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含量的狼尾草属牧草沼气发酵产气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勤楼 黄秀声 +2 位作者 陈钟佃 钟珍梅 冯德庆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9期1750-1753,共4页
狼尾草属牧草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牧草,研究和筛选其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对缓解今后能源紧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不同氮含量的狼尾草属牧草开展制取沼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可以代替稻草作为C源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5个沼气发酵处理对沼... 狼尾草属牧草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牧草,研究和筛选其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对缓解今后能源紧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不同氮含量的狼尾草属牧草开展制取沼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可以代替稻草作为C源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5个沼气发酵处理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总产气量最高的是‘闽牧6号’狼尾草组,达110 553.3 mL,比杂交狼尾草组和红象草组分别提高15.2%和1.1%,总产气量最低的是猪粪组,达93460.0 mL,其中CH4含量约为32.4%~44.3%。从绝对值来说,杂交狼尾草组、红象草组和‘闽牧6号’狼尾草组比猪粪组分别提高2.7%、17.1%和18.3%,比稻草组分别提高-7.9%、5.1%和6.2%,其中以牧草为原料的3个处理,在发酵原料量相同情况下,其N含量越高总产气量反而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牧草 沼气发酵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育2号圆叶决明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俊宏 郑向丽 徐国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6-391,共6页
为提高干草产量及适口性,2002年对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Minyin',CPI86134)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选育出闽育2号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Minyu 2'),并于201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11年... 为提高干草产量及适口性,2002年对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Minyin',CPI86134)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选育出闽育2号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Minyu 2'),并于201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11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育2号圆叶决明干草产量为11000~1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闽引圆叶决明增产18.31%以上,种子产量为230~27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38%,且为耐铝毒的决明品种,适宜在福建、广东等热带、亚热带(红壤)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育2号圆叶决明 品种选育 产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狼尾草栽培球盖菇在有机幼龄茶园套种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海东 王俊宏 +2 位作者 黄毅斌 黄秀声 黄勤楼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5期9-13,27,共6页
在有机幼龄茶园开展利用狼尾草栽培球盖菇套种模式研究。通过套种两年对茶树生长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及球盖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表明:套种后茶园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套种后第二年有机质含量达3.68g/kg,... 在有机幼龄茶园开展利用狼尾草栽培球盖菇套种模式研究。通过套种两年对茶树生长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及球盖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表明:套种后茶园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套种后第二年有机质含量达3.68g/kg,比没套种球盖菇(CK)的1.87 g/kg提高了96.79%,全氮含量(g/kg)、有效磷含量(mg/kg)、速效钾含量(mg/kg)分别达到0.206%、17.6%、341.7%,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03.96%、165.15%、346.67%,球盖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均达到WHO/FAO理想营养价值的标准。研究提出利用"茶-草(狼尾草及豆科牧草)-菌(球盖菇等食用菌)-畜禽(羊、鸡)"种养模式构建有机茶园,达到茶叶种植的高产优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球盖菇 有机幼龄茶园 主要限制因子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牧6号”狼尾草的选育及田间种植技术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钟佃 黄勤楼 +2 位作者 黄秀声 冯德庆 钟珍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闽牧6号"狼尾草是通过辐射杂交狼尾草杂种F1种子诱变和田间双重筛选选育的狼尾草新品种,杂交狼尾草F1种子为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为母本和象草N51为父本配制的种间杂交种,为三倍体杂种,其染色体数为3n=21,其中7条染色体... "闽牧6号"狼尾草是通过辐射杂交狼尾草杂种F1种子诱变和田间双重筛选选育的狼尾草新品种,杂交狼尾草F1种子为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为母本和象草N51为父本配制的种间杂交种,为三倍体杂种,其染色体数为3n=21,其中7条染色体来自美洲狼尾草,14条来自象草。"闽牧6号"狼尾草鲜草产量高(最高可达348 400kg/hm2)、品质优(粗蛋白质15.30%)、茎叶比低(0.56),在福建省3~9月均可用茎节繁殖,株行距以50cm×50cm或40cm×60cm为宜。为获得高产,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追肥,"闽牧6号"狼尾草极少有病虫害发生,偶见蚜虫,其鲜草适合饲喂牛、羊等草食动物,也可青贮利用,还可打浆适量饲喂生猪,多余的青草晒制后也可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牧6号 辐射育种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花生叶片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翁伯琦 郑向丽 +3 位作者 赵婷 徐国忠 王俊宏 叶花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5个珍珠豆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品种(系)‘汕E’(‘Shan E’)、‘汕G’(‘Shan G’)、‘TH’、‘TJ’和‘泉花7号’(‘Quanhua No.7’)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花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 以5个珍珠豆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品种(系)‘汕E’(‘Shan E’)、‘汕G’(‘Shan G’)、‘TH’、‘TJ’和‘泉花7号’(‘Quanhua No.7’)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花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了5个品种(系)荚果和秆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个生育期内,5个花生品种(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NR和GS活性的变化趋势则有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结荚期最高;GDH活性均逐渐升高,至饱果期达最高;‘泉花7号’叶片NR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其他4个品种(系)叶片NR活性均逐渐降低;‘汕E’、‘TJ’和‘泉花7号’叶片GS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汕G’和‘TH’叶片GS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总体上看,5个品种(系)中,‘汕G’和‘泉花7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NR和GDH活性、‘汕E’叶片的NR和GS活性以及‘TH’叶片的GDH活性均较高。5个品种(系)的2个产量指标(单株荚果鲜质量和单株秆鲜质量)均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汕G’、‘泉花7号’和‘TH’的2个产量指标均较高,而‘汕E’和‘TJ’的2个产量指标均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汕G’和‘泉花7号’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NR和GDH活性均相对较高,其荚果和秆产量也均较高,表明花生荚果和秆产量与不同生育期叶片氮代谢水平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代谢 可溶性蛋白质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栽培料对双孢蘑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钟佃 黄秀声 +3 位作者 郭仲杰 冯德庆 钟珍梅 黄勤楼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9期1615-1618,共4页
利用狼尾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有利开辟狼尾草利用的新途径。在狼尾草2.0m时刈割,自然条件下晒干,再进行双孢蘑菇栽培。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在草粪比为6:4(C:N:28=66:1)时.产量最高为12.316k咖。,氨基酸含量为24.42... 利用狼尾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有利开辟狼尾草利用的新途径。在狼尾草2.0m时刈割,自然条件下晒干,再进行双孢蘑菇栽培。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在草粪比为6:4(C:N:28=66:1)时.产量最高为12.316k咖。,氨基酸含量为24.42%,栽培效益为30.66元/m^2;稻草在草粪比为6:4(C:N:28=66:1)时双孢蘑菇产量最高为14.228kg/m^2、氨基酸含量为19.42%。栽培效益为41.72元/m^2.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效益高.但稻草产量不高,一般为6000~6750kg/hm^2,狼尾草的干草产量可达45000。67500kg/hm^2,利用其栽培双孢蘑菇.可缓解蘑菇主产区对稻草的需求。杂交狼尾草的不同配方影响蘑菇产量,随着C/N升高其产量下降明显.但对多糖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稻草 双孢蘑菇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仁秆两用型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翁伯琦 郑向丽 +3 位作者 赵婷 徐国忠 王俊宏 叶花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5-849,共5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仁秆两用型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与花生秆产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施N肥300 kg/hm2处理时产量达到最高,其中花生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仁秆两用型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与花生秆产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施N肥300 kg/hm2处理时产量达到最高,其中花生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2.2%,但差异不显著;花生秆产量比对照增产86.0%,达极显著水平。对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加大出现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在施N肥300 kg/hm2达到最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加大,花生功能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品质方面随施氮量的增加,花生秆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提高,但较高的氮肥施用量虽然可提高花生秆的营养品质,却降低了花生荚果和花生秆的产量。综合评价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施N量300 kg/hm2时花生荚果及花生秆产量最高,花生秆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牧草 氮肥 光合特性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