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水清 罗辉玉 +6 位作者 张哲 郑乐云 王全阳 林克冰 葛辉 姜双城 邱峰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87,共8页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后头长(X5)、躯干长(X6)、尾柄长(...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后头长(X5)、躯干长(X6)、尾柄长(X7)和尾柄高(X8)等形态性状,并对不同月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月龄组云龙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4月龄=-47.887+3.335 X1+2.139 X2-3.729 X7+19.582 X8,Y9月龄=-313.801+17.985 X1-7.144 X3+11.193 X4+37.145 X8;Y15月龄=-897.768+20.951 X1+70.512 X4-33.298 X7+81.547 X8;云龙石斑鱼各月龄表型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除9月龄尾柄长外,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4月龄和9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重因子,15月龄第一主成分指向增长、增重和体高因子,3个月龄第二主成分均指向尾柄因子;4月龄和9月龄全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485、0.831),15月龄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440),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在所测的3个月龄阶段均以增长、增重为主,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够估算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的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 杂交石斑鱼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斑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秦志清 林越赳 +3 位作者 张雅芝 刘冬娥 黄瑞芳 何伟湃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7-324,共8页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23℃时,仔鱼在孵出第6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23℃时,仔鱼在孵出第6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对288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表明,其摄食率达83.0%,消化道饱满系数波动在0.9%~6.6%之间,日摄食指数在6.8%~29.6%;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一昼夜中仔鱼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在12:00和翌日08:00,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0:00~14:00,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2:00,但12:00~20:00均保持较高的摄食水平.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有少量摄食.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Y=0.0307w+0.0505,全长(LT)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T=2.6661e^0.0433D,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65e^0.169 3D,全长(LT)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018LT^3.6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仔鱼 稚鱼 幼鱼 摄食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形陀螺珊瑚与根枝藻和点斑篮子鱼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新庆 杨小舟 +3 位作者 林荣澄 陈章群 牛文涛 黄丁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研究通过120d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根枝藻(Rhizoclonium sp.)和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NO3-(5.00~10.00mg/dm3)刺激了丝状绿藻根... 本研究通过120d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根枝藻(Rhizoclonium sp.)和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NO3-(5.00~10.00mg/dm3)刺激了丝状绿藻根枝藻在缸内的爆发式生长,在实验27d时根枝藻在缸壁的面积覆盖率达到90.5%,藻丝长度为10~15cm.在海藻的胁迫作用下,盾形陀螺珊瑚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值逐渐从0.712降至0.626,降幅为10.7%~13.5%.放入4尾4~6cm长的点斑篮子鱼后,实验缸壁根枝藻的面积覆盖率在2d内从90.5%下降至10.0%.但解除根枝藻胁迫后盾形陀螺珊瑚的Fv/Fm值并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也不显著;随着海藻胁迫因子的消除,盾形陀螺珊瑚的Fv/Fm值逐渐升高,并在第120天时恢复至初始状态.本研究结果从珊瑚光合作用效率的角度验证了啃食者的存在确能缓解富营养化对造礁珊瑚的不利影响,为“下行控制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盾形陀螺珊瑚 大型海藻 点斑篮子鱼 竞争 FV Fm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漠斑牙鲆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秦志清 张雅芝 +2 位作者 林越赳 黄瑞芳 何伟湃 《水产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就盐度对漠斑牙鲆幼鱼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漠斑牙鲆幼鱼适宜盐度范围为0~36,最适盐度范围为6~18。在适宜盐度下,漠斑牙鲆幼鱼生长快,存活率高。过高或过低的盐度对幼鱼的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漠斑牙鲆 幼鱼 盐度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漠斑牙鲆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秦志清 张雅芝 +2 位作者 林越赳 黄瑞芳 何伟湃 《福建水产》 2009年第3期49-53,共5页
本文根据温度实验,对漠斑牙鲆幼鱼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漠斑牙鲆幼鱼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范围为18~27℃。在适宜温度下,漠斑牙鲆幼鱼生长快,存活率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幼鱼的生长发育均有... 本文根据温度实验,对漠斑牙鲆幼鱼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漠斑牙鲆幼鱼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范围为18~27℃。在适宜温度下,漠斑牙鲆幼鱼生长快,存活率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幼鱼的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生产上,当培育水体温度低于15℃时应进行人为加温,对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与存活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幼鱼 温度 生长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鲍苗微囊饲料投喂量测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庆国 陈启发 +4 位作者 潘瑞珍 林美凤 林清海 王云 陈章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6-1050,共5页
为确定杂交鲍苗培育过程中饵料的合理投喂,探索快捷采集杂交鲍苗体重数据的新方法,藉以测算、调整微囊饲料投喂量。随机采集观测杂交鲍苗大容量样本10批次,获得杂交鲍苗的体重与壳长的数据1 670对。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壳长-体重回归分... 为确定杂交鲍苗培育过程中饵料的合理投喂,探索快捷采集杂交鲍苗体重数据的新方法,藉以测算、调整微囊饲料投喂量。随机采集观测杂交鲍苗大容量样本10批次,获得杂交鲍苗的体重与壳长的数据1 670对。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壳长-体重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W=0.133 L^(2.985)(R^2=0.987)。应用IPP图像测量新方法,随机采集实例验证样本500粒鲍苗壳长,经由建立的回归方程估算出鲍苗体重的数据,与实测的鲍苗体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回归方程(模型)的稳健性和误差。经由已建立的回归方程以及鲍苗相应体重的投饵率,提出不同水温每万粒杂交鲍苗微囊饲料的日投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鲍苗 微囊饲料 投喂量 体重 壳长 图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饲料对杂交鲍苗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章群 林清海 +3 位作者 朱庆国 潘瑞珍 钟传明 陈启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结合业者鲍苗繁育生产,用市售粉态鲍苗配合饲料作对照,进行为期129d的稚幼鲍微胶囊饲料对杂交鲍苗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试验至92d,试验Ⅰ组(微囊饲料占日给饲量的1/3)和试验Ⅱ组(微囊饲料占日给饲量的1/9)鲍苗的壳长都显著大于投喂粉态... 结合业者鲍苗繁育生产,用市售粉态鲍苗配合饲料作对照,进行为期129d的稚幼鲍微胶囊饲料对杂交鲍苗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试验至92d,试验Ⅰ组(微囊饲料占日给饲量的1/3)和试验Ⅱ组(微囊饲料占日给饲量的1/9)鲍苗的壳长都显著大于投喂粉态料的对照组(P<0.05);至129d,试验Ⅰ组的鲍苗壳长及鲍苗特定生长率(SGR)都显著大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鲍苗成活率比试验Ⅱ组和对照组高出2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显示:用稚幼鲍微胶囊饲料取代市售的粉态料给饲量的1/3~1/9饲喂的鲍池形成了杂交鲍苗不同程度的生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饲料 鲍苗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草药防治红鳍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章群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刺激隐核虫病 红鳍东方鲀 中草药防治 海水养殖品种 综合防治措施 2004年 高密度养殖 经济价值 治疗效果 养虾场 东山县 福建省 虾池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养殖技术之二:黑鲍苗种培育技术
9
作者 廖志强 王全阳 王孟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黑鲍 苗种培育 亲贝培育 人工催产 人工孵化 稚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鲍育苗的中间培育技术
10
作者 廖志强 林光文 王全 《养殖与饲料》 2007年第5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中间培育 饵料 杂交鲍 稚鲍 皱纹盘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