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形态与节律特征融合的轻量房颤检测模型及可解释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宁 李玉榕 +2 位作者 陈泓 陈文升 贾梓豪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3-513,共11页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与中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近年来,虽然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房颤检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所提出的方法大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黑盒效应,模型的检测结果较难以...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与中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近年来,虽然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房颤检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所提出的方法大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黑盒效应,模型的检测结果较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轻量房颤检测模型并对其开展可解释性研究,模型由ECG(ElectroCardioGram)主干网络和RRI(R-R Interval)支路组成.ECG主干网络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及少量的标准卷积来提取心电信号的深层形态特征,RRI支路使用多尺度卷积提取RRI的深层节律特征,网络通过融合二者来学习全面鲁棒的特征表示,实现准确的房颤检测.进一步,基于Grad-CAM++来可视化不同特征对于分类结果的贡献实现模型的可解释性分析.本文在长期房颤数据库LTAFDB进行训练与数据集内部测试,准确率达到了97.99%.为了验证模型的泛化性能,利用MIT-BIH心房颤动数据库AFDB与中国生理信号挑战赛数据库CPSC2021开展跨数据集的外部测试,分别取得了95.17%和93.81%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轻量级特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同时可解释性深度学习的引入使得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房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房颤 轻量级神经网络 可视化技术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计时电流法精确模型的数值解仿真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旭海 刘绍丽 +2 位作者 陈敬华 杜民 林新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7-884,共8页
根据电极表面被测物浓度变化经验公式所建立的改进计时电流法的理论模型,只能定性分析响应电流峰值与被测物浓度关系,无法准确描述响应电流峰值与反应体系及激励电势中其它参数的关系.为解决该问题,利用能斯特方程与扩散定律,建立了描... 根据电极表面被测物浓度变化经验公式所建立的改进计时电流法的理论模型,只能定性分析响应电流峰值与被测物浓度关系,无法准确描述响应电流峰值与反应体系及激励电势中其它参数的关系.为解决该问题,利用能斯特方程与扩散定律,建立了描述电极表面被测物浓度与响应电流关系的积分方程,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求解得到该积分方程数值解.进而利用数值仿真得到精确的电流与时间关系曲线,分析了电流峰值与试剂浓度、惯性时间常数、参比电极标准电势、激励电势初始值以及稳态值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改进计时电流法的电路装置对K3[Fe(CN)6]试剂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比经验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也验证了由该模型推导得到的各参数之间关系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计时电流法 精确模型 数值分析 能斯特方程 菲克扩散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人体移动特征频率提取新方法的红外探测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东毅 陈建国 李玉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基于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和谱峭度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红外探测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应用改进的人体移动特征频率提取新方法,能对红外检测区域内的人体移动输出正确的报警信息。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表明:相比普通被动红外传感器,该平... 基于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和谱峭度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红外探测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应用改进的人体移动特征频率提取新方法,能对红外检测区域内的人体移动输出正确的报警信息。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表明:相比普通被动红外传感器,该平台提高了识别人体移动的准确率,具有较好的外部环境抗干扰能力。该平台的教学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移动 特征频率 经验模态分解 谱峭度 红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光学相干振动和热变形层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丹阳 张秋坤 +4 位作者 钟剑锋 郭金泉 钟舜聪 沈耀春 姚立纲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本文提出采用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增强型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EOCT)及其在非接触结构振动和热变形检测的应用.该EOCT系统采用基于CCD的宽带光谱仪以及宽带低相干的白光,所以这个增强型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具有很高的检测分辨率,可达到0.9μ... 本文提出采用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增强型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EOCT)及其在非接触结构振动和热变形检测的应用.该EOCT系统采用基于CCD的宽带光谱仪以及宽带低相干的白光,所以这个增强型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具有很高的检测分辨率,可达到0.9μm精度.但是,由于光谱信号作傅里叶变换的过程中产生了能量泄露,从而导致振动或热变形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一种频谱校正技术来校正此误差.从振动、热变形以及压电驱动器标定等实验的结果可知该方法的检测精度最高可达0.1μm.因此,自研制的EOCT系统在非接触振动、热变形测量以及压电驱动器在线标定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 频谱校正技术 非接触检测 压电驱动器在线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的EEG-fNIRS运动想象分类决策层融合方法
5
作者 康冉斓 李玉榕 +1 位作者 史武翔 李吉祥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950,共10页
为解决传统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 Ephalo Graphy,EEG)的单模态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存在的空间分辨率低、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基于EEG信号和功能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 为解决传统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 Ephalo Graphy,EEG)的单模态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存在的空间分辨率低、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基于EEG信号和功能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信号融合的BCI研究.然而,这两种异构信号之间的融合具有挑战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证据理论的端对端信号融合方法,用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分类.对于EEG信号,本文通过双尺度时间卷积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其时空特征信息,并引入混合注意力模块以增强网络对重要特征的感知能力.对于fNIRS信号,本文通过全通道的空间卷积探索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激活差异,并通过并联时间卷积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模块捕获更丰富的时间特征信息.在决策融合阶段,首先将两种信号分别解码得到的决策输出利用Dirichlet分布参数估计,以量化不确定性;然后使用Dempster-Shafer理论(Dempster-Shafer Theory,DST)进行双层推理,从而融合来自两种基本信念分配(Basic Belief Assignment,BBA)方法和不同模态的证据,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本文基于公开数据集TU-Berlin-A进行模型的测试评估,获得了83.26%的平均准确率,相较于最先进研究提升了3.78个百分点,该结果为基于EEG和fNIRS信号的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脑机接口(BCI) 运动想象(MI) 深度学习 DEMPSTER-SHAFER理论 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信号 脑电信号(EEG)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密度估计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三叶青产地 被引量:7
6
作者 赖添悦 蔡逢煌 +3 位作者 彭昕 柴琴琴 李玉榕 王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4-799,共6页
三叶青是我国珍稀中药材,具有多种疗效,但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悬殊,为防止三叶青以次充好,其产地鉴别尤为重要。以浙江、云南、安徽、广西和湖北五个产地的三叶青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仪(Fourier trans... 三叶青是我国珍稀中药材,具有多种疗效,但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悬殊,为防止三叶青以次充好,其产地鉴别尤为重要。以浙江、云南、安徽、广西和湖北五个产地的三叶青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NIR)收集4 000~10 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由于三叶青近红外光谱数据还未完善,因此在其产地鉴别上,应对鉴别算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实现三叶产地鉴别的同时,还要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其他或未知新产地的三叶青。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三叶青近红外光谱数据的特点,对算法共做了三方面改进:(1)从距离的角度估计样本的概率密度;(2)以训练样本可信度的方式计算带宽参数;(3)在未知新产地的识别上,提出一种基于训练集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训练集样本的识别精度达到了100%,且在140组预测集样本中,只有3组样本识别出错,并能够100%地识别出未知新产地的三叶青,说明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改进算法在三叶青产地鉴别上,不仅鉴别精度高,且能够有效识别出其他或未知新产地的三叶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产地鉴别 核密度估计 未知新产地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频电磁技术的管道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俊儒 钟舜聪 +8 位作者 杨晓翔 龚凌诸 郭金泉 陈世旺 陈小韩 林彤 叶飞飞 翁振兴 杨天雪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为了系统地研究基于低频电磁技术的管道缺陷检测方法,建立了其二维有限元模型。借助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进行了循环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尺寸缺陷的漏磁场分布;对漏磁场的信号进行微分处理,得到了所隐含的缺陷信息,并进行了实验... 为了系统地研究基于低频电磁技术的管道缺陷检测方法,建立了其二维有限元模型。借助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进行了循环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尺寸缺陷的漏磁场分布;对漏磁场的信号进行微分处理,得到了所隐含的缺陷信息,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锅炉水冷壁等管道缺陷的无损检测中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磁技术 有限元 管道缺陷检测 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变分模态分解与领域自适应的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海燕 许先静 +1 位作者 钟凌珺 李竹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7,共13页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在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领域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不足,以及新用户因个体生理和行为差异在已有模型上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有效克服肌电数据分布差异的算法,用于提升手势识别的性能。首先对肌电...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在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领域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不足,以及新用户因个体生理和行为差异在已有模型上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有效克服肌电数据分布差异的算法,用于提升手势识别的性能。首先对肌电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构建易于识别的表面肌电图像,并提出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手势识别,提升用户相关的肌电信号手势识别准确率;同时利用迁移学习中的领域自适应和模型微调技术,提升用户无关的肌电信号手势识别准确率,并将所提算法在NinaPro DB1肌电数据集中进行了3分类、4分类、5分类和12分类共4组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在4组评估验证中,用户相关的肌电信号手势识别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28%、99.30%、98.39%和93.40%,用户无关的肌电信号手势识别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05%、92.60%、88.38%和70.03%,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实现人机交互中的普适性的肌电设备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自适应 卷积神经网络 手势识别 变分模态分解 表面肌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式自适应阈值法滤除心电信号中运动伪迹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建行 李玉榕 +1 位作者 陈建国 高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93-3506,共14页
心电信号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医学检测中,可穿戴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心律失常的风险识别并预警.相比于静息心电信号,动态心电信号在采集过程中会受到更大运动伪迹的干扰,这些干扰会覆盖心电信号的关键信息,限制其临床应用.本文... 心电信号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医学检测中,可穿戴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心律失常的风险识别并预警.相比于静息心电信号,动态心电信号在采集过程中会受到更大运动伪迹的干扰,这些干扰会覆盖心电信号的关键信息,限制其临床应用.本文兼顾心电信号局部和全局特征,利用其周期性,研究了一种将心电信号低频PT波和高频QRS波群分开处理的两步式自适应阈值滤波算法,适用于单通道心电信号中的运动伪迹滤除.第一步先通过多分辨率阈值初步抑制心电信号低频部分中的运动伪迹;第二步,对受运动伪迹影响而不平衡的QRS波进行自适应阈值修复,通过对QRS波形调节,减少心电信号中高频部分运动伪迹,同时设置自适应阈值对心电信号P波、T波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处理,超出自适应阈值范围的小波系数通过波形缩放进行调整,进一步抑制低频运动伪迹.研究通过不同心电数据库评估算法的性能.在输入信噪比从-10~10 dB时,心电信号信噪比提升了10.9122 dB和4.3912 dB,滤波后心电信号与纯净心电信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76和0.9783,提取的运动伪迹与原运动伪迹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0和0.8529.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不同噪声水平下,利用自适应阈值的优点,能有效复原受运动伪迹污染的心电信号波形特征,最大限度保留心电信号的临床信息,可作为可穿戴心电设备滤除运动伪迹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运动伪迹 小波变换 自适应阈值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传递熵的卒中患者皮层肌肉功能连接分析
10
作者 施正义 谢秋蓉 +1 位作者 王晓玲 李玉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主要症状,一般认为是由控制运动功能的神经网络的损伤引起的。为了探讨卒中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本研究以皮层肌肉功能连接(FCMC)为工具,采集13例卒中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者前伸动作时的脑电信号(EEG)及肱三...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主要症状,一般认为是由控制运动功能的神经网络的损伤引起的。为了探讨卒中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本研究以皮层肌肉功能连接(FCMC)为工具,采集13例卒中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者前伸动作时的脑电信号(EEG)及肱三头肌、前三角肌前束、中束、后束、肱二头肌、胸大肌、斜方肌的肌电信号(EMG)。通过脑源定位得到大脑皮层源信号,再聚类确定动作对应的活跃脑区,使用偏传递熵求取皮层肌肉功能连接。卒中患者ICsF与AD、ICsB与BIC、ICsC与PD、PM、UT在上行通道的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例如健康对照组为0.033±0.031,卒中患者为0.092±0.083,P<0.05);卒中患者BIC与ICsA、ICsB、ICsCTRI、UT与ICsC在下行通道的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例如健康对照组为0.113±0.092,卒中患者为0.198±0.105,P<0.05);卒中患者存在同侧的皮层肌肉功能连接。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从新的角度探索脑卒中后皮层肌肉功能连接效应,证明了卒中患者存在同侧的皮层肌肉功能连接,进一步有效促进对卒中后神经肌肉耦合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传递熵 源定位 脑肌电功能连接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系统的KOA运动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斌 李玉榕 +2 位作者 陈建国 吴福春 杜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7-11,共5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便捷式的膝骨性关节炎(KOA)运动监测系统,KOA患者可以通过该监测系统了解自身运动规范性并作出适当的调整。该监测系统将装有MMA7361加速度传感器的蓝牙模块穿戴在人体的下肢进行三轴加速度信号的采集,并将三轴加速度信... 本文设计了一种便捷式的膝骨性关节炎(KOA)运动监测系统,KOA患者可以通过该监测系统了解自身运动规范性并作出适当的调整。该监测系统将装有MMA7361加速度传感器的蓝牙模块穿戴在人体的下肢进行三轴加速度信号的采集,并将三轴加速度信号通过蓝牙发送至Android智能手机上。Android手机通过扩展Kalman滤波算法将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进行滤波,并通过规则归纳法对动作规范性进行识别。经过大量实验测试结果统计,对保持时间太短、运动腿弯曲、抬腿速度太快这三类动作训练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9.6%,89.3%,89.5%。结果表明: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构建的KOA运动监测系统具有便捷、成本低等优点,而且能够较好的识别患者运动中出现的不规范动作,满足运动监测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 KOA 扩展Kalman滤波 规则归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翔 杜民 +1 位作者 李玉榕 高跃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3年第9期859-866,共8页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领域,实现基于该技术的定量检测系统具有实际意义。针对这一目的,通过设计光学机构与电子电路,实现了一套完整的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荧光信号检测,信息处理以及上...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领域,实现基于该技术的定量检测系统具有实际意义。针对这一目的,通过设计光学机构与电子电路,实现了一套完整的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荧光信号检测,信息处理以及上位机软件等功能模块,可自动控制样本定量检测的全过程,最终输出结果。实验表明,系统最小可测的荧光物质溶液浓度量级为0.001%;测得的数据重复性误差为1.3%;定量结果误差小于2%。系统对荧光分析样本的测试快捷准确,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检测 自动检测 荧光分析 免疫层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PCR温控系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蓬勃 陈旭海 +2 位作者 李玉榕 刘绍丽 杜民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6期541-547,共7页
电化学实时定量PCR仪中,对热循环3个温度区试剂温度的精度控制至关重要,因为其决定了PCR反应效率。根据非稳态传热原理,热量从基座传递到试剂存在延迟,因此基座上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无法直接测得试剂的温度。设计基于红外热成像仪温度... 电化学实时定量PCR仪中,对热循环3个温度区试剂温度的精度控制至关重要,因为其决定了PCR反应效率。根据非稳态传热原理,热量从基座传递到试剂存在延迟,因此基座上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无法直接测得试剂的温度。设计基于红外热成像仪温度检测的温控系统,可以同时对多通道试剂表面的温度进行直接测量,从而准确控制DNA解链-结合-延伸时间,提高DNA扩增效率。为了实现红外热像仪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对获取的红外温度进行中值滤波,根据热辐射理论与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以及公式推导,在线得到被测试剂表面发射率,通过换算从而获得试剂真实温度。实验表明,校准后热像仪测温精度由2.0℃提高到0.3℃;对试剂表面温度的监控使得PCR温控更加准确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红外热成像仪 温度测量 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半抗原的呋喃唑酮代谢物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贤爱 裴世锋 +3 位作者 李向楠 朱秋享 叶小军 樊海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4-180,共7页
为实现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的快速定量检测,制备AOZ-牛血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2种分别基于抗3-(4-羧基苯亚甲基)-氨基-2-恶唑烷酮(CPAOZ)、抗AOZ的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CPAO... 为实现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的快速定量检测,制备AOZ-牛血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2种分别基于抗3-(4-羧基苯亚甲基)-氨基-2-恶唑烷酮(CPAOZ)、抗AOZ的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CPAOZ检测试剂盒在1.0~100.0 ng/mL范围具有较好的线性,IC50值为14.6 ng/mL,检测限为6.56 ng/mL,回收率为97.6%~101.3%;AOZ检测试剂盒在0.5~12.5 ng/mL范围具有良好线性,IC50值为3.9 ng/mL,检测限为0A5 ng/mL,回收率为94.1%~97A%.这2种检测试剂盒对于其他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及其代谢物均不存在交叉反应.从经济、方便、快速、灵敏等因素来考虑,后者更具有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2-恶唑烷酮 半抗原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特征波长筛选在勾兑梨汁中原汁含量的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武 王建明 +1 位作者 李颖 李玉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58-3062,共5页
为实现近红外光谱进行勾兑梨汁中原汁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相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新鲜梨汁和果汁粉冲剂按照原汁含量为0%~100%进行勾兑,并结合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以及萤火虫算法(GSO&FA)进行特征波长筛选,比较分析四种... 为实现近红外光谱进行勾兑梨汁中原汁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相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新鲜梨汁和果汁粉冲剂按照原汁含量为0%~100%进行勾兑,并结合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以及萤火虫算法(GSO&FA)进行特征波长筛选,比较分析四种算法分别建立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结果表明,GA-PLS,PSO-PLS,GSO-PLS,FA-PLS四种模型均能够剔除大部分波长变量,其中以FA-PLS模型效果最佳,不仅保证模型的稳健性,而且简化了模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为了进一步优选特征波长,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在FA基础上做进一步波长筛选,并比较全波段PLS,SPA-PLS,FA-PLS,FA-SPA-PLS模型,四种模型泛化能力为:FA-PLS>PLS>FA-SPA-PLS>SPA-PLS,其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9 1,0.033 3,0.033 9和0.137 0,相应的波长变量数量依次367,765,20和18。其中SPA-PLS波长变量最少,但预测误差远远高于其他三种模型,综合考虑预测精度与波长变量数目,FA-SPA-PLS模型不仅波长变量较少而且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有效鉴别勾兑梨汁中原汁含量。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快速鉴别勾兑果汁提供一种有益思路,并通过波长变量筛选简化定量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特征波长 偏最小二乘 连续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免疫层析试条光电信号处理及特征量选取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跃明 李天麒 +3 位作者 林传阳 潘少恒 韦孟宇 杜民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2-668,共7页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技术是一种正在兴起的即时检验技术。在前期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仪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小波算法对A/D采样后的荧光信号进行去噪处理,选用中值滤波剔除基线漂移,最后比较了采用测试线峰值和面积作为特征量的定量检测...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技术是一种正在兴起的即时检验技术。在前期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仪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小波算法对A/D采样后的荧光信号进行去噪处理,选用中值滤波剔除基线漂移,最后比较了采用测试线峰值和面积作为特征量的定量检测效果。数据显示,去噪后信噪比提高10 d B,相对均方差减小30.4%;采用峰值和面积值作为定量特征量的测量CV值分别为5.1%和0.4%,测量误差分别为9.1%和0.9%。结果表明采用积分面积作为特征量对荧光信号进行定量检测具有更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层析 定量检测 特征量 基线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医学传感器体内通信的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跃明 潘少恒 +2 位作者 麦炳源 韦孟宇 杜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61-2666,共6页
研究植入式医学传感器体内通信的人体信道传输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植入式医学传感器体内通信的准静态场模型,设计实验平台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计算出模型电导率分别为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时体内电信号沿轴向和径向传输的电位增益。结... 研究植入式医学传感器体内通信的人体信道传输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植入式医学传感器体内通信的准静态场模型,设计实验平台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计算出模型电导率分别为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时体内电信号沿轴向和径向传输的电位增益。结果表明,植入式医学传感器的体内通信信号在准静态场频段内沿轴向衰减明显,沿径向稳定传输;信号增益受频率变化的影响较小;当电导率为各向异性时信号增益明显大于各项同性的情况;并比较了体内通信对射频通信在信号增益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 传感器 体内通信 建模 增益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准静态建模与收发器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跃明 潘少恒 +2 位作者 麦炳源 韦孟宇 杜民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8期732-737,共6页
建立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准静态场的电磁模型,为收发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包含电容效应的人体上臂模型,分析人体内部耦合电流的传输特性。以FPGA为平台设计出FSK调制器、全数字锁相环位同步电路和信号解调器,并辅以发... 建立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准静态场的电磁模型,为收发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包含电容效应的人体上臂模型,分析人体内部耦合电流的传输特性。以FPGA为平台设计出FSK调制器、全数字锁相环位同步电路和信号解调器,并辅以发送端低通滤波、信号保持和接收端前处理电路,构成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收发器。模型的传输增益特性具有高通特性,在100 kHz以下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收发器可以5 Kb/s速率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可靠通信。建模与设计工作为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实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通信 电流耦合 准静态建模 电容效应 收发器 位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结合RVM与新聚类算法鉴别灵芝孢子油多样掺假类别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武 王建明 +2 位作者 李颖 李祥辉 李玉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4-1068,共5页
食品掺假种类众多,手段隐蔽,成为食品安全检测一个重要难题。为摆脱传统模型识别食品中是否存在新掺假类别的局限性,实验以纯净的灵芝孢子油和掺杂不同比例花生油、玉米油、薏仁油、地沟油的五种类别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 食品掺假种类众多,手段隐蔽,成为食品安全检测一个重要难题。为摆脱传统模型识别食品中是否存在新掺假类别的局限性,实验以纯净的灵芝孢子油和掺杂不同比例花生油、玉米油、薏仁油、地沟油的五种类别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NIR)收集12 400~4 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假设掺杂地沟油为新掺假类别,利用前四种类别的校正集样本构建相关向量机(RVM)多分类器,分别对建模的预测集样本和掺杂地沟油样本进行判别,并借助新聚类算法对判别为纯净的灵芝孢子油的样本做进一步分析验证。研究表明,RVM分类器对于建模的预测集样本判别准确率高达93.75%,说明模型有较强的判别能力,但由于模型局限性,掺杂地沟油样品被误判为纯净的灵芝孢子油;在新聚类算法的决策图上,纯净灵芝孢子油校正集和预测集混合样本的聚类中心数为1,而纯净灵芝孢子油校正集和掺杂了地沟油混合样本聚类中心数为2,直观验证判别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FT-NIR技术结合RVM分类器与新聚类算法对于灵芝孢子油掺假能够有效识别,并且能够定性识别新型掺假类型,为解决食品掺假多样化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掺假 FT-NIR RVM 新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红曲色素组分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允权 李泳宁 +3 位作者 王阿万 陈芬玲 石贤爱 郭养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92-195,共4页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纯化红曲发酵产品中6种Azaphilone类色素组分。筛选弱极性分离溶剂系统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研究6种色素组分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建立两步逆流萃取分离的技术路线。经过HPCCC分离纯化和丙酮...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纯化红曲发酵产品中6种Azaphilone类色素组分。筛选弱极性分离溶剂系统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研究6种色素组分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建立两步逆流萃取分离的技术路线。经过HPCCC分离纯化和丙酮结晶操作,得到6种高纯度的Azaphilone类色素组分,纯度均大于98.5%,得率达到81.40%~84.78%,所得的6种色素组分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3313、13877、9380、9360、25621、25849L/(mol·cm)。本研究可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备高纯度红曲Azaphilone类色素组分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高速逆流色谱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