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上杭县芭乐味黄金百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丁祥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第2期84-84,共1页
福建上杭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发展百香果产业的良好地理和气候优势。该文根据当地种植芭乐味黄金百香果的种植经验,从选地、田间管护、肥水管理等方面总结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有意发展芭乐味黄金百... 福建上杭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发展百香果产业的良好地理和气候优势。该文根据当地种植芭乐味黄金百香果的种植经验,从选地、田间管护、肥水管理等方面总结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有意发展芭乐味黄金百香果的种植户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乐味 黄金百香果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上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两优676在上杭县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雪香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第3期63-65,共3页
广两优67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福恢676杂交选育而成,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2015年在上杭县示范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株型好,产量高。介绍了... 广两优67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福恢676杂交选育而成,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2015年在上杭县示范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株型好,产量高。介绍了广两优676在上杭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广西优676 示范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优明62在上杭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赖元洪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6-18,共3页
江优明62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采用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99A×明恢62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引进上杭县作双晚种植。经两年试种表明,该组合生育期比汕优4... 江优明62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采用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99A×明恢62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引进上杭县作双晚种植。经两年试种表明,该组合生育期比汕优46迟熟1 d,产量高,米质较好,株型适中,群体整齐,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佳;稻瘟病、细条病和纹枯病轻发;适应性广、稳产、高产。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杭县杂交中稻新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庆祥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第1期47-49,共3页
为筛选出适宜上杭县步云乡中高海拔山区种植的中稻品种,引进6个杂交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广8优199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适应性等综合表现好,可作为步云乡主推品种进行推广;中浙2优58、嘉优中科2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 为筛选出适宜上杭县步云乡中高海拔山区种植的中稻品种,引进6个杂交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广8优199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适应性等综合表现好,可作为步云乡主推品种进行推广;中浙2优58、嘉优中科2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加大示范。总结了各品种在步云乡种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产量 比较试验 中高海拔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杭县玉米—花生高效栽培示范总结
5
作者 黄金成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第1期40-42,共3页
为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将红衣花生这一特色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上杭县太拔镇农技站于2013—2015年实施了"玉米—花生"高效栽培示范,并已形成栽培技术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总结了其示范技术要点。
关键词 玉米 红衣花生 高效栽培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杭县杂交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6
作者 黄金成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第3期76-78,共3页
2017年引进广8优673、宜优2013、甬优17号、泰优2328、永丰优777等5个品种,以宜优673为对照,在上杭县太拔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广8优673、甬优17号、泰优2328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较好,比对照品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可作为上... 2017年引进广8优673、宜优2013、甬优17号、泰优2328、永丰优777等5个品种,以宜优673为对照,在上杭县太拔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广8优673、甬优17号、泰优2328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较好,比对照品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可作为上杭县太拔镇及相邻双季稻区的杂交晚稻主栽品种;永丰优777比对照增产显著,可作为上杭县太拔镇杂交晚稻的搭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稻 新品种 产量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油茶栽培技术与其经济效益 被引量:8
7
作者 蓝思辉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6期35-35,共1页
根据官庄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上杭官庄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点,并说明了油茶的特点,分析了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希望能够对高产油茶栽培技术与其经济效益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高产油茶 栽培技术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优航2号特征特性及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学文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23-24,共2页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2号2009~2010年在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作再生稻示范栽培,表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米质较好、再生力强、丰产稳产特性。再生高产栽培必须注意适时早播早插,实行垄畦栽,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特别要注意足肥...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2号2009~2010年在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作再生稻示范栽培,表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米质较好、再生力强、丰产稳产特性。再生高产栽培必须注意适时早播早插,实行垄畦栽,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特别要注意足肥催生再生芽,适当高留桩,足黄收割等技术环节,才能确保再生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栽培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柚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品功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44-45,共2页
蜜柚是上杭县主栽名优果树之一。从园地选择、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蜜柚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蜜柚 产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稻新品种“龙糯49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钟干清 游月华 张炼生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4-25,共2页
龙糯496系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糯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示范推广,表现株型集散适中、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后期转色好、糯性优、生育期适中,产量比对照荆糯6号增... 龙糯496系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糯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示范推广,表现株型集散适中、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后期转色好、糯性优、生育期适中,产量比对照荆糯6号增产6.3%~8.3%。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新品种 龙糯496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稻“川优12号”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11
作者 钟干清 张炼生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10-11,共2页
介绍了杂交稻川优12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杂交稻 高产优质 川优12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生长与产量对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梅琴 肖清铁 +2 位作者 吕荣海 郑新宇 林瑞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行株距20 cm×20 cm的紫苏生物学产量为13 462 kg/hm^2,依次比行株距30 cm×20 cm、25 cm×20 cm高42.5%和13.3%;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的紫苏平均产量为12 312 kg/hm^2,分别比单施有机肥、复合肥高16.3%和3.6%;直播紫苏平均产量为12 486 kg/hm^2,比移栽高16.6%。紫苏收获指数只在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籽粒产量仅在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移栽紫苏籽粒产量为1 050 kg/hm^2,高于直播的998 kg/hm^2。综合考虑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以收获地上部为目标的紫苏栽培以行株距20 cm×20 cm、混合施肥的直播组合最佳,生物学产量为13 398 kg/hm^2,茎叶产量9 877 kg/hm^2,籽粒产量1 27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植密度 施肥方式 栽培方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清铁 郑新宇 +4 位作者 韩永明 朱静静 郑梅琴 吕荣海 林瑞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4-731,共8页
为探讨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各部位的镉含量及镉富集总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不同部位镉的吸收和积累,施肥方式显著影响紫苏茎叶和籽... 为探讨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各部位的镉含量及镉富集总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不同部位镉的吸收和积累,施肥方式显著影响紫苏茎叶和籽粒中镉的吸收和积累。低密度种植D1(行株距30cm×20cm)和移栽种植方式(P1)可提高紫苏地上部及全株镉含量,施用有机肥(F1)可提高紫苏籽粒镉含量。镉迁移系数(TF)和富集系数(BCF)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移栽紫苏的TF和BCF高于直播紫苏。低密度、移栽种植处理的紫苏镉含量(4.57~5.08mg·kg^(-1))、TF(1.43~1.75)和BCF(2.08~2.24)均处于最高水平。低密度(D1)和高密度栽培D3(行株距20cm×20cm)紫苏镉富集总量无差异,均显著高于中密度D2(行株距25cm×20cm)栽培紫苏镉富集总量。田间栽培条件下镉在紫苏不同部位的分配比例:茎叶>根部>籽粒,其中地上部的平均分配比为83.11%。总之,混合施肥促进直播紫苏镉富集,施用复合肥有利于移栽紫苏镉向地上部迁移,适宜的高密度可提高紫苏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栽培 富集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苏生物量及精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永明 肖清铁 +7 位作者 郑新宇 吕荣海 郑梅琴 何小三 陈燊 彭军 朱静静 林瑞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2-506,共5页
为建立合理的紫苏栽培技术,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0cm×20cm、25cm×20cm、20cm×20cm等3个不同种植密度,设置有机肥、复合肥、混合肥(有机肥+复合肥)3种施肥方式以及移栽、直播2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苏精... 为建立合理的紫苏栽培技术,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0cm×20cm、25cm×20cm、20cm×20cm等3个不同种植密度,设置有机肥、复合肥、混合肥(有机肥+复合肥)3种施肥方式以及移栽、直播2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苏精油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肥与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地上部生物量,以高密度复合肥直播的紫苏生物量最高,为12 056kg·hm-2;密度、施肥、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精油含量,以低密度施用复合肥直播的紫苏精油含量最高,达0.417%;紫苏精油产量受施肥、种植方式影响,但在不同种植密度间无显著差异,以低密度混合施肥直播的紫苏精油产量最高,达41.0kg·hm-2。因此,低密度、混合施肥、直播有利于紫苏精油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密度 施肥 精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胜男 陈楠 +7 位作者 郑新宇 肖清铁 汪敦飞 王玉洁 吕昭君 樊荣荣 吕荣海 林瑞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9-406,共8页
为明确栽培措施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调控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种植密度(D1:行株距30 cm×20 cm;D2:行株距25 cm×20 cm;D3:行株距20 cm×20 cm)、3种施肥方式(F1:有机肥;F2:复合肥;F3:混合施肥)、2种植方式(P1:移栽... 为明确栽培措施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调控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种植密度(D1:行株距30 cm×20 cm;D2:行株距25 cm×20 cm;D3:行株距20 cm×20 cm)、3种施肥方式(F1:有机肥;F2:复合肥;F3:混合施肥)、2种植方式(P1:移栽;P2:直播)处理,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根、茎叶和籽粒的铅含量依次为7.10~16.87 mg·kg-1、1.50~5.50 mg·kg-1和0.23~5.73 mg·kg-1,铅富集系数为0.02~0.09,转运系数为0.09~0.51.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铅含量以D1处理最低(2.43 mg·kg-1),茎叶铅含量以D3处理最低(2.50 mg·kg-1);不同施肥方式下,籽粒铅含量以F2处理最低(2.68 mg·kg-1),茎叶铅含量以F1处理最低(2.56 mg·kg-1);P1处理的籽粒(1.14 mg·kg-1)与茎叶的铅含量(2.35 mg·kg-1)均低于P2处理.不同栽培措施组合间,籽粒铅含量以D2F2P1组合最低(0.23 mg·kg-1),茎叶含量以D1F1P1组合最低(1.50 mg·kg-1).紫苏铅富集系数在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施肥方式间无显著差异,但P1处理显著低于P2处理,各组合以D1F1P1最低(0.02);铅转运系数大小表现为D1>D2>D3,F1<F2<F3,P1<P2,各组合以D1F3P1组合最低(0.09);铅富集量以D1F1P1处理最低(14.91 g·hm-2),与D1F2P1、D2F3P1组合间无显著差异.可见,紫苏茎叶、籽粒的铅含量均略高于相应的食品标准,栽培措施能够显著影响铅的富集与分配,适当施用有机肥、降低种植密度有利于降低紫苏对铅的吸收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栽培措施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种子真实性与纯度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元洪 《中国种业》 2015年第6期19-21,共3页
分析比较当下杂交水稻种子真实性及品种(组合)纯度鉴定的常用方法,探讨种子真实性及品种(组合)纯度鉴定技术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真实性 品种纯度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家波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3-5,共3页
引进4个晚稻新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福龙两优29、天优1261两个新品种综合表现佳,生育期适中,产量分别比宜优673(CK)增产5.05%和4.36%。
关键词 杂交稻 晚稻 新品种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在中稻上应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庆祥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第3期27-29,共3页
探讨了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在黄泥田中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65 kg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基肥、追肥各占50%,达到产量和效益最高,每667m^2产量达586.4 kg,比习惯施肥提高57.3 kg,增产达10.8%,产值增加166.2元,净增产值... 探讨了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在黄泥田中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65 kg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基肥、追肥各占50%,达到产量和效益最高,每667m^2产量达586.4 kg,比习惯施肥提高57.3 kg,增产达10.8%,产值增加166.2元,净增产值达150.2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配方肥 中稻 产值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卫胜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22-23,共2页
进行5个鲜食甜、糯玉米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供试品种以赣花糯一号经济性状综合表现最好,生育期适中,抗倒伏,果穗长、大,无秃顶,穗形好,产量最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在上杭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引种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荣海 张炼生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8-20,共3页
为了选择适宜上杭县种植的优质杂交晚稻品种,2014年引进赣优673、中浙优86、福龙两优1031、恒丰优387、广8优673、安优18等6个新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广8优673、福龙两优1031、安优18、赣优673等4个品种比对照品种宜优673增产;建... 为了选择适宜上杭县种植的优质杂交晚稻品种,2014年引进赣优673、中浙优86、福龙两优1031、恒丰优387、广8优673、安优18等6个新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广8优673、福龙两优1031、安优18、赣优673等4个品种比对照品种宜优673增产;建议广8优673、福龙两优1031和安优18等3个品种扩大试种,赣优673和恒丰优387等2个品种继续参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品种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