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和Elman神经网络的福建省汛期旱涝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艳姣 邓自旺 +1 位作者 王耀庭 宋德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6-783,共8页
建立了福建汛期旱涝BP和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性能和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量BP网络模型,特别是具有局部反馈特性的Elman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报效果。此外两种模型对旱涝等级为2和4的预测偏差较大,而... 建立了福建汛期旱涝BP和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性能和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量BP网络模型,特别是具有局部反馈特性的Elman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报效果。此外两种模型对旱涝等级为2和4的预测偏差较大,而对旱涝等级为3的预测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BP神经网络 ELMAN神经网络 汛期旱涝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沿海城市城区和郊区酸雨观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林长城 蔡义勇 +3 位作者 赵卫红 王祖炉 刘京雄 王新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2-548,共7页
以2002-2003年福建省沿海11个城市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 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各个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差异.2002-2003年,福建省多数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污染程度有一定差异,城区降水酸度主要由局地污染物的... 以2002-2003年福建省沿海11个城市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 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各个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差异.2002-2003年,福建省多数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污染程度有一定差异,城区降水酸度主要由局地污染物的化学属性所决定,郊区酸雨污染则受外来污染物的影响;四季气象条件和850 hPa高空风向的变化都对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污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影响降水的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城市 降水酸度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降水量的趋势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滨 李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应用福建省近45年(1961—2005年)来的降水资料,研究年降水量、干旱灾害、暴雨洪涝灾害的趋势变化特点。研究表明,近45年来福建省的年降水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增加最明显的地区在中南部沿海地区;福建省的干旱灾害有减... 应用福建省近45年(1961—2005年)来的降水资料,研究年降水量、干旱灾害、暴雨洪涝灾害的趋势变化特点。研究表明,近45年来福建省的年降水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增加最明显的地区在中南部沿海地区;福建省的干旱灾害有减少的趋势,其中夏旱减少最明显,其次是春旱;福建省的暴雨日数和暴雨过程都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过程性暴雨增加更明显,1990年代以后是暴雨日数及过程性暴雨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洪涝灾害明显增多;虽然旱灾总的趋势是减少,但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旱年。降水变化导致福建的极端旱涝灾害出现的机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旱涝灾害 降水量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后汛期旱涝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建芸 鹿世瑾 游立军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福建省47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福建后汛期典型旱涝年份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特征,探讨福建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福建典型旱涝年份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存在明显差异;福建夏季降水的丰欠,...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福建省47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福建后汛期典型旱涝年份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特征,探讨福建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福建典型旱涝年份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存在明显差异;福建夏季降水的丰欠,主要取决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分布以及南侧热带辐合带活动情况;赤道附近海温距平差异以及邻近海域黑潮区的海温距平差异,也是造成福建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旱涝 大气环流 海温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7年福建省冬季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勇 马治国 陈家金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通过分析福建省冬季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农业气象条件表明,2006-2007年福建省是个暖冬年,有近一半的县市达到了异常偏高的标准,其他县市则是偏高;大部分县市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正常;日照时数则全部正常。本文还分析了农业气候条件对农业冬... 通过分析福建省冬季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农业气象条件表明,2006-2007年福建省是个暖冬年,有近一半的县市达到了异常偏高的标准,其他县市则是偏高;大部分县市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正常;日照时数则全部正常。本文还分析了农业气候条件对农业冬季作物生长、暴雨灾害、病虫害和冻害的影响及相关灾害防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点 农业生产 冬季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连东英 李白良 +3 位作者 林长城 吴德辉 蔡义勇 刘京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K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降水酸度 酸雨 酸雨出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0a福建汛期旱涝变化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邓自旺 高建芸 +2 位作者 周晓兰 张容焱 宋德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7,共9页
用FFT、连续和正交小波变换分析了近500a福建汛期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福建旱涝等级有2~3a和10a左右的显著周期,但其他显著周期有空间和时间差异;2)近500a福建可以分为3个大的相对干湿期,即干-湿-干阶段,目前处在干旱阶段.从百... 用FFT、连续和正交小波变换分析了近500a福建汛期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福建旱涝等级有2~3a和10a左右的显著周期,但其他显著周期有空间和时间差异;2)近500a福建可以分为3个大的相对干湿期,即干-湿-干阶段,目前处在干旱阶段.从百年变化尺度看,闽北可分为6个干湿阶段,目前已开始向湿润期转换,而闽东和闽南则可分为5个干湿阶段,目前尚处在干旱期.从年代际尺度上看,近百年闽北、闽东和闽南都可以分为4个主要的干湿阶段,闽北目前处在湿润期,闽东和闽南也已进入了湿润期;3)闽北从16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前期旱涝等级有弱的增加(变干)趋势,而20世纪则有减小(变湿)趋势,闽东20世纪以前有弱的减小(变湿)趋势,20世纪前期明显增大(变干),闽南则无明显趋势.福建3个区域旱涝等级的年际变化的方差贡献皆达到80%以上,而年代际变化的方差贡献占不到15 %,百年尺度变化占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500a 汛期旱涝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年季频数的投影寻踪回归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建芸 宋德众 林秀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3-448,共6页
投影寻踪方法是一类处理高维问题,特别是高维非正态问题的新兴统计方法。通过普查北半球500 hPa、100 hPa、北太平洋海温以及500 hPa环流特征量与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年、季频数的相关,采用逐步回归筛选预测因子。然后,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方... 投影寻踪方法是一类处理高维问题,特别是高维非正态问题的新兴统计方法。通过普查北半球500 hPa、100 hPa、北太平洋海温以及500 hPa环流特征量与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年、季频数的相关,采用逐步回归筛选预测因子。然后,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建立福建热带气旋年季频数的PP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PPR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对福建热带气旋年季频数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投影寻踪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强对流天气的短时监测及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信华 黄元森 +3 位作者 江彩英 李玲 吴木贵 邱晓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692,共6页
利用2005—2009年的闽北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过程所对应的闪电资料产品,分析了闪电资料在各类不同性质的天气过程中的表现特点;用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的大气电场资料对不同类型天气的表现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这些... 利用2005—2009年的闽北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过程所对应的闪电资料产品,分析了闪电资料在各类不同性质的天气过程中的表现特点;用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的大气电场资料对不同类型天气的表现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这些分析可加强业务人员对闪电资料产品和大气电场资料的认识,对今后闪电资料和大气电场资料在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发现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大气电场资料对闽北强对流天气进行短时监测和判别预报具有定性明确、客观化程度较高等优点,在业务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资料 大气电场资料 强对流天气 监测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F神经网络的汛期旱涝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艳姣 张鹰 +1 位作者 邓自旺 宋德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运用福建省25个代表站汛期降水量资料,得到了能够反映全省旱涝状况指标,以此指标为预报量,运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前期海温场、大气环流场中选取了预报因子,并据此建立了福建汛期旱涝的多元线性回归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运用福建省25个代表站汛期降水量资料,得到了能够反映全省旱涝状况指标,以此指标为预报量,运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前期海温场、大气环流场中选取了预报因子,并据此建立了福建汛期旱涝的多元线性回归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在历史样本拟合精度上、样本交叉检验和模型的实际预测能力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该模型在实际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汛期旱涝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闽南核电厂热带气旋特征及其最低气压的计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容焱 李玲 +2 位作者 高建芸 游立军 文明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5-752,共8页
根据1949—2008年台风资料,采用耿贝尔-Ⅰ型极值法和皮尔逊-Ⅲ频率分布以及确定论法,统计计算了影响闽南热带气旋的可能最低中心气压。结果表明:耿贝尔-Ⅰ型和皮尔逊-Ⅲ型对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值的实况拟合较好,且两者差异不大,千年... 根据1949—2008年台风资料,采用耿贝尔-Ⅰ型极值法和皮尔逊-Ⅲ频率分布以及确定论法,统计计算了影响闽南热带气旋的可能最低中心气压。结果表明:耿贝尔-Ⅰ型和皮尔逊-Ⅲ型对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值的实况拟合较好,且两者差异不大,千年一遇值分别为867.4 hPa和868.1 hPa;确定论法是根据大气动力学原理,估算值为867.28 hPa,接近概率论千年一遇值。鉴于皮尔逊-Ⅲ型对参数调整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而确定论计算方法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且其估算值又是所选计算法中最小的,因此从安全保守角度考虑,闽南地区可能最低热带气旋中心气压采用确定论法的结果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热带气旋 可能最低中心气压 概率论法 确定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酸雨特征与其影响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京雄 林长城 +2 位作者 蔡义勇 林仲 王祖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8,共6页
通过利用1991~2003年闽南地区的酸雨资料和天气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有近一半的降水出现酸雨。春冬季酸雨出现率大,秋季最小。与锋面伴随的850 hPa冷槽型、暖式切变型和冷式切变型,酸雨出现率大,倒槽型最小。在倒槽型的槽后... 通过利用1991~2003年闽南地区的酸雨资料和天气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有近一半的降水出现酸雨。春冬季酸雨出现率大,秋季最小。与锋面伴随的850 hPa冷槽型、暖式切变型和冷式切变型,酸雨出现率大,倒槽型最小。在倒槽型的槽后酸雨出现率明显比槽前多出2倍多。pH值随降水等级的增大呈“U”型变化,酸雨出现率在暴雨出现之前随着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大雨时的酸雨出现率最大。闽南地区在偏西风下的酸雨出现率大,东北风下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出现率 天气型 槽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沿海和台湾海峡海域冬季大风风速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京雄 唐文伟 +1 位作者 朱持则 吕彤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13,共6页
本文利用东海区海陆大风对比试验结果及26艘船只两个月的海上航测实况资料,通过对各种风速进行海陆比值分析、差值分析和测站间对比分析,论证了据陆上大风推算该海区大风风速计算式的可靠性,从而为实时、定量地预报海区大风提供了1种方法.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风速计算方法 海陆风速对比 大风 东海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418号台风“艾利”登陆地点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秀斌 柯小青 蒋玉云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1-256,共6页
本文对位于福建沿海的平潭、福清、平潭澳前、南日岛、崇武、围头和石狮等地的自动气象站在0418号台风“艾利”8月25日至26日影响期间观测获取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艾利”台风在靠近福建沿海后,并没有像中央气象台所预报的那... 本文对位于福建沿海的平潭、福清、平潭澳前、南日岛、崇武、围头和石狮等地的自动气象站在0418号台风“艾利”8月25日至26日影响期间观测获取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艾利”台风在靠近福建沿海后,并没有像中央气象台所预报的那样,于25日16:30分在福清高山登陆,而是擦过平潭岛向西南方向移动,于25日23:00前后在泉州晋江围头附近沿海一带登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与探讨 登陆地点 台风 福建沿海 自动气象站 中央气象台 对比分析 南日岛 平潭岛 福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19号台风“龙王”第二次登陆地点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柯小青 苏卫东 郑颖青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7-590,共4页
本文通过对0519号台风“龙王”影响期间,福建省沿海风场、气压场、变压场特征的分析,认为“龙王”在临近福建省沿海时已减弱为热带风暴,而热带风暴的登陆地点在厦门何厝,而不是在晋江围头.登陆时间是10月2日23:30.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登陆地点 数据分析 台风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厦门市气候的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文勇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依据厦门市1971-2004年34年的基本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市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确定了各自的气候突变点,据此分析了该市的气候类型。结果表明:(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市年均气温以每年0.0631℃的速度在升高,年均气温... 依据厦门市1971-2004年34年的基本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市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确定了各自的气候突变点,据此分析了该市的气候类型。结果表明:(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市年均气温以每年0.0631℃的速度在升高,年均气温出现2个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81和1998年;(2)年降水量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呈随机变化,年降水量出现2个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77和1990年;(3)34年的气候类型分为暖湿、暖干、冷湿和冷干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