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策略——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区莲岛路北片区为例
1
作者 曾献君 陈丽芳 +2 位作者 彭冲 尤泽富 黄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镇开发边界成为实行城市和乡村两类空间用途管制的界线,但传统增量式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采用的标准化管控单元划分、地块划分及管控指标传导等规划编制技术,已难以有效应对存量时代对城镇功能发展和村庄自主更新...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镇开发边界成为实行城市和乡村两类空间用途管制的界线,但传统增量式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采用的标准化管控单元划分、地块划分及管控指标传导等规划编制技术,已难以有效应对存量时代对城镇功能发展和村庄自主更新的多元化管控需求。在分析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内涵需要进行转变,并探讨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随后,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区莲岛路北片区为例,基于对现有的各类产权主体、空间使用及诉求的精细调研,强化对这类地区现状特征和发展问题的研判,提出质效双控、镇村协同,单元重构、增存并进,以及差异管控的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地区的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地区 详细规划 存量更新 编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城市绿地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
2
作者 林松昆 叶宝鉴 +2 位作者 常梦琳 付新闻 陈世品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2,100,共6页
为了查清福建省城市绿地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对福建省9个市区的42个县级建成区绿地开展入侵植物调查,并分析其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原产地及入侵危害程度。结果表明,福建省共计有入侵植物130种,隶属于38科89属,其中,菊科(... 为了查清福建省城市绿地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对福建省9个市区的42个县级建成区绿地开展入侵植物调查,并分析其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原产地及入侵危害程度。结果表明,福建省共计有入侵植物130种,隶属于38科89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量最多,共31种(占总种数的23.8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共117种(占90.00%);原产地以美洲为主,共97种(占67.83%);入侵植物在科属地理成分上均表现出显著的热带性质;重度威胁类32种(占24.62%),中度危险类29种(占22.31%);沿海福州、莆田、宁德、泉州、漳州和厦门等6市入侵植物共117种,内陆南平、三明、龙岩等3市共97种,两者物种相似系数达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城市绿地 植物区系 生活型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牙梳山香果树生境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3
作者 付新闻 潘标志 +5 位作者 欧婧瑶 王宣婷 朱梦瑶 钟子豪 丁国昌 叶宝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383,共9页
【目的】研究福建省牙梳山香果树生境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为香果树野生群落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法获取香果树生境群落信息,测定并分析优势种的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群落稳定性。【结果】牙梳山香果树... 【目的】研究福建省牙梳山香果树生境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为香果树野生群落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法获取香果树生境群落信息,测定并分析优势种的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群落稳定性。【结果】牙梳山香果树生境群落共有植物64科93属143种,主要由樟科、蔷薇科、壳斗科、茜草科和鳞毛蕨科物种组成,其优势种为紫楠、粗糠柴、杜茎山和翠云草,香果树为乔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乔木层(2.121)>草本层(1.976)>灌木层(1.437)。香果树种群缺乏中层径级,断层严重,且稳定性较低。【结论】香果树生境群落各层次群落稳定性均较低,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并适当采取人为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生境群落 物种组成 多样性 稳定性 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曾献君 林伟伟 +2 位作者 王世福 彭冲 吴俐颖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2,共9页
城郊融合类村庄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但在我国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后,其转型时间、转型程度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根据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在高度城乡一体化区域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两类详细规划编制... 城郊融合类村庄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但在我国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后,其转型时间、转型程度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根据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在高度城乡一体化区域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两类详细规划编制已经难以应对空间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城郊融合类村庄的特征、问题和发展趋势,阐述了村庄规划编制内涵的转变,提出了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路。以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五峰村为例,结合其现状特征及发展问题,将村庄空间进一步细化为城镇功能区、城乡协调发展区、乡村功能区,探索不同用途管制下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联合编制的技术及成果表达形式,并提出该类地区详细规划一体化编制的路径,为优化城郊融合类村庄的规划编制技术、提升乡村空间治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郊融合类村庄 村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运行逻辑与实施机制研究——基于福建省实践的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莉芸 张秋仪 +2 位作者 杨迪 曾献君 彭冲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31,共9页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中央精神和指导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有效衔接中央和地方的空间纽带。重点分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运行逻辑与实施机制中的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制机制、数字化和智能化用途管制机制、专项规划名录管理机制、规划实...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中央精神和指导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有效衔接中央和地方的空间纽带。重点分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运行逻辑与实施机制中的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制机制、数字化和智能化用途管制机制、专项规划名录管理机制、规划实施预警和动态维护机制,挖掘其核心内容、关键技术及关联体系。结合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分析4个关键机制的运作情况。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通过严控“三区三线”,实现国土空间合理的分区分类管控;以“天地网”为抓手,严格落实空间用途管制;以规划传导为重点,推进空间专项规划名录管理;以“一张图”为依托,促进规划实施预警和动态维护,为实现全过程管控和多要素支撑的现代化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逻辑 作用机制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活圈可持续供给的规划路径与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立峰 梁伟研 +1 位作者 祝文明 张秋仪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基于级差地租、城乡要素流动规律等理论基础和农村“三块地”制度变革等政策背景,分析乡村地区在“级差扰动、要素循环、服务升级”方面产生可持续供给方式的内在潜力,探索乡村生活圈推进可持续供给的转变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乡村振... 基于级差地租、城乡要素流动规律等理论基础和农村“三块地”制度变革等政策背景,分析乡村地区在“级差扰动、要素循环、服务升级”方面产生可持续供给方式的内在潜力,探索乡村生活圈推进可持续供给的转变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乡村振兴示范带与乡村生活圈“圈带协同”的规划路径,基于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空间的增值收益,支持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营建,并从空间载体、梯度联动、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思路演绎与实践论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活圈 乡村振兴示范带 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共同富裕 陆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 + CBT”教学模式在“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海滨 陈旭 叶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为实现“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培育学生生态理念的教学目标,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基于案例的教学(Case-based Teaching, CBT)”的教学模式,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 为实现“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培育学生生态理念的教学目标,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基于案例的教学(Case-based Teaching, CBT)”的教学模式,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重构,将理论知识点渗透至问题引导、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三个阶段的递进式教学过程中。“PBL+CBT”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引导,触发学生兴趣;通过实践性案例解析,加强对学生自主思维的训练。该模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层次化,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吸收,提升了教学满意度,有利于实现培育学生生态理念的教学目的,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 教学模式 生态理念 PBL C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植物季相景观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肖燕芝 韩旭 +3 位作者 郭韦辰 蔡宜静 黄河 刘群阅 《园林》 2024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人际及学术期望等多方面挑战,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压力容易导致负面情绪。校园绿地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自然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但鲜有研究涉及景观时序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福建...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人际及学术期望等多方面挑战,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压力容易导致负面情绪。校园绿地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自然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但鲜有研究涉及景观时序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为研究区域,校园植物季相景观为视觉刺激,选取60名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生物反馈测量法和心理测评法,测试了在观看不同季节植物景观前后生理指标(血压、脉搏、皮肤电导值、心率变异性)和心理指标(焦虑度)的变化值,探究校园植物景观在不同季节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性别对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春季景观对被试舒张压、脉搏、皮肤电导率、心率变异性LF/HF值、焦虑度等指标恢复作用最显著,秋季次之,夏季恢复作用最小。其次在各项指标中仅LF/HF值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实验前后男女各项指标均差值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理指标中男性优于女性,在心理指标中女性优于男性。研究可为校园植物季相景观营造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以推动校园恢复性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 季相景观 身心健康 恢复效益 生物反馈测量法 心理测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化特征与规划响应——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喻冰洁 崔叙 +2 位作者 杨田 张秋仪 魏东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2,共10页
利用成都市人口普查与空间大数据,基于“演化模式—互动机制—规划响应”的关联逻辑,采用GIS和k-means聚类法刻画成都市2010—2020年老年人口时空演变特征与模式,并从宜达、宜养、宜居3个维度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分布的互动关系。研... 利用成都市人口普查与空间大数据,基于“演化模式—互动机制—规划响应”的关联逻辑,采用GIS和k-means聚类法刻画成都市2010—2020年老年人口时空演变特征与模式,并从宜达、宜养、宜居3个维度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分布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成都市人口结构正由轻度老龄化逐步迈向重度老龄化,老龄化系数空间格局保持“U”形分布趋势,老年人口密度分布形成了“中间高,外围低”的圈层式空间结构。②老年人口的时空演化具有存留老化型、集聚稳定型、自然老化型、集聚老化型4类模式,分别呈现城乡末端集聚、中心团块簇群、全域散点分布、中圈嵌套环绕的空间分布形态。③公交站点、医疗设施、市场、公园广场密度等建成环境指标与老年人口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时空演变 建成环境 类型识别 互动机制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整体性保护思路与实践——以福建省漳州市铜陵镇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莉芸 曹馨叶 +2 位作者 吴俐颖 张秋仪 杨迪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38,共8页
山海地区具有背山向海的独特空间资源,其历史文化名镇更需结合山水特征和地域文化进行精准保护与开发。通过构建整体性保护理念下的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框架,包括系统性山水观的保护思路、完整性的遗产要素保护理念和关联性的... 山海地区具有背山向海的独特空间资源,其历史文化名镇更需结合山水特征和地域文化进行精准保护与开发。通过构建整体性保护理念下的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框架,包括系统性山水观的保护思路、完整性的遗产要素保护理念和关联性的保护传导层级,以福建省漳州市铜陵镇为例,分析了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实践:①结合多源数据提炼系统性山水观和山水格局,识别历史文化名镇的区域生境和形态特征。②运用复合技术识别完整性遗产要素,包括自然遗产、物质人居环境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③构建关联性保护传导层级。在镇区层级注重价值引领、合理划定空间管控范围;在街巷层级,点线要素联动、系统营造历史城镇景观;在要素层级,分级保护,强调活态传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保护规划 整体性保护理念 空间管控 山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乡村空间治理体系的建构与差异化实施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丹 陈树荣 +1 位作者 陈艳华 杨培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3,共8页
针对当前乡村空间治理面临的治理目标有限性、治理要素片面性、治理手段局限性和治理主体单一性的现实困境,明确新时期乡村空间治理的目标指引,构建涵括治理目标、治理要素、治理手段和治理主体等维度的多维乡村空间治理体系,并针对福... 针对当前乡村空间治理面临的治理目标有限性、治理要素片面性、治理手段局限性和治理主体单一性的现实困境,明确新时期乡村空间治理的目标指引,构建涵括治理目标、治理要素、治理手段和治理主体等维度的多维乡村空间治理体系,并针对福建省提出的集聚提升中心类、转型融合城郊类、保护开发特色类和搬迁撤并衰退类等村庄类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不同类型村庄的差异化乡村空间治理路径,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 差异化 空间治理体系 乡村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距离交通遗产的适应性价值评价及实践——以福建宁德白鹤岭古驿道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旭 宋来胜 +1 位作者 程斌 李丹青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4,共6页
短距离交通遗产分布广泛且所处环境复杂,挖掘其适应地方发展的特殊价值并进行相应的保护利用,对促进交通遗产保护与在地发展有积极作用。在交通遗产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短距离交通遗产的特点,构建短距离交通遗产的适应性价值评价模型,选... 短距离交通遗产分布广泛且所处环境复杂,挖掘其适应地方发展的特殊价值并进行相应的保护利用,对促进交通遗产保护与在地发展有积极作用。在交通遗产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短距离交通遗产的特点,构建短距离交通遗产的适应性价值评价模型,选取福建宁德白鹤岭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多维度评价古驿道整体与分段的适应性价值,并分析适应性价值评价对短距离交通遗产优化策略的支撑作用,以期为短距离交通遗产的独特价值挖掘与活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交通遗产 适应性价值评价 保护活化 福建宁德白鹤岭古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遗产桥梁真实性原则的闽浙木拱廊桥保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舒洁 Antonio Candeias +1 位作者 陈宝春 逄博如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闽浙木拱廊桥是目前唯一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历史桥梁群。针对频发的火毁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害及防火与火灾后重建等问题,对遗产桥梁的真实性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世界遗产桥梁西班牙比斯开桥、波黑莫斯塔尔桥和著名历... 闽浙木拱廊桥是目前唯一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历史桥梁群。针对频发的火毁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害及防火与火灾后重建等问题,对遗产桥梁的真实性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世界遗产桥梁西班牙比斯开桥、波黑莫斯塔尔桥和著名历史桥梁日本锦带桥、瑞士教堂桥的保护与重建实例,对闽浙木拱廊桥防火和重建等与真实性高度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关键保护措施。结果表明:遗产桥梁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应着重于其核心价值和功能性。闽浙木拱廊桥涂覆透明的防火涂料、在桥墩上砌筑防火分区隔离墙等有效的防火措施,属于非核心部分的改变,对遗产的真实性不造成实质损害,应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重建、重修是闽浙木拱廊桥保护不可或缺的手段,必要且合适的重建有利于其遗产价值的保护,应在继续传承好“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重建中的“原设计”和“原材料”,并挖掘和赋予新的遗产意义和价值。闽浙木拱廊桥保护的重点应在其特殊结构、建造工艺、多重功能等核心价值,灵活应用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保护桥梁核心价值要素的真实性,并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木拱廊桥 世界遗产 桥梁遗产 真实性 防火 重建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河流廊道绿地鸟类群落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雨昕 郑督来 +4 位作者 丁颖泓 冉诚瑜 黎俊仪 许晓玲 朱志鹏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目的】河流廊道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河岸沿线公园是野生动物迁徙和栖息的重要场所。为探明河岸沿线公园鸟类群落对城市化的响应,选择以秋季鸟类为指示类群。【方法】以福州市闽江沿线9处公园为对象,采用Person分析、Wil... 【目的】河流廊道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河岸沿线公园是野生动物迁徙和栖息的重要场所。为探明河岸沿线公园鸟类群落对城市化的响应,选择以秋季鸟类为指示类群。【方法】以福州市闽江沿线9处公园为对象,采用Person分析、Wilcoxon检验、PCoA分析以及指示种分析对不同城市化干扰地区鸟类物种组成、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1)人工下垫面比例、公园平均人流量与公园内鸟类Pielou指数呈负相关,公园至市中心距离与鸟类Shannon指数呈正相关;(2)根据城市化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将公园依次分为U1、U2、U3。其中,候鸟主要分布在U2,U1以为留鸟主,食虫性鸟类集中在U3,而杂食性鸟类较多地出现在U1。其他食性鸟类在U2较为常见,古北界鸟类更多地出现在U3,东洋界鸟类主要分布在U1,广布种鸟类较多地出现在U2(3)α多样性中U1与U2鸟类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其余指数无显著差异,整体上U2鸟类α多样性最高。在不同城市化程度地区,鸟类的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杂食性鸟类与食虫性鸟类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4)共有7种鸟类可被用于监测公园所受城市化干扰情况。其中,U1指示种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和乌鸫(Turdus merula),U2为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以及巨嘴柳莺(Phylloscopus schwarzi),U3为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和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城市河岸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注重不同城市化公园鸟类生境的营造与保护,可更地发挥城市沿岸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鸟类群落 物种多样性 指示种 河流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村落活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献君 王坤 +3 位作者 王武林 钟海文 林伟伟 王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73,共15页
传统村落的有效活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备受国内学者的重视。以CNKI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软件系统梳理传统村落活化研究的现状特征及研究进展。本文认为:(1)传统村落活化研究主要有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两... 传统村落的有效活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备受国内学者的重视。以CNKI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软件系统梳理传统村落活化研究的现状特征及研究进展。本文认为:(1)传统村落活化研究主要有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两类,将近一半的论文受各类基金支持;(2)国内传统村落活化研究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4年关注国内外保护经验为主的初步探索阶段,2015—2019年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不断拓展的快速发展阶段,2020—2022年是研究方法日益科学、深化对活化机制和政策研究的深化创新阶段;(3)作者共现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联合发表文献高于独立发表文献,但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已形成如吴必虎、李伯华、刘沛林、陈晓华、王炎松、肖大威等一批有学术积累和影响力的学者;(4)《地理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期刊具有较高的发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5)从研究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活化利用、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保护发展、文化遗产、公共空间等内容。总结当前国内研究的最新成果,未来我国传统村落活化研究重点要强调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技术应用,深化对典型活化案例的模式总结和政策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活化 研究热点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融合模型的城市景观精细化感知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16
作者 曹越皓 杨培峰 +2 位作者 李敏敏 李游 郭仁忠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语境下,城市景观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缺乏智能化、精细化和主客观结合的感知方法。首先,构建融合传统景观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理论框架,阐明景观感知的机制、过程和内容,建立... 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语境下,城市景观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缺乏智能化、精细化和主客观结合的感知方法。首先,构建融合传统景观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理论框架,阐明景观感知的机制、过程和内容,建立主观与客观耦合的指标体系;其次,集成色彩分析、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和深度预测4种计算机视觉方法,并应用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构建可解释的视觉融合模型,对城市景观的色彩特征、景观要素和空间形态3类客观感知进行精细化测度;再次,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捕捉客观感知与主观感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对主观感知的精准预测;最后,在重庆市主城区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视觉融合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感知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社区体育公园环境适老化分析
17
作者 顾嘉楠 王婷 张春英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8-22,108,共6页
社区体育公园是老年人日常开展休闲健身的良好场所,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老年群体生活。为了解老年群体对当前社区体育公园环境需求程度,借助Kano模型定量化评价社区体育公园环境要素与老年群体需求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 社区体育公园是老年人日常开展休闲健身的良好场所,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老年群体生活。为了解老年群体对当前社区体育公园环境需求程度,借助Kano模型定量化评价社区体育公园环境要素与老年群体需求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老年人优先关注的层面是场地进出便捷和环境氛围舒适,较不关注的是场地的社交与共享属性。具体来说,在活动安全层面,老年人最注重夜间照明要素;使用便捷层面,最注重无障碍设施建设;设施多样层面,更注重休闲健身设施;氛围舒适层面,更注重维护管理。结合评价情况提出确保公园使用安全、提升活动空间质量、完善公园活动设施和倡导公园多元共享四项适老化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育公园 KANO模型 老年人 环境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挖掘的华侨园林景观意象传达及审美感知研究——以厦门菽庄花园为例
18
作者 肖安鹏 胡赛强 +1 位作者 刘淑虎 高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共8页
以挖掘和弘扬近代华侨园林景观意象为主旨,借助文本挖掘技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菽庄花园为例,构建审美感知现状评价模型,解析园主层面的审美传达与鉴赏层面的审美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菽庄花园的景观意象主要集中在故... 以挖掘和弘扬近代华侨园林景观意象为主旨,借助文本挖掘技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菽庄花园为例,构建审美感知现状评价模型,解析园主层面的审美传达与鉴赏层面的审美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菽庄花园的景观意象主要集中在故园雅集、菊生园隐、桥亭野望、枕山襟海、水霁渔家、滨海洞天6个方面,思家爱国是其审美传达的情感基调和前提。人文因素是影响其审美感知的最大因子,但在具体传达过程中人文景观意象感知却较为模糊,为此从情感主旨再挖掘和遗产展示再利用等方面提出2点建议,具体提出诗词意象与园林要素相结合、意象符号与典型空间相塑造2点应用方法,旨在促进华侨园林景观意象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本挖掘 华侨园林 景观意象 审美传达 审美感知 菽庄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与公平性研究
19
作者 杨晋苏 沈政鑫 曹风晓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9,共9页
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能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改善人居品质的重要举措。为量化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效能及其公平性,构建了整合“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综合效能评价框架,并基于网络指标和空间分布评价服务效能的公平性。以福州市... 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能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改善人居品质的重要举措。为量化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效能及其公平性,构建了整合“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综合效能评价框架,并基于网络指标和空间分布评价服务效能的公平性。以福州市核心区为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评价了多出行模式下的绿地服务效能及其公平性特征。研究显示:1)随着居民出行机动性水平提升,绿地直接服务效能整体增强,服务网络结构由局部团簇向多中心网络转变;2)绿地间接服务效能存在“共享扩张、协同滞后”的失衡问题,共享服务虽形成网络化格局但中心区压力难解,协同服务呈现中心强、外围弱的结构特征;3)服务效能公平性中人口高密度区域问题最为突出,具有较低的邻近中心性和服务协同水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构建多中心协调网络化布局体系、优化“共享-协同”服务机制和完善人口高密度区域均衡服务机制等策略,为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与布局优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绿地 服务效能 空间公平性 复杂网络 多出行模式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nkage Mapper与粒度反推法的关中平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20
作者 张慧敏 刘群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7-14,共8页
为应对城市化引发的生态空间破碎化与连通性下降问题,以西安市为研究区,结合粒度反推法、主成分分析与电路理论,按照“源地—阻力面—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系统构建科学的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1)2200 m粒度下连通性最优,共识别... 为应对城市化引发的生态空间破碎化与连通性下降问题,以西安市为研究区,结合粒度反推法、主成分分析与电路理论,按照“源地—阻力面—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系统构建科学的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1)2200 m粒度下连通性最优,共识别出30个生态源地,总面积为4895 km^(2)。(2)综合阻力面呈“南低北高”格局,南部生态流动顺畅,北部平原和城市建成区为连通的主要瓶颈。(3)识别出重要廊道39条,一般廊道36条,总长约388 km;同时定位28处生态夹点和37处生态障碍点,其中10处重叠区域为生态网络的薄弱环节。(4)提出优先保护生态源地、修复生态廊道以及优化关键节点的策略,以提升区域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反推法 主成分分析 电路理论 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