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生物杀虫剂BtA化学耦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波 苑宝玲 +3 位作者 C.SENGONCA 葛慈斌 朱育菁 林国宪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S1期160-164,共5页
提出了苏云金芽胞杆菌毒蛋白与阿维菌素化学耦合的方法 ,实现了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 Bt A的工业化生产。认为 Bt A的化学耦合 ,一方面是将 Bt的伴胞晶体进行酶切改造 ,形成带末端氨基的原毒素 ,另一方面是将放线菌的杀虫毒素阿维菌素通过... 提出了苏云金芽胞杆菌毒蛋白与阿维菌素化学耦合的方法 ,实现了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 Bt A的工业化生产。认为 Bt A的化学耦合 ,一方面是将 Bt的伴胞晶体进行酶切改造 ,形成带末端氨基的原毒素 ,另一方面是将放线菌的杀虫毒素阿维菌素通过对 C2 3 位置上的羟基进行激活、衍生化 ,形成带羧基的阿维菌素衍生物 ,最后利用氨基 -羧基耦联剂 EDC进行耦合 ,实现单体双生物毒素 Bt A的结构改造。高效生物杀虫剂 Bt A的研究成功 ,使其杀虫谱扩大为五个目 (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和螨类 ) ,杀虫速率提高为 >85 %死亡率 /2 4小时 ,保持了无公害的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 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 苏云金芽胞杆菌 阿维菌素 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
作者 曹宜 刘波 +1 位作者 朱育菁 葛慈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39-242,共4页
对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析,初步确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芽孢杆菌(0.8μm×2.2μm),周生鞭毛,多为四联体形式,芽孢椭圆形。该菌甲基红反应阳性,接触酶反应... 对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析,初步确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芽孢杆菌(0.8μm×2.2μm),周生鞭毛,多为四联体形式,芽孢椭圆形。该菌甲基红反应阳性,接触酶反应阳性,水解利用淀粉,也能利用赖氨酸。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在30~35℃。当pH为7.5时,发酵液中含菌量为最高(48 h),菌数达58.2×108个·ml-1,最佳pH值为7.5。在研究培养基营养时,比较了7种碳源和4种氮源,结果表明,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氨基氮优于硝基氮或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ANTI-8098A菌株 生物防治 生物学特性 形态 生理生化特征 培养特性 芽孢杆菌 葡萄糖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波 朱育菁 +3 位作者 周涵韬 张赛群 谢关林 张绍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47-58,共12页
对中国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寄主范围、致病力分化、病原菌鉴定、生理小种、生理研究、生化防治等.
关键词 农作物 枯萎病 寄主范围 致病力 侵染方式 孢子形态 病原菌 亲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与无致病力菌株生长竞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育菁 周涵韬 +5 位作者 刘波 张赛群 朱红梅 朱航 车建美 曹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97-101,共5页
在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RV)与无致病力菌株(RA)的生长能力的差异.单独培养时,24h前无致病力菌株的菌体生长量超过强致病力菌株,24h后强致病力菌株菌体生长量超过无致病力菌株,12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生... 在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RV)与无致病力菌株(RA)的生长能力的差异.单独培养时,24h前无致病力菌株的菌体生长量超过强致病力菌株,24h后强致病力菌株菌体生长量超过无致病力菌株,12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生长速率是强致病力菌株的5.6倍,60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菌量仅为强致病力菌株的0.37倍.混合培养时,混合比例RV RA<1时,两种菌株都呈正增长,但后者比前者增长快,当混合比例RV RA≤1时,强致病力菌呈负增长(-119.57%~-33.57%),无致病力菌呈正增长(84.50%~285.50%).随着RV RA值升高,增长率呈升高的趋势.上述结论表明:无致病菌株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高于强致病力菌的生长能力,当与强致病力菌混合时,能较快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人工大量施用无致病力菌株时,能有效地保护番茄植株在生长初期免受青枯病的危害,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的原因所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强致病力菌株又重新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导致无致病力菌防效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青枯雷尔氏菌 强致病力菌株 无致病力菌株 生长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萎病原菌在黄瓜组培苗体内侵染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荣凤 刘波 +2 位作者 林抗美 车建美 葛慈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94-96,共3页
采用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株F H.6.5 030318 J2接种黄瓜组培苗,研究该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侵染特性,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菌侵染植株是通过菌丝体在植株体内不断扩展,菌丝体可同时朝下与朝上扩展,接种4d菌丝体已到达根部组织,但从茎顶... 采用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株F H.6.5 030318 J2接种黄瓜组培苗,研究该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侵染特性,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菌侵染植株是通过菌丝体在植株体内不断扩展,菌丝体可同时朝下与朝上扩展,接种4d菌丝体已到达根部组织,但从茎顶部组织未分离到病原菌;接种7d时菌丝体已到达植株茎杆各个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萎病原菌 黄瓜组培苗 体内侵染 尖孢镰刀菌 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杀虫剂BtA对结球甘蓝地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生态位变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波 Cetin Sengonca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79-86,共8页
2001年在中国东南部福州地区进行生物杀虫剂BtA和化学杀虫剂灭多威对结球甘蓝地捕食性天敌及其猎物对象害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对象捕食性天敌包括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L.)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 2001年在中国东南部福州地区进行生物杀虫剂BtA和化学杀虫剂灭多威对结球甘蓝地捕食性天敌及其猎物对象害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对象捕食性天敌包括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L.)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a(Sundvall)],猎物对象害虫包括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菜粉蝶[Pierisrapae(L.)]、菜蚜[Brevicorynebrassicae(L.)]、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黄条跳甲(PhyllotretavittataFabric.)。研究结果表明,天敌害虫比在BtA处理区为0.3950,在灭多威处理区为0.2018,说明BtA对被测捕食性天敌的影响小于灭多威。捕食性天敌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范围为2.81~4.44,BtA和灭多威对捕食性天敌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化影响不显著。被测害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范围为1.42~5.86,BtA和灭多威对被测害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化影响极显著。这种变化改变了捕食性天敌与害虫之间在空间范围内的数量关系,进而影响到它们之间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天敌和害虫之间空间生态位重叠研究表明,重叠值的变动范围为0.10%~87.78%。在BtA处理区,草间小黑蛛与小菜蛾的空间生态位重叠为78.46%,七星瓢虫与菜蚜的空间生态位重叠为58.33%,而在灭多威处理区,以上两个指标分别为38.71%和1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杀虫剂BtA 结球甘蓝 害虫 捕食性天敌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化学杀虫剂 灭多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育菁 周涵韬 +5 位作者 刘波 张赛群 朱红梅 朱航 车建美 曹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80-83,共4页
采用摇床转速和装液量来控制不同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株X.1.7 030527 02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相同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转速<60r/min和>15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装液量... 采用摇床转速和装液量来控制不同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株X.1.7 030527 02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相同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转速<60r/min和>15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装液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当转速90~12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的装液量增加而减少.装液量越大,平均孢子萌发率越高,100mL/250mL装液量的平均孢子萌发率最高,比50mL/250mL和25mL/250mL分别高1.6%和4.05%.摇床转速对孢子萌发率表现在转速低孢子萌发率高的趋势.菌丝体生长量受通气量(装液量和转速)变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量 西瓜 枯萎病 病原尖孢镰刀菌 生长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原菌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车建美 刘波 +2 位作者 林营志 肖荣凤 谢关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91-93,共3页
黄瓜尖孢镰刀菌培养初期(1~4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胚根的长度明显比对照组短,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为30.00%~45.00%,且处理后的黄瓜种子很难成苗;培养后期(5~10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 黄瓜尖孢镰刀菌培养初期(1~4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胚根的长度明显比对照组短,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为30.00%~45.00%,且处理后的黄瓜种子很难成苗;培养后期(5~10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胚根的长度比对照组略长,对胚根生长的促进率为14.29%~28.57%且处理后的黄瓜幼苗的高度比对照组高.对其幼苗进行的尖孢镰刀菌分离的结果表明,从根上1cm的茎段没有分离到尖孢镰刀菌,而根上2~3cm,5~6cm和叶片部位则都分离到尖孢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原菌 粗毒素滤液 种子萌发 胚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908A保存、防效和土壤定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朱育菁 刘波 +2 位作者 林抗美 阮传清 曹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1,共4页
研究了豆饼粉、泥碳土、木屑、KCl和尿素按不同配比制成的4种配方的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在室内的保存、田间防效和土壤定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8.0%豆饼粉、46.0%泥炭土、40.0%木屑、5.0%KCl、1.0%尿素制成的生防菌制剂A... 研究了豆饼粉、泥碳土、木屑、KCl和尿素按不同配比制成的4种配方的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在室内的保存、田间防效和土壤定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8.0%豆饼粉、46.0%泥炭土、40.0%木屑、5.0%KCl、1.0%尿素制成的生防菌制剂ANIT-3号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室内保存效果最好,经90 d后保存率仍高达83.33%;生防菌制剂ANIT-3号在田间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效最高,达100.00%;生防菌制剂ANIT-3号对生防菌ANTI-8098A在土壤中定殖力的促进效果也最高,药后40 d定殖率为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存活基质 生防菌ANIT-8098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病期茄子植株体内青枯菌的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铮敏 曹宜 +1 位作者 林营志 刘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3-165,共3页
对不同发病期茄子植株体内青枯菌的分布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 ,在不同发病期 ,青枯菌数量的分布均随着植株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发病初期茎基部为 80 0× 10 8  cfu· g- 1、中部为 15 0× 10 8  cfu· g- 1、顶部为 14... 对不同发病期茄子植株体内青枯菌的分布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 ,在不同发病期 ,青枯菌数量的分布均随着植株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发病初期茎基部为 80 0× 10 8  cfu· g- 1、中部为 15 0× 10 8  cfu· g- 1、顶部为 140× 10 8 cfu· g- 1 ,发病中期茎基部为 15 0× 10 8  cfu· g- 1、中部为 5 5× 10 8  cfu· g- 1、顶部为 2 0× 10 8  cfu· g- 1 ,发病末期茎基部为 16 5× 10 8  cfu· g- 1、中部为 15× 10 8  cfu· g- 1、顶部为 15× 10 8  cfu· g- 1 ;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 ,植株体内青枯菌活菌数逐渐减少 ,发病初期为 36 3.33× 10 8  cfu· g- 1、发病中期为 75× 10 8  cfu· g- 1、发病末期为 6 5× 10 8cfu· g- 1 ;弱化指数也逐渐降低 ,发病初期为 79.3%、发病中期为 77.6 %、发病末期为 74.3%。说明 ,青枯菌的传染是从根部侵入植物 ,由底部逐渐向顶部弥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期 茄子 植株 青枯菌 弱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农药使用的法律要求与农药危害的风险防范 被引量:2
11
作者 冒乃和 刘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简要介绍了德国农药审批制度和病虫综合治理 ,重点分析了农药的使用、保管、劳动保护、从业资格、植保器材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力求全方位地论述德国是怎样保护植物产品、农药使用者和食品消费者 ,减少。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农药审批制度 德国 农药 法律 危害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朱红梅 张赛群 +5 位作者 周涵韬 朱育菁 史怀 车建美 曹宜 刘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102-105,共4页
用频率为40kHz,功率为250W的超声波处理野生型番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1.3 010703 01,结果表明:在5、10和20min的处理出现3.24%~5.54%的抑制率,而在15和25min的处理出现-1.04%~-2.82%的抑制率;强致病力菌株的弱化指数在0.4461~0.5... 用频率为40kHz,功率为250W的超声波处理野生型番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1.3 010703 01,结果表明:在5、10和20min的处理出现3.24%~5.54%的抑制率,而在15和25min的处理出现-1.04%~-2.82%的抑制率;强致病力菌株的弱化指数在0.4461~0.5376之间,强致病力菌株所占的比例在95.83%~96.14%之间;超声波处理不同时间的菌株回接番茄组培苗,回接发病率皆为100%;处理组与对照之间无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处理菌株保持着强致病力菌株的特性.作为一种机械能量形式,超声波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F.1.3 010703 01的生长和致病力都没有影响.作为一种物理致弱因子,超声波对青枯雷尔氏菌无致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番茄 青枯雷尔氏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