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的武夷岩茶产地溯源研究
1
作者 黄锐敏 李星 +2 位作者 何肖云 郑云云 杨欢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7-25,共9页
武夷岩茶由于外形、工艺的一致性,无法通过外观特征来识别其产地,茶叶中元素组成因产地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特有的元素指纹。通过测定武夷岩茶不同产区的多种元素含量,借助化学计量统计方法建立产地判别模型,为武夷岩茶的... 武夷岩茶由于外形、工艺的一致性,无法通过外观特征来识别其产地,茶叶中元素组成因产地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特有的元素指纹。通过测定武夷岩茶不同产区的多种元素含量,借助化学计量统计方法建立产地判别模型,为武夷岩茶的产地判别提供技术参考。从武夷岩茶3个主要产区采集茶青样品共55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矿物元素含量,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和Fisher线性判别(FLDA)2种判别方法对武夷岩茶进行产区判别。结果表明:武夷岩茶3个主产区茶叶样品中元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对样品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得出取样适切性量数(KaiserMeyer-Olkin,KMO)值为0.650,KMO>0.5说明分组聚类效果较好。通过主成分分析,成功提取了5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均超过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560%。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累积解释能力参数R^(2)X=0.652,R^(2)Y=0.752,预测能力参数Q^(2)为0.590,均大于0.5。Fisher线性判别模型对模型构建样本回代验证的正确判别率和交叉验证率均在90.9%以上。2种模型均能实现对3种不同产区采集的茶青样品进行准确判别。研究认为通过3个不同产区采集的武夷岩茶样品中矿物元素指纹分析结合化学计量统计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产地判别,为武夷岩茶原产地保护提供了鉴别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产地溯源 元素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宁化县稻米镉含量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锐敏 欧阳辉 +2 位作者 吴俊 刘兰英 傅建炜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30-36,共7页
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所辖16个乡镇共采集水稻样品120份,对稻米样品中的镉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合我国居民大米消费量数据,采用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概率模型法,对宁化县范围内水稻中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宁化县... 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所辖16个乡镇共采集水稻样品120份,对稻米样品中的镉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合我国居民大米消费量数据,采用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概率模型法,对宁化县范围内水稻中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宁化县水稻镉含量均值为0.0685 mg·kg^-1,稻米样品总体镉污染程度很轻;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化学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消费人群对稻谷Cd的暴露水平总体呈现低龄高于高龄的特点,稻谷Cd暴露水平相对较高的是11岁以下人群(2~11岁);消费人群食用宁化县种植水稻引起的镉暴露水平较低,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金属污染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静 潘葳 +2 位作者 林惠真 陈宏炬 严绍德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68,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检测水产品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残留的方法。【方法】以水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径(50±5)nm的银纳米溶胶作为S...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检测水产品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残留的方法。【方法】以水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径(50±5)nm的银纳米溶胶作为SERS增强试剂,200 g·L^(-1)NaCl溶液作为萃取试剂,3 min内判读结果,并建立了峰强度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考察线性关系和检出限,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ENR和CIP的拉曼光谱特征峰为532、552、651、737、785 cm^(-1),其中532 cm^(-1)归属于C-N的弯曲振动;552 cm^(-1)归属于C-N面外弯曲振动;651 cm^(-1)归属于C-N、C-C-F面外弯曲振动和C-C=O面内弯曲振动;737 cm^(-1)归属于苯环上C-H的伸缩振动、CC=O的面外弯曲振动、C-C-N弯曲振动;785 cm^(-1)归属于C-H、C-N的面外弯曲振动。通过对ENR和CIP的特征峰(737 cm^(-1))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拉曼特征峰强度与溶液浓度在10~200 ng·m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6,加标回收率为78.4%~106.7%,RSD值为2.1%~6.7%,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1)。【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稳定,可实现ENR和CIP在水产品中的现场快速筛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连江产区海带养殖中后期重金属含量分析及评价
4
作者 刘兰英 吕新 +3 位作者 李莹 黄薇 刘朋虎 罗土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03-2410,共8页
为揭示福建连江产区海带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和生物富集特征,本研究测定、分析了福建连江产区养殖中后期海带及其生长海水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Cd、Cr、Pb、Hg和As)含量,分别利用污染指数法和生物富集系数评价海带中重金属的污染... 为揭示福建连江产区海带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和生物富集特征,本研究测定、分析了福建连江产区养殖中后期海带及其生长海水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Cd、Cr、Pb、Hg和As)含量,分别利用污染指数法和生物富集系数评价海带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富集能力,并探讨海带/海水中各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海带及其养殖海水中均检出了Cd、Cr、Pb、Hg和As等5种重金属元素,均含有较高的As含量。海带体内重金属含量随生长时间段的变化而波动,其中成熟期(5月)的Cd、Cr、Pb和As含量高于脆嫩期(3月)。不同时期海带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均较低且处于安全水平,但成熟期海带重金属积累程度相对较高。富集能力评价结果显示,海带对As表现出极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高达10~4数量级。海带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养殖环境有关,Hg、As等部分元素含量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了解海带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残留水平,可为海带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富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刘兰英 吕新 +5 位作者 李莹 黄薇 刘朋虎 王为刚 饶秋华 罗土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30,共8页
为研究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21年3月~5月收集福建连江养殖海区和邻近非养殖海区(对照区)海水样本,测定海水理化性质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为研究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21年3月~5月收集福建连江养殖海区和邻近非养殖海区(对照区)海水样本,测定海水理化性质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分析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区海水样本中无机氮含量在5月均低于对照区,养殖区海水中的磷酸盐含量在5月时有所升高,但其在3月和4月同样表现出养殖区海水<对照区海水的变化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对照区水体,海带养殖区水体具有更高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不同时期细菌多样性呈3月>4月>5月的变化趋势。两种区域水体优势微生物菌群结构类似,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主要优势属为Candidatus_Actinomarina(相对丰度11.52%~16.72%)。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pH值和氨氮含量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海带养殖活动有利于降低水体中的无机氮磷含量,对改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水体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提高。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海水养殖区域的生态效应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活动 细菌群落 环境因子 海水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特色茶叶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肖云 饶秋华 +1 位作者 刘兰英 傅建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探明福建特色茶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种类茶叶间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福建特色茶叶大红袍、铁观音、花茶共15组样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种类茶叶中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 【目的】探明福建特色茶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种类茶叶间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福建特色茶叶大红袍、铁观音、花茶共15组样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种类茶叶中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经过高通量测序以及统计分析,最终共获得11 472个OTU,包括37个门,95个纲,150个目,207个科,277个属。比较3种茶叶,发现大红袍在物种丰度上要高于铁观音与花茶,花茶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大红袍与铁观音,且同为乌龙茶的大红袍与铁观音在细菌群落结构上更为相似。在属水平上,10组大红袍样本中共有的优势属为乳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2组花茶样本中共有的优势属为拟杆菌属,3组铁观音中共有的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与双歧杆菌属。其中,丰度前10的优势属中有5个为乳酸菌。通过共现网络分析,表明乳酸菌与其显著相关的大部分物种呈互利生长的关系。【结论】大红袍与铁观音的优势菌纲为芽孢杆菌纲和放线菌纲,花茶的优势菌纲为梭状芽胞杆菌纲与拟杆菌纲。比较3种茶叶的细菌群落结构,发现茶叶种类可能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乳酸菌在3种茶叶中均为主要优势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细菌群落结构 16Sr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寿宁高山红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梦婷 邵淑贤 +6 位作者 魏明秀 陈强 陈静 陈晓岚 林馨颖 罗钦 叶乃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3-1081,共9页
【目的】探明福建寿宁高山红茶的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变化规律,为福建高山红茶的品质特征研究及高山红茶良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0份不同等级寿宁高山金牡丹红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矿质元素和稀... 【目的】探明福建寿宁高山红茶的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变化规律,为福建高山红茶的品质特征研究及高山红茶良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0份不同等级寿宁高山金牡丹红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其化学元素差异特征,构建高山红茶等级判别模型。【结果】15种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依次为钾(K)>钙(Ca)>镁(Mg)>锰(Mn)>铝(Al)>铁(Fe)>钠(Na)>锌(Zn)>铜(Cu)>铅(Pb)>锡(Sn)>硒(Se)>砷(As)>镉(Cd)>汞(Hg),其中,K、Ca、Mg、Mn在寿宁高山红茶样品中含量丰富,占矿质元素总量的96.78%;15种稀土元素含量由高到依次为铈(Ce)>镧(La)>钇(Y)>钕(Nd)>钆(Gd)>镨(Pr)>镝(Dy)>铒(Er)>镱(Yb)>钐(Sm)>铕(Eu)>钬(Ho)>镥(Lu)>铽(Tb)>铥(Tm),其中,寿宁高山红茶Ce、La、Y、Nd含量较高,占稀土总量的82.4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共筛选出Cu、Al、Sn、Ce、Tm、Lu、Se、Mn、Dy、Ho、Gd、Tb、Er和Yb等14种特征元素(P<0.05,AUC>0.7)。基于此14种元素含量构建多层感知神经网络判别模型,训练组和检验组判别率分别为90.48%和94.44%。【结论】寿宁高山金牡丹红茶K、Ca、Mg、Mn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基于化学元素含量构建多元统计分类模型可以有效地区分红茶样品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金牡丹 矿质元素 稀土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溯源我国茶叶产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罗钦 吕军 +1 位作者 黄锐敏 毛方华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7期67-74,共8页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茶叶产地与品种名称往往是商品茶的代名词,开展茶叶产地溯源工作对维护市场良序发展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稀土元素常作为地球化学行为的示踪指示剂,是茶叶产地溯源的理想元素。通过文献查阅和...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茶叶产地与品种名称往往是商品茶的代名词,开展茶叶产地溯源工作对维护市场良序发展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稀土元素常作为地球化学行为的示踪指示剂,是茶叶产地溯源的理想元素。通过文献查阅和统计可知,应用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开展茶叶产地溯源的研究具有起步晚、发展迅速的特点,刊载研究论文的中文期刊有19个,外文期刊有1个,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同时,分析了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稀土元素指纹与其他化学成分联用分析技术等进行茶叶产地溯源存在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并且提出了建立一个适用于产地溯源的茶叶标准品库、建立一个全面的茶叶稀土元素特征数据库、建立一个低成本的监督识别方法与非监督识别方法耦合联用的茶叶稀土元素产地溯源判别模型等3方面的研究建议,对我国茶叶原产地保护及产业发展有积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 茶叶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3类陈年老茶有机酸组分及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文静 傅建炜 何明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24-229,共6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较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陈年老茶中有机酸的成分及含量。茶叶样品用纯水提取后利用Titank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2.40)-甲醇作为流动相,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214 nm)进行检测,柱温为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较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陈年老茶中有机酸的成分及含量。茶叶样品用纯水提取后利用Titank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2.40)-甲醇作为流动相,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214 nm)进行检测,柱温为30℃,流速为0.8 mL/min。结果表明,10种有机酸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90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0.0%~96.5%,相对标准偏差≤2.1%。测得的有机酸中,10、5年陈乌龙茶、红茶和白茶老茶中的马来酸含量均最低。10年陈乌龙茶中含量最高的为苹果酸,红茶及白茶牡丹、白茶寿眉的奎尼酸含量最高,白茶贡眉中含量最高的为草酸。5年陈乌龙茶中老枞水仙、大红袍的苹果酸含量最高,而金佛茶中酒石酸的含量最高,功夫红茶、白茶牡丹和白茶贡眉中含量最高的有机酸均为奎尼酸。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种类甚至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陈年老茶中,各种有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10年陈茶中,乌龙茶的草酸含量低于红茶、白茶,而在乌龙茶中,龙凤熟茶的马来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种乌龙茶,鸡纳酸含量相比最低;在5年陈茶中,乌龙茶的奎尼酸含量低于红茶、白茶,白茶中的牡丹除草酸含量略低外,其余5种有机酸含量均高于贡眉,其中马来酸、奎尼酸和酒石酸的含量差异在牡丹与贡眉间达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陈年老茶 有机酸组分 有机酸含量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福安大白茶中化学元素特征分析
10
作者 陈谢勇 陈静 +5 位作者 任卫威 徐梦婷 邵淑贤 叶乃兴 罗钦 郑德勇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5-1456,共12页
为探究小尺度地理区域内不同产区福安大白茶中化学元素的特征差异,本研究以3个福安大白茶主产区(福安市、松溪县和政和县)生产的白牡丹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其稀土元素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化学计量... 为探究小尺度地理区域内不同产区福安大白茶中化学元素的特征差异,本研究以3个福安大白茶主产区(福安市、松溪县和政和县)生产的白牡丹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其稀土元素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化学计量学相关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地90份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均以Ce最高、La次之;K、Ca、Mg、Mn、Al、Na、Fe、Cu、Zn等矿质元素含量较高,Pb、Cd、Hg、As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限量值,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可作为人体补充Fe、Zn、Ca、Mg、Mn的高K低Na佳品;方差分析显示,3个产地中15种稀土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矿质元素中除Ni、K、Zn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15种矿质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显示,模型预测能力为61.9%;逐步线性判别分析(SLDA)显示,判别模型的原始检验和交叉验证判别率分别为90.0%和85.6%,Ca、Mg、Mn、Al、Na、Cu、Fe、Ni、Yb和As等10种元素为特征元素,具有独特的元素指纹,其中Na元素对模型贡献最大。不同产地福安大白茶白牡丹茶中化学元素品质均位于合理范围,且基于化学元素可识别不同产地茶叶,适合在福建小尺度区域内推广。本研究可为茶叶品种推广及其原产地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安大白茶 白牡丹 稀土元素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特种水产品肌肉中脂肪酸组成比较及主成分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钦 柯文辉 +5 位作者 李冬梅 黄敏敏 任丽花 翁伯琦 潘葳 罗土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86-2292,共7页
【目的】分析3种特种水产品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差异,并对脂肪酸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特种水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 5009.168-2016对澳洲龙纹斑、青石斑鱼和史氏鲟成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再通过SPSS 1... 【目的】分析3种特种水产品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差异,并对脂肪酸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特种水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 5009.168-2016对澳洲龙纹斑、青石斑鱼和史氏鲟成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再通过SPSS 17.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澳洲龙纹斑、青石斑鱼和史氏鲟3种成鱼肌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棕榈酸和油酸,15种脂肪酸中有7种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3种成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总量(∑S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PUFA)、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HUFA)、必需脂肪酸总量(∑EFA)、(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的高低顺序为青石斑鱼>澳洲龙纹斑>史氏鲟;3种成鱼肌肉中∑PUFA/∑SFA排序为澳洲龙纹斑>青石斑鱼>史氏鲟,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低值0.4~0.5。肉豆蔻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亚油酸、亚麻酸(C18:3n3)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6种脂肪酸是3种成鱼肌肉的主要特征脂肪酸;3种成鱼脂肪酸品质综合得分排序为青石斑鱼>澳洲龙纹斑>史氏鲟。【结论】3种特种水产品中以青石斑鱼肌肉的脂肪酸品质最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龙纹斑 青石斑鱼 史氏鲟 成鱼 肌肉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对松墨天牛的防治效果及安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秋月 李建宇 +4 位作者 史梦竹 李建平 张灿峰 周群文 李泽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松墨天牛是松树上重要的蛀干类害虫,不仅啃食松树嫩枝及树皮,造成松树危害,还是世界各国严密防范的入侵生物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为了寻求对松墨天牛高效环保的药剂,采用喷雾法,测定10%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对松墨天牛的室... 松墨天牛是松树上重要的蛀干类害虫,不仅啃食松树嫩枝及树皮,造成松树危害,还是世界各国严密防范的入侵生物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为了寻求对松墨天牛高效环保的药剂,采用喷雾法,测定10%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对松墨天牛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并对植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对松墨天牛生物活性较95%高效氯氰菊酯原药、92%氯氰菊酯原药的生物活性高,毒力回归方程为y=3.27+1.84x,LC_(50)为8.67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从药后21 d起,防效均显著好于对照药剂,且持效期明显长于对照药剂,施用41 d后,其75.0 mg/kg处理的防效仍高达83.33%。植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0%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对3种松树施药后的生长速率、植株形态及叶片颜色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10%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的速效性强,持效期长,且对植物安全,可用于田间防治松墨天牛,进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微囊悬浮剂 松墨天牛 药效评价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挥发性成分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灵 孔宝玉 +7 位作者 韦航 颜孙安 刘文静 司瑞茹 史梦竹 梁启富 任丽花 傅建炜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76-2389,共14页
【目的】对不同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比较分析,以期为黄金百香果育种、芳香调控、品质提升及产品开发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果皮与果肉挥发性成... 【目的】对不同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比较分析,以期为黄金百香果育种、芳香调控、品质提升及产品开发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果皮与果肉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醛类、萜类等。黄金百香果果皮中挥发性成分以醛类、醇类为主,果肉中挥发性成分以酯类、萜类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皮、果肉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幼果期与其他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苯甲醛、苯甲醇、(E)-2-壬烯醛及桉叶油醇为果皮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完全成熟期与其他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果肉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正己酸乙酯、乙酸己酯、(E)-Β-罗勒烯及乙酸叶醇酯为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完全成熟黄金百香果果肉单独为一类,着色期至成熟期果肉为一类,幼果期果皮为一类,着色期至完全成熟期果皮为一类。【结论】不同发育阶段黄金百香果果皮间、果肉间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性,罗勒烯可作为完全成熟期黄金百香果果皮的特征挥发性成分,正己酸乙酯、乙酸己酯、(E)-Β-罗勒烯及乙酸叶醇酯可作为判别黄金百香果果肉完全成熟的关键挥发性成分特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饶秋华 刘洋 +5 位作者 张志灯 黄薇 何肖云 罗钦 罗土炎 李玥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4-1338,共5页
为探究引起福州某养殖场内金鱼腐皮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鱼皮肤溃疡处分离纯化出一株革兰氏阴性优势菌JY01。形态学特征分析显示该菌株为杆状、携带极生鞭毛,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 为探究引起福州某养殖场内金鱼腐皮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鱼皮肤溃疡处分离纯化出一株革兰氏阴性优势菌JY01。形态学特征分析显示该菌株为杆状、携带极生鞭毛,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似度最高且聚为一个分支,结合AP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确定菌株JY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金鱼具有致病性,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且从其病灶组织中再次纯化到相同的菌株,对金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D_(50))为5.1×10^(6)cfu/mL。采用30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Y01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多粘菌素B等14种药物敏感。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240个毒力基因和175个耐药基因。本研究首次对分离自金鱼的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系统分析,为由该菌引起金鱼溃疡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其病害的防治研究累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维氏气单胞菌 致病性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环境水中强极性农药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灵 史梦竹 +3 位作者 司瑞茹 韦航 梁启富 傅建炜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8-1525,共8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直接进样、非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6种强极性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环境水样经离心、过滤后,无需衍生,直接进样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W... 建立了一种简便、直接进样、非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6种强极性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环境水样经离心、过滤后,无需衍生,直接进样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分离,以0.1%甲酸-5μmol/L亚甲基二膦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在10~200μg/L添加水平下,6种化合物在环境水样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5%~100%之间,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与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3.6%~7.0%和4.3%~7.5%。方法定量限在0.5~10.0μg/L之间。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个地区10份地表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6种化合物均未检出。该方法与衍生化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为环境水中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强极性化合物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非衍生化 环境水样 强极性农药 代谢物 亚甲基二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墨瑞鳕源鱼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饶秋华 刘洋 +3 位作者 张志灯 罗钦 何肖云 罗土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0-844,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iscis)MC042基因的进化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菌株MC042的16S rRNA及看家基因gyrB,rpoD和rpo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MC042与模式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CHA0T和... 为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iscis)MC042基因的进化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菌株MC042的16S rRNA及看家基因gyrB,rpoD和rpo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MC042与模式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CHA0T和Pseudomonas saponiphila DSM 9751T聚集到一个进化分支。经回归感染试验和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澳洲墨瑞鳕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感染该菌的澳洲墨瑞鳕多个组织出现肿大充血等症状,且从其溃疡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菌株,其对澳洲墨瑞鳕源鱼的半数致死浓度(7 d)为4.82×106cfu/mL。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MC042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和头孢曲松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拉定、呋喃唑酮等17种药物耐药。本实验为由鱼假单胞菌引起的澳洲墨瑞鳕溃疡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墨瑞鳕 鱼假单胞菌 药敏特性 致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墨瑞鳕源寄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土炎 刘洋 +3 位作者 张志灯 饶秋华 罗钦 何肖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8-732,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本实验室前期从澳洲墨瑞鳕溃疡组织中首次分离的寄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scicola)LW15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本实验再次明确了该菌株的系统进化地位,同时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菌株LW15的16SrDNA... 为进一步探明本实验室前期从澳洲墨瑞鳕溃疡组织中首次分离的寄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scicola)LW15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本实验再次明确了该菌株的系统进化地位,同时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菌株LW15的16SrDNA与Acinetobacter guillouiae CIP63.46T同源性最高,为97.7%,与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系同一菌株,为寄鱼不动杆菌;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该菌为澳洲墨瑞鳕致病菌,半数致死浓度为4.26×106 cfu/mL。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分离菌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携带224个毒力基因,其中invasion、adherence和toxin等3类毒力基因中分别包含2、43和3个基因。对LW15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哌拉西林等21种药物敏感,对羧苄西林和呋喃唑酮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苯唑西林等7种药物不敏感。本研究为由寄鱼不动杆菌引起的澳洲墨瑞鳕溃疡疾病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墨瑞鳕 寄鱼不动杆菌 毒力基因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市售姜黄素产品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妙鸿 方灵 +1 位作者 司瑞茹 傅建炜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8期61-67,共7页
分析比较不同姜黄素产品的功能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姜黄素产品的品质评价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5种市售姜黄素和实验室自制姜黄素(extracted curcumin,... 分析比较不同姜黄素产品的功能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姜黄素产品的品质评价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5种市售姜黄素和实验室自制姜黄素(extracted curcumin,EC)的功能成分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含量,进一步测定其DPPH、ABTS、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抑制活性,最后分析各功能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种市售姜黄素中总姜黄素含量为1.278~2.188 g·hg^(-1),EC含量则为16.655 g·hg^(-1)。市售姜黄素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LPO半数清除/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749.68~1568.84μg·mL^(-1)、458.92~851.24μg·mL^(-1)和3.436~6.334 mg·mL^(-1),其对O_(2)^(-)·清除能力为0~2.956 U·g^(-1),总抗氧化能力为0.082~0.156 mmol·g^(-1);EC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LPO的IC_(50)分别为99.39μg·mL^(-1)、35.49μg·mL^(-1)和0.296 mg·mL^(-1),对O_(2)^(-)·自由基清除能力为20.441 U·g^(-1),总抗氧化能力为1.473 mmol·g^(-1)。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0.976≤r≤0.999)。5种市售姜黄素产品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存在差异,且显著低于EC,姜黄素类化合物是姜黄素产品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产品 姜黄素类化合物 清除自由基 总抗氧化能力 脂质过氧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龙纹斑病害研究现状:基于文献学分析
19
作者 罗钦 饶秋华 +1 位作者 刘洋 罗土炎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6期69-74,共6页
为及时了解新品种澳洲龙纹斑病害研究现状,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检索19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中文和外文期刊关于澳洲龙纹斑病害的相关文献,提取并分析发文量、年代、作者、期刊、单位、区域和研究内容等信息。文... 为及时了解新品种澳洲龙纹斑病害研究现状,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检索19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中文和外文期刊关于澳洲龙纹斑病害的相关文献,提取并分析发文量、年代、作者、期刊、单位、区域和研究内容等信息。文献计量分析表明,1998-2020年国内外与澳洲龙纹斑病害相关文献28篇;发文量前3名的单位分别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和Deakin University;刊载量前3名的期刊分别为Aquaculture、《福建农业学报》和《中国预防兽医学报》;科研队伍较稳定,核心作者群较稳定;澳洲龙纹斑病害研究最多的是寄生虫病,占总文献数量的35.71%;其次是病毒病,占总文献数量的21.43%;未明确病因病害占总文献数量的3.57%;中国在澳洲龙纹斑病害方面的研究位于国际前列。综合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一是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与企业实践摸索;二是要发挥专业组合优势,开展病害防控技术创新研究;三是要注重科研团队建设,联合攻关突破病害高效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龙纹斑 病害 文献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区间白茶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钦 陈谢勇 +4 位作者 徐梦婷 邵淑贤 吴秀秀 叶乃兴 郑德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3,共13页
为探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小尺度区域内白茶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政和县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筛选出指标元素,构建不同海拔白茶... 为探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小尺度区域内白茶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政和县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筛选出指标元素,构建不同海拔白茶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政和县相对较低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LWT)中K、Ca、Mg、Mn的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相对较高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HWT),LWT中的Na、As、Cd、Sn、Se含量极显著低于HWT(P<0.01);LWT中的Ce、Y、La、Lu、Pr、Sm、Tb、Tm、Nd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低于HWT。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Ca、K、Cd、Pb和Sn 5种特征矿质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8.3%;筛选出Eu和Tb 2种特征稀土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均为91.7%;7种特征化学元素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6.7%。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预测指数顺序为16种矿质元素(0.619)<5种特征矿质元素(0.678)<15种稀土元素(0.682)<2种特征稀土元素(0.734)<7种特征化学元素(0.807),以7种特征化学元素为指标时最佳。联合特征矿质元素和特征稀土元素,可以对小尺度区域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进行有效的产地判别,可作为产地溯源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福建省名特茶叶中化学元素数据库建立及产地判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海拔区间 福安大白茶 稀土元素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