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rSiO_(4)∶Sm^(3+),Eu^(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月 范浩爽 +4 位作者 孟宪国 许英朝 洪俊煌 林振鹏 李浩来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7,共11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并研究了CaSrSiO_(4)∶Sm^(3+),Eu^(3+)的物相组成、形貌、发光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存在的能量传递现象。物相分析表明,Sm^(3+)与Eu^(3+)单掺和共掺均没有改变基质晶体结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并研究了CaSrSiO_(4)∶Sm^(3+),Eu^(3+)的物相组成、形貌、发光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存在的能量传递现象。物相分析表明,Sm^(3+)与Eu^(3+)单掺和共掺均没有改变基质晶体结构,形成了单一纯相。CaSrSiO_(4)∶Sm^(3+)单掺荧光粉在405 nm激发下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97 nm处,来源于^(4)G_(5/2)→^(6)H_(7/2)跃迁。双掺荧光粉CaSrSiO_(4)∶Sm^(3+),Eu^(3+)的荧光光谱表明,Sm^(3+)与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能量传递通过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实现,传递效率为40.6%。CIE色度坐标由橙红光区域向纯红光区域偏移。此外,CaSrSiO_(4)∶Sm^(3+),Eu^(3+)在423 K下的发光强度为室温下的94.85%,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将样品与395 nm紫外LED芯片进行封装,封装的器件可发出较高显色指数和较低色温的白光。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有望成为白光LED红色荧光粉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rSiO_(4)∶Sm^(3+) Eu^(3+) 红色荧光粉 物相结构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能级跃迁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透型光干涉防伪颜料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2
作者 林振鹏 许英朝 孙卫平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共6页
采用5层全介质膜系结构,高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高折射率层材料选择二氧化钛,低折射率层选择二氧化硅,制得设计主波长为665 nm,随角异色效果为紫红色至黄绿色的高波段半透型光干涉防伪颜料。用Shimadzu UV-3600i Plu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 采用5层全介质膜系结构,高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高折射率层材料选择二氧化钛,低折射率层选择二氧化硅,制得设计主波长为665 nm,随角异色效果为紫红色至黄绿色的高波段半透型光干涉防伪颜料。用Shimadzu UV-3600i Plu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位于薄膜,膜粉,颜料三状态的透射光谱和反射光谱,对颜料片混合光固化油墨后所制成油墨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刮样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颜料在保留鲜艳颜色且随角异色效果明显的前提下,能清晰地显示底板上的文字或图案,涂敷该颜料能在保留标志防伪设计效果的前提下,为标志提供随角异色防伪效果,提高标志防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介质膜系 半透明 薄膜干涉 随角异色 防伪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三维建模与显著深度分析实现裸眼3D显示
3
作者 刘博 王素彬 +4 位作者 许英朝 邱骏毅 苏杭 姜子豪 杨树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5,共8页
针对裸眼3D视觉效果差及制作内容繁琐的问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优化3D建模,采用聚合式多视角深度相机阵列获取3D动态帧内容源,使用像素强度深度信息可视化方法(IDDV)和优化频谱残差法(SR)两算法结合进行显著深度分析。实验表明,本算法在G... 针对裸眼3D视觉效果差及制作内容繁琐的问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优化3D建模,采用聚合式多视角深度相机阵列获取3D动态帧内容源,使用像素强度深度信息可视化方法(IDDV)和优化频谱残差法(SR)两算法结合进行显著深度分析。实验表明,本算法在GFISG(SR)和GFISG(CC)方面,显著深度分析分别高达60.68%和59.48%,优于传统算法,并且在裸眼3D视觉上展现较好的轮廓显著性及视觉体验,有效解决了制作内容繁琐的问题,为未来丰富裸眼3D内容制作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3D建模 虚拟现实技术 优化频谱残差法 显著深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目标图像识别准确率的数据增强技术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天雨 许英朝 晁鹏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00,共5页
针对当下使用神经网络算法检测目标时,普遍存在的真实数据量缺乏,人为采集难度大,图像标注工作繁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数据增强方法。通过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几何变换、水平翻转,改变图像像素位置并保证其对应特征不... 针对当下使用神经网络算法检测目标时,普遍存在的真实数据量缺乏,人为采集难度大,图像标注工作繁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数据增强方法。通过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几何变换、水平翻转,改变图像像素位置并保证其对应特征不变,实现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通过模拟不同的光照条件和拍摄角度,丰富数据库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实际检测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对图像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后,训练出的神经网络模型对于目标的检测性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图像标注 数据增强 几何变换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暴GRB 221009A的观测角限制
5
作者 林一清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55,共6页
GRB 221009A被称为“史上最亮”(BOAT)的伽马射线暴,在所有波长下被许多卫星探测到。它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具有最高各向同性能(E_(iso)≈1.5×10^(48)J)、离地球较近(红移为z=0.151)的伽马射线暴。伽马暴的辐射起源于相对论喷流,它... GRB 221009A被称为“史上最亮”(BOAT)的伽马射线暴,在所有波长下被许多卫星探测到。它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具有最高各向同性能(E_(iso)≈1.5×10^(48)J)、离地球较近(红移为z=0.151)的伽马射线暴。伽马暴的辐射起源于相对论喷流,它们的各项同性能可能取决于喷流的内禀能量、喷流的张角和相对喷流的观测角。根据长暴的E_(p,i)-E_(iso)关系和Γ-E_(iso)关系,估算了GRB 221009A的观测视线与喷流边缘的夹角θ′_(obs)和洛伦兹因子Γ,结果为Γ=(4.23±2.81)×10^(3),观测角θ′_(obs)=(0.03±0.01)°。这个结果表明,对于GRB 221009A,观测视线与喷流边缘的夹角非常小,即GRB 221009A是正轴观测,这可能是GRB 221009A具有最高各向同性能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射线暴 喷流 相对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Na_(5)Y(MoO_(4))_(4-y)(WO_(4))_(y)高热稳定性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正开 杨伟斌 +3 位作者 熊飞兵 郭益升 白鑫 李明明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Na_(5)Y_(1-x)(MoO_(4))_(4-y)(WO_(4))y∶xSm^(3+)(x=0~0.10,y=0~4)橙红色荧光粉。通过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常温/变温荧光发射谱、荧光激发谱、荧光动态衰减曲线和CIE色度坐标等光谱手段对荧光粉样品...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Na_(5)Y_(1-x)(MoO_(4))_(4-y)(WO_(4))y∶xSm^(3+)(x=0~0.10,y=0~4)橙红色荧光粉。通过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常温/变温荧光发射谱、荧光激发谱、荧光动态衰减曲线和CIE色度坐标等光谱手段对荧光粉样品的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粉末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相位与Na_(5)Y(MoO_(4))_(4)的标准相一致,Sm^(3+)掺杂与引入(WO_(4))2-均未改变材料的相结构。在波长为406 nm光源的激发下,Na_(5)Y0.92(MoO_(4))3WO_(4)∶0.08Sm^(3+)荧光粉在643 nm附近橙红色荧光发射强度最高,继续增加Sm^(3+)的掺杂浓度,存在荧光猝灭现象,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归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研究发现,Na_(5)Y(MoO_(4))_(4)基质中掺杂Sm^(3+)会引起电负性改变和晶格畸变,在Na_(5)Y_(1-x)(MoO_(4))_(4)∶xSm^(3+)中引入(WO_(4))2-阴离子基团,可以弥补因掺杂Sm^(3+)出现的缺陷,改善Na_(5)Y(MoO_(4))_(4)∶xSm^(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在300~440 K,样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荧光发射强度均超过室温时的96%;其CIE色度坐标均位于橙红光区域。以上结果表明新型Na_(5)Y_(1-x)(MoO_(4))_(4-y)(WO_(4))y∶xSm^(3+)橙红色荧光粉在WLED应用上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5)Y(MoO_(4))_(4) 荧光粉 Sm^(3+)掺杂 高温固相法 荧光发射强度 热稳定性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常热猝灭Sr_(2)Ga_(2)SiO_(7)∶Sm^(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婧 许英朝 +2 位作者 洪俊煌 刘月 张贤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6-1466,共11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Sr_(2-x)Ga_(2)SiO_(7)∶x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高温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衰减寿命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合成荧光粉的物相及晶体结构、发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Sr_(2-x)Ga_(2)SiO_(7)∶x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高温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衰减寿命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合成荧光粉的物相及晶体结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一系列结果表明,在404 nm紫外光激发下,Sr_(2-x)Ga_(2)SiO_(7)∶xSm^(3)+荧光粉在598 nm处发出明亮的红色光。Sr_(2-x)Ga_(2)SiO_(7)∶xSm^(3)+荧光粉发光强度随Sm^(3)+离子浓度变化,在x=0.03时发生浓度猝灭,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导致的。随着温度逐渐上升,系列荧光粉表现出反常的热猝灭现象,在393 K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强度为室温下的102.5%;在473 K时,发光强度仍可以保持室温下的101.3%。此外,最佳样品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达72.5%。研究表明,Sr_(2-x)Ga_(2)SiO_(7)∶xSm^(3)+红色荧光粉是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高量子效率可用于WLED的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热猝灭 高温固相法 硅酸盐 Sm^(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K_(5)Gd(MoO_(4))_(4)∶xSm^(3+),yEu^(3+)的发光性能分析
8
作者 李明明 熊飞兵 +5 位作者 杨伟斌 胡正开 白鑫 李婧 林雅晴 黄俊雄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0-2159,共10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新型K5Gd(MoO_(4))_(4)∶xSm^(3+)(x=0~0.10)及K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粉激发光谱,以及热猝灭分析系统、稳态-瞬态光谱仪等对荧光粉的光...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新型K5Gd(MoO_(4))_(4)∶xSm^(3+)(x=0~0.10)及K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粉激发光谱,以及热猝灭分析系统、稳态-瞬态光谱仪等对荧光粉的光致激发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荧光猝灭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掺入Eu^(3+),Sm^(3+)后的K_(5)Gd(MoO_(4))_(4)样品不含杂质相,且晶体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在40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K_(5)Gd(MoO_(4))_(4)∶0.04Sm^(3+)和K_(5)Gd(MoO_(4))_(4)∶0.04Sm^(3+),0.12Eu^(3+)可以发射出色坐标为(0.6088,0.3904)和(0.6373,0.3592)的橙红光。在K5Gd(MoO_(4))_(4)∶xSm^(3+)(x=0~0.10)荧光粉样品中,随着Sm^(3+)掺杂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最佳的掺杂浓度为x=0.04。在K_(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荧光粉样品中,Eu^(3+)的发光强度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且在y=0.12处发生浓度猝灭。当温度达到373 K时,K_(5)Gd(MoO_(4))_(4)∶0.04Sm^(3+)荧光粉样品的发光强度是293 K时的94.69%,K_(5)Gd(MoO_(4))_(4)∶0.04Sm^(3+),0.12Eu^(3+)荧光粉样品的荧光强度是293 K时的76.3%,表明两种荧光粉样品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色坐标图表明随着Eu^(3+)掺杂量的提高,色坐标从橙红色区域向纯红色区域发生微量移动。由此可见,K_(5)Gd(MoO_(4))_(4)∶xSm^(3+)和K_(5)Gd(MoO_(4))_(4)∶0.04Sm^(3+),yEu^(3+)荧光粉样品都具有作为红色荧光粉应用于白光LED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5)Gd(MoO_(4))_(4)∶xSm^(3+) yEu^(3+)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荧光猝灭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法的交变磁场测量电路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剑平 穆瑞珍 林海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为了测量交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设计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测量电路。详细阐述了电路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并分析了测量结果。由漆包线绕制的空心传感线圈感测到微弱的感应电动势,然后通过精密运放组成的前置放大电路和精密整流电路... 为了测量交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设计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测量电路。详细阐述了电路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并分析了测量结果。由漆包线绕制的空心传感线圈感测到微弱的感应电动势,然后通过精密运放组成的前置放大电路和精密整流电路,得到有效值电压;经过比较整形电路,得到与感应电动势频率相同的方波信号。最后通过单片机AD采样和频率测量,可计算出交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所设计的电路测量的百分误差在5%以内,测量结果准确,稳定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磁场传感器 磁场强度 感应电动势 精密全波整流 精密运放 频率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编码显微物镜景深扩展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继艳 曹星新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6-482,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显微物镜景深与分辨率的矛盾,采用波前编码的方法,设计研究了波前编码的10倍显微物镜,结合传统光学设计软件,采用基于MTF一致性的相位板参数的优化方法,实现了在像面附近一定范围内系统的点扩散函数一致性;此外,还设计了扩... 为了解决传统显微物镜景深与分辨率的矛盾,采用波前编码的方法,设计研究了波前编码的10倍显微物镜,结合传统光学设计软件,采用基于MTF一致性的相位板参数的优化方法,实现了在像面附近一定范围内系统的点扩散函数一致性;此外,还设计了扩展三次相位编码板的10倍显微物镜,比较了采用两种不同相位板系统的焦深扩展的效果,结果显示三次相位板的焦深扩展效果较好,可以将传统10倍显微物镜的焦深扩展15倍。成像模拟仿真结果显示滤波后的编码像在±15倍焦深范围内成像清晰,从而扩大了系统的景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物镜 焦深扩展 成像系统 波前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制一步彩色彩虹全息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上供 甘亮勤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2,共4页
针对现有的彩色全息技术中存在的制作过程复杂、色串扰、技术条件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制一步彩色彩虹全息技术。该技术将光学一步法彩虹全息技术和多次曝光彩色全息技术相结合,首先根据线全息图理论,确定每个物点的线全息图... 针对现有的彩色全息技术中存在的制作过程复杂、色串扰、技术条件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制一步彩色彩虹全息技术。该技术将光学一步法彩虹全息技术和多次曝光彩色全息技术相结合,首先根据线全息图理论,确定每个物点的线全息图在整个彩虹全息图中的区域范围,并计算线全息图,然后将每个物点的线全息图相加,直接获得计算机制一步彩虹全息图,大大减少了全息图的计算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彩色物体的红、绿、蓝三分色计算全息图,并合成为彩色彩虹全息图,用白光再现获得真彩色全息再现像,大大简化了彩色彩虹全息图的制作过程、降低了技术条件要求,充分发挥了计算全息简单、灵活、方便的优点。给出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全息 彩色 线全息图 彩虹全息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Te/Si(211)与ZnTe/GaAs(211)异质结构的热应变研究
12
作者 王元樟 庄芹芹 +1 位作者 黄海波 蔡丽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6-230,共5页
通过理论计算获得Zn Te/Si(211)与Zn Te/Ga As(211)异质结构样品室温下的热应变分布与曲率半径,并采用激光干涉仪测量两个样品室温下的曲率半径。研究发现,在(211)面上进行异质外延,两个互相垂直的晶向方向[1-1-1]和[01-1]的应变分布呈... 通过理论计算获得Zn Te/Si(211)与Zn Te/Ga As(211)异质结构样品室温下的热应变分布与曲率半径,并采用激光干涉仪测量两个样品室温下的曲率半径。研究发现,在(211)面上进行异质外延,两个互相垂直的晶向方向[1-1-1]和[01-1]的应变分布呈现各向异性,且沿两个方向上的表面曲率半径亦存在差异。Zn Te/Ga As(211)样品的激光干涉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较为吻合,均为同一数量级的表面曲率半径方向为负的张应变,Zn Te/Si(211)样品的测量结果则存在较大差异。由于Si衬底在高温脱氧的过程中产生了表面曲率半径方向为正的塑性形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延Zn Te后异质结构的弯曲程度,减小了热失配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变 ZNTE SI GAAS 异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动系中伽玛暴峰值能量的分布及其与光度的关系
13
作者 林一清 程再军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0,共9页
伽玛暴νfν谱的峰值能量E_p是伽玛暴的一个很重要的观测物理量,观测系中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p分布很宽.根据各向同性光度L_(iso)、初始洛伦兹因子Γ_0和暴源系中峰值能量E_p,z之间的关系式估算伽玛暴的初始洛伦兹因子Γ_0,再把... 伽玛暴νfν谱的峰值能量E_p是伽玛暴的一个很重要的观测物理量,观测系中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p分布很宽.根据各向同性光度L_(iso)、初始洛伦兹因子Γ_0和暴源系中峰值能量E_p,z之间的关系式估算伽玛暴的初始洛伦兹因子Γ_0,再把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_p和光度L_(iso)修正到共动坐标系,发现共动系中峰值能量的分布还是很宽.这意味着观测系中E_p的宽分布可能是伽玛暴的真实物理分布.检验了共动坐标系中光度和峰值能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相关性.最后,进一步对伽玛暴的辐射物理进行限制,认为共动坐标系中峰值能量分布很宽可能是由于辐射电子的洛伦兹因子γ_e分布很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射线暴 峰值能量 方法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NaSr_(2)Nb_(5)O_(15)的新型橙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盼盼 孟宪国 +4 位作者 许英朝 周琼 陆逸 鹿晨东 刘月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7-42,共6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的NaSr_(2-x)Nb_(5)O_(15):xSm^(3+)新型橙红光荧光粉,研究了该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及其光学性质。根据光致发光光谱,确定了NaSr_(2-x)Nb_(5)O_(15):xSm^(3+)荧光粉的最佳掺杂浓度以及临界能量转移距离,并分析...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的NaSr_(2-x)Nb_(5)O_(15):xSm^(3+)新型橙红光荧光粉,研究了该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及其光学性质。根据光致发光光谱,确定了NaSr_(2-x)Nb_(5)O_(15):xSm^(3+)荧光粉的最佳掺杂浓度以及临界能量转移距离,并分析该浓度猝灭机制是电偶极相互作用。通过荧光衰减特性及色坐标结果表明,当最佳掺杂浓度为0.05时,平均荧光寿命为0.842 ms,所有样品的色坐标均在橙红色区域。此外,在303 K~423 K的温度范围内该荧光粉显示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后,将该荧光粉与395 nm LED芯片进行简易封装,在正向偏置电流下发出明亮白光,且具有相关色温低、显色指数高等优点。综上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Sm^(3+) 白光发光二极管 橙红色荧光粉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蓝双色LED植物补光灯的驱动电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英朝 陈冠宇 +2 位作者 常永笑 郑乐乐 林洪沂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5-749,共5页
一定波长范围内的蓝色光和红色光对植物不同阶段的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红蓝光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切换的LED植物补光灯是新一代人工照明光源LED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一个好的驱动电路对于LED植物补光灯缩减成本、普及应用来说至关重要... 一定波长范围内的蓝色光和红色光对植物不同阶段的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红蓝光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切换的LED植物补光灯是新一代人工照明光源LED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一个好的驱动电路对于LED植物补光灯缩减成本、普及应用来说至关重要.以10颗蓝光LED和40颗红光LED组成的植物补光灯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以BP3016芯片为基础设计了一个输出电流为1.4A,输出功率目标值为35W,适用于5并10串的交流输入式恒流驱动电路.通过制作实物并进行测试,观察到灯具可以正常发光,测出其输出电流为1.40A,输出电压为23.10V,输出功率为32.34 W,符合设计预期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补光灯 驱动电路 恒流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猝灭新型Sr_(3)Ga_(2)Ge_(4)O_(14)∶Sm^(3+)橙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伟斌 熊飞兵 +4 位作者 杨寅 周琼 谢岚驰 凌爽 罗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9-890,共12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一系列新型Sr_(3-x)Ga_(2)Ge_(4)O_(14)∶xSm^(3+)(x=0~0.20)及Sr_(2.88)Ga_(2)Ge_(4)O_(14)∶0.06Sm^(3+),0.06M(M=Li^(+),Na^(+),K^(+))荧光粉,通过物相形貌、荧光光谱、热稳定性及CIE色度坐标等分析手段对样品性...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一系列新型Sr_(3-x)Ga_(2)Ge_(4)O_(14)∶xSm^(3+)(x=0~0.20)及Sr_(2.88)Ga_(2)Ge_(4)O_(14)∶0.06Sm^(3+),0.06M(M=Li^(+),Na^(+),K^(+))荧光粉,通过物相形貌、荧光光谱、热稳定性及CIE色度坐标等分析手段对样品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不同掺杂浓度Sr_(3-x)Ga_(2)Ge_(4)O_(14)∶xSm^(3+)的荧光发射谱,发现Sm^(3+)最佳掺杂浓度为x=0.06,其荧光浓度猝灭归因于Sm^(3+)之间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通过共掺杂M(M=Li^(+),Na^(+),K^(+))做电荷补偿离子可以提升Sr_(3-x)Ga_(2)Ge_(4)O_(14)∶xSm^(3+)的发光性能。此外,随着Sm^(3+)掺杂浓度提高,其荧光寿命不断减小。最后探讨了Sr_(3-x)Ga_(2)Ge_(4)O_(14)∶xSm^(3+)的CIE色度坐标和热稳定性,其CIE色度坐标位于橙红光区域,且在423 K的发光强度大概为其室温的95%。研究表明,Sr_(3-x)Ga_(2)Ge_(4)O_(14)∶xSm^(3+)作为新型橙红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3)Ga_(2)Ge_(4)O_(14) Sm^(3+) 电荷补偿剂 光致发光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Tm^(3+)掺杂Na_(2)Gd(PO_(4))(WO_(4))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翔宇 孟宪国 +5 位作者 许英朝 周琼 刘春辉 吴盼盼 王明明 王嘉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采用二次熔融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Dy^(3+)/Tm^(3+)共掺钠-钆-磷钨酸盐(NGPW)荧光材料,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以及CIE与激发波长的映射关系。改变激发波长可以让NGPW∶2%Tm^(3+),xDy^(3+)(x=1%、2%、3%、4%、5%)荧光粉的... 采用二次熔融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Dy^(3+)/Tm^(3+)共掺钠-钆-磷钨酸盐(NGPW)荧光材料,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以及CIE与激发波长的映射关系。改变激发波长可以让NGPW∶2%Tm^(3+),xDy^(3+)(x=1%、2%、3%、4%、5%)荧光粉的颜色从蓝色-冷白色-暖白色-黄色连续变化。在356nm和363nm激发下,可实现白光发射。对共掺杂荧光粉的荧光衰减曲线进行表征,验证了该荧光粉中Dy^(3+)和Tm^(3+)之间存在能量转移。详细研究了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传递机理。NGPW∶2%Tm^(3+),xDy^(3+)荧光粉有望成为极具潜力的色彩可调的单组分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Dy^(3+)掺杂 Tm^(3+)掺杂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谐激光器扫频干涉绝对距离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鲁明 张福民 +4 位作者 孙栋 林洪沂 黄晓桦 于淼 张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6-330,共15页
绝对距离测量的精度对于航空航天科技、精密装备加工、卫星编队、行星空间定位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扫频干涉(FSI)测距技术以其突破2π模糊度、无测量死区、不接触且不依赖导轨等优点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文中... 绝对距离测量的精度对于航空航天科技、精密装备加工、卫星编队、行星空间定位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扫频干涉(FSI)测距技术以其突破2π模糊度、无测量死区、不接触且不依赖导轨等优点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文中在阐述FSI测距原理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测距系统中部分器件的类型与性能,如可调谐激光器、探测器等,以及影响测距系统不确定度的因素,包括非线性扫频、多普勒频移、色散失配等方面,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对影响不确定度因素的相应补偿方法,并对补偿后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I 非线性扫频 多普勒频移 色散失配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橙红色荧光粉Ba_(3-x)S_(r)Nb_(2)O_(9):xSm^(3+)光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明明 许英朝 +4 位作者 孟宪国 周琼 吴盼盼 陆逸 鹿晨东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9,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类新型橙红荧光粉Ba_(3-x)S_(r)Nb_(2)O_(9):xSm^(3+),通过XRD图谱鉴定了样品的纯相结构。根据激发发射光谱,紫外激发406 nm下,该荧光粉在596 nm处呈现出明亮的橙红光发射,Sm3+的猝灭浓度为0.04。结合变温光谱,...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类新型橙红荧光粉Ba_(3-x)S_(r)Nb_(2)O_(9):xSm^(3+),通过XRD图谱鉴定了样品的纯相结构。根据激发发射光谱,紫外激发406 nm下,该荧光粉在596 nm处呈现出明亮的橙红光发射,Sm3+的猝灭浓度为0.04。结合变温光谱,分析得出在高温453 K下,其PL发射强度仍保持在室温下的76.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通过将样品与蓝色LED芯片简易封装,在激发电流160 mA下,Sm^(3+)掺杂荧光粉在色坐标(0.3314,0.3381)下发出明亮的白光,接近理想白光(x=0.33,y=0.33),显色指数高达93.3。结果表明,作为新型铌酸锶钡基质的荧光粉,在掺杂稀土Sm3+后,在紫外白光发光二极管(UV-WLEDs)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Sm^(3+) WLEDs 橙红色荧光粉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缓冲层提高选区外延生长硅基锗薄膜质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怡红 王尘 +1 位作者 陈松岩 李成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研究了Si缓冲层对选区外延Si基Ge薄膜的晶体质量的影响。利用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结合低温Ge缓冲层和选区外延技术,通过插入Si缓冲层,在Si/SiO_2图形衬底上选择性外延生长Ge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 研究了Si缓冲层对选区外延Si基Ge薄膜的晶体质量的影响。利用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结合低温Ge缓冲层和选区外延技术,通过插入Si缓冲层,在Si/SiO_2图形衬底上选择性外延生长Ge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Ge薄膜的晶体质量和表面形貌。测试结果表明,选区外延Ge薄膜的晶体质量比无图形衬底外延得到薄膜的晶体质量要高;选区外延Ge薄膜前插入Si缓冲层得到Ge薄膜具有较低的XRD曲线半高宽以及表面粗糙度,位错密度低至5.9×10~5/cm^2,且薄膜经过高低温循环退火后,XRD曲线半高宽和位错密度进一步降低。通过插入Si缓冲层可提高选区外延Si基Ge薄膜的晶体质量,该技术有望应用于Si基光电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缓冲层 锗(Ge) 选区外延生长 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