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月龄雌、雄大黄鱼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与通径系数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伟卿 韩坤煌 +4 位作者 郑昇阳 张艺 柯巧珍 陈佳 刘招坤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9-43,共5页
研究海捕和选育子一代经网箱培育的36月龄雌、雄闽-粤东族大黄鱼亲鱼(分别为XY-YS组和XY-JC-F1组)的全长、体长、体高和体质量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并采用通径系数法分析全长、体长、体高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长、体长、体高和体... 研究海捕和选育子一代经网箱培育的36月龄雌、雄闽-粤东族大黄鱼亲鱼(分别为XY-YS组和XY-JC-F1组)的全长、体长、体高和体质量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并采用通径系数法分析全长、体长、体高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长、体长、体高和体质量两两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体长与全长的相关系数(0.834~0.986)最大;XY-YS组变异系数大于XY-JC-F1组;XY-JC-F1组中大黄鱼雌鱼体高(直接通径系数0.363),XY-YS组中体长(直接通径系数0.846)、体高(直接通径系数0.732)是影响体质量最重要的性状;全长是影响XY-JC-F1和XY-YS组中大黄鱼雄鱼体质量最重要的性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25和0.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雌性 雄性 生长性状 相关 通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鮸鱼(Miichthys miiuy♀)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伟卿 张艺 +6 位作者 郑昇阳 陈佳 刘兴彪 韩坤煌 刘招坤 柯巧珍 陈明华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以鮸鱼(Miichthy s miiuy)为母本、大黄鱼为父本(Larimichthys crocea)的人工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4±0.4℃、盐度为28和pH为7.99的环境中,杂交鱼卵的胚胎发育过程需21h54min,刚孵出的仔鱼全长2.18mm。3d时,杂交仔鱼开口,口径... 以鮸鱼(Miichthy s miiuy)为母本、大黄鱼为父本(Larimichthys crocea)的人工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4±0.4℃、盐度为28和pH为7.99的环境中,杂交鱼卵的胚胎发育过程需21h54min,刚孵出的仔鱼全长2.18mm。3d时,杂交仔鱼开口,口径为0.288±0.06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鮸鱼 大黄鱼 人工杂交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选育子二代生长性状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伟卿 张艺 +3 位作者 柯巧珍 林培华 陈明华 韩坤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9,共6页
通过对选育和未选育2个群体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繁育得到的子代的卵径、油球径和口径进行测量,以及对其子代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比较,分析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大黄鱼子代(XY-F2)和未经选育大黄鱼子代(HB-F1)平均... 通过对选育和未选育2个群体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繁育得到的子代的卵径、油球径和口径进行测量,以及对其子代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比较,分析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大黄鱼子代(XY-F2)和未经选育大黄鱼子代(HB-F1)平均卵径、平均油球径和平均口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拟合1~10月龄XY-F2和HB-F1的体长(x)、体质量(y)的生长曲线及体长(x)与体质量(y)的关系表明,两群体间体长(x)与体质量(y)的关系存在差异;XY-F2在体长(x)和体质量(y)的生长在后期高于HB-F1。分析其数量性状,选育子一代(XY-F1)2龄鱼体长、体质量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0.18,而XY-F2的体长、体质量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29、0.134。结果说明选育具有一定的作用,今后选育应该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选育子二代 海捕子代 生长式型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杂交F_1生长性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炜强 黄伟卿 +5 位作者 韩坤煌 刘招坤 张艺 刘兴彪 柯巧珍 陈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7-673,共7页
利用大黄鱼野生群体与选育F1养殖群体杂交及群体内自繁,获得选育F1(♀)×野生(♂)、野生(♀)×选育F1(♂)、野生(♀)×野生(♂)和选育F1(♀)×选育F1(♂)4个组合的子代,对其卵径、油球径以及2~10月... 利用大黄鱼野生群体与选育F1养殖群体杂交及群体内自繁,获得选育F1(♀)×野生(♂)、野生(♀)×选育F1(♂)、野生(♀)×野生(♂)和选育F1(♀)×选育F1(♂)4个组合的子代,对其卵径、油球径以及2~10月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F1(♀)×野生(♂)卵径最大,并与野生(♀)×野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群体油球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是大黄鱼群体间杂交主要表现的生长性状,9月龄体质量双亲杂种优势最大为14.48%,野生(♀)×选育F1(♂)体质量杂种优势最大为25.68%;野生(♀)×选育F1(♂)的全长特定生长率为1.92%/d ,体质量为5.60%/d及选育F1(♀)×野生(♂)体长为1.99%/d ,是4个群体中最大特定生长率;拟合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选育F1(♀)×野生(♂)为 m=0.0277L2.8045(r2=0.9980),野生(♀)×选育F1(♂)为 m=0.0210 L2.9287(r2=0.9993),野生(♀)×野生(♂)为 m=0.0236 L2.8592(r2=0.9916),选育F1(♀)×选育F1(♂)为 m=0.0228 L2.8946(r2=0.998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野生群体与选育养殖群体的杂交能提高大黄鱼子代的经济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杂交 杂种优势 特定生长率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包囊阶段生活史的观察及防治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艺 黄伟卿 +4 位作者 韩坤煌 刘招坤 柯巧珍 陈佳 陈仕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22-725,共4页
自发病的大黄鱼鳃上取得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滋养体,置于凹玻片上连续观察其分裂过程。淀粉卵涡虫包囊的直径为61.3~112.7μm,平均(85.3±16.0)μm。以二分裂的方式分裂,每完成一次分裂细胞数量增加1倍。水温27~29℃时,大多数滋养体... 自发病的大黄鱼鳃上取得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滋养体,置于凹玻片上连续观察其分裂过程。淀粉卵涡虫包囊的直径为61.3~112.7μm,平均(85.3±16.0)μm。以二分裂的方式分裂,每完成一次分裂细胞数量增加1倍。水温27~29℃时,大多数滋养体经8~12h后进入二细胞期,此后4~10h完成一次分裂。所观察的包囊中,最多的能完成8次分裂,最少的完成2次分裂。不同分裂次数的包囊均孵出涡孢子,滋养体脱落至涡孢子孵出需48~66h。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可以对大黄鱼苗鳃丝上的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滋养体起到明显的驱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淀粉卵涡鞭虫 生活史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