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安县番石榴上桔小实蝇发生与防治
1
作者
林丽云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2期85-87,共3页
桔小实蝇食性杂、寄主范围广、繁殖速度快、传播距离远、危害性大,是华安县主要外来害虫物种之一.桔小实蝇的卵、幼虫可随植物果实调运传播蔓延,为害番石榴、柑橘、龙眼、枇杷以及瓜类等200多种作物,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绝收,对华安县农业...
桔小实蝇食性杂、寄主范围广、繁殖速度快、传播距离远、危害性大,是华安县主要外来害虫物种之一.桔小实蝇的卵、幼虫可随植物果实调运传播蔓延,为害番石榴、柑橘、龙眼、枇杷以及瓜类等200多种作物,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绝收,对华安县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2021年华安县在番石榴上采用桔小实蝇专用性诱剂制作成诱捕器,全年监测其发生消长规律,发现1月-3月华安县桔小食蝇自然种群数量较低,4月开始上升,5月-10月是种群最大的时期,9月达到最高峰期,日平均诱捕器可捕捉137头,11月种群开始下降.2022年-2023年采取科学安排产业布局,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并监测桔小食蝇自然种群数情况,发现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其危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产业振兴、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桔小实蝇
发生危害
监测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刘辽源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Pb)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受Pb污染弱酸性耕地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添加石灰粉、白云石粉、牡蛎壳粉、泥炭土、硅钙镁钾肥等5种调理剂,监测了试验后60d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Pb含量...
为明确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Pb)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受Pb污染弱酸性耕地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添加石灰粉、白云石粉、牡蛎壳粉、泥炭土、硅钙镁钾肥等5种调理剂,监测了试验后60d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Pb含量与土壤pH的变化,分析其钝化土壤中Pb污染的效果。结果显示,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Pb以可还原态、残渣态Pb为主,其后依次为弱酸提取态、可氧化态和水溶态Pb。添加石灰粉、白云石粉、牡蛎壳粉、泥炭土、硅钙镁钾肥试验后60d,与CK相比,土壤pH分别提高了1.81、1.49、1.17、0.48和0.60个单位(P<0.05);水溶态分布系数分别显著降低了92.5%、92.5%、90.0%、57.5%和37.5%,弱酸提取态Pb分布系数分别降低了87.2%、73.7%、77.3%、26.7%和44.9%,可氧化态Pb分布系数分别提高了7.63%、7.90%、17.2%、40.1%和31.9%;而可还原态和残渣态Pb分布系数除了泥炭土与CK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pH与其钝化效果具有抛物线型变化关系,相关系数(r)为0.9735(P<0.01)。5种调理剂具有降低土壤中有效态Pb,并提高潜在有效态和不可利用态Pb的作用;钝化土壤中Pb污染的效果分别为87.2%、73.6%、77.3%、26.7%和44.9%。应用这5种调理剂及适宜施用量,钝化修复酸性土壤中Pb污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值得在进一步大田试验验证后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酸性土壤
铅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钝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牡蛎壳粉对土壤中铅赋存形态的影响及其钝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辽源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91-95,129,共6页
为探明牡蛎壳粉钝化修复土壤中铅(Pb)污染的效果,以及在受染耕地安全利用上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受Pb污染的弱酸性水田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及通过监测分析每盆(2.0 kg土壤)添加牡蛎壳粉0(OSP0,CK)、0.40 g(OSP4)、0.80 g(OSP8)、1.20...
为探明牡蛎壳粉钝化修复土壤中铅(Pb)污染的效果,以及在受染耕地安全利用上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受Pb污染的弱酸性水田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及通过监测分析每盆(2.0 kg土壤)添加牡蛎壳粉0(OSP0,CK)、0.40 g(OSP4)、0.80 g(OSP8)、1.20 g(OSP12)、1.60 g(OSP16)后,不同添加量对土壤pH及土壤中Pb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生物有效性的变化及其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处理60 d后OSP4、OSP8、OSP12、OSP16与OSP0比较,土壤pH分别增加了0.50个、0.83个、1.10个和1.31个单位;土壤中赋存形态Pb的分配系数水溶态均下降≥0.36%(P<0.05),弱酸提取态分别下降了2.86%、6.97%、7.74%和8.23%(P<0.05),还原态分别提高了0.83%、1.84%、1.88%和2.37%,可氧化态分别提高了0.17%、1.25%、1.45%和1.23%,残渣态分别提高了1.86%、3.88%、4.41%和4.64%,这表明添加适量的牡蛎壳粉具有降低土壤中有效态Pb,并提高不可利用态、潜在有效态Pb的效果(P<0.05)。OSP4、OSP8、OSP12、OSP16对土壤中Pb污染的钝化效果分别为28.78%、70.09%、77.76%和82.64%(P<0.05),同时添加量(x)与钝化效果(y)具有“y=-5.8171x^(2)+56.329x-53.144”抛物线型变化关系,相关系数(r)为0.9895(P<0.01)。因此,施用适量的牡蛎壳粉对钝化修复酸性水田土壤中Pb污染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大田生产上进一步验证后进行示范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土壤
牡蛎壳粉
铅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钝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磷钾肥配施比例对甘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效果初探
4
作者
林丽云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4期38-41,共4页
为了明确福建省华安县甘薯生产上氮、磷、钾肥合理的配施比例,以‘福薯2号’品种为材料,田间设置施用“氮+磷+钾”定量为30.0 kg/666.67m^(2),N:P_(2)O_(5):K_(2)O为1:0.14:0.28(A)、1:0.35:1.95(B)和1:0.26:2.24(C)3个不同配施比例水...
为了明确福建省华安县甘薯生产上氮、磷、钾肥合理的配施比例,以‘福薯2号’品种为材料,田间设置施用“氮+磷+钾”定量为30.0 kg/666.67m^(2),N:P_(2)O_(5):K_(2)O为1:0.14:0.28(A)、1:0.35:1.95(B)和1:0.26:2.24(C)3个不同配施比例水平试验。结果显示,氮、磷、钾肥3个不同配施比例对甘薯植株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A、B和C始苗期分别为13.0 d、9.7 d、7.3 d,分枝期分别为26.7 d、23.7 d、21.3 d,封垄期分别为68.7 d、58.0 d、47.0 d,甘薯产量分别为1733.3 kg/666.67m^(2)、1577.7 kg/666.67m^(2)、1816.7 kg/666.67m^(2)(P<0.05);经济效益分别为2620.4元/666.67m^(2)、2143.2元/666.67m^(2)、2858.2元/666.67m^(2),氮肥施用量比福建省推荐定额标准分别为+110%、-9%、-14%。初步认为,福建省华安县土壤肥力偏低的中性赤红壤耕地种植甘薯,在“氮+磷+钾”施用量为30.0 kg/666.67m^(2)时,氮、磷、钾肥合理的配施比例为1:0.26:2.24,施用方式以70%作基肥、30%作追肥分三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磷钾肥
配施比例
生长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安县番石榴上桔小实蝇发生与防治
1
作者
林丽云
机构
福建省华安县农业农村局
出处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2期85-87,共3页
文摘
桔小实蝇食性杂、寄主范围广、繁殖速度快、传播距离远、危害性大,是华安县主要外来害虫物种之一.桔小实蝇的卵、幼虫可随植物果实调运传播蔓延,为害番石榴、柑橘、龙眼、枇杷以及瓜类等200多种作物,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绝收,对华安县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2021年华安县在番石榴上采用桔小实蝇专用性诱剂制作成诱捕器,全年监测其发生消长规律,发现1月-3月华安县桔小食蝇自然种群数量较低,4月开始上升,5月-10月是种群最大的时期,9月达到最高峰期,日平均诱捕器可捕捉137头,11月种群开始下降.2022年-2023年采取科学安排产业布局,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并监测桔小食蝇自然种群数情况,发现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其危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产业振兴、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石榴
桔小实蝇
发生危害
监测
综合防控
分类号
S436.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刘辽源
机构
福建省华安县农业农村局
出处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基金
2021年福建省生态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华安县受污染耕地重金属联合阻控技术研究及示范区建设”(闽财农指〔2020〕105号).
文摘
为明确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Pb)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受Pb污染弱酸性耕地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添加石灰粉、白云石粉、牡蛎壳粉、泥炭土、硅钙镁钾肥等5种调理剂,监测了试验后60d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Pb含量与土壤pH的变化,分析其钝化土壤中Pb污染的效果。结果显示,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Pb以可还原态、残渣态Pb为主,其后依次为弱酸提取态、可氧化态和水溶态Pb。添加石灰粉、白云石粉、牡蛎壳粉、泥炭土、硅钙镁钾肥试验后60d,与CK相比,土壤pH分别提高了1.81、1.49、1.17、0.48和0.60个单位(P<0.05);水溶态分布系数分别显著降低了92.5%、92.5%、90.0%、57.5%和37.5%,弱酸提取态Pb分布系数分别降低了87.2%、73.7%、77.3%、26.7%和44.9%,可氧化态Pb分布系数分别提高了7.63%、7.90%、17.2%、40.1%和31.9%;而可还原态和残渣态Pb分布系数除了泥炭土与CK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pH与其钝化效果具有抛物线型变化关系,相关系数(r)为0.9735(P<0.01)。5种调理剂具有降低土壤中有效态Pb,并提高潜在有效态和不可利用态Pb的作用;钝化土壤中Pb污染的效果分别为87.2%、73.6%、77.3%、26.7%和44.9%。应用这5种调理剂及适宜施用量,钝化修复酸性土壤中Pb污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值得在进一步大田试验验证后进行示范推广。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酸性土壤
铅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钝化效果
Keywords
soil amendments
acid soil
lead
speciation
bioavailability
passivation effect
分类号
S15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牡蛎壳粉对土壤中铅赋存形态的影响及其钝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辽源
机构
福建省华安县农业农村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91-95,129,共6页
基金
2021年福建省生态农业专项资金项目[闽财农指(2020)105号]。
文摘
为探明牡蛎壳粉钝化修复土壤中铅(Pb)污染的效果,以及在受染耕地安全利用上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受Pb污染的弱酸性水田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及通过监测分析每盆(2.0 kg土壤)添加牡蛎壳粉0(OSP0,CK)、0.40 g(OSP4)、0.80 g(OSP8)、1.20 g(OSP12)、1.60 g(OSP16)后,不同添加量对土壤pH及土壤中Pb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生物有效性的变化及其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处理60 d后OSP4、OSP8、OSP12、OSP16与OSP0比较,土壤pH分别增加了0.50个、0.83个、1.10个和1.31个单位;土壤中赋存形态Pb的分配系数水溶态均下降≥0.36%(P<0.05),弱酸提取态分别下降了2.86%、6.97%、7.74%和8.23%(P<0.05),还原态分别提高了0.83%、1.84%、1.88%和2.37%,可氧化态分别提高了0.17%、1.25%、1.45%和1.23%,残渣态分别提高了1.86%、3.88%、4.41%和4.64%,这表明添加适量的牡蛎壳粉具有降低土壤中有效态Pb,并提高不可利用态、潜在有效态Pb的效果(P<0.05)。OSP4、OSP8、OSP12、OSP16对土壤中Pb污染的钝化效果分别为28.78%、70.09%、77.76%和82.64%(P<0.05),同时添加量(x)与钝化效果(y)具有“y=-5.8171x^(2)+56.329x-53.144”抛物线型变化关系,相关系数(r)为0.9895(P<0.01)。因此,施用适量的牡蛎壳粉对钝化修复酸性水田土壤中Pb污染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大田生产上进一步验证后进行示范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田土壤
牡蛎壳粉
铅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钝化效果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磷钾肥配施比例对甘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效果初探
4
作者
林丽云
机构
福建省华安县农业农村局
出处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4期38-41,共4页
文摘
为了明确福建省华安县甘薯生产上氮、磷、钾肥合理的配施比例,以‘福薯2号’品种为材料,田间设置施用“氮+磷+钾”定量为30.0 kg/666.67m^(2),N:P_(2)O_(5):K_(2)O为1:0.14:0.28(A)、1:0.35:1.95(B)和1:0.26:2.24(C)3个不同配施比例水平试验。结果显示,氮、磷、钾肥3个不同配施比例对甘薯植株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A、B和C始苗期分别为13.0 d、9.7 d、7.3 d,分枝期分别为26.7 d、23.7 d、21.3 d,封垄期分别为68.7 d、58.0 d、47.0 d,甘薯产量分别为1733.3 kg/666.67m^(2)、1577.7 kg/666.67m^(2)、1816.7 kg/666.67m^(2)(P<0.05);经济效益分别为2620.4元/666.67m^(2)、2143.2元/666.67m^(2)、2858.2元/666.67m^(2),氮肥施用量比福建省推荐定额标准分别为+110%、-9%、-14%。初步认为,福建省华安县土壤肥力偏低的中性赤红壤耕地种植甘薯,在“氮+磷+钾”施用量为30.0 kg/666.67m^(2)时,氮、磷、钾肥合理的配施比例为1:0.26:2.24,施用方式以70%作基肥、30%作追肥分三次施用。
关键词
甘薯
氮磷钾肥
配施比例
生长
产量
效益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安县番石榴上桔小实蝇发生与防治
林丽云
《江西农业》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
刘辽源
《土壤与作物》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牡蛎壳粉对土壤中铅赋存形态的影响及其钝化效果分析
刘辽源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氮磷钾肥配施比例对甘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效果初探
林丽云
《福建热作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