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鼎栀子果加工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1
作者 阙玉林 叶传财 +2 位作者 夏淑蓉 赵云青 黄瑞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3期124-126,共3页
1福鼎栀子概述福鼎栀子“分关一号”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在福鼎地区孕育出鲜明的品质特征。其鲜果呈现出鲜亮的黄色或黄红色,外形为卵圆形,长度在2.0~3.8 cm,直径约1.3~1.8 cm,表面通常有5~7条纵棱,多数为6条。果实饱满且果皮较薄,... 1福鼎栀子概述福鼎栀子“分关一号”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在福鼎地区孕育出鲜明的品质特征。其鲜果呈现出鲜亮的黄色或黄红色,外形为卵圆形,长度在2.0~3.8 cm,直径约1.3~1.8 cm,表面通常有5~7条纵棱,多数为6条。果实饱满且果皮较薄,果皮与果仁紧密相连。福鼎栀子果富含栀子苷、藏红花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栀子苷作为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保肝等药理活性;藏红花素则赋予果实独特的色素特性,在食品和日化领域应用广泛。这些成分使得福鼎栀子果在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等多个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原料 藏红花素 栀子苷 栀子果 食品添加剂 生物活性物质 品质特征 品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nkia菌遗传多样性的rDNAIGS RFLP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真 谢一青 +2 位作者 陈坚 郑伟文 陈启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87-193,共7页
DNA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the living nodules of Casuarina cunninghamiana, C.collina, C.glauca, Alnus cremastogyne, A.trabeculosa and Myrica rubra and also from 21 Frankia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nodules of th... DNA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the living nodules of Casuarina cunninghamiana, C.collina, C.glauca, Alnus cremastogyne, A.trabeculosa and Myrica rubra and also from 21 Frankia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nodules of the actinorhizal plants in Fujian, including C. cunninghamiana, C.equisetifolia, C.glauca, A.cremastogyne and M.rubra. PCR amplific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the primers targeting the 3’ end of the 16S rDNA, the IGS, and the 5’ part of the 23S rDNA (i.e.,rrn region). PCR products were then analyzed by using a set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Two distinct genetic groups we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triction patterns. All Frankia strains associated with the host species of Casuarina were assigned to the same group. Frankia living in the nodules of Myrica and Alnus belonged to the other group. In Myrica-Alnus group, there was two sub-group which one included A.cremastogyme and the other contained A.trabeculosa and M.rubra. The results of RFL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Frankia associated with Casuarina could be lower, but Frankia existed in the soils of Fujian Province would have more richness in genetic diversity. The results also reflected that host plant has an ability to choose the strains to form a symbio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结瘤植物 FRANKIA PCR RFLP分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氏杆菌LC1和CX1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3
作者 谢碧林 林志敏 +7 位作者 林彬彬 徐以娟 林锋强 闫露 伍慧妮 李翠婷 周海欧 李兆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96-4203,共8页
旨在对福建莆田某养殖场疑似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患病番鸭病料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分析。采集10日龄患病番鸭的脑、肝组织进行菌株分离纯化、16S rDNA PCR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并检测分离纯化菌株的致病性。结果得到2株11型... 旨在对福建莆田某养殖场疑似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患病番鸭病料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分析。采集10日龄患病番鸭的脑、肝组织进行菌株分离纯化、16S rDNA PCR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并检测分离纯化菌株的致病性。结果得到2株11型鸭疫里氏杆菌,分别将其命名为LC1和CX1。对2株分离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开展遗传进化分析和MLST分型,发现LC1和CX1分离株16S rDNA遗传进化上与鸭疫里氏杆菌福建分离株RAf115和上海分离株Yb2处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相似性为99.9%。测定其耐药性发现,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素不敏感。进一步检测该分离株对雏番鸭致病性,结果发现两株菌株(1.3×10^(6)CFU·mL^(-1))的致死率为100%,且病死鸭表现典型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脾肿大的鸭疫里氏杆菌病。病理结果发现,致死鸭脾红白髓界线消失,呈现大量坏死灶。此外,两分离株致死鸭的心肌纤维呈撕裂状病变。综上,本研究分离并鉴定2株11型鸭疫里氏杆菌LC1和CX1,MLST分型分别为ST111、ST114,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LC1 CX1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椒幼苗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转录组分析
4
作者 马馨怡 林艺辉 +4 位作者 余松金 倪辉 林蔚 韦幂 陈汉鑫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6-16,共11页
为了阐明甜椒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低温胁迫时甜椒幼苗的MDA含量、SOD活性以及光合作用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并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3 d时甜椒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光合相关参数显著下降;与低温处理... 为了阐明甜椒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低温胁迫时甜椒幼苗的MDA含量、SOD活性以及光合作用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并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3 d时甜椒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光合相关参数显著下降;与低温处理前相比,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酶系统、光合作用、信号传导以及相关转录因子,其中SOD相关基因CaSOD呈示上调表达,光合作用关键基因CaCP4与CaHCR的表达量则显著下调。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甜椒幼苗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及甜椒抗低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低温胁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 被引量:38
5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3-47,共5页
对福建省三明市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人工林碳库为325.9t.hm-2,比杉木人工林的(228.3t.hm-2)高43%。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库分别占人工林碳库的65.9%和57.5%,矿质土壤层碳库则分别占... 对福建省三明市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人工林碳库为325.9t.hm-2,比杉木人工林的(228.3t.hm-2)高43%。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库分别占人工林碳库的65.9%和57.5%,矿质土壤层碳库则分别占32.5%和40.3%,而2种森林的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粗木质残体和死细根碳库占人工林碳库均不超过1%。格氏栲人工林的干材(干+皮)碳库分别占乔木层碳库的55.8%,而杉木人工林的则为75.4%。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在6年生前连年碳积累速率略高于格氏栲人工林,但7年生后则低于格氏栲人工林。格氏栲乔木层连年碳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15年生时)早于杉木人工林的(10年生时),其碳积累的数量成熟龄(>33年生时)则迟于杉木人工林的(20年生时)。从碳吸存的角度看,格氏栲是一个比杉木更加优良的人工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碳库 格氏栲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平衡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To provid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pecies selection for carbon plantation, differen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patter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wo 36-year-old plantations of broad... To provid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pecies selection for carbon plantation, differen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patter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wo 36-year-old plantations of broadleaved species, Castanopsis 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Sanming, Fujian. Annual net carbon sequestration was 13.639 and 6.599 t C·hm -2 a -1 , respectively, in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among which the annual biomass C increment and the litterfall production was evenly distributed. To the annual net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stem (wood plus bark) increment was much lower, and that of branch increment was much higher in the C. kawakamii than in the C. lanceolata (26.6% versus 40.3%, and 11.5% versus 0.3%). In both plantation, the above and belowground litterfall accounted 60% and 40% respectively for the annual litterfall production, which was estimated 7.183 t C·hm -2 a -1 in the C. kawakamii and 3.554 t C·hm -2 a -1 in the C. lanceolata. Annual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a C loss of 5.983 and 2.984 t·hm -2 a -1 from soil to atmosphere in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respectively. Carbon balance analysis showed there were a positive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C sink), 7.656 and 3.615 t C·hm -2 a -1 , for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respectively. For the purpose of carbon management, C. kawakamii might be a more suitable species than C. lanceolata in loc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杉木 碳吸存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姬松茸农艺性状及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朋虎 李波 +3 位作者 江枝和 雷锦桂 翁伯琦 黄在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的镉对姬松茸子实体农艺性状、显微结构及部分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镉进行出菇试验,研究了姬松茸子实体农艺性状、显微结构及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添加镉浓度的增...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的镉对姬松茸子实体农艺性状、显微结构及部分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镉进行出菇试验,研究了姬松茸子实体农艺性状、显微结构及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添加镉浓度的增加,柄量、柄直径、盖重、盖直径、朵重等农艺性状先增加后减小;子实体孢子和囊状体大小也是先增加后减小;子实体中锌含量逐渐降低,铜和铁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但是含量均高于对照,钙、镁的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低浓度镉(<2.5 mg·kg^(-1))促进农艺性状,而高浓度镉(>2.5 mg·kg^(-1))抑制农艺性状,镉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影响产量;低浓度镉(<2 mg·kg^(-1))能促进子实体孢子和囊状体的生长,而高浓度镉(>2 mg·kg^(-1))对孢子和囊状体有毒害作用;镉对锌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能促进铜和铁的吸收,低浓度镉抑制钙、镁的吸收,而高浓度镉促进钙、镁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蘑菇 农艺性状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芦笋营养价值及其采后品质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陆东和 张慜 +1 位作者 蔡金龙 周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305,共3页
以评价海芦笋的可食性及延缓其采后品质劣变为目标;测定了海芦笋的营养成分及微量有害元素;以感官质量、抗坏血酸、粗纤维和β-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研究海芦笋在20、4℃及真空预冷后4℃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海芦笋含有较丰... 以评价海芦笋的可食性及延缓其采后品质劣变为目标;测定了海芦笋的营养成分及微量有害元素;以感官质量、抗坏血酸、粗纤维和β-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研究海芦笋在20、4℃及真空预冷后4℃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海芦笋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微量有害元素的含量都在国家标准限量范围内,符合食品卫生标准;海芦笋在20℃条件下只能贮藏8d左右,而低温贮藏能有效地延缓海芦笋采后品质劣变;经真空预冷后再冷藏,海芦笋的货架期可延长至30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芦笋 有害元素 品质变化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福云6号白茶加工工艺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董瑞霞 周梦梦 +4 位作者 郑生宏 陈兵红 施林妹 邵静娜 张应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30-135,共6页
利用丽水引进的福云6号茶树品种鲜叶,按照福建传统加工工艺制得白茶,通过感官审评及生化成分评价其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丽水福云6号品种在萎凋48 h后采用烘干方式干燥,制得白茶具有"白牡丹"的典型品质特征,其中茶多酚、儿茶... 利用丽水引进的福云6号茶树品种鲜叶,按照福建传统加工工艺制得白茶,通过感官审评及生化成分评价其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丽水福云6号品种在萎凋48 h后采用烘干方式干燥,制得白茶具有"白牡丹"的典型品质特征,其中茶多酚、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18.2±1.6)、(91.8±1.7)、(42.0±0.9)和(47.6±0.1) mg/g,并检测出47种香气成分,香气物质总含量为305.15μg/L,其中香叶醇(24.1%)、芳樟醇(15.9%)、水杨酸甲酯(15.1%)、苯乙醇(4.2%)及反-氧化芳樟醇(4.2%)等以醇类和酯类为主的香气组分占总香气物质含量的63.5%。该研究为开发浙江省特色白茶新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 白茶 萎凋 干燥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乌龙茶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被引量:9
10
作者 余宇成 方灵 +3 位作者 苏德森 林虬 傅建炜 罗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86-1590,共5页
建立了乌龙茶中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速灭威、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和抗蚜威)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提取后,通过400 mg PSA/400 mg C18/1 200 mg Mg SO4的Qu ECh ... 建立了乌龙茶中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速灭威、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和抗蚜威)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提取后,通过400 mg PSA/400 mg C18/1 200 mg Mg SO4的Qu ECh ERS试剂盒进行净化,Rxi-5 Sil 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5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速灭威和残杀威为5-500μg/kg,异丙威、仲丁威和抗蚜威为1-500μg/kg)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5,20,10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速灭威和残杀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7.5%-95.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1%-6.1%,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1μg/kg和5μg/kg;在1,20,10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异丙威、仲丁威和抗蚜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9.5%-102.5%,RSD为2.0%-8.2%,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μg/kg和1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乌龙茶样品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QU ECH ERS 氨基甲酸酯农药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铁观音茶中21种游离氨基酸含量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戴明 苏晓明 +4 位作者 吴少明 池文杰 欧阳立群 林晓姿 何志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0-1419,共10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可直接测定茶叶中21种游离氨基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粉碎、超声提取、离心净化、定容后,采用Capcell Pak C18柱(5μm,2.1×150mm)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为0.3%甲酸... 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可直接测定茶叶中21种游离氨基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粉碎、超声提取、离心净化、定容后,采用Capcell Pak C18柱(5μm,2.1×150mm)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为0.3%甲酸水溶液-乙腈,流速0.4mL·min^(-1)。茶叶中21种游离氨基酸在7.2~335.5 ng·mL^(-1)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 2≧0.996),检出限0.1~3.8 mg·kg^(-1),定量限0.4~12.5 mg·kg^(-1),加标回收率72.1%~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5.3%(n=6)。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茶叶中21种游离氨基酸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铁观音茶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两优61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志赋 王乌齐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7期1-4,共4页
两优616是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强恢复系福恢616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该文介绍两优616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关键词 两系稻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叶螨冬季防治试验
13
作者 刘巧云 韩国勇 张艳璇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福州市晋安区从福安市引种的桂花大苗遭受叶螨严重危害 ,采用不同浓度的尼索朗和水胺硫磷混配液、三氯杀螨醇、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尼索朗、克螨锡进行室内外喷雾防治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尼索朗和水胺硫磷混配液、三氯杀螨醇、氧化乐... 福州市晋安区从福安市引种的桂花大苗遭受叶螨严重危害 ,采用不同浓度的尼索朗和水胺硫磷混配液、三氯杀螨醇、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尼索朗、克螨锡进行室内外喷雾防治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尼索朗和水胺硫磷混配液、三氯杀螨醇、氧化乐果效果好 ,可用于冬季防治 ;水胺硫磷单独防治时要加大浓度 ,不宜大面积防治 ;克螨锡不宜用于冬季防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叶螨 冬季 防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