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霜霜 陆佩兰 +6 位作者 余文权 张海峰 赵杰樑 陈双龙 翁培铭 车建美 葛慈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5,共16页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种,其中豆科种质资源份数最多,占总数的16.04%。不同地区和海拔是影响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全省9个地级市中,三明市收集种质资源数量最多,占20.65%。全省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不同海拔收集数量随着市辖县(市、区)、乡(镇)、村(街道)的数量减少呈现减少趋势。沿海地区如漳州、福州、宁德、泉州、莆田、厦门等6个地级市,海拔0~200 m是种质资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海拔区间;闽西北山区,如龙岩、三明、南平等3个地级市,海拔200~400 m、400~600 m、600~800 m种质资源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较高。不同地级市、不同海拔区间与收集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三明和龙岩市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莆田和龙岩市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这与全省农业经济分区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挖掘全省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成效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峰 林霜霜 余文权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为摸清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福建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该“行动”,共收集种质资源6235份,包括...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为摸清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福建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该“行动”,共收集种质资源6235份,包括新种质资源1000多份和台湾地区引进的农作物种质资源33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252份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有30多份作为亲本用于资源创新,为福建省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文心兰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3
作者 罗远华 张元法 林兵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115-117,共3页
文心兰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花卉之一。近年来,福建文心兰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心兰生产基地。为进一步系统掌握福建文心兰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对气候资源优势、产业规模、企业概况、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资... 文心兰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花卉之一。近年来,福建文心兰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心兰生产基地。为进一步系统掌握福建文心兰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对气候资源优势、产业规模、企业概况、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资料查阅、实地调查分析,从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完善种苗繁育体系、提升现代栽培技术体系、构建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文心兰 产业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蔬菜种质收集、保存、鉴评与利用
4
作者 陈敏氡 王彬 +2 位作者 林霜霜 朱海生 余文权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种质资源是蔬菜育种创新的“芯片”,是推动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福建省共接收并抢救性收集蔬菜资源2091份,涵盖39个科,91个属,126个种或变种。近年来,福建省从园艺性状鉴定、亲... 种质资源是蔬菜育种创新的“芯片”,是推动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福建省共接收并抢救性收集蔬菜资源2091份,涵盖39个科,91个属,126个种或变种。近年来,福建省从园艺性状鉴定、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以及品质测定等多个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多样化的种质资源及遗传信息,基本实现了蔬菜的优质品种选育、病害抗性改良、适应新生态环境等目标,推动了福建省蔬菜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资源前期调查和评估;加强种质资源库的管理与追溯,鼓励探究前沿的贮藏、保存技术;充分发挥福建对中国台湾省合作优势,完善闽台种质资源的交流、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种质资源 收集与保存 鉴定与评价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5
作者 程曦 史惠燕 +3 位作者 杨益涵 牛雨晴 苏海兰 肖荣凤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86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和白蜡树炭疽菌C.spaethianum,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67.44%、11.63%和20.93%,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3种多花黄精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最佳,对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的EC_(50)分别为0.381、0.105 mg/L和0.12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C_(50)分别为1.465、1.994 mg/L和2.261 mg/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略差,EC_(50)分别为10.232、3.899 mg/L和1.057 mg/L,说明不同杀菌剂对炭疽菌的毒力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是优势种,而喀斯特炭疽菌可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适用于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山药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阳 叶明辉 +3 位作者 丛尧华 吴媛 林永胜 周先治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4,共7页
为研究福建省主栽的山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为材料,对22个主要表型性状开展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84~1.766,8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 为研究福建省主栽的山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为材料,对22个主要表型性状开展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84~1.766,8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76%~46.62%,块茎直径变异系数最大,达46.62%,福建省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同山药基原间存在许多相同表型特征特性。通过对福建省33份山药资源表型特征向量及贡献率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叶长、叶宽、主蔓长、茎粗、块茎长)累计贡献率为78.81%,主要反映地上部茎、叶、花和地下部块茎产量构成。通过对山药资源表型特征聚类分析,可将福建省33份山药资源分为4类,从遗传距离看,褐苞薯蓣与薯蓣亲缘关系最近,与山薯较远,与参薯距离最远。福建省山药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地上部长势与块茎产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山药 表型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7
作者 陈湘瑜 陈昊 徐日荣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3期65-69,共5页
花生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为实现花生的高效栽培,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从福建地区花生生产现状出发,针对本地的气候条件,介绍了花生栽培过程中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花生主... 花生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为实现花生的高效栽培,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从福建地区花生生产现状出发,针对本地的气候条件,介绍了花生栽培过程中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花生主要病虫害和草害安全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栽培技术 病害 虫害 草害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文丽 苏海兰 +5 位作者 林凤芳 牛雨晴 朱育菁 刘波 程曦 肖荣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08,共9页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福建省多花黄精种苗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0.50%,采收时根茎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7.65%。分离纯化获得98株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特异性引物FOF1/FOR1和F8/R8、tef-1α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75.51%、20.41%和4.08%。代表性菌株经回接根茎进行致病性检测发现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表现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结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藤仓镰刀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首次报道藤仓镰刀菌可引起我国多花黄精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腐皮镰刀菌 藤仓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植物品种权保护现状与剖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钟声远 陈剑锋 +2 位作者 钟海丰 陈宇华 刘中华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70-76,共7页
为了明确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深入了解福建省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整理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信息,从申请品种数、授权品种数、审查时长、不同植物种类... 为了明确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深入了解福建省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整理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信息,从申请品种数、授权品种数、审查时长、不同植物种类和不同主体几个方面对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底,福建省共有植物新品种申请1 737件,授权602件,授权率34.7%;授权品种平均审查时长为1 280.5 d,约3.51年;福建省大田作物申请占比39.9%,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申请量稳步提升;企业已经确立育种创新的主体地位,但授权率较低。目前福建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还存在保护意识较差、植物种类相对不平衡、授权率较低、审查周期长等问题,建议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育种积极性和加强测试体系建设等多方面逐步优化,推动种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品种权 植物新品种保护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邱永祥 许泳清 +4 位作者 刘中华 罗文彬 李华伟 汤浩 蔡南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76-680,共5页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旱作物,"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确定,育种技术利用及育种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有6个通过国家鉴定,22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综述了这一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的主要成效...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旱作物,"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确定,育种技术利用及育种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有6个通过国家鉴定,22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综述了这一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的主要成效,并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及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甘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邱永祥 邱思鑫 +3 位作者 刘中华 许泳清 韦晓霞 杨道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98-802,共5页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薯单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同期我国整体甘薯产业变化情况。本研究认为该区域的甘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提高、消费习惯和传统甘薯文化的综合作用等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为也提出了建立优质种苗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等促进甘薯区域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福建省沿海地区 面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菌分离及田间药剂防治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华伟 林志坚 +4 位作者 许国春 罗文彬 纪荣昌 邱思鑫 汤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63,共7页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 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 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采集的5个菌株均有致病力,马铃薯植株被侵染后茎部出现黑腐症状,块茎组织发生浸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6%氢氧化铜可湿粉剂1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综合防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胫病 分离鉴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武君 陈菁瑛 +2 位作者 刘保财 赵云青 黄颖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7-1276,共10页
【目的】构建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为福建地方山药资源的保存、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5份福建省地方主栽山药资源为材料,调查20个农艺性状,包括7个数量性状和13个描述型性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采用... 【目的】构建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为福建地方山药资源的保存、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5份福建省地方主栽山药资源为材料,调查20个农艺性状,包括7个数量性状和13个描述型性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采用优先取样法构建初级核心种质,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及ISSR分子标记等对其代表性进行评价。【结果】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数量占原种质的43.6%,在降低冗余的同时保留了选育品种和有突出特点或地方特色的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和原种质各性状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香农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数量性状除茎粗外,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变异范围的84.9%~100%。描述性指标除最弱的生长势外,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的全部等级分布。初级核心种质和原种质的ISSR分子标记的等位基因数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量、香农多样性信息指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且初级核心种质的多态位点保留率达到原种质的98.6%。基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主坐标分析均确认了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论】构建的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能够较好地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福建地方山药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初级核心种质 农艺性状 ISSR标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前荣 温庆放 +7 位作者 李大忠 刘建汀 李永平 代春兰 薛珠政 康建坂 王彬 朱海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615,共5页
为了对福建省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病原分子的变异和进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已知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表明,PCR分子... 为了对福建省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病原分子的变异和进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已知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表明,PCR分子标记反应扩增到541bp的特异性条带,将该特异性产物经回收和纯化并进行克隆与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后,表明该分离物的序列与国内外的病毒序列相似度为97%~99%。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的5个地市的番茄均已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应当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花生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兆秀 陈树玉 +2 位作者 林琼 徐日荣 陈湘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9-1222,共4页
从福建省花生生产情况出发,阐述了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指出花生机械化生产面临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复杂,农田面积小,规模化生产低,制约大型设备利用,设备技术性能不先进,制造粗放,缺乏统一标准,农机农艺融合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宣传... 从福建省花生生产情况出发,阐述了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指出花生机械化生产面临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复杂,农田面积小,规模化生产低,制约大型设备利用,设备技术性能不先进,制造粗放,缺乏统一标准,农机农艺融合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宣传引导,领导重视,建立农机农艺协调机制,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加强花生机械化栽培示范,促进花生规模化生产,鼓励扶持潜用户购机,搞好配套服务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机械化 生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系)的SSR遗传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华伟 罗文彬 +3 位作者 纪荣昌 刘中华 邱思鑫 汤浩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10-814,共5页
为对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系)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利用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好的SSR标记对9份马铃薯新品种(系)及其主要亲本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扩增出89个等位位点,其中84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 为对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系)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利用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好的SSR标记对9份马铃薯新品种(系)及其主要亲本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扩增出89个等位位点,其中84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94.38%。不同引物扩增出等位位点数5(STM1049)-15(STI027)个,平均8.09个。利用STI027、STI052、STI033、STI047、STM3023和STM0030共6对引物构建了供试品种(系)的SSR指纹图谱。其中引物STI027可以将13份品种(系)完全区分开,引物STM0030可以将10个品种(系)区分开。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628处,可将13份品种(系)分为四类,聚类结果与供试品种(系)的系谱来源有较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福建省马铃薯引进品种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文彬 李华伟 +3 位作者 纪荣昌 刘中华 邱思鑫 汤浩 《中国马铃薯》 201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为了筛选适合福建省冬作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国内5个育种单位引进了10个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分别在龙海、南安、长乐和闽侯种植,生长期间对主要农艺性状及晚疫病进行观察记载和调查,收获期对小区薯块进行称重并测干物质含量... 为了筛选适合福建省冬作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国内5个育种单位引进了10个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分别在龙海、南安、长乐和闽侯种植,生长期间对主要农艺性状及晚疫病进行观察记载和调查,收获期对小区薯块进行称重并测干物质含量。经过综合评价,‘德薯2号’和‘云薯103’分别比‘紫花851’增产25.91%和23.13%,差异极显著。而且这两个品种适应性好,抗晚疫病,综合性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马铃薯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快速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华伟 罗文彬 +7 位作者 纪荣昌 许泳清 张鸿 李国良 刘中华 邱永祥 邱思鑫 汤浩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为检测福建省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及了解其分子变异情况,以感染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植株为试验材料,提取RNA,反转录cDNA,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出359bp的特异片... 为检测福建省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及了解其分子变异情况,以感染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植株为试验材料,提取RNA,反转录cDNA,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出359bp的特异片段,将扩增产物经回收和纯化并进行克隆与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后,该片段为PSTVd基因序列,PSTVd分离物命名为Fujian PTSTd(KM588065.1),与国内外报道的PSTVd分离物同源性达98%以上。该分离物与弱毒株系(M14814.1)、中间株系(AY492084.1)和强毒株系(U23058.1)比对,有11个核苷酸具有多态性,其中5个发生在致病区。不同国家和地区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物与我国北方及欧美国家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与新西兰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马铃薯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曲叶病毒福建省分离物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华伟 刘中华 +9 位作者 张鸿 林志坚 李国良 林赵淼 许泳清 邱永祥 罗文彬 纪荣昌 汤浩 邱思鑫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630,共5页
为了鉴定福建省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并分析其病原的分子特征,根据已报道的SP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获得的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扩增SPLCV基因组全长引物(SPLCVQ),... 为了鉴定福建省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并分析其病原的分子特征,根据已报道的SP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获得的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扩增SPLCV基因组全长引物(SPLCVQ),同时利用已报道的DNA-B的通用引物PCRc1/PBLlv进行扩增,克隆获得SPLCV分离物基因组全长为2 827bp,该序列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只含有DNA-A组分,不含有DNA-B组分(GenBank登录号:KT202303)。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与河南、江苏、浙江、韩国、美国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亚组的不同分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曲叶病毒 序列分析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华伟 罗文彬 +2 位作者 纪荣昌 邱思鑫 汤浩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59-62,共4页
为明确福建省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种类,2011~2013年对福建省马铃薯主产区主要病虫害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真菌性病害有4种,细菌性病害有3种,病毒病有7种,马铃薯虫害有6种。并总结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虫害 调查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