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昌吉:食用菌庭院(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集中制包、分散出菇”技术模式为例
1
作者 段素素 郑平 +2 位作者 王丽 戴建清 谢福泉 《中国农村科技》 2025年第7期41-44,共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充足光热、昼夜温差大、富硒土壤等天然优势。庭院(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经济模式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拓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充足光热、昼夜温差大、富硒土壤等天然优势。庭院(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经济模式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提升农业生态价值,顺应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昌吉州引入食用菌“集中制包、分散出菇”技术模式,将当地丰富的棉籽壳、玉米芯、小麦和玉米秸秆、牛羊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制作成食用菌栽培基质,利用庭院、林地、闲置的农业设施大棚等土地资源进行食用菌种植,为昌吉州食用菌庭院(林下)经济的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出菇 林下经济 集中制包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兰清秀 卢政辉 范青海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螨害是食用菌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现状,目前我国食用菌螨类主要有29科,重点阐述了福建食用菌螨类隶属23科,52种,阐述了国内外食用菌捕食性螨类应用研究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螨害是食用菌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现状,目前我国食用菌螨类主要有29科,重点阐述了福建食用菌螨类隶属23科,52种,阐述了国内外食用菌捕食性螨类应用研究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用菌生产和害螨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捕食螨的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种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9
3
作者 戴建清 曾志恒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5期1-3,共3页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菌种生产作为食用菌产业的首道工序,关系着这一产业的成败。液体菌种以其具有培养时间短、发菌快、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等优点,并有利于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食用菌生产企业...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菌种生产作为食用菌产业的首道工序,关系着这一产业的成败。液体菌种以其具有培养时间短、发菌快、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等优点,并有利于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食用菌生产企业的青睐,已成为食用菌制种产业的发展趋势。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液体菌种制作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了制约我国液体制种发展因素,并对国内液体菌种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液体菌种 深层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食用菌主要捕食性螨类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兰清秀 王梓清 +3 位作者 卢政辉 柯斌榕 廖剑华 范青海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6期80-82,86,共4页
应用直接采集菌袋或菇床表面1 cm^5 cm培养料的方法,在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对食用菌捕食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食用菌主要捕食螨隶属6个科、11个属、15个种,即为肉食螨科(Cheyletidae)、囊螨科(Ascidae)、双革螨科(Digamasellid... 应用直接采集菌袋或菇床表面1 cm^5 cm培养料的方法,在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对食用菌捕食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食用菌主要捕食螨隶属6个科、11个属、15个种,即为肉食螨科(Cheyletidae)、囊螨科(Ascidae)、双革螨科(Digamasellidae)、厉螨科(Laelap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和寄螨科(Parasitidae)螨类,主要种有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前篱双革螨(Digamasellus perpusillus)、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e)和草菇真革螨(Eugamasus consanguin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食用菌 捕食螨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6
5
作者 董浩然 于海龙 +5 位作者 周峰 陈辉 陈美元 张敏 唐杰 谭琦 《食药用菌》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202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除前7大品种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杏鲍菇和双孢蘑菇外,其他食用菌(即珍稀食用菌)总产量为720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4133.94万吨的17.42%,品种包括茶薪菇(茶树菇)、羊肚菌、牛肝菌、滑菇、蛹虫草等20... 202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除前7大品种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杏鲍菇和双孢蘑菇外,其他食用菌(即珍稀食用菌)总产量为720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4133.94万吨的17.42%,品种包括茶薪菇(茶树菇)、羊肚菌、牛肝菌、滑菇、蛹虫草等20余种。介绍目前中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品种多但产量占比不高;产地集中度较高,地域特色明显;新品种和新栽培模式不断出现等特点。分析茶薪菇、滑菇、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蛹虫草、灰树花、长根菇、牛肝菌、金耳等10种珍稀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未来珍稀食用菌发展前景广阔,并提出注重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建设、注意高质量适度发展、关注产业链延伸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食用菌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应正河 林衍铨 +3 位作者 江晓凌 黄秀声 罗旭辉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982-986,共5页
测定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的营养成分,研究其不同添加量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含氮量为1.63%,可作为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氮源;5种食用菌菌丝在不同的配方上都能生长,适宜的添加量有利于促进菌丝生长,添加垫料为35%时,... 测定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的营养成分,研究其不同添加量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含氮量为1.63%,可作为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氮源;5种食用菌菌丝在不同的配方上都能生长,适宜的添加量有利于促进菌丝生长,添加垫料为35%时,平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9.50mm·d-1;添加垫料为40%时,毛木耳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50 mm·d-1;垫料添加量为35%时,金针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35mm·d-1;垫料添加量为20%时,滑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52mm·d-1;垫料添加量为45%时,真姬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2.60mm·d-1,它们和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垫料 食用菌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藻提取物对食用菌病菌及杂菌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欧阳桐娇 林勇 +2 位作者 刘艳如 郑怡 张迪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3-587,共5页
对珊瑚藻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圆弧青霉、绿色木霉、黑曲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001 g/mL的珊瑚藻乙酸乙酯相Rf 0.00条带48 h的抑制率最低,为11.4%;浓度为0.01 g/mL的珊瑚藻Rf 0.92条带部分对... 对珊瑚藻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圆弧青霉、绿色木霉、黑曲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001 g/mL的珊瑚藻乙酸乙酯相Rf 0.00条带48 h的抑制率最低,为11.4%;浓度为0.01 g/mL的珊瑚藻Rf 0.92条带部分对圆弧青霉96 h抑制率最高,达到了86.0%。GC-MS分析表明,珊瑚藻乙醇提取物成分以酯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藻 抗菌活性 食用菌 病菌及杂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柯斌榕 兰清秀 +1 位作者 卢政辉 廖剑华 《食药用菌》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概述我国双孢蘑菇产量变化现状与趋势;综述福建地区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态势,介绍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品种,制种工艺,培养料和覆土材料制备,新型原材料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各种栽培模式等,指出存...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概述我国双孢蘑菇产量变化现状与趋势;综述福建地区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态势,介绍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品种,制种工艺,培养料和覆土材料制备,新型原材料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各种栽培模式等,指出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双孢蘑菇 栽培 现状 变革 问题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繁育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志恒 戴建清 +3 位作者 陈文智 曾辉 郭仲杰 蔡志欣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8,共9页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酶活生理生化指标,确立优化配方的液体菌种最优培养时间。以平均满袋时间为指标,确立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接种量、培养基配方颗粒度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得到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最优配方为葡萄糖20 g·L^(-1)、小麦粉30 g·L^(-1)、酵母粉0.75 g·L^(-1)、磷酸二氢钾1.00 g·L^(-1)、硫酸镁0.50 g·L^(-1)、起始p H 5。培养第8天时,大球盖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1.66 g·hm L^(-1);液体培养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由12.23 mg·m L^(-1)降至1.38 mg·m L^(-1),氨基氮含量由0.09mg·m L^(-1)降至0.06 mg·m L^(-1);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在第4天最高,酶活分别为6.49、5.16 U,酸性蛋白酶酶活在第2天最高,酶活为1.80 U,漆酶酶活在第6天最大,酶活为1.63 U。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生产工艺参数:接种量为15 m L,菌包培养基配方颗粒度的粗细木屑比为7∶3,碳氮比为50∶1。【结论】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发酵液生理生化指标,判定第7天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利用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平均满袋时间为23.7 d,缩短生长周期2.7 d。本研究建立配套的制种工艺,为大球盖菇栽培种工厂化生产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害螨害长头螨的一种观察新方法
10
作者 兰清秀 柯斌榕 +2 位作者 马璐 卢政辉 范青海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5期87-90,共4页
害长头螨(Dolichocybe perniciosa)是一种严重为害木生食用菌的主要害螨,因其个体微小,繁殖迅速,一旦发生,常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食用菌菌丝通常为白色,害长头螨取食菌丝后体色呈现与菌丝一样的白色,且膨腹体藏于菌丝中,不便观察害长... 害长头螨(Dolichocybe perniciosa)是一种严重为害木生食用菌的主要害螨,因其个体微小,繁殖迅速,一旦发生,常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食用菌菌丝通常为白色,害长头螨取食菌丝后体色呈现与菌丝一样的白色,且膨腹体藏于菌丝中,不便观察害长头螨膨腹体内卵至成螨的发育情况,导致无法准确观察和记录膨腹体的详细发育过程。实验过程中,将长满食用菌菌丝的PDA平板中央,通过切孔法切出一个环壁倾斜30°~45°的小圆,再接入害长头螨进行培养。切孔法突破了上述难点,便于观察害长头螨取食菌丝后的繁殖发育过程。这种观察新方法简单便捷,为膨腹型螨类的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害长头螨 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晓瑜 马璐 +4 位作者 杨驰 肖冬来 江晓凌 林辉 林衍铨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绣球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因其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已于2010年实现工厂化栽培。通过对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工艺参数和技术要点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绣球菌 工厂化生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添加剂对广叶绣球菌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刘晓瑜 肖冬来 +3 位作者 杨驰 林辉 江晓凌 马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绣球菌产量,选取复合蛋白质类、复合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和腐植酸类添加剂,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等指标,筛选对绣球菌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添加剂,并进行原基诱导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别营养添加剂对... 为进一步提升绣球菌产量,选取复合蛋白质类、复合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和腐植酸类添加剂,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等指标,筛选对绣球菌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添加剂,并进行原基诱导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别营养添加剂对菌丝生物量和菌丝生长速度影响差异较大,添加荞麦粉、黑苦荞粉、黄豆粉、黑豆粉、立信1号、丰菇王、甘蔗糖蜜、甜菜糖蜜、黄腐酸钾和矿源黄腐酸能显著提高菌丝体生物量,较空白对照组提高30.08%~36.67%,添加荞麦粉、黄豆粉、土豆粉、甘蔗糖蜜、甜菜糖蜜、酒石酸、柠檬酸、L-焦谷氨酸、腐植酸钾、矿源黄腐酸和腐植酸能显著提高菌丝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提高12.86%~22.98%。在栽培料中添加荞麦粉、黑全麦粉、丰菇王、立信1号、L-焦谷氨酸和腐植酸能提高原基形成率,较无营养添加剂的对照组分别提高10.00、10.00、7.78、5.00、10.00、7.78百分点,其中丰菇王、L-焦谷氨酸和腐植酸能提升绣球菌鲜菇产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6.23%、16.83%和2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 营养添加剂 菌丝生长速度 原基形成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中脂溶性维生素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体强 吴岩斌 +2 位作者 毛方华 吴建国 王宏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0,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灵芝孢子油,在压力30 MPa和温度40℃条件下进行萃取(CO2流量25 L/h,时间2.0 h),在8 MPa和45℃条件下进行分离,灵芝孢子油的平均得率为24.35%,提取率达95.08%。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中的脂溶性维生...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灵芝孢子油,在压力30 MPa和温度40℃条件下进行萃取(CO2流量25 L/h,时间2.0 h),在8 MPa和45℃条件下进行分离,灵芝孢子油的平均得率为24.35%,提取率达95.08%。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中的脂溶性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为15.13、14.68、7.15μg/g。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样品质量浓度达80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9.1%和41.3%,较接近于抗氧化剂BHT和芦丁;但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脂溶性维生素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菌多糖及其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迪 王宏雨 +1 位作者 肖冬来 林衍铨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3-1099,共7页
【目的】分析绣球菌水溶性多糖的结构与免疫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的真空冷冻干燥品中提取得到绣球菌水溶性多糖SCG-D,然后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进行分离,获得SCG-N和SC... 【目的】分析绣球菌水溶性多糖的结构与免疫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的真空冷冻干燥品中提取得到绣球菌水溶性多糖SCG-D,然后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进行分离,获得SCG-N和SCG-A两个多糖组分,并对SCG-A组分进行HPSEC、单糖组成分析、红外光谱、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的结构分析。通过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刺激活性测试比较了SCG-D及其组分SCG-A、SCG-N的体外免疫活性差异。【结果】绣球菌水溶性多糖SCG-D具有促进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其酸性多糖组分SCG-A促进作用最强,其100μg·mL^-1 72 h处理组的增殖率为32.7%,而SCG-N多糖组分的活性较SCG-A低,其100μg·mL^-1 72 h处理组增殖率为11.66%。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CG-A的重均分子量为4.30×10^5 Da,其主链结构为α-1,4-D-葡聚糖,主要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1-6分支结构。【结论】绣球菌冻干品的水溶性多糖及其组分具有促进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免疫活性,其中活性最强的酸性多糖组分SCG-A是一种具有1-6分支结构的α-1,4-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多糖 脾淋巴细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的提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迪 林勇 +3 位作者 杨晓钦 廖剑华 曾辉 刘艳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57-461,共5页
双孢蘑菇2796的子实体经PBS浸提、4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得到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经SDS-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测得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1... 双孢蘑菇2796的子实体经PBS浸提、4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得到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经SDS-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测得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15.7 kD,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法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1 kD,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分析发现其有4种等电点不同的亚型,pI分别为6.62、5.92、5.69、5.57。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经80℃处理10 min,仍能保持较好的凝集活性,该凝集素在pH3.0~10.0范围内都保持着较高的凝集活性,其凝血活性不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凝集素 双孢蘑菇2796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程翊 曾辉 +2 位作者 卢政辉 戴建清 王泽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1,共3页
通过对杏鲍菇菌渣成分进行分析,明确菌渣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对菌渣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菌渣通过配比进行蘑菇的制种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摘1茬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培养料用于双孢... 通过对杏鲍菇菌渣成分进行分析,明确菌渣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对菌渣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菌渣通过配比进行蘑菇的制种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摘1茬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培养料用于双孢蘑菇制种与栽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杏鲍菇菌渣堆制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料堆最高温度可升至70℃。堆制后的菌渣加深了腐熟度,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杏鲍菇菌渣添加10%牛粪进行堆制发酵后按30%~50%的添加比例与棉籽壳混合制作双孢蘑菇菌种,既可降低制种成本(节约制种原料成本约40%),又能保证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菌渣使用量可控制在20%~30%左右,从示范栽培结果看平均单产可与常规堆肥的单产持平,而使用30%杏鲍菇菌渣可降低栽培投料成本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渣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W192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志恒 程翊 +2 位作者 曾辉 丁中文 戴建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763-769,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双孢蘑菇W192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最佳摇瓶培养基的碳源为玉米淀粉、氮源为黄豆粉、无机盐为K2HPO4和MgSO4·7H2O,最佳发酵条件为25℃,摇瓶转速180r·min-1,发酵时间7d,起... 采用响应面法对双孢蘑菇W192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最佳摇瓶培养基的碳源为玉米淀粉、氮源为黄豆粉、无机盐为K2HPO4和MgSO4·7H2O,最佳发酵条件为25℃,摇瓶转速180r·min-1,发酵时间7d,起始pH6.5。在此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其菌丝体生物量的8个考查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玉米淀粉、黄豆粉和摇瓶转数为影响试验的3个重要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确定发酵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玉米淀粉43.67g·L-1,黄豆粉13.78g·L-1,KH2PO43.0g·L-1,MgSO4·7H2O 1.0g·L-1,发酵温度25℃,摇瓶转速200r·min-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在此条件下,每100mL菌丝体生物量可达2.58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2.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W192 液体菌种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头红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成分的初步分离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迪 林勇 +2 位作者 欧阳桐娇 王宏雨 毛方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914-918,共5页
以假单胞菌Pseudomnas aeruginosa、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ede为供试食用菌病原菌,评价海头红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其中抑菌有效成分进行初步分离。结果表明,海头红乙醇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萃取相、氯仿... 以假单胞菌Pseudomnas aeruginosa、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ede为供试食用菌病原菌,评价海头红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其中抑菌有效成分进行初步分离。结果表明,海头红乙醇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萃取相、氯仿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氯仿萃取相和乙酸乙酯萃取相对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00mg·mL-1浓度下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3mm和8mm;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相对绿色木霉的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好,72h抑制率分别达54.57%和36.55%。对乙酸乙酯组分通过2次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组分D,其对假单胞菌的抑菌圈为13mm(100mg·mL-1),对绿色木霉的菌丝生长72h抑制率为48.53%(50mg·mL-1)。对组分D进行GC-MS分析,初步判定其中抑菌有效成分为4-羟基苯甲醛,有关其抑菌有效成分的纯化与鉴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头红 抗菌 假单胞菌 绿色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正红菇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冬来 陈宇航 +1 位作者 杨菁 黄小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902-905,共4页
以采自福建省山区的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为研究材料,进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PB2(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保守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比对。将从GenBank中获... 以采自福建省山区的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为研究材料,进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PB2(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保守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比对。将从GenBank中获得的部分红菇属物种ITS和RPB2序列与正红菇序列通过最大简约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福建正红菇与云南大红菌Russula griseocarnosa X.H.Wang,Zhu L.Yang&Knudsen,sp.nov.间序列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以99%的支持率聚为一簇。福建正红菇与欧洲红菇Russula vinosa及玫瑰红菇Russula rosea间序列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不同分枝。基于RPB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表明福建正红菇与云南大红菌聚为一簇(支持率94%),而与玫瑰红菇聚为不同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菇 菌根菌 遗传多样性 ITS R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志恒 程翊 +5 位作者 曾辉 杨雷 廖剑华 施肖堃 蔡志英 戴建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1),黄豆粉13.60g·L^(-1),KH_2PO_4 2.00g·L^(-1),MgSO_4·7H_2O 1.067 5g·L^(-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4℃,摇瓶转速180r·min^(-1)。在此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的菌丝体每100mL生物量可达2.35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3.05倍,平均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了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液体菌种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