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紫凡 吴仁杰 +3 位作者 王隆柏 白丁平 周伦江 车勇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市不同猪场的107株菌(样品为鼻拭子、唾液、粪便和肺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cfr、optrA和poxtA多重耐药基因检测;采用MEGA软件对cfr和optrA阳性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对cfr和optr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3种抗菌药物(酰胺醇类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和氯霉素,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经鉴定107株菌均为葡萄球菌,分属18个种,其中以科氏葡萄球菌占比最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7株葡萄球菌主要来自猪鼻拭子样品(占67.3%),并且在福州市猪场的样品中分离率最高(36.4%)。PCR筛查结果显示,在107株葡萄球菌中未检出poxtA基因阳性菌株;检测出14株cfr阳性菌和6株optrA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13.1%和5.6%,其中葡萄球菌FJNP2209-1和FJCT2212-1同时携带cfr及opt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4株cfr阳性葡萄球菌处于同一个分支内,其中菌株FJFQ2211与所研究的其他菌株亲缘关系稍远;6株optrA基因阳性葡萄球菌属于2个分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携带多重耐药基因cfr或optrA的18株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100%耐药,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83.33%。【结论】福建省不同猪场来源的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基因cfr和optrA阳性率较高,但poxtA基因未检出。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利奈唑胺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药物在养猪场中的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猪病防制 多重耐药基因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18-2019年非免疫鸡群鸡毒支原体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峰 王晨燕 +1 位作者 郭锦玥 侯博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了解和掌握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在福建省近年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商品化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8-2019年福建地区的21个鸡群、916份非免疫鸡群血清样品进行MG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MG在福建省感染流行情况... 为了了解和掌握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在福建省近年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商品化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8-2019年福建地区的21个鸡群、916份非免疫鸡群血清样品进行MG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MG在福建省感染流行情况。调查结果发现,2018-2019年福建地区非免疫鸡群的MG抗体总阳性率为69.43%(636/916),而检测的21个鸡群中,群体MG抗体阳性率为90.48%,其中阳性率0%~20%的有4个,21%~50%的有4个,51%~100%的有13个。育雏阶段(1~42日龄)鸡群MG抗体阳性率就高达37.10%,并且发现产蛋开始至淘汰阶段MG抗体阳性率为77.61%,MG抗体阳性率是育雏阶段的2倍以上。福建省蛋鸡和种鸡群MG感染率分别为79.22%和75.22%,并无显著差异。通过福建地区未免疫鸡群的MG抗体调查,发现MG在福建省内感染普遍,表明病原在鸡群中存在水平传播,同时种鸡群也存在着严重的MG感染,这为垂直传播提供可能。本研究通过调查福建省内MG在鸡群中的感染情况,为掌握MG在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鸡群MG感染率提高防治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血清学 流行病学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副猪嗜血杆菌病血清学调查及菌株ompP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车勇良 王隆柏 +5 位作者 陈如敬 江斌 吴学敏 刘玉涛 庄向生 周伦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792-795,共4页
应用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对福建省8个地市的23个猪场采集的378份血清进行Hps抗体检测;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例的病料,用脱纤马血TSA平板对Hps进行分离与鉴定;用琼扩试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根据GenBank登录的HS0165株的ompP... 应用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对福建省8个地市的23个猪场采集的378份血清进行Hps抗体检测;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例的病料,用脱纤马血TSA平板对Hps进行分离与鉴定;用琼扩试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根据GenBank登录的HS0165株的ompP5基因序列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回收目的片断并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23个猪场的Hps场阳性率为100%,猪群阳性率为36.78%;从疑似感染Hps的猪只中共分离到52株Hps,分别为血清2型、4型、5型、13型和未定型,其中血清13型Hps分离最多;3株Hps分离株的外膜蛋白P5基因(ompP5)序列与GenBank中提交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副猪嗜血杆菌 血清学 血清型 外膜蛋白P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福建新分离株gB基因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学敏 陈秋勇 +7 位作者 陈如敬 修金生 车勇良 王隆柏 严山 刘玉涛 王晨燕 周伦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为探究2013年-2014年福建省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遗传进化情况,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B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4株新分离的PRV的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拼接,与国内外已发表的14个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 为探究2013年-2014年福建省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遗传进化情况,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B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4株新分离的PRV的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拼接,与国内外已发表的14个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省新流行毒株gB基因序列全长2 742 bp,编码913个氨基酸,与其它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3%-99.2%;在aa75-aa77处存在连续的3个氨基酸缺失;遗传进化树表明,4株新流行毒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同属一分群,分属两个分支,而与国内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丰富福建省猪群PR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掌握PRV的分子遗传进化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B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源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细菌的耐药特性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车勇良 陈秋勇 +4 位作者 陈如敬 吴学敏 王隆柏 刘玉涛 周伦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17,共9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源mcr-1基因阳性细菌的流行性、耐药特性及分布特征。【方法】从福建省7个地市的21个猪场采集313份粪便样本,应用PCR方法筛选、分离和鉴定mcr-1基因阳性细菌;采用K-B琼脂扩散试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mcr-1基因阳性细...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源mcr-1基因阳性细菌的流行性、耐药特性及分布特征。【方法】从福建省7个地市的21个猪场采集313份粪便样本,应用PCR方法筛选、分离和鉴定mcr-1基因阳性细菌;采用K-B琼脂扩散试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mcr-1基因阳性细菌的耐药性,并使用PCR方法分析其耐药表型;进一步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类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方法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进行聚类分析,探明其分布特征和亲缘关系。【结果】从313份猪粪便中共分离获得43株mcr-1基因阳性细菌,其中大肠杆菌39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氟苯尼考、链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林可-壮观、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1%,83.7%,74.4%,67.4%,67.4%,58.1%,53.5%,39.5%,34.9%,11.6%,4.6%,0和0。磺胺类耐药基因中的sul1、sul2和sul3基因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81.4%,90.7%和74.4%;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仅有qnrS和aac(6′)-Ib-cr被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51.2%和30.2%;氯霉素类耐药基因中Cat2和cmlA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86.0%和74.4%;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检出率为83.7%;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NDM-1)的检出率为23.2%;多药耐药基因(cfr)的检出率为7.0%;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未被检出。39株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除了4株不能分型外,其他35株共分为19个ST型,具有高度多样性,其中ST10为优势型,共有9株菌株。PFGE图谱显示,39株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共获得30种PFGE谱型,具有多态性特征,分为6组克隆群。【结论】福建猪源mcr-1基因阳性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少部分为肠杆菌科其他菌株,且分离菌株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多态性和高度多样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猪源mcr-1基因阳性菌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与S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6
作者 王隆柏 吴晓鸣 +4 位作者 王晨燕 车勇良 吴学敏 陈如敬 周伦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5-630,共6页
为了解猪流行性腹泻(PED) 在福建省的流行和流行毒株S基因的变异情况,对2011-2014 年采自117个规模猪场的295份疑似PED 的病料进行检测,对14株具有代表性的PEDV 毒株进行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4年病料阳性率分别为87.30%、7... 为了解猪流行性腹泻(PED) 在福建省的流行和流行毒株S基因的变异情况,对2011-2014 年采自117个规模猪场的295份疑似PED 的病料进行检测,对14株具有代表性的PEDV 毒株进行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4年病料阳性率分别为87.30%、75.00%、40.91% 和34.15%,总阳性率为69.49%,虽然PED 阳性率在福建省有下降趋势,但仍较高.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福建省14株PEDV 分离株S基因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8.5%~100.0%,与国内其他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3.3%~99.5%,其中与国内2009年以前流行的PEDV 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与2008年泰国NPPED2008_2 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8% ~96.1%;与CV777标准株的同源性为93.8%~94.1%.分离毒株的S基因片段氨基酸存在多个位点突变、插入和缺失现象.遗传进化树表明14 株PEDV 分离株与2008 年泰国NPPED2008 _2 毒株和2009 年韩国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与attenuatedDR13弱毒株及CV777标准株亲缘关系比较远.14株PEDV 的S基因序列已登陆Gen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检测 S基因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规模化鸡场禽偏肺病毒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秀琴 郑敏 +2 位作者 黄梅清 陈少莺 吴南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禽偏肺病毒(aMPV)是一种危害火鸡和鸡的新病原,为调查福建省规模化鸡场aMPV的感染情况,从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和南平市18个规模化鸡场采集1020份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MP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调查... 禽偏肺病毒(aMPV)是一种危害火鸡和鸡的新病原,为调查福建省规模化鸡场aMPV的感染情况,从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和南平市18个规模化鸡场采集1020份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MP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调查地区的鸡群均已感染aMP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2.2%(634/1020),最高100%,最低为32.0%;蛋鸡和肉鸡均可感染aMPV,蛋鸡的抗体阳性率略低于肉鸡;商品代鸡群的抗体阳性率高于父母代;京红、海兰蛋鸡和本地鸡均可感染aMPV,其中本地鸡1的抗体滴度最高;aMPV抗体的log10滴度和抗体阳性率随着鸡群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研究表明,所调查的福建规模化鸡场鸡群已经普遍感染aMPV,且感染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偏肺病毒 血清抗体 鸡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8年福建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宪煜 陈秋勇 +6 位作者 王隆柏 车勇良 陈如敬 吴学敏 王晨燕 刘玉涛 周伦江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了解2012-2018年福建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收集自福建省179家猪场的2003份疑似猪腹泻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检测,结果显示:(1)从病原方面分析,PEDV... 为了解2012-2018年福建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收集自福建省179家猪场的2003份疑似猪腹泻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检测,结果显示:(1)从病原方面分析,PEDV的阳性率最高,为72.74%(1457/2003),TGEV的阳性率为7.89%(158/2003),PoRV的阳性率为2.40%(48/2003);(2)从发病季节分析,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冬春季节,PEDV、TGEV和PoRV的冬季发病率均高,占比分别为67.19%(979/1457)、70.25%(111/158)和64.58%(31/48);(3)从发病日龄分析,主要以25日龄内仔猪发病率最为严重,其中7日龄内仔猪PEDV、TGEV和PoRV的发病率均高,分别为51.54%(751/1457)、55.06%(87/158)和62.50%(30/48)。结果说明:福建省猪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为PEDV,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主要发病日龄为25日龄内,通过分析福建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为我省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毒性腹泻 流行情况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福建省规模猪场猪瘟和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明杰 王隆柏 +4 位作者 邵金龙 应清香 陈秋勇 连春红 周伦江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了解福建省规模猪场猪瘟(CSF)和猪伪狂犬病(PR)的免疫状况,本研究应用ELISA抗体检测技术对2019-2022年福建省222场次的308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2022年CSF、PRV-gB和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2.57%、85.83%、2... 为了解福建省规模猪场猪瘟(CSF)和猪伪狂犬病(PR)的免疫状况,本研究应用ELISA抗体检测技术对2019-2022年福建省222场次的308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2022年CSF、PRV-gB和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2.57%、85.83%、26.88%。2022年福建地区猪场CSF、PRV-gB免疫抗体水平及保护率均比2021年提高,但PRV野毒感染率有所升高,应加强对PRV野毒的抗体监测及猪群感染的防控。该结果为了解猪场的实时免疫情况及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猪伪狂犬病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囊支原体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晨燕 邵国青 侯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按相应分组点眼感染MS (106CCU50)、IBV(105EID50),阴性对照组以50μL/只点眼KM2培养基(左眼)和PBS (右眼)。感染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在感染后7 d、14 d、21 d和28 d每组随机剖检6只鸡,观察气囊炎和气囊损伤评分,并采集气管进行病原再分离,其中MS经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IBV接种SPF鸡胚后进行RT-PCR鉴定。此外,各组鸡气管均经10%甲醛固定后进行粘膜厚度检测以及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和MS感染组,其他组鸡在感染后4 d均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剖检结果显示MS感染组鸡在感染后21 d出现气囊炎,28 d仍可见气囊炎;而IBV-M41感染组和IBV-QX感染组鸡在感染后7 d或14 d出现气囊炎,且气囊炎的发生率均未超过50%。感染后14 d IBV-QX+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发生率达100%(6/6),直至21 d并且大部分鸡气囊炎可持续至感染后28 d (5/6),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仅可持续至感染后21 d,且气囊炎的发生率最高在感染后14 d (5/6)。IBV-QX+MS共感染组鸡平均气囊损伤评分在感染后14 d、21d和28 d均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仅在感染后14 d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各感染组鸡均在气管中再分离到MS(感染后28 d内)或IBV(感染后7 d内)。病理损伤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鸡较各单一感染组鸡气管粘膜增厚持续时间更长以及病理损伤更为严重。IBV-M41+MS共感染组鸡在感染后14 d平均气管粘膜厚度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5),而在感染后21 d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01),其余各组鸡在感染后14 d和21 d均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鸡(P<0.001)。IBV M41+MS共感染组鸡最早14 d出现气管病变,而IBV QX+MS共感染组鸡在共感染后7 d就可见气管病理损伤,且共感染组鸡的平均气管损伤评分均极显著高于单一MS或IBV感染组(P<0.01或P<0.001)。上述结果证实MS和IBV共感染较单一感染对2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更强,IBV M41或QX株与MS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为临床IB和MS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共感染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宏 陈秋勇 +5 位作者 吴学敏 刘玉涛 王隆柏 陈如敬 严山 周伦江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第6期27-30,共4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是一种具有极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新型检测分析技术,在临床、食品、环境、药物检测及动物疫病诊断等领域均有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收集近年来CLIA在疾病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展CLIA在医学及兽医...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是一种具有极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新型检测分析技术,在临床、食品、环境、药物检测及动物疫病诊断等领域均有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收集近年来CLIA在疾病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展CLIA在医学及兽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医学 兽医学 兽药残留 人畜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秀琴 黄梅清 +1 位作者 郑敏 陈少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8-446,共9页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中,病原微生物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对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如微...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中,病原微生物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对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如微生物培养法和菌落技术法耗时费力,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要求。目前已报道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比较分析各项检测技术的特点,为新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代谢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嵴病毒福建株3D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如敬 吴学敏 +6 位作者 车勇良 王隆柏 魏宏 庄向生 刘玉涛 严山 周伦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941-944,共4页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3D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福建省某猪场采集腹泻粪便样品和小肠组织混合物中扩增猪嵴病毒3D基因,将扩增后的目的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扩增的...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3D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福建省某猪场采集腹泻粪便样品和小肠组织混合物中扩增猪嵴病毒3D基因,将扩增后的目的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片段编码有完整的3D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407bp,编码有468个氨基酸。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获得3D基因序列和GenBank的猪嵴病毒株3D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该毒株的3D基因序列和SH-W-CHN/2010/China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3.6%,与WH1株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为92%。从遗传进化上看,猪嵴病毒和其他中国株在遗传进化上处在一个同一分支,匈牙利分离株处在另一分支,表明猪嵴病毒可能在欧亚大陆上各自独立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嵴病毒 3D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敏 付环茹 +2 位作者 李家玉 黄瑜 万春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05,共5页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类似天花的人兽共患传染病。MPXV于1958年在实验室中的动物身上首次被发现,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第1例人感染MPXV,过去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但传染性和致病力均较弱。2022年以来,...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类似天花的人兽共患传染病。MPXV于1958年在实验室中的动物身上首次被发现,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第1例人感染MPXV,过去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但传染性和致病力均较弱。2022年以来,世界多国出现猴痘疫情,并呈现快速扩散态势。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猴痘疫情在70多个国家的蔓延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情况,将其列为全球紧急状态事件。论文围绕MPXV病原学(包括基因组特征、病毒复制、致病机理、分离培养和理化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性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预防和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流行病学 病原学 致病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对7日龄SPF鸡致病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晨燕 侯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43,共8页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临床感染菌株的进化关系以及致病能力。【方法】对福建地区疑似MS感染鸡群的上颚裂和气管拭子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分离和鉴定,获得MS临床分离株,并进行vlhA基因进化树分析;选...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临床感染菌株的进化关系以及致病能力。【方法】对福建地区疑似MS感染鸡群的上颚裂和气管拭子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分离和鉴定,获得MS临床分离株,并进行vlhA基因进化树分析;选取其中6株MS分离株,通过点眼滴鼻途径感染7日龄SPF鸡,观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理变化、气管组织病理损伤、气管病原再分离以及MS抗体阳性率,比较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水平传播能力。【结果】气管拭子的MS检出率显著高于上颚裂拭子。通过分离、鉴定共获得9株MS分离株,遗传进化关系分析表明vlhA基因存在着多样性,不同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进化来源。根据vlhA基因的进化关系,选择6株MS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鸡,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解剖发现,感染HI株14 d、感染HI和SD6株21 d各有1羽鸡出现了气囊炎,而其余各鸡以及同居对照鸡均未发现有明显病理变化。气管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不同MS分离株在感染后7、14、21 d的病理损伤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气管MS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不同分离株在气管的定殖和复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SD19和SD6株还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能力。MS抗体检测发现仅在感染后21 d SD19株感染组出现1羽感染鸡和1羽同居对照鸡抗体转阳。【结论】气管样品更适合MS的检测和分离,福建MS分离株不易引起7日龄SPF鸡临床解剖病理变化,但可在气管中持续存在和定殖,造成病理损伤,且不同菌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通过对不同MS菌株在7日龄SPF鸡中的致病力和水平传播能力的比较为后续开展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分离鉴定 致病力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福建株ORF1基因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修金生 陈如敬 +3 位作者 吴学敏 王斌 李涛 林群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Torque Teno Virus genogroup 2,TTV2)ORF1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从福建省某猪场采集的血液基因组DNA中扩增到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ORF1基因,并对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Torque Teno Virus genogroup 2,TTV2)ORF1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从福建省某猪场采集的血液基因组DNA中扩增到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ORF1基因,并对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片段编码有TTV2完整的ORF1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875bp,编码有624个氨基酸。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获得猪TTV2福建株ORF1基因序列和GenBank中登录的猪TTV2进行分析比较,其和FJ/China/2010/TTV2/2(GenBank登录号JF937656)的同源性高达98.8%,和四川株(GenBank登录号HQ204188)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仅为83.5%。从遗传进化上看,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可以分为3个明显的分支亚群,福建分离株在基因1群和基因2群均有分布,推测福建省存在多亚群猪TTV2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输血传播病毒 ORF1基因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敏 李家玉 +2 位作者 何海斌 黄瑜 万春和 《福建畜牧兽医》 2021年第4期12-14,共3页
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o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鹅群感染后可造成法氏囊、脾和胸腺淋巴细胞减少,从而易继发多种条件性病原二次感染,危害极大。本文从鹅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基因组特征、致病性及诊断方法等方面... 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o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鹅群感染后可造成法氏囊、脾和胸腺淋巴细胞减少,从而易继发多种条件性病原二次感染,危害极大。本文从鹅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基因组特征、致病性及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圆环病毒 流行病学 基因组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嵴病毒福建株全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8
作者 修金生 胡崇伟 +4 位作者 陈如敬 王斌 李涛 陈秋勇 林群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为研究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福建株的基因组结构特征。材料与方法根据猪嵴病毒基因组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对猪嵴病毒福建株进行全基因克隆,并运用RACE方法对猪嵴病毒福建株的5’和3’末端进行扩增。结果... 目的为研究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福建株的基因组结构特征。材料与方法根据猪嵴病毒基因组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对猪嵴病毒福建株进行全基因克隆,并运用RACE方法对猪嵴病毒福建株的5’和3’末端进行扩增。结果与结论所获得的猪嵴病毒福建株基因组全长为8 210bp,其5’末端长度为576bp,3’末端长度为167bp,编码一个大的多聚蛋白,长度为7 467bp,编码2 488个氨基酸。其多聚蛋白核苷酸同源性和我国猪嵴病毒分离株CH/HNXX-4/2012(GenBank登录号JX401523)同源性最高,均为89.2%,和匈牙利猪嵴病毒分离株swine/S-1-HUN/2007/Hungary(GenBank登录号(GenBank登录号EU787450)同源性最低,达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嵴病毒 基因组 基因结构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巨细胞病毒福建株gB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19
作者 陈如敬 周伦江 +7 位作者 吴学敏 车勇良 王晨燕 王隆柏 黄晓凤 严山 刘玉涛 魏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为明确猪巨细胞病毒福建株(PCMV-FJ01)的gB基因特征,根据其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分段扩增,并对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PCMV-FJ01株gB基因全长为2 580bp,编码859个氨基酸;其和GenBank数据库中的PCMV分离株的gB基因... 为明确猪巨细胞病毒福建株(PCMV-FJ01)的gB基因特征,根据其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分段扩增,并对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PCMV-FJ01株gB基因全长为2 580bp,编码859个氨基酸;其和GenBank数据库中的PCMV分离株的g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均在98.3%和97.9%以上。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部分(约50%)PCMV代表株的gB基因存在ACA三核苷酸缺失(436位氨基酸存在谷氨酰胺Q的缺失)。除ZZ株外,PCMV不同分离株的gB基因是否存在基因缺失和其遗传进化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巨细胞病毒 GB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弱毒疫苗外源因子污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秀琴 郑敏 +3 位作者 黄梅清 林甦 郑良焰 林锋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95,共8页
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生数起禽类弱毒疫苗污染事件,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准确快速检测外源因子对确保疫苗产品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法是公认的检测外源因子的标准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核酸的分子生... 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生数起禽类弱毒疫苗污染事件,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准确快速检测外源因子对确保疫苗产品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法是公认的检测外源因子的标准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逐渐成为更有优势的方法。文章就禽类弱毒疫苗污染外源因子的原因,外源因子传统检测技术、免疫学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因子不同方法的比较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检测疫苗污染外源因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弱毒疫苗 污染 外源因子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