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籼稻福香占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颖姮 崔丽丽 +8 位作者 蔡秋华 林强 吴方喜 陈飞鹤 谢鸿光 朱永生 陈丽萍 谢华安 张建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98-3012,共15页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以优质香稻福香占为材料,对其苗期干旱响应的生理指标、激素代谢物及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进行分析。干旱处理后,福香占干旱存活率、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和干旱敏感的丽江新团...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以优质香稻福香占为材料,对其苗期干旱响应的生理指标、激素代谢物及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进行分析。干旱处理后,福香占干旱存活率、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和干旱敏感的丽江新团黑谷,但电导率较低且过氧化物累积较少。IAA、ICA、ABA、cZ和SA等5种激素的代谢物含量上升,tZ、DHZ、GA1、JA等11种激素的代谢物含量下降。6118个差异表达基因(DGEs)中有2615个上调、3503个下调,涉及了光合作用、能量代谢、转录调控、氧化还原、离子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和氨基酸、糖、脂肪酸、激素等合成代谢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相关途径。激素代谢组和转录组学分析同时鉴别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玉米素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色氨酸代谢4个KEGG代谢通路,并构建了差异表达基因调控网络。转录因子、抗氧化酶基因、渗透调节等相关的28个干旱应答关键基因在福香占干旱处理后的表达量均上调。福香占受干旱胁迫后,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抗逆应答的基因表达量均上调,包括转录因子、抗氧化系统基因、渗透调节及其他耐旱基因;抗氧化酶活性相关生理指标发生改变。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抗旱基因,服务水稻抗旱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香占 抗旱 生理特性 激素代谢组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方喜 蔡秋华 +2 位作者 朱永生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101-1112,共12页
明恢63是我国杂交水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至今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到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父本配组了3... 明恢63是我国杂交水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至今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到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父本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4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从1984~2009年,明恢63直接配制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 414.4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4.51%。全国各育种单位利用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543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922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从1990~2009年,以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衍生的新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 101.3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8.22%。明恢63在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导入抗虫、抗除草剂、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飞虱基因和产量QTL等。明恢63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优异材料,到2010年为止,从中主要定位了43个基因,其中9个基因已被克隆。结合育种实践,展望未来杂交水稻育种,提出了"四性"综合的育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恢复系 明恢63 利用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抗白背飞虱水稻恢复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建福 曾大力 +8 位作者 朱永生 谢鸿光 蔡秋华 连玲 吴方喜 罗曦 王颖姮 郑轶 谢华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9-334,共6页
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传统育种的杂交、回交方法及白背飞虱频发区大田自然诱发抗虫鉴定相结合,创制了米质优、配合力好且具有水稻白背飞虱拒食抗性主效QTL位点qSI4的新恢复系材料3份(R38、R46和R58)。室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新创制... 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传统育种的杂交、回交方法及白背飞虱频发区大田自然诱发抗虫鉴定相结合,创制了米质优、配合力好且具有水稻白背飞虱拒食抗性主效QTL位点qSI4的新恢复系材料3份(R38、R46和R58)。室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新创制的恢复系材料的白背飞虱抗性与抗源春江06的抗性水平相当,具有较强的白背飞虱抗性。这些新恢复系通过与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系进行杂交配组,经过田间测产和室内米质鉴定、评比,筛选出一批集抗性好、米质优、产量高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白背飞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育种骨干亲本的米质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颖姮 蔡秋华 +4 位作者 廖长见 郑燕梅 何炜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全面系统地评价杂交水稻骨干育种亲本的米质性状,对于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274份来源于中国十余个水稻主产区的骨干育种亲本及部分国外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基于类群划分的米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项... 全面系统地评价杂交水稻骨干育种亲本的米质性状,对于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274份来源于中国十余个水稻主产区的骨干育种亲本及部分国外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基于类群划分的米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项米质性状中,籼稻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粳稻糙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籼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27.7%~97.7%,粳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16.7%~100%,籼、粳稻垩白性状的优质达标率均较低。籼稻类群中,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米质性状改良的重点,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较优,热带籼稻中IR43、GIZA 178等米质性状优良,是杂交育种的有利种质资源。筛选出10项米质指标均达三级以上的各类亲本材料共23份,这些育种材料可以作为优异的米质性状改良的基因供体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应加强垩白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骨干亲本 籼稻 粳稻 米质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储藏种质筛选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蔡秋华 吴方喜 +3 位作者 朱永生 谢鸿光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62-566,共5页
采用恒温恒湿培养箱在42℃、RH88%的条件下人工老化21d的方法筛选243份水稻种质的耐储藏特性,SSR分子标记分析人工老化后发芽率在40%以上6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后发芽率小于40%的有180份,占74.10%;发芽... 采用恒温恒湿培养箱在42℃、RH88%的条件下人工老化21d的方法筛选243份水稻种质的耐储藏特性,SSR分子标记分析人工老化后发芽率在40%以上6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后发芽率小于40%的有180份,占74.10%;发芽率41%~70%的有45份,占18.52%;发芽率在70%以上的仅有16份,占6.58%。遗传相似系数以0.44为阈值时,可分2大类;遗传相似系数以0.72为阈值时,可分为12亚类。说明6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可以作为水稻耐储藏特性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储藏 种质资源 人工老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效应蛋白与水稻互作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飞鹤 张浩敏 +4 位作者 高玉珍 吴志佳 张映纯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432,共8页
稻瘟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主要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在与宿主植物互作过程中,稻瘟病菌分泌效应蛋白通过靶向水稻细胞质或细胞器关键组分,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及代谢通路,削弱水稻的抗病能力。本文系... 稻瘟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主要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在与宿主植物互作过程中,稻瘟病菌分泌效应蛋白通过靶向水稻细胞质或细胞器关键组分,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及代谢通路,削弱水稻的抗病能力。本文系统综述了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与水稻核定位蛋白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防御基因的表达、通过泛素化机制降解免疫相关蛋白以及影响活性氧ROS生成与平衡等。此外,部分效应蛋白通过靶向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关键细胞器干扰宿主能量代谢和免疫信号传递。效应蛋白不仅能够直接抑制水稻的免疫防御,还能通过诱导易感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加剧病害。本文为深入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策略的开发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效应蛋白 相互作用 抗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等调控因子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熠 赵永超 +3 位作者 崔丽丽 何伟 蔡秋华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1,共13页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根系作为水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水稻的生长发育、信号感知、激素合成、水分和养分吸收以及产量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水稻根系的形成及生...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根系作为水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水稻的生长发育、信号感知、激素合成、水分和养分吸收以及产量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水稻根系的形成及生长发育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植物激素在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植物能够根据环境需求调节其发育、生长和生理状态。本文综述了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概述了与根系生长相关的基因及调控网络,重点阐述了植物激素在水稻根系形成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几种激素之间相互协同对根系的生长调控,并对其他影响根系的小分子物质进行讨论,旨在为水稻根系研究及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更加精细化研究激素信号通路之间复杂的串扰以及和其他信号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结构 植物激素 调控网络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稻曲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燕梅 朱永生 +5 位作者 苏德文 王颖姮 连玲 罗曦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绿核菌属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引发的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抗病种质资源稀少成为限制水稻抗病性育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17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育种亲本为试验材料,在稻曲病自然发病重病区... 绿核菌属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引发的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抗病种质资源稀少成为限制水稻抗病性育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17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育种亲本为试验材料,在稻曲病自然发病重病区进行抗病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品种中抗病品种2份;中抗品种17份,占鉴定材料的14.53%;中感品种56份,占鉴定材料的47.86%;感病品种42份,占鉴定材料的35.90%。研究分析表明,品种的孕穗期-抽穗期气候条件及穗部特征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影响,籼粳亚种间品种整体抗病性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水稻抗稻曲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亲本 稻曲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杂种优势学说的发展
9
作者 王颖姮 蔡秋华 +3 位作者 郑燕梅 谢鸿光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根本的机理仍然没有阐述清楚。文章回顾了杂种优势学说的发展,以及一些关于杂种优势的重要基础。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组学技术... 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根本的机理仍然没有阐述清楚。文章回顾了杂种优势学说的发展,以及一些关于杂种优势的重要基础。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组学技术应用于杂种优势机理的探索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各种新技术对杂种优势学说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显性 超显性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表观遗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子休眠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牛雨晴 许惠滨 +8 位作者 张雨潇 连玲 蒋家焕 江敏榕 谢鸿光 朱永生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56-1164,共9页
种子休眠为种子推迟萌发进而躲避不良环境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机制,是由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休眠的破除受环境和内源信号的协调控制,具有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促进休眠的诱导和维持,而赤霉素(GA)则... 种子休眠为种子推迟萌发进而躲避不良环境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机制,是由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休眠的破除受环境和内源信号的协调控制,具有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促进休眠的诱导和维持,而赤霉素(GA)则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近年来一些影响种子休眠的分子因素被发现,包括休眠特异性基因、染色质因子和非酶促过程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讨论参与休眠诱导与破除的各种调节因子以及环境因素。最后,提出种子休眠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休眠 脱落酸(ABA) 赤霉素(GA)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野香优669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永生 魏毅东 +8 位作者 李齐向 郑菲艳 蔡秋华 董瑞霞 陈丽萍 蒋家焕 吴方喜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选育产量、米质和抗性相协调的香型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的互补性,以高产、高配合力的父本福恢669与香型、优质、抗病的不育系野香A杂交,结合多生态点抗性鉴定、高温逼熟后品质分析、多年... 【目的】选育产量、米质和抗性相协调的香型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的互补性,以高产、高配合力的父本福恢669与香型、优质、抗病的不育系野香A杂交,结合多生态点抗性鉴定、高温逼熟后品质分析、多年多点品比试验等相结合。【结果】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株叶态协调的杂交稻品种野香优669。2019–202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域试验,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39.8 d,比对照II优3301早熟1.1d,产量平均9363 kg·hm^(-2),比对照增产2.24%,未达显著水平。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稻米品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10014)。野香优669聚合了来自双亲的22个有利基因,其中6个为单方携带,16个为双亲均携带。【结论】野香优669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口感佳,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是福建省农业主推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香稻 野香优669 优质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福香占种子耐储藏性的影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王颖姮 黄康德 +8 位作者 蔡秋华 徐淑英 林强 潘丽燕 姜照伟 吴方喜 马静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7-11,共5页
福香占兼具耐储藏、抗逆、优质,且香味浓郁,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耐储藏、抗病的粤晶丝苗2号作为母本,优质长粒具有香味的H603作为父本选育的优质常规香稻品种。文章探讨了福香占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福香占种子的耐储藏性。结... 福香占兼具耐储藏、抗逆、优质,且香味浓郁,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耐储藏、抗病的粤晶丝苗2号作为母本,优质长粒具有香味的H603作为父本选育的优质常规香稻品种。文章探讨了福香占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福香占种子的耐储藏性。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03.5 kg·hm^(−2)时,福香占种子耐储藏性最好。2024年,福香占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百亩示范片取得单产10.71 t·hm^(−2)的佳绩,创造了福香占百亩片的最高产量记录,示范片福香占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穗粒数均表现优异,优质品种的高产潜力得到了发挥。同时,还阐述了福香占在福建省龙岩市百亩示范片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香占 种子耐储藏性 施氮量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乙醇酸/甘油酸转运体OsPLGG1对光呼吸支路强化功能的研究
13
作者 崔丽丽 蔡秋华 +6 位作者 邱洁瑜 高蓉蓉 赵永超 王颖姮 彭新湘 朱国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1-1119,共9页
【目的】在已构建GOC(乙醇酸氧化酶OsGLO、草酸氧化酶OsOXO和过氧化物酶OsCAT)光呼吸支路的工程水稻中,敲除乙醇酸转运体编码基因OsPLGG1a或OsPLGG1b,以优化光呼吸支路的改造,提高水稻光合效率。【方法】以GOC工程水稻为背景材料,通过CR... 【目的】在已构建GOC(乙醇酸氧化酶OsGLO、草酸氧化酶OsOXO和过氧化物酶OsCAT)光呼吸支路的工程水稻中,敲除乙醇酸转运体编码基因OsPLGG1a或OsPLGG1b,以优化光呼吸支路的改造,提高水稻光合效率。【方法】以GOC工程水稻为背景材料,通过CRISPR-Cas9技术分别敲除OsPLGG1a或OsPLGG1b基因,通过抗性筛选和测序鉴定osplgg1a-GOC和osplgg1b-GOC纯合敲除株系,并测定光合速率。【结果】获得敲除OsPLGG1a或OsPLGG1b的GOC代谢支路的纯合株系(osplgg1a-GOC和osplgg1b-GOC)。osplgg1a-GOC植株与ZH11背景中OsPLGG1a敲除突变体表型相似,均表现出黄化矮小生长抑制的表型;osplgg1b-GOC植株相比GOC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提高,说明OsPLGG1b突变有利于叶绿体中滞留乙醇酸,增加GOC支路的代谢通量,进一步提高叶绿体中的CO_(2)浓度。【结论】相对于GOC水稻,osplgg1b-GOC部分株系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暗示敲除OsPLGG1b可用于光呼吸代谢支路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酸/甘油酸转运体 水稻 光呼吸 GOC代谢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罗曦 吴方喜 +3 位作者 谢鸿光 朱永生 张建福 谢华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701,共5页
用化学法测定水稻抗性淀粉含量耗时长、成本高,为此,探索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新途径。首先,采集了62份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水稻的光谱数据,将光谱数据和已测定的化学值数据导入化学计量学软件,采用偏... 用化学法测定水稻抗性淀粉含量耗时长、成本高,为此,探索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新途径。首先,采集了62份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水稻的光谱数据,将光谱数据和已测定的化学值数据导入化学计量学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抗性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对不同预处理得到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如下:内部交叉验证方面,未处理、MSC+1thD预处理、1thD+SNV预处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0 2,0.967 0,0.976 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533 7,1.011 2,0.837 1。外部验证方面,未处理、MSC+1thD预处理和1thD+SNV预处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5,0.976,0.992,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456,0.818,0.515,预测值和化学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urkey法多重比较),说明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代替化学测定法是有可能的。在不同预处理方法之中,1thD+SNV的预处理方法无论内部验证还是外部验证都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和较低的误差值,定标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性淀粉 近红外光谱 定标模型 含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优质稻“福香占”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颖姮 陈丽娟 +10 位作者 崔丽丽 詹生威 宋煜 陈世安 解振兴 姜照伟 吴方喜 卓传营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1,共13页
【目的】烟稻轮作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氮肥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为明确优质稻“福香占”在福建烟后稻区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方法】本研究设置CK(0)、N1(51.75)、N... 【目的】烟稻轮作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氮肥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为明确优质稻“福香占”在福建烟后稻区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方法】本研究设置CK(0)、N1(51.75)、N2(103.5)、N3(155.25)、N4(207 kg/hm^(2))5个氮肥(以纯氮计)水平,在大田环境下,分析“福香占”光合特性、田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香味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随施氮量增加,“福香占”生育期逐渐延长,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大小、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均上升,N3或者N4达到最高。两年穗总粒数和田间产量均是N2最高,结实率、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稻米加工品质N2处理表现最好,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受氮肥水平影响不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氮肥量升高而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均随氮肥量增加而降低,消减值升高。N2处理糙米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最高。【结论】氮肥处理促进了“福香占”的光合作用,但过量氮肥使得植株贪青迟熟,结实率和产量下降。施氮量为103.5 kg/hm^(2)(N2)时,“福香占”高产和优质协调,香味物质积累多。本研究为“福香占”进一步在福建烟后稻区推广应用及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强再生力鉴定指标的建立及组合筛选 被引量:18
16
作者 林强 姜照伟 +7 位作者 林祁 王颖姮 张初长 卓传营 谢鸿光 蒋家焕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3-882,共10页
【目的】解析生产上杂交稻品种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以期筛选出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强的组合,为再生稻新组合的选育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试验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以2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其中3个为再生稻发展不同阶段... 【目的】解析生产上杂交稻品种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以期筛选出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强的组合,为再生稻新组合的选育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试验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以2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其中3个为再生稻发展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品种,统一采用高产栽培方式,利用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性状指标与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而确定再生力筛选指标,并进行新组合再生力的比较和筛选。【结果】头季稻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83,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达54.61%,因而头季高产的品种特征为重穗,以穗粒数的优势形成巨大的库容量;再生季产量与有效穗数的相关系数为0.70,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达38.98%,显示再生季的库容量来源于多穗。头季稻的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母茎数比率,均与再生稻产量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2,经回归分析获得再生稻产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0.6%~99.6%和76.5%~99.5%。【结论】再生季产量是衡量再生力强弱的直接依据,而头季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母茎数比率是强再生力品种的重要筛选指标。经鉴定和筛选,内6优7206、川优7185、川优7206、荃优7028为再生稻优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力 鉴定指标 组合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化及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海涛 徐倩 +3 位作者 何炜 魏林艳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552,共8页
种植抗性品种是预防水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环保的方式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病品种在数年内抗性减弱,甚至丢失,这可能与寄主体内的抗性基因丧失或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稻瘟病... 种植抗性品种是预防水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环保的方式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病品种在数年内抗性减弱,甚至丢失,这可能与寄主体内的抗性基因丧失或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稻瘟病菌发生变异的原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发现与克隆以及稻瘟病的相关防治策略,以期为稻瘟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无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林强 蔡秋华 +7 位作者 崔丽丽 姜照伟 蒋家焕 吴方喜 罗曦 肖晏嘉 谢华安 张建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简约、高产经济的栽培模式,已在南方主要稻区形成较大规模。我国再生稻发展潜力大,生产方式正向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过渡,而生产应用品种由高节位再生型向低节位再生型转变。本文综述了水稻再生力特性遗...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简约、高产经济的栽培模式,已在南方主要稻区形成较大规模。我国再生稻发展潜力大,生产方式正向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过渡,而生产应用品种由高节位再生型向低节位再生型转变。本文综述了水稻再生力特性遗传、评价指标构建和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再生稻品种选育的设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力 品种选育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水稻再生力QTLs位点与再生稻筛选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建福 肖晏嘉 +3 位作者 谢鸿光 林强 蔡秋华 谢华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7-842,共6页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水稻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与双季稻基本持平,对于稳定...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水稻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与双季稻基本持平,对于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水稻再生力相关QTLs位点,发现水稻再生力相关的QTLs位点贡献率偏低,相关研究不深入,与生产联系不紧密;总结了水稻再生力评价标准的现状,发现前期头季稻的SPAD衰减指数、中期再生稻的再生芽出鞘率以及收获后期的日产量和热量利用率是评价水稻品种再生力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筛选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概括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再生稻的培育应聚焦优质、高产、抗病等水稻重要性状及强再生力相关性状,利用多组学分析挖掘新基因及其优异自然变异,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分子模块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强再生力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稻 再生力 QTL 再生力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低钾品种筛选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曦 吴方喜 +9 位作者 林强 连玲 何炜 谢鸿光 陈丽萍 朱永生 魏毅东 蒋家焕 谢华安 张建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2-1270,共9页
对159份遗传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进行耐低钾筛选,根据综合指数筛选出18份耐低钾和10份低钾敏感的水稻品种。利用筛选得到的耐低钾水稻品种台农67和低钾敏感品种制西构建重组自交系,对耐低钾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和定位,共检测到27个耐低... 对159份遗传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进行耐低钾筛选,根据综合指数筛选出18份耐低钾和10份低钾敏感的水稻品种。利用筛选得到的耐低钾水稻品种台农67和低钾敏感品种制西构建重组自交系,对耐低钾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和定位,共检测到27个耐低钾相关性状的QTL,LOD值为2.52~9.23,可解释表型变异为2.22%~7.25%,其中贡献率最高的QTL是qKC-2,该QTL定位在水稻2号染色体上,可能是1个控制水稻钾含量的未知基因,可进一步通过构建次级群体对该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和克隆。本研究中设计的Indel标记可快速筛选水稻育种材料中的耐低钾基因型,缩短育种时间,而且重组自交系中可以选出农艺性状好又耐低钾的株系直接应用于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耐低钾 QTL 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