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有效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新解释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郑怡然
-
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8,共4页
-
文摘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解释为耗费劳动价值论,并且是用直观的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的耗费量,这是导致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长期未能得到卓有成效的发展,相反地却受到越来越多的非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应解释为有效劳动价值论,才能更贴近现实、解释现实并指导现实的经济发展。
-
关键词
劳动价值
有效劳动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另类思维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郑怡然
-
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29,共5页
-
文摘
劳动价值论在"终极"意义上有其天然合理性,引入将来时态及潜劳动概念,可以解决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等等难题;商品价值不是单方面确定的先验的实体,而是不同主体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只存在于商品交换之中,可以用社会劳动量(有效劳动量)来评定或表现。要确立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科学提法,摈弃劳动"创造"价值的不科学说法,强调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这样可扩展商品的范围,为交换而进行的劳动及其结果就都是商品,都可表现为商品价值,这样有关商品价值源泉、价值决定等等争论可迎刃而解。
-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劳动时态
商品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规律
-
分类号
F01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议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郑怡然
-
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16,共3页
-
-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简单劳动力
抽象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时间
社会平均劳动
不熟练劳动
劳动熟练程度
劳动计量
个别劳动时间
-
分类号
F091.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劳动创造价值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郑怡然
-
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38,共6页
-
文摘
关于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关系经典作家曾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劳动创造价值;另一种说法是劳动表现为价值。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人们经常提到的是劳动创造价值问题,并难以取得共识。如果说劳动表现为价值,或许将有助于取得共识。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仅仅限定在商品价值上而不涉及其他学科的价值内容,即商品价值指的是在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这种共同东西就是一种能反映商品交换关系的经济学量。商品价值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学量,只是不同的经济理论对这种量本身的性质和量度有不同的说明,从而对商品价值的定义也不同。
-
关键词
价值
价值源泉
价值决定
创造
表现
-
分类号
F01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抽象劳动不是现成的出发点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郑怡然
-
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
-
文摘
人们普遍认同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但是,不少人对劳动二重性的实际理解与应用存在误区,最主要的误解是把抽象劳动看成是生产领域中“创造”商品价值的一种独立的劳动形态,是一种作为出发点的劳动;与此同时,只关注抽象劳动的质而忽视了量的问题。其实抽象劳动只是劳动在交换领域中表现为商品价值的一种形式,其质与量都是作为出发点的个人劳动转化变成的结果,它并不是生产领域中的独立形态的出发点的劳动。
-
关键词
劳动二重性
个人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自然尺度时间
-
分类号
F01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再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郑怡然
-
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2,共3页
-
文摘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作是众多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值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原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各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是折算或转化的关系。折算或转化的本质是将不同质的量转化为同质的量,而求平均值的前提则必须是同质的量。
-
关键词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时间
抽象劳动时间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
- 7
-
-
作者
郑怡然
-
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
文摘
在学术界围绕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各方都是把"商品价值"与"创造"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商品价值看成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这容易引起误解或本身潜意识中就有拜物教观念,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产生混乱和误解的一个根源。正确的、科学的提法应该是劳动表现或不表现为商品价值,什么劳动可以表现以及怎样表现为商品价值。
-
关键词
劳动
活劳动
死劳动
潜劳动
商品价值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014.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新考察
- 8
-
-
作者
郑怡然
-
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54,共3页
-
文摘
马克思没有应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对古典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的认识加以改造,因而在推导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时存在有若干未经证实的先决条件。本文分析其推导过程不严密之处,并从有效劳动价值论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的变化不相干的结论。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积极意义在于提高劳动耗转化为劳动凝的转化率。
-
关键词
劳动生产力
商品价值量
关系
-
分类号
F03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