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防护林木麻黄和花吊丝竹混交林群落的种间关联和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俊鸣 李敏 +6 位作者 张盟 TARINMuhammad Waqqas Khan 何天友 陈凌艳 陈礼光 洪小龙 郑郁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473,共9页
为了解东山岛滨海防护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和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var.amoenus)混交林群落的稳定性,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群落的种间关联和生态位。结果表明,群落总体的种间联结呈现不显著的正关联(VR=1.72,W=20.62... 为了解东山岛滨海防护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和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var.amoenus)混交林群落的稳定性,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群落的种间关联和生态位。结果表明,群落总体的种间联结呈现不显著的正关联(VR=1.72,W=20.625),表明群落处于不稳定的动态演替状态。花吊丝竹和马缨丹(Lantana camara)、梵天花(Urena procumbens)和木麻黄表现出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和共现性(PC≥0.7,OI≥0.8,DI≥0.8)。马缨丹等外来植物生态位宽度较高,与花吊丝竹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从而与花吊丝竹具有较高的正联结,使得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滨海防护林生境单一,优势物种习性相似,使花吊丝竹与多数物种形成强的正关联。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强的正关联与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有关。种对间强的正关联以及外来物种潜在的生存优势可能是影响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花吊丝竹 群落 种间联结 生态位 滨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防护林块状改造种植龙眼的技术
2
作者 李永林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2,共3页
在沙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后面的片林中 ,采用“田”字型块状皆伐种植龙眼的结果表明 :与主害风垂直的林带必须保留 30 m以上的宽度 ,方能维持原有的防护效能并确保果树的快速成林 ;龙眼种植
关键词 木麻黄防护林 改造技术 龙眼 栽培技术 改造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山地区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碳氮储量
3
作者 蔡昕航 荣俊冬 +4 位作者 陈礼光 何天友 陈凌艳 施成坤 郑郁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碳氮储量。[方法]以福建东山沿海地区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土层采用剖面法调查和测量各土层全碳、全氮含量,并进行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同一树种全氮、全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林地... [目的]研究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碳氮储量。[方法]以福建东山沿海地区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土层采用剖面法调查和测量各土层全碳、全氮含量,并进行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同一树种全氮、全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林地土壤碳储量均集中在0~30 cm厚土层中;4种林地土壤碳氮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麻黄、桉树、湿地松、竹子。[结论]木麻黄相比其他3个树种在沿海沙地具有更好的碳氮储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土壤 碳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皮竹适应沿海沙地的表型可塑性响应
4
作者 林伟杰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探究青皮竹在沿海沙地立地条件下的表型适应机制,以引种地沿海沙地和原产地山地红壤2种生境条件下的青皮竹为对象,对立竹生长、分枝特征及叶片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生境相比,沿海沙地生境下青皮竹平均株高、胸径、冠幅、... 为探究青皮竹在沿海沙地立地条件下的表型适应机制,以引种地沿海沙地和原产地山地红壤2种生境条件下的青皮竹为对象,对立竹生长、分枝特征及叶片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生境相比,沿海沙地生境下青皮竹平均株高、胸径、冠幅、节长、分枝数量分别显著降低7.1%、18.8%、26.2%、20.2%、72.6%(P<0.05),叶长、叶宽、叶面积分别显著降低26.3%、26.8%、48.4%(P<0.05);分枝角度、分枝长度、分枝基径、叶片重量分别提高12.4%、62.6%、44.1%、20.0%(P<0.05);叶片厚度、叶形指数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青皮竹植株整体形态、叶片特征及分枝特征均发生明显的表型可塑性变化以适应干旱贫瘠的沿海沙地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 青皮竹 表型性状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不同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胜 吴庆全 +3 位作者 林伟杰 赖东永 张荣标 张金文 《桉树科技》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比不同生根剂、扦插容器、扦插基质对大花序桉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为大花序桉扦插育苗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通用型生根剂处理的大花序桉嫩枝扦插易形成根状愈伤组织且生根率较低;使用抗酚剂+IAA可以大幅减少插...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比不同生根剂、扦插容器、扦插基质对大花序桉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为大花序桉扦插育苗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通用型生根剂处理的大花序桉嫩枝扦插易形成根状愈伤组织且生根率较低;使用抗酚剂+IAA可以大幅减少插穗形成根状愈伤组织并促进皮部生根。扦插容器和扦插基质对大花序桉嫩枝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抗酚剂+1000mg·L^(-1)IAA+黄心土+无纺布容器的组合扦插技术具有最佳生根效果,生根率高达72.1%。大花序桉8月份30 d的嫩枝扦插生根率达52.4%,占总生根率的78.0%,持续的阴雨天气会显著降低生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嫩枝扦插 生根剂 基质 容器 生根率 生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型木麻黄新品种′如意凤′
6
作者 李茂瑾 叶功富 +4 位作者 陈胜 王小红 苏宝川 苏亲桂 郑焙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89-90,100,共3页
在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国家木麻黄种质资源库中,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特异性状的单株,然后对特异性状单株进行无性繁殖获得无性系苗木进行DUS测试,于2023年获得植物新品种的授权(品种名:如意凤,品种权号:20230152)。新品种′如意凤... 在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国家木麻黄种质资源库中,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特异性状的单株,然后对特异性状单株进行无性繁殖获得无性系苗木进行DUS测试,于2023年获得植物新品种的授权(品种名:如意凤,品种权号:20230152)。新品种′如意凤′的树冠呈圆锥形,主干树皮块状开裂如蛇纹,树皮灰褐色;齿状叶尖端红色,紧贴;符合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研究结果可为滨海地区的绿化和美化提供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型 木麻黄 DUS测试 ′如意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4种竹子生物量分配特征
7
作者 赖东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为阐明沿海沙地不同竹种对沙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生存策略,选择福建省漳州市赤山国有林场的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var.viridi-vittata)、鼓节竹(Bambusa tuldoides‘Swollenintrn... 为阐明沿海沙地不同竹种对沙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生存策略,选择福建省漳州市赤山国有林场的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var.viridi-vittata)、鼓节竹(Bambusa tuldoides‘Swollenintrnode’)、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4种竹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其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后经过2年,4种竹子对沿海沙地环境的适应性都有所增强。从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来看,青丝黄竹、鼓节竹与青皮竹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花吊丝竹表现为竹秆>竹叶>竹枝。单株地上部总生物量表现为花吊丝竹>青皮竹>青丝黄竹>鼓节竹。各器官占地上生物量的比率也有所差异,青丝黄竹、鼓节竹和青皮竹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而花吊丝竹表现为竹秆>竹叶>竹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地上器官 沿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荣俊冬 张迎辉 +3 位作者 蒋建立 魏建文 陈礼光 郑郁善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分析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绿竹、麻竹、大头典竹3种竹林不同土层、不同季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土壤ROC与总有机碳(SOC)、全氮、全磷、全硫、p H值、土壤温度等指标的相关性,为探寻沿海沙地竹林碳循... 分析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绿竹、麻竹、大头典竹3种竹林不同土层、不同季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土壤ROC与总有机碳(SOC)、全氮、全磷、全硫、p H值、土壤温度等指标的相关性,为探寻沿海沙地竹林碳循环规律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ROC含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季节间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竹林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夏、春、秋季较高,冬季最低;大头典竹林土壤ROC含量最高,绿竹林高于麻竹林,且差异性极显著;土壤ROC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ROC与SOC、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全硫、土壤温度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ROC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有一定差异性,土壤SOC、p H值、全氮是ROC在不同竹林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竹林 易氧化有机碳 季节动态 土壤理化性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淡竹和四季竹光合-光响应特性及其最适模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洋洋 凡莉莉 +4 位作者 荣俊冬 何天友 黄晴晴 叶龙太 郑郁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7,共8页
以沿海沙地淡竹和四季竹为材料,使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下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等相关指标,选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模型4种模型进行拟合,筛选其最适... 以沿海沙地淡竹和四季竹为材料,使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下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等相关指标,选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模型4种模型进行拟合,筛选其最适拟合模型,为沿海沙地竹子光合生理特性研究和生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用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和指数模型对淡竹和四季竹的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均不存在光饱和点(LSP),未出现光抑制现象,且拟合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下,淡竹和四季竹均存在LSP并出现了光抑制现象,拟合值与实测值最符合。4种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大小顺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值平均均方误差(MSE)和绝对误差(MAE)大小顺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综合决定系数R^2、MSE和MAE值,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结果符合的淡竹和四季竹实际生长规律,是研究沿海沙地淡竹和四季竹光合-光响应特性最适拟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竹 四季竹 光合-光响应特性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氮肥对沿海沙地鼓节竹笋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希贤 吴君 +5 位作者 李磊 江登辉 荣俊冬 陈礼光 赖东永 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3,共7页
采用三种秸秆(水稻、小麦、玉米)制成的生物炭,每种生物炭用量为100、400、1200 g,配施300、600、900 g的氮肥,采用4因素3水平L;(3;)正交试验设计,设置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施肥后分析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鼓节竹的出笋量、成竹率、叶绿... 采用三种秸秆(水稻、小麦、玉米)制成的生物炭,每种生物炭用量为100、400、1200 g,配施300、600、900 g的氮肥,采用4因素3水平L;(3;)正交试验设计,设置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施肥后分析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鼓节竹的出笋量、成竹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对各处理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处理下的鼓节竹发笋末期出笋量、成竹率和叶绿素含量相比于对照均有所提高,以处理5的促进效果最佳,出笋量提高了83.3%,成竹率提高了32.4%,叶绿素含量提高了71.2%.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在处理5下达到最佳,气孔限制值(LS)在处理5下得到了最佳抑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值存在一定的波动;在相同用量的生物炭处理下,各指标表现为在小麦生物炭处理下最佳,且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对鼓节竹的促进效果先增加后减少.根据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5的效果最佳,即400 g·丛^(-1)的小麦生物炭配施900 g·丛^(-1)的氮肥,对鼓节竹发笋末期的生长和光合特性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以在沿海沙地鼓节竹栽培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节竹 生物炭 光合特性 出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冠环境对沿海沙地竹子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盟 任可 +3 位作者 柳佳莹 荣俊冬 洪小龙 郑郁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1-569,共9页
为探究沿海沙地林下竹类植物叶功能性状的生态适应机制,以福建省东山县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下的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实肚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f.farcata)和绿竹(Bambusa oldhami)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冠... 为探究沿海沙地林下竹类植物叶功能性状的生态适应机制,以福建省东山县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下的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实肚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f.farcata)和绿竹(Bambusa oldhami)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冠环境(大林窗、中林窗、林下)下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及其与林冠、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个竹种叶功能性状对林冠环境的响应存在差异。矢竹通过提高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功能性状以便在弱光下更好地生长;实肚竹和绿竹的叶面积、叶厚、叶干物质含量则随林下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3个竹种氮磷比均高于16,且磷含量均低于1.0 g·kg-1,其生长可能受到磷的限制。矢竹样地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均随林下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实肚竹和绿竹样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与矢竹呈相反趋势。冗余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天空视域因子和光照强度对3个竹种叶功能性状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磷含量对实肚竹叶功能性状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氮含量对矢竹、实肚竹叶功能性状影响显著(P<0.05)。研究结果可为沿海沙地林下引种竹类植物及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 竹类植物 叶功能性状 光环境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竹亚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瞿印权 徐雯 +4 位作者 何天友 魏建文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4期141-143,共3页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竹亚科植物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良种选育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介绍了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竹亚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今后应加强分子标记技术在竹亚科植物遗传图谱构...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竹亚科植物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良种选育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介绍了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竹亚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今后应加强分子标记技术在竹亚科植物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的鉴定、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植物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吊丝竹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瞿印权 杨德明 +6 位作者 徐雯 杜溶讫 何天友 施成坤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目的]研究花吊丝竹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12条ISSR引物对48份种质(共3个居群)花吊丝竹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2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2个... [目的]研究花吊丝竹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12条ISSR引物对48份种质(共3个居群)花吊丝竹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2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2个,种质和居群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分别为82. 26%和50. 27%,Ne’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 220 4和0. 206 6,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 349 4和0. 300 5,表明花吊丝竹居群间存在中等水平的遗传变异。根据Nei’s遗传多样性计算出不同居群间分化水平(Gst)=0. 163 3,表明16. 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83. 67%。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 562 1,表明花吊丝竹居群间存在较大基因流,很大程度减少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48份种质可分为3组,3个居群可分为2组,居群间地理距离与亲缘关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虽然花吊丝竹主要靠营养生殖来繁衍后代,其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此外,福建居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广西和广东地区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吊丝竹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吊丝竹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瞿印权 徐雯 +5 位作者 沈露 何天友 施成坤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91,共6页
建立关于花吊丝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花吊丝竹种质资源鉴定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Mg^(2+)浓度、d 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及模板DNA用量等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 建立关于花吊丝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花吊丝竹种质资源鉴定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Mg^(2+)浓度、d 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及模板DNA用量等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分析,并利用建立的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对100条候选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适合花吊丝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液中含3.0 mmol/L Mg^(2+)、0.20 mmol/L d NTPs、1.25 U Taq DNA聚合酶、0.6μmol/L引物、10 ng模板DNA、2μL 10×Buffer、8.55μL dd H_2O。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2.7℃退火30 s,72℃延伸90 s,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建立的花吊丝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能够扩增出清晰、多态性较高的条带,且筛选出的16条引物具有高度多态性。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吊丝竹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组合对沿海沙地鼓节竹发笋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磊 凡莉莉 +4 位作者 张洋洋 李云鸽 荣俊冬 叶龙太 郑郁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0-1377,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组合对鼓节竹发笋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沿海沙地鼓节竹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配比(A)、施肥方式(B)和培土高度(C)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3年生鼓节竹进行施肥管理,测定不同施肥组合处理...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组合对鼓节竹发笋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沿海沙地鼓节竹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配比(A)、施肥方式(B)和培土高度(C)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3年生鼓节竹进行施肥管理,测定不同施肥组合处理鼓节竹发笋盛期的出笋量、总叶绿素含量和相关光合参数,采用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特性与出笋量和光合色素的关系,筛选出沿海沙地栽培鼓节竹的最优施肥模式。【结果】对鼓节竹发笋期的极差(R)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出笋量的因素排序为氮磷钾配比>培土高度>施肥方式,最优施肥组合为A1B3C3,即氮磷钾配比为2∶1∶1、施肥方式为丛中穴施和培土高度为20 cm最适于鼓节竹发笋期出笋。双曲线修正模型模拟鼓节竹叶片的光响应曲线拟合度>0.9900;净光合速率(Pn)先急剧增长后趋于稳定,达到光饱和点(LSP)后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施肥组合处理下,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s)随光强的增强呈先增大后逐渐平缓直至趋于稳定状态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缓到稳定状态的变化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与T_r、G_s和WUE相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_n与出笋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出笋量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SP与出笋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沿海沙地栽培鼓节竹,于发笋期以氮磷钾配比2∶1∶1进行丛中穴施并培土20 cm,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出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节竹 施肥组合 氮磷钾配比 光合特性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沙地8个竹种枝叶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磊 张盟 +3 位作者 郑俊鸣 荣俊冬 林艺煌 郑郁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363,共10页
为筛选福建省滨海沙地防护林的适生竹种,以福建省东山岛滨海沙地8个适生竹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方位枝叶的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不同竹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叶稠密度、枝干物质含量、小枝长度、小枝直径等11个枝叶功能性状的差异,探... 为筛选福建省滨海沙地防护林的适生竹种,以福建省东山岛滨海沙地8个适生竹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方位枝叶的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不同竹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叶稠密度、枝干物质含量、小枝长度、小枝直径等11个枝叶功能性状的差异,探讨竹类植物对滨海沙地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水平为5.54%~50.47%,种间变异水平为7.55%~99.54%,叶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叶面积变异系数最高;小枝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水平为12.41%~43.16%,种间变异水平为17.60%~95.65%,小枝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叶稠密度变异系数最高,这表明竹类植物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和滨海沙地的适应潜力;功能性状在竹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小枝长度、小枝直径、叶面积、叶稠密度受竹种类型的影响较大;在方位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上,福建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convexa)、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var.viridivittata)、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和绿竹(B.oldhamii)的11个功能性状在不同方位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竹类植物采取增大比叶面积、叶面积等性状耦合协调或组合的权衡策略以适应滨海沙地生态环境,提高植物对光能、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小枝功能性状 竹类植物 滨海沙地 东山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头典竹ISS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瞿印权 徐雯 +4 位作者 沈露 何天友 魏建文 荣俊冬 郑郁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39,共6页
以大头典竹叶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含量这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筛选。通过研究建立了适合大头典竹的ISSR-PCR... 以大头典竹叶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含量这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筛选。通过研究建立了适合大头典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液中含2.5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1.25 U TaqDNA聚合酶,0.6μmol/L引物,10 ng模板DNA,2μL 10×Buffer,10.55μL ddH_2O。相应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4.5℃退火30 s,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应用建立的优化反应体系成功地筛选出1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稳定性、重现性、适用性,可较好地应用于大头典竹不同地理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典竹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呼吸·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昕航 荣俊冬 +4 位作者 陈礼光 何天友 陈凌艳 施成坤 郑郁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220-223,265,共5页
[目的]研究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呼吸、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以了解和掌握沿海沙地土壤碳氮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 PS)技术对福建漳州东山县竹林地、湿地松林地、木麻黄林地、桉树... [目的]研究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呼吸、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以了解和掌握沿海沙地土壤碳氮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 PS)技术对福建漳州东山县竹林地、湿地松林地、木麻黄林地、桉树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季节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趋势不同,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性相关,p H、含水率对不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不同林地土壤的呼吸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相互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速率 总硝化速率 反硝化速率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沙地不同竹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磊 柳佳莹 +3 位作者 徐艳萍 荣俊冬 施成坤 郑郁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223,共9页
研究滨海沙地不同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并评价土壤质量,旨在充分了解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土壤肥力状况,指导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建设和经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国有防护林场选取8种滨海沙地适生竹林,分别测定各竹林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 研究滨海沙地不同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并评价土壤质量,旨在充分了解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土壤肥力状况,指导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建设和经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国有防护林场选取8种滨海沙地适生竹林,分别测定各竹林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主成分分析、加权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对不同竹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指标与其他竹林对应物理性质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pH平均变化范围为5.01~7.36,除绿竹(Bambusa oldhamii)土壤pH偏中性外,其他竹林土壤pH呈弱酸性,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有机质平均变化范围为4.43~11.06 g/kg,福建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convexa)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竹林。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4.59~79.33 g/kg和0.78~43.11 mg/kg,土壤全氮和全磷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0.47~2.42 g/kg和0.09~0.37 g/kg,土壤电导率,氮、磷、钾全效及速效等养分指标在不同竹林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8种竹林土壤质量由高到底依次为: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四季竹>实肚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f.farcata)>绿竹>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鼓节竹(Bambusa tuldoides‘Swollenintrnode’)>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var.viridi-vittata)>福建茶秆竹。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总体质量均受竹林类型的显著影响,矢竹林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福建茶秆竹林对土壤的改善作用不明显,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建设经营应合理选择竹种和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竹林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沿海沙地鼓节竹叶片建成成本及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君 何天友 +5 位作者 陈凌艳 江登辉 施成坤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究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条件下沿海沙地鼓节竹的生长发育潜能和适应能力,为沿海沙地防护树种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漳州市赤山林场试验地选取的4年生鼓节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炭种类(A)、生物炭量(B)和氮肥量(C)3因素... 【目的】探究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条件下沿海沙地鼓节竹的生长发育潜能和适应能力,为沿海沙地防护树种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漳州市赤山林场试验地选取的4年生鼓节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炭种类(A)、生物炭量(B)和氮肥量(C)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施肥管理,测定叶片热值和生物量建成成本,分析鼓节竹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相同时期的能量利用策略和适应能力的差异。【结果】生物炭和氮肥配施能提高鼓节竹叶片碳、氮含量,提高鼓节竹叶片去灰分热值(AFCV)、叶片生物量建成成本(CC^(area))及产量。相较于对照组(CK),处理5(小麦秸秆生物炭、400 g·丛^(-1)生物炭量、900 g·丛^(-1)施氮肥量)的碳含量提高了28.83%,出笋量提高了106.38%,叶片单位面积建成成本(CC^(area))提高了50.07%,灰分含量(AC)降低了67.63%,去灰分热值(AFCV)处理5最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鼓节竹叶片生物量建成成本与去灰分热值(AFCV)、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含量、灰分含量(AC)显著负相关(P<0.05)。极差结果表明,氮肥用量是影响鼓节竹叶片建成成本的首要因素。【结论】隶属函数结果显示,处理5的作用效果最佳,即400 g·丛^(-1)的小麦生物炭配施900 g·丛^(-1)的氮肥,不仅显著影响鼓节竹的叶片生长及适应性,也对鼓节竹产量产生影响,可以应用于沿海沙地鼓节竹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节竹 施肥 热值 建成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