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芦笋茎枯病初侵染源和病菌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元梅 陈福如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27-30,共4页
本文对芦笋茎枯病初侵染源和病菌特性的研究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残留田间病茎和病株。病菌置放田地300d和埋土深15cm30d,病茎上病菌均能存活。成熟器孢子在PSA培养基上分别置5~25℃测定萌发率... 本文对芦笋茎枯病初侵染源和病菌特性的研究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残留田间病茎和病株。病菌置放田地300d和埋土深15cm30d,病茎上病菌均能存活。成熟器孢子在PSA培养基上分别置5~25℃测定萌发率,经24h均能萌发,经48h仅10℃和15℃两处理有萌发力,经72h均丧失萌发力。分生孢子器形成最适相对湿度95%~100%,温度20~30℃,PSA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20~30℃,碳源为甘油,pH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枯病 石刁柏 病菌特性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福如 杨秀娟 +2 位作者 李韬 谢世勇 阮宏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00-903,共4页
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为25℃。病菌在pH值4~9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病菌生长略喜酸性。病菌对氮源蛋白胨利用最好,对碳源蔗糖利用最好。咪鲜胺(1~500mg/L)、丙环唑(100~500mg/L)、甲基立枯灵(500mg/L)和... 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为25℃。病菌在pH值4~9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病菌生长略喜酸性。病菌对氮源蛋白胨利用最好,对碳源蔗糖利用最好。咪鲜胺(1~500mg/L)、丙环唑(100~500mg/L)、甲基立枯灵(500mg/L)和恶霉灵(500mg/L)能完全抑制病菌生长,百可得(1~500mg/L)和多菌灵(1~500mg/L)抑菌效果较差。生防菌SFB1、SFB2、SFB3和SFB4有较强抑菌能力,抑制生长率分别为85.29%、85.29%、73.53%和7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古巴尖镰孢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个灵芝菌株的栽培性状和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兴生 李开本 +4 位作者 陈体强 何修金 林衍铨 曾宪森 余应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0-84,共5页
利用短段木熟料栽培法对 1 1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 ,结果表明 :不同灵芝的栽培性状互有差异。其中8、新 6、6、1 2、1 3具较好的栽培性状 (产量高、子实体形状好、产孢量大 )。此外 ,通过PAGE分析 ,并分别测定相关的酶谱相似度 (T)和联合... 利用短段木熟料栽培法对 1 1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 ,结果表明 :不同灵芝的栽培性状互有差异。其中8、新 6、6、1 2、1 3具较好的栽培性状 (产量高、子实体形状好、产孢量大 )。此外 ,通过PAGE分析 ,并分别测定相关的酶谱相似度 (T)和联合系数 (S) ,结果发现 :S1与其余各菌株间的差异最为明显 ,与其它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远 ;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6新 6、新 6C1、1 3C3 (T ,S值最大 ,T =1 ,S =1 ,6、新 6、C1三菌株酶带数量和位置一样 ,但酶活性存在区别) ;另外具较好栽培性状的菌株( 8、新 6、6、1 2、1 3 )其酶活性都较强 ,表现为酶带宽且色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栽培性状 酶谱相似度 联合系数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艳璇 刘巧云 +2 位作者 宋美官 蔡秋锦 张飞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3-16,共4页
南京裂爪螨在福建主要危害毛竹,7~8月高温干燥季节危害最重,造成毛竹大量落叶,直到枯死。该螨于11月上旬进入休眠,翌年2月下旬出蛰,3月上旬开始产卵,世代重叠,雌雄比为13.11。应用50%甲胺磷、40%氧乐果、20... 南京裂爪螨在福建主要危害毛竹,7~8月高温干燥季节危害最重,造成毛竹大量落叶,直到枯死。该螨于11月上旬进入休眠,翌年2月下旬出蛰,3月上旬开始产卵,世代重叠,雌雄比为13.11。应用50%甲胺磷、40%氧乐果、20%杀灭菊酯、20%灭扫利、20%快灵、5%抑太保10和30倍稀释液竹腔注射防治该虫,30d后校正死亡率达9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毛竹 生活习性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甘林 许文耀 +2 位作者 江茂生 何炳辉 苏漫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3-497,共5页
测定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毒力(EC50)为0.020 9μg/mL;当处理质量浓度为0.02μg/mL时,甘蓝黑腐病菌的呼吸强度和群体的生长数量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剂量为0.1μg/mL的纳米银可使甘蓝黑腐病菌... 测定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毒力(EC50)为0.020 9μg/mL;当处理质量浓度为0.02μg/mL时,甘蓝黑腐病菌的呼吸强度和群体的生长数量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剂量为0.1μg/mL的纳米银可使甘蓝黑腐病菌细胞膜受损,电导率明显提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0μg/mL的纳米银对小白菜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甘蓝黑腐病菌 毒力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松茸镉累积特性研究:Ⅱ镉胁迫对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建成 余应瑞 +1 位作者 应正河 李开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中镉含量,研究重金属Cd胁迫对姬松茸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随镉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受到抑制,EC50为20.2375mg·kg-1。姬松茸子实体镉的富集随培养料中外源镉浓度的增加而明... 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中镉含量,研究重金属Cd胁迫对姬松茸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随镉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受到抑制,EC50为20.2375mg·kg-1。姬松茸子实体镉的富集随培养料中外源镉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增,符合MICHAELISMENTEN曲线回归模型;当培养料中镉添加量低于10mg·kg-1,子实体内镉的富集系数相同;当外源镉浓度超过10mg·kg-1,富集系数降低,培养料外源镉浓度至80mg·kg-1,其富集系数降至12;镉浓度超过10mg·kg-1,子实体数量显著减少;镉浓度在40mg·kg-1以上,菌丝体发育为畸形菇。因此初步认为,姬松茸子实体生长发育耐镉的临界值为40mg·kg-1。不同浓度镉胁迫其菌盖镉的富集量均比菌柄高出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CD胁迫 菌丝 子实体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蛀螟及其天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玉清 张晓俊 +2 位作者 魏辉 胡奇勇 占志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23-525,共3页
桃蛀螟 (DichocrocispunctiferalisGueneec)以幼虫蛀果为害 ,在龙眼树上的空间分布 ,以向南方位的中部、下部最多 ,其次是向西方位的下部 ,北中、北下方位最少。在龙眼不同的生长期 ,以成熟期最多 ,幼果期最少。桃蛀螟的天敌有绒茧蜂 (A... 桃蛀螟 (DichocrocispunctiferalisGueneec)以幼虫蛀果为害 ,在龙眼树上的空间分布 ,以向南方位的中部、下部最多 ,其次是向西方位的下部 ,北中、北下方位最少。在龙眼不同的生长期 ,以成熟期最多 ,幼果期最少。桃蛀螟的天敌有绒茧蜂 (Apantelessp)、广大腿小蜂 (BrachymerialasusWalker)、抱缘姬蜂 (Temeluchas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空间分布 种群动态 天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段木灵芝优质高产菌株“赤芝6号”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开本 陈体强 +3 位作者 何修金 陈世濂 郑宇 朱培根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描述了“赤芝6号”主要栽培性状与商品性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担孢子,结果表明:孢子多呈卵圆形,顶端平截或钝圆锥形,大小为6.53~8.04μm×9.55~12.56μm,孢子表面明显可见一些微小的凹陷... 描述了“赤芝6号”主要栽培性状与商品性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担孢子,结果表明:孢子多呈卵圆形,顶端平截或钝圆锥形,大小为6.53~8.04μm×9.55~12.56μm,孢子表面明显可见一些微小的凹陷。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菌肉菌丝:其骨架菌丝的骨架干直径2.6~3.95μm,分枝直径1.8~2.6μm;缠绕菌丝大多弯曲,直径1.1~1.5μm。利用聚丙烯酰胺梯度浓度凝胶电泳法分析比较了“赤芝6号”与福建其他灵芝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赤芝6号”有15条酶带分布在凝胶浓度8.9%~25.6%处,其酶谱特征与其他菌株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株 段木 栽培 赤芝6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丝体富锗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体强 翁启勇 +2 位作者 李开本 陈则树 陈新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46-49,共4页
本研究以GeO2为锗剂,通过液体深层培养获得富锗灵芝菌丝体;采用持续透析法确定了菌体提取液中存在含锗的生物大分子一有机锗。同时应用电泳技术,酶谱分析及凝胶扫描等手段初步研究了灵芝菌丝体的富锗生理效应,认为富锗作用不仅... 本研究以GeO2为锗剂,通过液体深层培养获得富锗灵芝菌丝体;采用持续透析法确定了菌体提取液中存在含锗的生物大分子一有机锗。同时应用电泳技术,酶谱分析及凝胶扫描等手段初步研究了灵芝菌丝体的富锗生理效应,认为富锗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吸收、富集作用,还包括生物转化(或同化作用)过程。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以Ge4O2为添加剂进行富锗栽培灵芝(子实体)的可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锗 灵芝 菌丝体 富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高速公路生物护坡草坪的建植与养护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余德亿 卢和顶 汤葆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5-49,共5页
分析了福建高速公路所经区域的土壤、气候及草坪植被环境特点 ,归纳总结了高速公路生物护坡草坪的建植与养护技术 ,对草种选择、建植与养护、质量保障等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生物护坡 草坪 建植 养护 公路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稻和抗瘟品种混栽控瘟研究(Ⅲ) 被引量:8
11
作者 甘代耀 罗榕城 +1 位作者 翁启勇 何玉仙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48-51,共4页
作者选用优质稻感、抗品种晚35与荆糯6号,晚36与南保早,86-70与建154以用种量1:1进行混栽控瘟研究,防穗颈瘟效果在55.13%~62.66%之间,增产幅度为11.93%~19.87%。菌株和小种测定结果,混... 作者选用优质稻感、抗品种晚35与荆糯6号,晚36与南保早,86-70与建154以用种量1:1进行混栽控瘟研究,防穗颈瘟效果在55.13%~62.66%之间,增产幅度为11.93%~19.87%。菌株和小种测定结果,混栽区以ZB和ZC群小种为主,占79.2%;混栽区中的菌株侵染率较单栽区减少了7.6%,且ZB13小种的侵染率降低54.4%以上,其再侵染率低于20.0%。研究表明,水稻混栽对控瘟、增产效果明显,采用混栽控瘟的方法可降低菌株(或小种)的侵染率和抑制致病性强的菌株(或小种)繁殖,并减轻其再次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生理小种 混栽 控瘟 抗病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青枯菌的生理小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同 种藏文 +3 位作者 王长方 张联顺 赖文昌 池燕斌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6-40,共5页
从闽、粤、赣、江、浙5省甘薯青枯病区采集分离到的甘薯青枯菌株(Pseudomonassolanacearum)通过对寄主范围、浸润反应和黑色素形成的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63个甘薯青枯菌株均能侵染烟草和多种茄科植物,... 从闽、粤、赣、江、浙5省甘薯青枯病区采集分离到的甘薯青枯菌株(Pseudomonassolanacearum)通过对寄主范围、浸润反应和黑色素形成的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63个甘薯青枯菌株均能侵染烟草和多种茄科植物,但侵染力的大小因菌株间致病力的差异而不同,63个菌株均不能侵染香蕉。参试的26个菌株浸润烟叶24~60h均能产生淡褐色至深褐色的坏死枯斑反应,浸润烟叶能力的大小各菌株间略有差异。参试的26个菌株接种在含L一酪氨酸培养基上48h后就能产生黑色素,但不同菌株间产生黑色素能力有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甘薯青枯菌应属于青枯菌生理小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青枯菌 生理小种 寄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福如 郑元梅 贺建波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50-53,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和作物根部存在大量有益的拮抗细菌,其中A06、A209和S34,3个菌株对芦笋茎枯病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对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宽度分别为10.6mm,10.0mm和8.6mm;对器孢子萌发的抑制圈半径...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和作物根部存在大量有益的拮抗细菌,其中A06、A209和S34,3个菌株对芦笋茎枯病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对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宽度分别为10.6mm,10.0mm和8.6mm;对器孢子萌发的抑制圈半径分别为9.3mm,8.7mm和9.2mm,且这些菌株的发酵液也有抑菌作用。室内平板测定结果表明:适宜拮抗细菌生长温度为25~35℃,pH值6~8;距紫外线光源30~100cm内照射5min,拮抗细菌均被杀伤,抑制细菌生长率98.9%~31.5%。在田间,拮抗菌液和麦皮混合施用,防治茎枯病效果为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枯病 拮抗细菌 石刁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菌株耐CO_2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兴生 林衍铨 +3 位作者 李开本 郑永斌 余应瑞 黄建成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1,共2页
φ (CO2 ) =1 2 %比 φ (CO2 ) =0 8%时菌丝生长速度快。高CO2 浓度 (1 2 % )下 ,各菌株难形成原基或形成无效原基 ;φ (CO2 ) =0 8%时 ,Pe1、Pe2、Pe5能形成原基 ;φ (CO2 ) =0 4 %时 ,各菌株都能形成正常的原基 ,形成菇蕾 ;φ (CO2... φ (CO2 ) =1 2 %比 φ (CO2 ) =0 8%时菌丝生长速度快。高CO2 浓度 (1 2 % )下 ,各菌株难形成原基或形成无效原基 ;φ (CO2 ) =0 8%时 ,Pe1、Pe2、Pe5能形成原基 ;φ (CO2 ) =0 4 %时 ,各菌株都能形成正常的原基 ,形成菇蕾 ;φ (CO2 ) =0 3%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专用库房 ) ,各菌株均能较快形成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栽培 二氧化碳浓度 分离 选育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寄生性天敌及其保护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德亿 汤葆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介绍小菜蛾寄生性天敌的类群及优势种研究进展 ,对其保护利用措施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旨在提高小菜蛾寄生性天敌的利用水平。
关键词 小菜蛾 寄生性天敌 天敌类群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病菌毒素筛选芦笋愈伤组织突变体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元梅 陈福如 +1 位作者 翁文 贺建波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53-56,共4页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病菌毒素筛选的生物技术,对芦笋愈伤组织抗病突变体进行筛选,在筛选638块愈伤组织当中,有62块愈伤组织能够生长并分化再生植株。经抗病性测定结果,表现抗病的有6株,感病的有46株。总体愈伤组织选择概率...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病菌毒素筛选的生物技术,对芦笋愈伤组织抗病突变体进行筛选,在筛选638块愈伤组织当中,有62块愈伤组织能够生长并分化再生植株。经抗病性测定结果,表现抗病的有6株,感病的有46株。总体愈伤组织选择概率为9.4×10-3。此外,本文还就抗病材料如何利用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枯病菌 细胞突变体 石刁柏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昆虫常规取样与机动吸虫器取样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波 宋晓川 +1 位作者 李平 刘浩官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利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器设计吸虫机构,使得该机喷雾、取样一机两用。同时,对吸虫器的取样效率、取样范围以及不同取样方法对稻飞虱种群数量、空间分布估计的聚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吸虫器的取样效率达91.58%。
关键词 稻飞虱 吸虫器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型生物农药“杀鳞精”与化学农药混配对小菜蛾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德亿 刘波 +2 位作者 林抗美 陈一安 陈皓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46-49,共4页
研究了营养型生物农药“杀鳞精”分别与4种化学农药混配对小菜蛾的防效。结果表明,4种混配液室内72h的校正死亡率在83.7%~100%,田间药后7d的校正防效为83.2%~100%,均优于常规化学农药和市售Bt;杀鳞精... 研究了营养型生物农药“杀鳞精”分别与4种化学农药混配对小菜蛾的防效。结果表明,4种混配液室内72h的校正死亡率在83.7%~100%,田间药后7d的校正防效为83.2%~100%,均优于常规化学农药和市售Bt;杀鳞精与4%万灵、杀鳞精与4%绿宝素的混配液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协同毒力指数在17.3%~44.8%之间,具有增效作用;小菜蛾对用4种混配液处理过的菜叶表现出了强烈的忌避性,拒食率为81.5%~96.5%;同时,杀鳞精具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作用,可以提高作物的株高和株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鳞精 小菜蛾 营养型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艳璇 刘巧云 +2 位作者 林坚贞 宋美官 何学友 《华东昆虫学报》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毛竹上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ensisMaetYan的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受害程度与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含水量呈明显直... 本文首次报道毛竹上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ensisMaetYan的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受害程度与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含水量呈明显直线负相关关系,其模型分别:Y叶绿素=2.19-0.268x(r=-0.96);Y总糖=5.2721-0.2788x(r=-0.87);Y还原糖=2.778-0.1766x(r=-0.99);Y含水量=2.472-2.783x(r=-0.81)。最后对毛竹叶螨暴发成灾及综合治理作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叶螨 南京裂爪螨 生理生化 暴发成灾 叶绿素含量 总糖含量 含水量 负相关 还原糖 害螨
全文增补中
枇杷害虫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福如 陈元洪 +4 位作者 杨秀娟 黄玉清 郑琼华 占志雄 林国飞 《华东昆虫学报》 2003年第1期66-70,共5页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枇杷发生常见害虫约 35种。叶部主要害虫有枇杷瘤蛾、苹掌舟蛾 ,在 6~ 8月份发生为害叶片 ;果实主要害虫有燕灰蝶、长卷蛾 ,在 3~ 5月份发生为害果实。研究应用 90 %万灵 WP和10 %吡虫灵 WP防治低龄瘤蛾幼虫 ,...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枇杷发生常见害虫约 35种。叶部主要害虫有枇杷瘤蛾、苹掌舟蛾 ,在 6~ 8月份发生为害叶片 ;果实主要害虫有燕灰蝶、长卷蛾 ,在 3~ 5月份发生为害果实。研究应用 90 %万灵 WP和10 %吡虫灵 WP防治低龄瘤蛾幼虫 ,效果分别为 92 .6 1%和 90 .34% ;采用喷 5 %齐螨素结合套袋 (牛皮纸 )保果能有效控制果蛀虫的为害 ,防效为 96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害虫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