产于沙溪干流的永安、三明、沙县、南平;南部产于永泰、莆田、仙游;东部为连江、罗源.目前永安贡川和桃源洞、三明瑞云山、永泰葛岭、仙游石苍等地尚有野生残存.古树最集中的是沙县淘金山,系宋元遗物,约800-1000 a历史;莆田新县广宫铁树村的有350 a历史,系清初移植的野生植株.福建所有古树及人工栽培的绝大多数都是附近的野生树,因此猜想福建是四川苏铁的原产地.至今未发现四川苏铁的雄株,所有野生栽培的植株清一色为雌株,它没有种子,历史上它一直是单性繁衍,有可能它属于地质年代遗传至今的自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四川苏铁 生态环境 原产地 单性繁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安市园林植物区系特征及抗寒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宝鉴 苏春连 +3 位作者 董建文 倪必勇 陈辉 陈世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7,126,共8页
基于物种组成层面,分析永安园林物种组成问题,并利用现存资料,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为提高永安园林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共记录178种园林植物隶属63科125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7种;双子叶植物45科78属11... 基于物种组成层面,分析永安园林物种组成问题,并利用现存资料,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为提高永安园林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共记录178种园林植物隶属63科125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7种;双子叶植物45科78属111种;单子叶植物8科32属47种。(2)永安市园林植物有较多的单科单种应用,应用种数较多的科为百合科、棕榈科、蔷薇科、木兰科、山茶科、木犀科等。(3)南山公园物种数最高,有129种隶属95属52科,龟山公园次之,江滨公园最低。(4)属地理分布表明永安市园林植物热带区系性质明显,R/T值为1.56,中国特有分布属较少。(5)冻害调查表明,永安市园林植物受冻率为37.08%,重度受冻率为14.61%,其中南山公园植物重度受冻率最高,为17.05%。(6)重度受冻植物属地理分布均为热带分布,多为外来常绿被子植物,可为园林植物引种选择提供思路。本研究表明永安市园林植物组成乡土树种、彩化树种、藤本植物、特有植物,使用率偏低,抗寒性有待提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 园林植物 抗寒性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技术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专题信息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坤勇 刘健 +2 位作者 洪桢华 涂传进 施聪智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1,共6页
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技术,构建林地专家分类系统,辅于目视解译,实现1986年、2000年和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专题信息的提取,并对近18 a的森林资源变化状况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3年闽江流域... 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技术,构建林地专家分类系统,辅于目视解译,实现1986年、2000年和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专题信息的提取,并对近18 a的森林资源变化状况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各林地类型中变化最大的是灌木林和阔叶树林的面积呈负增长,杉木林和马尾松林的面积呈逐年增加,1986年、2000年、2003年的阔针比例分别为1∶1.45、1∶2.56、1∶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专家分类 生态公益林 动态监测 闽江流域 R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新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良栋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165,共5页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延平林业发展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森林经营主体由林改前以集体所有制为主转变为林改后以千家万户为主。原有采伐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因限额指标自由支配空间大,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也不能满足林权所有者诉求,...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延平林业发展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森林经营主体由林改前以集体所有制为主转变为林改后以千家万户为主。原有采伐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因限额指标自由支配空间大,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也不能满足林权所有者诉求,各种矛盾凸显。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新机制,阐述了人工商品林主伐面积限额控制法的必要性、内容及操作规程,提出了规范采伐设计和伐区监管的措施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采伐指标 面积限额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管理规划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谈丽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212-213,共2页
以延平区古树名木现状为例,对当前古树名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规划,旨在为各地特别是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古树名木 现状 保护管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方法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素萍 《山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17-17,共1页
该文通过采用对毛竹苗所留3~5盘侧枝进行修剪和将毛竹苗来鞭插入植穴侧壁土壤中的方法,能分别提高造林成活率16.9%和28.5%;2种方法同时采用能提高造林成活率35.4%.
关键词 毛竹 栽培 成活率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竹叶片理化参数的刚竹毒蛾危害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旭影 许章华 +5 位作者 林璐 石文春 余坤勇 刘健 陈崇成 周华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7-864,共8页
虫害检测算法研究是开展虫害快速、准确监测,制定精准森防检疫措施的重要基础。以毛竹叶片为研究尺度,基于刚竹毒蛾危害下的寄主外部形态与内部生理现象总结,选择并实测叶损量LL、相对叶绿素含量RCC、相对含水量RWC、原始光谱的733.66~... 虫害检测算法研究是开展虫害快速、准确监测,制定精准森防检疫措施的重要基础。以毛竹叶片为研究尺度,基于刚竹毒蛾危害下的寄主外部形态与内部生理现象总结,选择并实测叶损量LL、相对叶绿素含量RCC、相对含水量RWC、原始光谱的733.66~898.56 nm值(ρ_(733.66~898.56))、一阶微分光谱的562.95~585.25 nm值(ρ′_(562.95~585.25))与706.18~725.41 nm值(ρ′_(706.18~725.41))等理化参数,随机划分实验组(63组)和验证组(37组)并设计5次重复实验;分别运用Fisher判别分析、 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三种方法建立刚竹毒蛾危害等级的检测模型,从检测精度、 Kappa系数及R^2等指标对模型的检测效果予以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 Fisher判别分析、 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的检测精度分别为69.19%, 65.41%, 83.78%, Kappa系数分别为0.576 9, 0.532 4和0.778 8,R^2分别为0.722 2, 0.582 6和0.870 9,总体而言,三种方法均具备刚竹毒蛾危害的检测能力,随机森林的检测效果最优, Fisher判别分析次之,再次为BP神经网络;从分等级来看,随机森林的检测精度亦优于Fisher判别分析与BP神经网络,但3种方法对中度危害等级的检测精度均有所不足。该成果可为刚竹毒蛾危害及其他病虫害检测算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建立冠层、遥感影像像元等尺度的虫害检测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竹毒蛾 毛竹叶片 FISHER判别分析 BP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波长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旭影 许章华 +3 位作者 林璐 刘健 钟兆全 周华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829-3838,共10页
旨在获取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波长,以助于该虫害的有效、准确识别。将于福建省顺昌县实测的105条高光谱数据随机划分为实验组(71条)和验证组(34条)。基于实验组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获取健康、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 旨在获取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波长,以助于该虫害的有效、准确识别。将于福建省顺昌县实测的105条高光谱数据随机划分为实验组(71条)和验证组(34条)。基于实验组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获取健康、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等虫害等级间具有极显著差异的波长;结合常用遥感卫星的波段设置对上述波长进行筛选,采用欧式距离、相关系数及光谱角匹配等3种方法判定其虫害判别能力,获取特征波长,并引入验证组样本对其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明显低于健康叶片,虫害等级越高,其反射率越低;(2)受害叶片的光谱特征变化较大,随着虫害等级的上升,其光谱曲线中的"绿峰"及"红谷"趋于消失,"红边"斜率逐渐减小;(3)确定原始光谱703. 43~898. 56 nm及一阶微分光谱497. 68~540. 72,554. 53~585. 25和596. 24~618. 23 nm为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波长,其对该虫害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该研究从叶片尺度剖析了寄主对刚竹毒蛾的响应机理,是"地-天"耦合的理论基础,可为虫害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竹毒蛾 毛竹叶片 特征波长 光谱微分 虫害判别能力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杉与秃杉的幼苗形态特征研究及其栽培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道林 张纪卯 康远洋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2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观测幼苗发育过程与形态特征,分析引种栽培效果,结果表明:台湾杉与秃杉2个珍稀树种的育苗、造林均较为容易,其场圃发芽率分别为16.7%和33.7%,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3.5 cm、18.0 cm和0.26 cm、... 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2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观测幼苗发育过程与形态特征,分析引种栽培效果,结果表明:台湾杉与秃杉2个珍稀树种的育苗、造林均较为容易,其场圃发芽率分别为16.7%和33.7%,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3.5 cm、18.0 cm和0.26 cm、0.20 cm;4年生时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1.37 m、2.64 m和2.70 cm、5.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杉 秃杉 幼苗 形态特征 栽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玉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74-177,239,共5页
[目的]调查闽北丘陵地区不同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方法]以2种不同的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米槠混交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杉木米槠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共41种,层间层12种,草... [目的]调查闽北丘陵地区不同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方法]以2种不同的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米槠混交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杉木米槠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共41种,层间层12种,草本层10种;杉木纯林灌木层有21种,层间层6种,草本层12种。[结论]杉木米槠混交林多样性指数高于杉木纯林,发展针阔混交林套种模式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竹林垦复前后生物量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童建宁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方竹林垦复前总生物量1 496.34 g.m-2,垦复后2 959.59 g.m-2,垦复后笋产量是垦复前的2.31倍。垦复后1龄、3龄竹各构件的生物量均有提高,2龄竹的生物量变化不大,说明竹林年龄结构调整尚未完成。垦复后0-20 cm土层的生物量是垦复前的3.54... 方竹林垦复前总生物量1 496.34 g.m-2,垦复后2 959.59 g.m-2,垦复后笋产量是垦复前的2.31倍。垦复后1龄、3龄竹各构件的生物量均有提高,2龄竹的生物量变化不大,说明竹林年龄结构调整尚未完成。垦复后0-20 cm土层的生物量是垦复前的3.54倍,说明垦复措施主要改善了0-20 cm层的鞭根系统结构。垦复后地上部总含水率略有下降,地下部总含水率比垦复前略有提高。天然方竹林的垦复改造对竹林的生物量结构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竹 垦复 生物量 产量 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性繁殖方式对芳樟叶精油及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秋良 张国防 +4 位作者 谢亚兵 张春 丁力朋 林必青 杨阳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56-159,165,共5页
在福建省南平市郊林场,分别以组培苗、扦插苗造林的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187、PC1、PC2和变异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芳樟叶精油含量、主成分及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差异性... 在福建省南平市郊林场,分别以组培苗、扦插苗造林的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187、PC1、PC2和变异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芳樟叶精油含量、主成分及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扦插子代樟脑含量变化不明显,组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樟脑含量比母本的樟脑含量降低了-12.50%~24.52%,但子代芳樟无性系在栽植过程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都能够较好保持稳定性,无性系187扦插苗造林更有利提高芳樟叶精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叶精油 主成分 组培苗 扦插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