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叶云金 黄小彬 +7 位作者 薛立鹏 何艳艳 王志文 殷琴 陈群华 李怡良 郭金甲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2-817,830,共7页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评价肾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肝肾不足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在3个临床研究中心开展,按1∶1纳入试验组(肾骨胶囊)和对照组(醋酸钙胶囊),共240例,疗程为3个月。观察VAS评分、中医...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评价肾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肝肾不足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在3个临床研究中心开展,按1∶1纳入试验组(肾骨胶囊)和对照组(醋酸钙胶囊),共240例,疗程为3个月。观察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检测碱性磷酸酶(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作为疗效指标;生命征、血钙(Ca)作为安全性指标;同时记录不良事件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220例,试验组107例,对照组113例,脱落率5.83%,剔除率2.5%。两组受试者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疗效评价:①治疗1、3个月后,两组受试者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和总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9%和69.03%。②治疗3个月后,两组ALP无明显变化;但试验组的2,5(OH)D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安全性评价:两组受试者生命征、依从性、合并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受试者血Ca偏离,但差异无临床意义;部分受试者出现与药物相关的胃肠不适,停药后均可缓解。结论肾骨胶囊治疗PMOP(肝肾不足证)能提高血清2,59(OH)D水平,显著改善VAS评分、中医证候,并优于醋酸钙胶囊,临床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骨胶囊 肝肾不足证 醋酸钙 多中心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启动子区相互作用转录因子的筛选及分析
2
作者 谢丽华 李生强 +5 位作者 陈娟 叶云金 黄景文 陈玄 陈赛楠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检测、分析与CLCF1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方法采用DNA pulldown技术联合质谱鉴定的方法检测与CLCF1基因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50个转录因子,使用平行反应监测(paral... 目的检测、分析与CLCF1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方法采用DNA pulldown技术联合质谱鉴定的方法检测与CLCF1基因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50个转录因子,使用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技术靶向验证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共筛选出251个差异蛋白,GO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蛋白主要涉及核糖体生物发生、正向调控DNA模板转录等生物学过程,包含转录调节复合物、SWI/SNF超家族型复合物,具有与cAMP应答元件结合、ATP水解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感染、线粒体自噬、甲状腺激素等信号通路。PRM验证发现MAFK、TFE3、MITF、JUNB、FOSL2这5个转录因子表达趋势与DNA pulldown检测结果一致。结论MAFK、TFE3、MITF、JUNB、FOSL2这5个转录因子可能与CLCF1基因启动子区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肌营养素样细胞因子1 DNA pulldown 质谱 平行反应监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t3/Robo1通路探讨健骨颗粒对大鼠骨量丢失模型的影响
3
作者 陈赛楠 黄云梅 +3 位作者 周芬 王志强 魏振朴 林燕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0,共8页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快速骨量丢失模型大鼠H型血管和Slit3/Robo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补虚化瘀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SD大鼠模型,灌胃干预6周,micro-CT观察胫骨近端微观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型血管,ELISA检测...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快速骨量丢失模型大鼠H型血管和Slit3/Robo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补虚化瘀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SD大鼠模型,灌胃干预6周,micro-CT观察胫骨近端微观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型血管,ELISA检测血清CTX和BALP,Real-time PCR检测股骨Slit3和Robo1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lit3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ob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骨密度、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均显著降低(P<0.01)和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大(P<0.001),H型血管阳性面积占比显著降低(P<0.001),Sli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Rob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健骨颗粒组骨密度升高(P<0.05)和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01),H型血管阳性面积占比升高(P<0.05),血清CTX水平显著降低(P<0.001)、BALP水平略降低,Slit3 mRNA表达略下调和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下降(P<0.05),Rob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健骨颗粒可通过Slit3/Robo1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新生,提高骨量和改善骨微结构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健骨颗粒 H型血管 Slit3/Rob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苓健骨方上调BCL2介导OPG/RANKL信号通路抑制骨吸收的研究
4
作者 林嵛镌 谢丽华 +1 位作者 黄景文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34,36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BCL2及OPG/RANKL信号通路,探讨续苓健骨方抑制骨吸收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SPF级雌性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骨质疏松模型组(OVX组)、续苓健骨方组(XL组),制备骨质疏松模型。90 d后取材并检测左侧胫骨骨密度,HE和TRA... 目的通过检测BCL2及OPG/RANKL信号通路,探讨续苓健骨方抑制骨吸收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SPF级雌性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骨质疏松模型组(OVX组)、续苓健骨方组(XL组),制备骨质疏松模型。90 d后取材并检测左侧胫骨骨密度,HE和TRAP染色观察骨组织变化,ELISA检测血清IgG、IL-10、TGF-β、IL-6、IL-17水平,PCR和WB检测腰椎的BCL2、OPG和RANKL的基因表达。结果OVX组较Sham组,骨形态学显示大鼠破骨细胞的生成数量增多、骨小梁数目减少、部分断裂、胫骨骨密度降低(P<0.01),IL-17和IL-6水平提高(P<0.01),IL-10、TGF-β水平降低(P<0.01),BCL2的表达降低(P<0.05),RANKL/OPG的比值升高(P<0.05);较OVX组,XL组骨小梁数目增加,结构明显改善,骨密度升高(P<0.05),IL-17、IL-6和IgG水平降低(P<0.05),IL-10、TGF-β水平增加(P<0.05),mRNA:BCL2表达升高(P>0.05),RANKL/OPG比值降低(P<0.01);蛋白BCL2表达升高(P<0.001),RANKL/OPG比值降低(P<0.05)。结论续苓健骨方治疗OP的机制与其提高BCL2、降低RANKL/OPG的比值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苓健骨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BCL2 RANKL/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苓健骨方调节骨组织m^(6)A甲基化机制研究
5
作者 屈丽 谢丽华 +1 位作者 叶云金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3,共8页
目的利用表观转录组学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续苓健骨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中骨组织mRNA的m^(6)A甲基化修饰和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SP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续苓健骨方组,采用去卵巢法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治疗组以续苓... 目的利用表观转录组学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续苓健骨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中骨组织mRNA的m^(6)A甲基化修饰和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SP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续苓健骨方组,采用去卵巢法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治疗组以续苓健骨方药液进行灌胃给药,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运用MeRIP-qPCR和表观转录组学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2组大鼠骨组织中mRNA的m^(6)A甲基化和表达水平变化,并对这些mRNA进行GO和KEGG分析,基于检测结果选取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续苓组中差异表达的mRNA共有4479个,其中2298个上调,1497个下调;1215个基因m^(6)A甲基化修饰水平显著变化,其中592个高甲基化,623个低甲基化;联合分析发现,825个基因同时发生mRNA表达和m^(6)A修饰变化,433个m^(6)A高甲基化且mRNA表达上调,392个m^(6)A低甲基化且mRNA表达下调;GO和KEGG分析显示,m^(6)A高甲基化且表达上调的基因参与骨髓细胞分化、线粒体中释放细胞色素C、红细胞分化等过程;m^(6)A低甲基化且表达下调的基因参与甘油三酯分解代谢过程的调节、PPAR、磷脂酰肌醇、甲状腺激素、胆固醇代谢等信号通路;MeRIP-qPCR验证显示续苓组中Ggt1、Hps4、H1fx、Selp、Hras的相对m^(6)A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续苓健骨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组织中m^(6)A甲基化修饰影响显著,其中Ggt1、Hps4、H1fx、Selp、Hras等基因的m^(6)A甲基化修饰变化可能是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m^(6)A甲基化修饰 续苓健骨方 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探讨续苓健骨方对快速骨丢失模型大鼠的组方优化研究
6
作者 陈赛楠 李生强 +4 位作者 谢丽华 陈玄 黄景文 叶云金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 通过正交设计观察续苓健骨方中的药物对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 OVX)模型大鼠骨密度、骨微结构和骨代谢影响的主次作用,并探讨疗效较佳优化组别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续苓健骨方组、优化1组、优化... 目的 通过正交设计观察续苓健骨方中的药物对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 OVX)模型大鼠骨密度、骨微结构和骨代谢影响的主次作用,并探讨疗效较佳优化组别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续苓健骨方组、优化1组、优化2组、优化3组、优化4组、优化5组、优化6组、优化7组和优化8组,每组10只,采用OVX制备大鼠快速骨丢失模型,连续灌胃12周后取材备检。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胫骨近端骨密度,micro-CT检测胫骨微观结构,ELISA检测血清骨吸收金指标CTX和骨形成金指标PINP的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股骨OPG、RANK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续苓健骨方组、优化4组、6组和7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优化4和7组Tb.N和BV/TV显著升高(P<0.001),续苓健骨方组和优化1~8组血清CTX、PINP均不同程度降低,续苓健骨方组和优化7组OPG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优化4组、6组和7组是治疗效果较好的组别,可通过调控OPG/RANKL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续断、骨碎补、女贞子、红花和川芎是续苓健骨方取效的主要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续苓健骨方 正交设计 OPG/RANKL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K/mTOR信号通路探讨六味地黄丸对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谢丽华 郭澜 +3 位作者 陈赛楠 李生强 陈娟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从ERK/mTOR信号通路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氧化应激状态下MC3T3-E1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过氧化氢(H 2O 2)模拟氧化应激状态,六味地黄丸(LWDH)含药血清干预MC3T3-E1细胞,将细胞分为Model组(H 2O ... 目的从ERK/mTOR信号通路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氧化应激状态下MC3T3-E1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过氧化氢(H 2O 2)模拟氧化应激状态,六味地黄丸(LWDH)含药血清干预MC3T3-E1细胞,将细胞分为Model组(H 2O 2干预)、Blank组(空白血清)、LWDH组(LWDH含药血清)、Rap组(mTOR通路抑制剂)、U0126组(ERK通路抑制剂)、Rap+LWDH组(mTOR通路抑制剂、LWDH含药血清)、U0126+LWDH组(ERK通路抑制剂、LWDH含药血清);以不做干预的Control组作为对照。通过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细胞ROS水平;检测自噬蛋白LC3B及ER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TOR、p-mTOR、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ROS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U0126等各组细胞的ROS水平皆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LWDH+Rap组蛋白LC3Ⅱ/Ⅰ增高(P<0.05);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与Rap+LWDH组的p-mTOR蛋白表达下调(P<0.05),LWDH组、U0126组的p-ERK1/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ERK/mTOR信号通路诱导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成骨细胞 氧化应激 自噬 ERK/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