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湿地区地铁车厢热环境实测与舒适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丹 吴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0,共7页
[目的]为了对高温高湿地区的地铁车厢热环境进行改善及实现低碳节能目标,有必要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现状以及舒适性进行研究。[方法]对春秋过渡季、夏季、冬季福州地铁2号线车厢内的热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采用问卷调查获得车厢内乘客... [目的]为了对高温高湿地区的地铁车厢热环境进行改善及实现低碳节能目标,有必要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现状以及舒适性进行研究。[方法]对春秋过渡季、夏季、冬季福州地铁2号线车厢内的热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采用问卷调查获得车厢内乘客热舒适评价的有效问卷1 027份,分析不同群体热感觉之间的差异特性,研究不同载客量和不同天气情况下车厢内乘客的热舒适性区别,计算车厢的热中性温度。[结果及结论]乘客的主观评价与车厢实际热环境参数存在差异。夏季的热中性温度为25.11℃,高于车厢实际平均温度。冬季热中性温度为11.67℃,低于车厢实际平均温度。说明夏季车厢偏凉,应适当提高空调送风温度,冬季车厢偏热,应适当降低空调送风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厢 热环境 热舒适 高温高湿地区 热中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技术治理河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综述
2
作者 郑超群 闫路 +2 位作者 郑仲剑 蒋雅晨 段倩囡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5-1371,共7页
针对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电解技术展现出去除效率高和回收效果良好等特点,具有巨大潜力。综述了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利用电解技术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机理和相关影响因素、氮磷资源的回... 针对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电解技术展现出去除效率高和回收效果良好等特点,具有巨大潜力。综述了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利用电解技术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机理和相关影响因素、氮磷资源的回收方法以及电解技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电解技术对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提供新的思路,促进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领域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技术 河湖污染 脱氮除磷 控藻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zeny-Carman方程的酶诱导碳酸钙沉淀固化砂土的渗流数学模型
3
作者 靳贵晓 林劭聪 +2 位作者 姜启武 黄明 李熹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76-2386,共11页
目前关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技术固化砂土的渗流数学模型研究较少,现有的渗流模型未考虑EICP矿化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钙晶体,难以预测EICP固化砂土的渗透性能。为此,基于Kozeny-Carman... 目前关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技术固化砂土的渗流数学模型研究较少,现有的渗流模型未考虑EICP矿化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钙晶体,难以预测EICP固化砂土的渗透性能。为此,基于Kozeny-Carman(K-C)方程,考虑碳酸钙晶体对孔隙填充作用、迂曲度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建立EICP固化砂土的渗流数学模型。将模型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了孔隙率、平均粒径、碳酸钙含量和比表面积对试样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渗流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不同颗粒级配以及不同胶结程度条件下EICP固化砂土的渗透系数,适用范围较广;渗透系数k随孔隙率n和平均粒径D50的增加而增大,k对n的敏感性远高于D50;k随碳酸钙含量和比表面积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试样孔隙率逐渐下降,迂曲度逐渐增加,附着于碳酸钙晶体的水膜逐渐变厚,渗透系数显著下降。研究成果可为EICP固化砂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Kozeny-Carman方程 碳酸钙晶体 渗流模型 砂土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系统中微塑料上氨氧化微生物的定植与多样性
4
作者 牛佳 蒋志达 +5 位作者 徐佳燕 许华诚 余健英 刘宪华 徐开钦 陈晓晨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28-4637,共10页
采用模拟管网环境的生物膜培养反应器结合物化表征和微生物学分析方法,探讨了供水系统中5种常见微塑料上氨氧化微生物定植过程及其作为潜在硝化生态位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氯化和微生物的定植作用导致微塑料结晶度增加并产生羰基、羟基等... 采用模拟管网环境的生物膜培养反应器结合物化表征和微生物学分析方法,探讨了供水系统中5种常见微塑料上氨氧化微生物定植过程及其作为潜在硝化生态位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氯化和微生物的定植作用导致微塑料结晶度增加并产生羰基、羟基等亲水基团.微塑料上的氨氧化微生物amo A功能基因丰度范围在(1.54±0.02)×10^(4)~(3.07±0.64)×10^(10)copies/g.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氨氧化菌(Comammox)在微塑料上占据优势地位,仅在氯化处理42d的5种微塑料上发现耐氯性较强的氨氧化古菌(AOA)处于优势地位.原始微塑料(未氯化)上氨氧化微生物总丰度与微塑料的结晶度呈正相关,并在结晶度较高的PE和PP微塑料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氯化处理后该相关性不复存在.微塑料上定植氨氧化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表明原始微塑料上的AOA种类更接近土壤来源的AOA,而氯化处理后更接近水系A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微塑料 氨氧化微生物 AMOA基因 高通量测序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氧空位含量对AuPd/TiO_(2)催化氧化苯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冬晨 郭晓宇 +3 位作者 王哲 史荣会 赵炜 李晓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74-2681,共8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3种TiO_(2)载体(TiO_(2)-G、TiO_(2)-E和TiO_(2)-H),利用溶胶-固载法将活性组分Au、Pd负载在TiO_(2)载体上制备了3种Au Pd/TiO_(2),采用XRD、XPS、N_(2)吸/脱附等温线、EPR、ICP-AES、TEM和HRTEM对其...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3种TiO_(2)载体(TiO_(2)-G、TiO_(2)-E和TiO_(2)-H),利用溶胶-固载法将活性组分Au、Pd负载在TiO_(2)载体上制备了3种Au Pd/TiO_(2),采用XRD、XPS、N_(2)吸/脱附等温线、EPR、ICP-AES、TEM和HRTEM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_(2)不同氧空位含量对Au Pd/TiO_(2)无溶剂催化氧化苯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u Pd/TiO_(2)-G具有最高的氧空位含量(0.198)、最小的Au Pd纳米颗粒平均粒径(1.83 nm),其在120℃下催化氧化苯甲醇的反应中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性能,转化频率为70554 h^(-1),明显优于Au Pd/TiO_(2)-H(39512 h^(–1))和Au Pd/TiO_(2)-E(14814 h^(–1));Au Pd/TiO_(2)-G具有最低反应表观活化能(55.77 k J/mol),明显低于Au Pd/TiO_(2)-H(72.78 k J/mol)和Au Pd/TiO_(2)-E(82.83 k J/mol)。较高的载体氧空位含量有利于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较小尺寸的Au Pd纳米颗粒和较高含量的表面Pd^(0)物种,是Au Pd/TiO_(2)-G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取得优异催化活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醇 催化氧化 TiO_(2) AuPd纳米颗粒 无溶剂 氧空位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肽的制备、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易一帆 王越 +3 位作者 程宽 张敏 刘学平 丁翠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96-404,共9页
胶原蛋白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等优点,在食品、生物医用材料及化妆品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开发利用。针对近年来胶原蛋白肽在制备方法、生物活性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相关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胶原蛋白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等优点,在食品、生物医用材料及化妆品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开发利用。针对近年来胶原蛋白肽在制备方法、生物活性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相关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首先,概述了当前胶原蛋白肽的制备方法和原理,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其次,归纳了胶原蛋白肽现已发掘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性、抗菌性、抗冻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及二肽基态酶-Ⅳ(DPP-Ⅳ)抑制活性等;最后,探讨了基于上述生物活性,胶原蛋白肽在食品领域中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其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肽 制备 生物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路面病害检测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葛焰 刘心中 +2 位作者 马树森 赵津 李镇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7,共7页
针对公路路面病害图像存在光影变化大、背景干扰多、尺度差异大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YOLOv7的路面病害检测算法。首先,对YOLOv7网络模型中的ELAN模块进行了优化,通过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机制优化信息提取,增强网络对重要特征的提取能力;接着... 针对公路路面病害图像存在光影变化大、背景干扰多、尺度差异大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YOLOv7的路面病害检测算法。首先,对YOLOv7网络模型中的ELAN模块进行了优化,通过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机制优化信息提取,增强网络对重要特征的提取能力;接着,使用ACmix注意力模块提高网络对小目标的关注度,有效解决原网络模型对小目标的漏检问题;其次,采用大下采样比率的卷积输出,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最后,引入WIoUv3替换原网络模型中的CIoU来优化损失函数,构造梯度增益的计算方法来附加聚焦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7模型平均精度均值(mAP)与原模型相比提升了4.5%,检测效果优于原网络模型与传统经典目标检测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7 路面病害 损失函数 WIoUv3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M优化焚烧底灰胶凝材料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心中 郇冬冬 +2 位作者 丘琛辉 张梦成 杨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6,173,共7页
为了将生活垃圾焚烧底灰(MSWI-BA)进行资源化利用,基于响应面中心复合试验法(RSM-CCD)研究了不同活性激发方式对经过预处理的MSWI-BA水泥胶砂试块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激发MSWI-BA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胶凝活性;采用RSM-CCD得... 为了将生活垃圾焚烧底灰(MSWI-BA)进行资源化利用,基于响应面中心复合试验法(RSM-CCD)研究了不同活性激发方式对经过预处理的MSWI-BA水泥胶砂试块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激发MSWI-BA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胶凝活性;采用RSM-CCD得到,掺10%MSWI-BA水泥胶砂试块在最佳试验条件下的28 d抗压强度计算值为46.04 MPa,实测值为46.15 MPa,二者符合较好,为MSWI-BA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MSWI-BA胶凝材料的安全性较好,重金属浸出性能满足GB 30760—2014《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底灰 响应曲面法 中心复合设计 抗压强度 重金属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垃圾焚烧锅炉二次风喷入角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为晶 孙加康 +2 位作者 郑闽锋 龚凌诸 唐方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3,共9页
为研究二次风喷入角度对焚烧锅炉炉膛内温度、烟气速度、烟气停留时间、排烟热损失的影响以及二次风喷入角度与焚烧炉出口处NO_(x)浓度的关联性,采用UDF编译边界条件和Fluent耦合的方法,针对某600 t/d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的前后墙二次... 为研究二次风喷入角度对焚烧锅炉炉膛内温度、烟气速度、烟气停留时间、排烟热损失的影响以及二次风喷入角度与焚烧炉出口处NO_(x)浓度的关联性,采用UDF编译边界条件和Fluent耦合的方法,针对某600 t/d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的前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的前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变化为68°~80°,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变化为61°~73°,二次风风速为42 m/s,二次风温度为301.15 K。结果表明: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不变时,随着前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增加,NO_(x)浓度先升高后下降(最低为142.23 mg/m^(3),且焚烧炉排烟热损失降低(最小为7.12%);前墙二次风喷入角度不变时,随着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增加,NO_(x)浓度也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低为149.15 mg/m^(3),且焚烧炉排烟热损失先升高后降低(最小为7.46%);前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分别为80°和67°时,SNCR两层喷枪之间的平均温度为1229.59 K,停留时间为1.63 s,与其他工况相比更加接近SNCR脱硝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第一烟道出口处的平均温度为1211.36 K且停留时间大于2 s,有助于抑制二噁英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锅炉 数值模拟 二次风喷入角度 NO_(x)浓度 排烟热损失 SNCR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催化复合材料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小英 游丽仙 +3 位作者 徐溶涓 刘敏毅 史荣会 龚凌诸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吸附-催化氧化法是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近年来吸附-催化复合材料净化VOCs的研究,从吸附-催化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特点出发,综述了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应用进展,分析了VOCs的化学组成、相对湿度、空速、反应温度等外部... 吸附-催化氧化法是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近年来吸附-催化复合材料净化VOCs的研究,从吸附-催化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特点出发,综述了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应用进展,分析了VOCs的化学组成、相对湿度、空速、反应温度等外部因素对吸附-催化的影响,并总结了吸附-催化(VOCs)反应机理,最后展望了复合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吸附-催化 挥发性有机物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技术在二氯甲烷和甲醇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祉聪 龚凌诸 +3 位作者 王多 王大为 郑志功 史荣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213,共5页
针对传统变压精馏技术(PSD)在分离二氯甲烷(DCM)-甲醇(MeOH)混合物时的高能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泵辅助的变压精馏(PPSD)优化工艺,并深入探讨了热泵配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通过组合曲线和经济性分析,对比了热泵方案的节能和经... 针对传统变压精馏技术(PSD)在分离二氯甲烷(DCM)-甲醇(MeOH)混合物时的高能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泵辅助的变压精馏(PPSD)优化工艺,并深入探讨了热泵配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通过组合曲线和经济性分析,对比了热泵方案的节能和经济效果。结果显示,与传统PSD工艺相比,热泵辅助的PPSD工艺能够降低29.96%的能耗,减少40.45%的年度总成本(TAC),同时能降低44.23%的CO_(2)排放量,充分展现了热泵辅助变压精馏工艺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变压精馏 二元共沸混合物 分离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塔-内嵌管式相变屋面复合降温系统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逯焕杰 陈晓明 +1 位作者 吴智昊 邱金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5-2446,共12页
为提高相变屋面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冷却塔-内嵌管式相变屋面复合降温系统。基于焓法,建立了系统的数值计算传热模型,数值研究了该系统在福州地区的热性能及节能潜力,探讨了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以及内嵌管间距的影响,... 为提高相变屋面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冷却塔-内嵌管式相变屋面复合降温系统。基于焓法,建立了系统的数值计算传热模型,数值研究了该系统在福州地区的热性能及节能潜力,探讨了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以及内嵌管间距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无内嵌管相变屋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变温度越高,复合降温系统的相变材料越容易完成凝固,但潜热利用率随相变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相变温度由35℃升高到41℃时,屋面的累计冷负荷由383 k J/m^(2)增大到400 k J/m^(2),增加了4.4%。相变材料导热系数越高、内嵌管间距越小,复合降温系统相比于传统无内嵌管相变屋面的潜热利用优势越显著。当导热系数由0.2 W/(m·K)增加到0.8 W/(m·K)时,复合降温系统的潜热利用率和屋面累计冷负荷分别增加了36.3%和5.1%,而无内嵌管相变屋面的潜热利用率和屋面累计冷负荷分别升高了33.1%和6.3%。当内嵌管间距由500 mm减少到100 mm时,复合降温系统比传统无内嵌管相变屋面的潜热利用提高率由2.7%增大到16.3%,累计冷负荷降低率由3.8%升高到10.9%。研究结果可促进建筑节能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屋面 冷却塔 内嵌管 蓄冷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