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科研回顾与展望 |
翁国华
郭灵灵
何花榕
张丹
张水金
|
《福建稻麦科技》
|
2011 |
1
|
|
|
2
|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菲源1A、菲源2A两个不育系通过评审 |
黄洪河
|
《福建稻麦科技》
|
2010 |
0 |
|
|
3
|
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
黄庭旭
郑家团
游晴如
杨东
张水金
董瑞霞
涂诗航
周鹏
|
《福建农业学报》
CAS
|
2012 |
22
|
|
|
4
|
水稻研究所5个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通过专家验收 |
|
《福建稻麦科技》
|
2014 |
0 |
|
|
5
|
水稻倒伏性研究进展 |
游晴如
马宏敏
杨东
涂诗航
张水金
董瑞霞
黄庭旭
|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
18
|
|
|
6
|
水稻优质香型不育系宜香1A特征特性的初步研究 |
游晴如
黄庭旭
杨东
张水金
涂诗航
谢鸿光
马宏敏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6 |
7
|
|
|
7
|
水稻稻谷对铅累积量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
翁国华
何花榕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6 |
5
|
|
|
8
|
福建水稻科研进步与贡献 |
翁国华
郑家团
何花榕
郭灵灵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6 |
1
|
|
|
9
|
水稻所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
张琳
|
《福建稻麦科技》
|
2012 |
0 |
|
|
10
|
水稻所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
张琳
|
《福建稻麦科技》
|
2012 |
0 |
|
|
11
|
Ⅱ优航2号亲本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初步研究 |
谢鸿光
黄庭旭
杨东
涂诗航
张水金
|
《中国稻米》
|
2006 |
5
|
|
|
12
|
^(60)Co辐射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_3子实体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分析研究 |
黄挺俊
翁伯琦
肖淑霞
王义祥
江枝和
|
《食用菌学报》
|
2005 |
1
|
|
|
13
|
影响再生稻腋芽萌发因素的研究进展 |
何花榕
翁国华
郭灵灵
张丹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8 |
10
|
|
|
14
|
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航2号的选育与应用 |
黄庭旭
郑家团
张建福
翁国华
王乌齐
谢鸿光
董瑞霞
吴方喜
涂诗航
谢华安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9 |
8
|
|
|
15
|
水稻的园林景观绿化应用初探 |
魏云华
郑长林
林清
林魁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7 |
7
|
|
|
16
|
几个水稻新恢复系的配合力、遗传力分析 |
游晴如
黄庭旭
郑家团
杨东
涂诗航
谢鸿光
|
《现代农业科技》
|
2006 |
4
|
|
|
17
|
优质杂交水稻两优航2号高产制种技术 |
涂诗航
游晴如
周鹏
董瑞霞
张水金
杨东
董练飞
黄俊明
|
《福建稻麦科技》
|
2011 |
4
|
|
|
18
|
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596的选育与应用 |
周仕全
游年顺
江文清
张以华
刘端华
邱慧明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9 |
3
|
|
|
19
|
pmi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 |
马宏敏
周会
黄庭旭
杨东
张水金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6 |
2
|
|
|
20
|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536的选育与应用 |
黄庭旭
江文清
游晴如
周仕全
刘端华
谢冬容
邱慧明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