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国有林场科学营造林的经验和做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发游 《福建林业》 2023年第4期14-15,共2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具有多功能效益,在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新时代人工营造林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营建多功能高质量森林为目标,完整、准确、...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具有多功能效益,在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新时代人工营造林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营建多功能高质量森林为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国有林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主战场,肩负着大规模国土绿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人工营造 国土绿化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安全 新发展理念 营造林 示范引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南移福建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谢一青 吴庆锥 +3 位作者 余孟杨 黄勇 林翔 李志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2-598,共7页
连续3 a对从安徽亳州南移至福建不同地区种植的‘凤丹’(Paeonia ostii‘FengDan’)的物候、生长性状及结籽性状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能适应福建的高温高湿气候和土壤条件,引种后第2年能正常开花结实,保存率在86.73%... 连续3 a对从安徽亳州南移至福建不同地区种植的‘凤丹’(Paeonia ostii‘FengDan’)的物候、生长性状及结籽性状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能适应福建的高温高湿气候和土壤条件,引种后第2年能正常开花结实,保存率在86.73%~91.60%,物候期比原产地提前约10 d。‘凤丹’的生长及结籽性状在5个引种试验地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凤丹’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其中α-亚麻酸含量均较高,达39.97%~43.06%。相关分析表明,‘凤丹’幼林的生长、结籽性状及单株产籽量与生境因子相关不密切,仅出仁率受海拔、纬度、年均温度及土壤全氮的综合影响。‘凤丹’在福建未能获得较好的产量,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闽北政和引种地的4年生、5年生和6年生‘凤丹’单株产籽量分别仅为11.49、39.58、30.74 g,在福建地区建议暂不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推广‘凤丹’牡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引种试验 福建 南移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和坡位对杉木与马尾松林下套种岗梅的影响
3
作者 张发游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总结岗梅Ilex asprella林下套种技术,在海拔325~405 m的林地上,对不同林冠层郁闭度、坡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套种2 a生岗梅进行了生长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冠层郁闭度对林下套种的岗... 为总结岗梅Ilex asprella林下套种技术,在海拔325~405 m的林地上,对不同林冠层郁闭度、坡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套种2 a生岗梅进行了生长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冠层郁闭度对林下套种的岗梅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杉木和马尾松林下套种岗梅生长最佳郁闭度均为0.30~0.49,在郁闭度为0.30~0.70时,随着郁闭度的上升,岗梅的地径、树高、冠幅、萌枝数、主根长、侧根长、根幅逐渐降低。岗梅生物量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01),根比重随着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枝杆比重随着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海拔大于300 m,坡度大于20°时,不同坡位对林下套种岗梅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也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下坡位种植的岗梅生长最好,上坡位最差。生物量从高到低为下坡、中坡、上坡。根的整株占比为下坡最小,上坡最大;枝杆的整株占比下坡最大,上坡最小;叶的整株占比变化不明显。不同郁闭度和坡位的杉木和马尾松林下套种岗梅,其根、茎、叶鲜质量分别占单株鲜质量的24%~30%、60%~65%和9%~11%。在杉木和马尾松林下选择郁闭度小于0.5的中下坡套种岗梅可获得较高的收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马尾松 套种 岗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福建柏不同无性系的生理特性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余孟杨 《福建林业》 2019年第3期24-28,33,共6页
本文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福建柏不同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36d的干旱胁迫处理,不同无性系福建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伤害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伤害3类。在干旱胁迫的初期和中期,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MDA随着... 本文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福建柏不同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36d的干旱胁迫处理,不同无性系福建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伤害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伤害3类。在干旱胁迫的初期和中期,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MDA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在干旱胁迫末期,轻度伤害的无性系叶片MDA继续"升高",而伤害程度重和中的无性系却出现了"下降",不同无性系受到的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程度也不同,这可能是导致不同无性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伤害程度的原因之一。在干旱胁迫的初期和中期,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在干旱胁迫末期,轻度伤害的无性系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继续"升高",而伤害程度重和中的无性系却出现了"下降",不同无性系其叶片的渗透调节作用程度也不同,这也可能是导致不同无性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伤害程度的原因之一。在干旱胁迫的初期和中期,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CAT和SOD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在干旱胁迫末期,轻度伤害的无性系叶片CAT和SOD继续"升高",而伤害程度重和中的无性系却出现了"下降",不同无性系其叶片的酶保护调节作用程度也不同,不同无性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伤害程度也可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福建柏 无性系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不同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孟杨 《福建林业》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通过对福建柏不同无性系的干旱胁迫处理试验,分析不同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性,通过36d的干旱胁迫处理,福建柏不同无性系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伤害程度,在参试的15个无性系中,14号、15号、23号、24号等4个无性系表现出较强的... 本文通过对福建柏不同无性系的干旱胁迫处理试验,分析不同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性,通过36d的干旱胁迫处理,福建柏不同无性系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伤害程度,在参试的15个无性系中,14号、15号、23号、24号等4个无性系表现出较强的抗旱特性。通过胁迫处理,重度、中度和轻度伤害的无性系的相对含水量较处理前分别下降了15.40%、9.53%和4.12%,在干旱胁迫初期,轻度和中等伤害的无性系会主动增加自身叶片含水量来应对干旱胁迫,而重度伤害的主动调节能力较差。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的叶绿素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重度和中度伤害的无性系的叶绿素含量较处理前分别下降了21.70%和13.62%,轻度伤害的无性系处理前后变化不明显,说明其叶绿素的补偿能力要优于重度和中度伤害的无性系。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的电导率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重度、中度和轻度伤害的无性系的电导率分别是处理前的3.97、3.29和2.67倍,叶片细胞膜系统的伤害程度反映了其最终的整体伤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无性系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和米槠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的选择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慧 谢荣樟 +5 位作者 张锦燕 满家银 孙代珍 邓宗杰 魏丽花 练春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目的】探究森林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对宿主的选择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土壤菌源(马尾松土壤Pinus massoniana soil,PmS和米槠土壤Castanopsis carlesii soil,CcS),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m)和... 【目的】探究森林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对宿主的选择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土壤菌源(马尾松土壤Pinus massoniana soil,PmS和米槠土壤Castanopsis carlesii soil,CcS),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m)和鳞苞锥(Castanopsis uraiana,Cu)进行接种试验(Pm-PmS、Pm-CcS、Cu-PmS、CuCcS)。培育6个月后,采用ITS进行菌根鉴定,检测并计算不同土壤菌源下马尾松和鳞苞锥根中ECM出现的频率、侵染率、相对丰度、相对频率、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测定苗木生长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米槠土壤pH值、全磷含量、全碳含量、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土壤,且接种苗木后幼苗的地上干重和根长均显著高于马尾松土壤。两种土壤中共检测到19个OTUs的ECMF,分别属于7科和10属,Cenococum geophilum、Rhizopogon boninensis和Tomentella sp.2为两种土壤共有。马尾松林下土壤鉴定到的13种ECMF中,能侵染马尾松的有8种,能侵染鳞苞锥的有6种。米槠林下土壤鉴定到的9种ECMF中,能侵染马尾松的有4种,能侵染鳞苞锥的有7种。C.geophilum和Sebacina sp.2均能与马尾松和鳞苞锥建立共生关系;而Hyaloscyphaceae sp.、Lactarius inconspicuous、Rh.boninensis、Rh.flavidus、Tomentella sp.1、Tomentella sp.3和Tomentellopsis submollis只侵染马尾松;Athelia sp.、Amanita sp.、L.atrofuscus、Russula minor、Russula sp.、Sebacina sp.1、Thelephora sp.1、Thelephora sp.2和Tomentella sp.4只侵染鳞苞锥。马尾松土壤的ECMF丰富度指数(IV)、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高于米槠土壤;但马尾松土壤接种不同宿主植物后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0.14)低于米槠土壤(0.36)。部分ECMF的侵染率与寄主的生理生态指标密切相关。【结论】ECM是经过长期与树种共同进化而建立的共生关系,因此马尾松土壤中的ECMF更倾向于侵染马尾松,而米槠土壤的ECMF更倾向于侵染同为壳斗科的鳞苞锥;马尾松林下土壤的ECMF相对于米槠土壤,对寄主植物选择性的更强。虽然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侵染率,但是ECMF的定殖主要受宿主植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鳞苞锥 外生菌根真菌 宿主选择 共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同改造方式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清源 张发游 +2 位作者 罗春备 孙代珍 魏丽花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1期112-115,129,共5页
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选择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于2021年分别实施行带状择伐改造(林下套种闽楠、赤皮青冈、米槠、格氏栲、杉木、红豆杉)和单株择伐改造,于2023年进行林木及其林下植被调查测定。结果表明:2种改造方式均能使木荷和马尾松的... 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选择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于2021年分别实施行带状择伐改造(林下套种闽楠、赤皮青冈、米槠、格氏栲、杉木、红豆杉)和单株择伐改造,于2023年进行林木及其林下植被调查测定。结果表明:2种改造方式均能使木荷和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得到提升,其中,单株择伐的改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大径级高质量林木。行带状择伐后套种以上6种幼树,保存率都在98%以上,经过相同时间的培育,米槠和格氏栲的最大冠幅和树高值最高,说明米槠和格氏栲具有更强的适应力。择伐有助于提高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其中行带状择伐后林分的Glea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最高,分别达到4.02和1.57(对照保留带的Glea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分别为2.8和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木荷 混交林 林分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梅不同育苗技术试验
8
作者 张发游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96-100,共5页
为了探索岗梅高效育苗技术,于2022—2023年在福建省西部的清流县嵩溪洋塅,开展岗梅种子不同催芽处理、不同光照处理和不同播种时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催芽处理、遮阳处理、播种时间处理之间育苗效果差异显著。催芽处理促进岗梅... 为了探索岗梅高效育苗技术,于2022—2023年在福建省西部的清流县嵩溪洋塅,开展岗梅种子不同催芽处理、不同光照处理和不同播种时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催芽处理、遮阳处理、播种时间处理之间育苗效果差异显著。催芽处理促进岗梅种子早发芽和提高出芽整齐度,出土时间提早,出土至发芽结束区间缩短,以细沙催芽(A_(1)处理)效果最佳。细沙催芽从播种至出土时间为62 d、种子出土到发芽结束时间为11 d、种子发芽率达到75.4%、苗木地径为0.48 cm、平均苗高为52 cm、主根长度18.2 cm、长度大于5 cm的侧根数为5根,与不催芽处理相比,分别提早24 d、缩短32 d、提高161.8%、增加108.7%、提高108.0%、提高114.0%、增加400%。岗梅育苗苗期需要较大强度遮阳,以遮荫网遮光率70%(B_(1)处理)育苗效果最好,苗木平均地径0.46 cm、平均苗高51 cm、主根长度16.5 cm、成活率95.3%,分别比对照(全光照)提高283.0%、155.0%、194.6%、39.5%。岗梅育苗需要适当早播,以1月(C_(1)处理)播种育苗效果最好,平均地径、平均苗高、主根长度、成活率分别比3月(C_(3)处理)高出96.2%、152.0%、108.0%、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梅 育苗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杉、杉木和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高楠 余孟杨 +9 位作者 林庆富 章进峰 肖祥希 孙代珍 曾华浩 刘晓辉 赖金全 苏志鹏 邓宗杰 赖振民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对成熟人工林的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的物理与力学性质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油杉木材的气干湿胀性、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径面硬度最优,杉木木材的全干干... 对成熟人工林的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的物理与力学性质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油杉木材的气干湿胀性、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径面硬度最优,杉木木材的全干干缩率、气干干缩率和吸水后湿胀性最优,马尾松木材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端面硬度和弦面硬度最优。木材密度的表现为马尾松>油杉>杉木;木材稳定性的表现为杉木>油杉>马尾松;木材力学的表现为油杉>马尾松>杉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力学性质 木材 油杉 杉木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杉组分的提取及其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祥希 陈正平 +4 位作者 林冠烽 潘惠忠 高楠 余孟杨 何文广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油杉种子、枝条和花粉为原料,采用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醇为溶剂,探讨油杉组分抽提时间和抽提溶剂对其抽出物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抽出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随抽提时间的延长,油杉种子、枝条和花粉的抽出物含量... 以油杉种子、枝条和花粉为原料,采用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醇为溶剂,探讨油杉组分抽提时间和抽提溶剂对其抽出物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抽出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随抽提时间的延长,油杉种子、枝条和花粉的抽出物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抽出物含量大小顺序为种子>枝条>花粉;油杉种子的石油醚抽出物含量最高,枝条和花粉的乙醇抽出物含量最高;油杉种子和花粉的正己烷抽出物中化合物主要为α-蒎烯和β-蒎烯,油杉枝条的正己烷抽出物中化合物主要为5-(7a-异丙烯基-4,5-二甲基-八氢茚-4-基)-3-甲基-2-烯戊醇和α-蒎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杉 组分 抽出物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家系幼林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红盛 汪阳东 +4 位作者 徐刚标 陈益存 吴立文 余孟杨 高暝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8-175,共8页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苍子幼林的树高和地径性状进行测定和多点联合分析,并采用AMMI模型对山苍子各家系的生长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效应上均达到显著(0. 01 <P<0. 05)或极显著(P <0. 01)水平,地径的家系和地点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0. 01 <P <0. 05); 3个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表型变异系数为20. 98%~29. 27%,遗传变异系数为0. 62%~20. 35%,其中,地径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普遍大于树高;树高的家系遗传力为0. 003~0. 578,地径的家系遗传力为0. 455~ 0. 806。(2)综合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得出:家系JY2和GX4地径表现较好且稳定性较高。[结论]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家系水平上,树高受低等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地径受中等到高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各家系在福建清流试点生长表现最好,湖北京山试点居次,重庆万州试点最差,其中家系JY2和GX4在3个试验点地径均表现较好且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家系 多点试验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量化理论对山苍子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雪丽 汪阳东 +6 位作者 黄兴召 陈益存 吴立文 余孟杨 王民炎 熊仕发 高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6,共6页
以不同立地条件的69块山苍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生长及经济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分析立地因子与山苍子树高之间的关系,评价山苍子立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坡度、地貌、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坡向5个主导因子与山... 以不同立地条件的69块山苍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生长及经济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分析立地因子与山苍子树高之间的关系,评价山苍子立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坡度、地貌、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坡向5个主导因子与山苍子树高数量化拟合复相关系数为0.4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坡度、地貌和土壤厚度3个因子组合,可将立地类型划分为20个;对每个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分析得出,研究区有75%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山苍子栽培在坡度26°~45°、丘陵和平原以及中厚土层(>40 cm)立地条件下生长和产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立地类型 立地质量评价 数量化理论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林分和环境因子与其经济指标的关联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雪丽 汪阳东 +6 位作者 高暝 陈益存 吴立文 余孟杨 王民炎 孙梦娇 黄兴召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究山苍子林分和环境因子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山苍子林可持续经营和优质丰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福建清流、湖北太子山、浙江富阳三地的山苍子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山苍子林分和环境因子及经... 【目的】探究山苍子林分和环境因子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山苍子林可持续经营和优质丰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福建清流、湖北太子山、浙江富阳三地的山苍子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山苍子林分和环境因子及经济指标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结构方程分析了山苍子单株产量、果实精油含量及精油中柠檬醛含量与胸径、树冠高、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之间的关联特征。【结果】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冠高对山苍子单株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年平均降水量对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P=0.034),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对果实精油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胸径、树冠高、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7、0.886、0.470、0.330。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胸径和树冠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255(P<0.01)和0.668(P<0.01);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051(P=0.384)和0.048(P=0.380);各因素对单株产量的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树冠高、胸径、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单株产量对果实精油含量的直接效应为负效应,其效应系数为-0.236(P<0.01)。【结论】胸径、树冠高、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与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胸径和树冠高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效应大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因此,在山苍子经营过程中应注重胸径和树冠高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相关性分析 结构方程 产量 果实精油含量 柠檬醛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下金花茶生长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文荣 赖振民 +4 位作者 吴丽君 陈达 赖金全 唐玉芬 吴善群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68-70,103,共4页
2017年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的不同郁闭度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米槠纯林等5种林分下,开展凹脉金花茶、黄樽金花茶和防城金花茶套种试验,分析不同林分、郁闭度对金花茶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林分的金花茶平均保存率达极显著差... 2017年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的不同郁闭度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米槠纯林等5种林分下,开展凹脉金花茶、黄樽金花茶和防城金花茶套种试验,分析不同林分、郁闭度对金花茶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林分的金花茶平均保存率达极显著差异,其中以郁闭度0.8、0.6的杉木纯林下金花茶平均保存率最高,分别为85.6%、72.2%。郁闭度0.6的杉木纯林下,凹脉金花茶保存率、苗高、地径、冠幅和当年抽高均比郁闭度0.8的杉木林低,黄樽金花茶和防城金花茶在郁闭度0.8的林分下保存率高,而生长量较小;在郁闭度0.6的林分下,保存率低,但生长量较大。综合考虑保存率与生长量指标,黄樽金花茶和防城金花茶适宜选择郁闭度0.6~0.8的杉木纯林下套种,凹脉金花茶适宜在郁闭度低于0.8的杉木纯林下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林下套种 生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优树种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淼淼 何文广 +4 位作者 陈文荣 余孟杨 孙代珍 邓宗杰 吴善群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8-21,30,共5页
于2018年,对分别位于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4个江南油杉种源的58株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候选优树种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以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结果表明:58株候选优树种子的表型性状差... 于2018年,对分别位于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4个江南油杉种源的58株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候选优树种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以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结果表明:58株候选优树种子的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达到31.78%,各表型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93以上,表明表型性状主要由内部遗传因素控制,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种子的种长、种周长、种子最大截面积与种子的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宽、母树所处的经度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母树所处地的海拔与千粒重有着显著负相关关系。系统聚类分析将58株候选优树种子分为3类,其中FQ 1、SW 3、LJ 2、LJ 3、MH 3等14株候选优树种子表型性状指标整体较高,而CX 3、PX 4、MH 2、ZP 2、ZP 3等17株候选优树种子表型性状指标整体较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候选优树种子表型性状各项指标整体低于福建省的候选优树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优树种子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先桂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1,共4页
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开展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以阴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和立竹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9 cm、13.3 m、2160... 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开展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以阴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和立竹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9 cm、13.3 m、2160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5.1 cm、11.1 m、285株.hm-2、208.531 m3.hm-2;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和立竹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坡位以下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7 cm、13.2 m、2152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6.6 cm、11.2m、270株.hm-2、209.211 m3.hm-2;毛竹、杉木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杉木 坡向 坡位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和坡位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天时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3期184-189,共6页
对南方山地不同年龄和不同坡位水杉人工林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7 a生水杉胸径速生期出现时间比32 a生水杉提前4 a,其持续时间也延长2 a,表明27 a生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明显好于32 a生林分;不同林龄水杉林树高速... 对南方山地不同年龄和不同坡位水杉人工林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7 a生水杉胸径速生期出现时间比32 a生水杉提前4 a,其持续时间也延长2 a,表明27 a生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明显好于32 a生林分;不同林龄水杉林树高速生期持续时间均为6 a,但27 a生水杉人工林树高速生期出现时间提前11 a;27 a生水杉人工林蓄积量比32 a生水杉林多1.4075 m3,其年均蓄积量也比32 a生多;下坡的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最好,中坡其次,上坡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人工林 生长 林龄 坡位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半同胞家系生长及遗传特性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宗杰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41-844,共4页
为了解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及遗传特性,对32个江南油杉半同胞家系优树子代林造林5年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遗传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家系优株树高、地径和冠幅最大值分别为411.80、8.02和179.2... 为了解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及遗传特性,对32个江南油杉半同胞家系优树子代林造林5年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遗传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家系优株树高、地径和冠幅最大值分别为411.80、8.02和179.27 c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61.88、1.32和29.99 cm。各家系的树高、地径和冠幅均差异极显著,变异系数为11.51%~15.38%,家系遗传力为0.52~0.67,幼树的生长变异较大,生长性状受遗传影响较强。32个家系被分成优、良、中和差4个类别,其中CX6、SW2、XY4、CX10、YP2、SW1、FQ1、YP3、CX8、YP4和XY5家系是32个参试家系中生长表现较优的家系,平均遗传增益为5.29%~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生长 遗传特性 评价 江南油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清源 《江苏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探求不同光照和温度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该研究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为试验对象,设置红光、蓝光、白光3个光照处理条件,每个光照处理条件设0,5,20μmol/(m ^(2)·s)3个光量梯度,并测量了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发芽... 为探求不同光照和温度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该研究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为试验对象,设置红光、蓝光、白光3个光照处理条件,每个光照处理条件设0,5,20μmol/(m ^(2)·s)3个光量梯度,并测量了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发芽势。结果表明:白光5μmol/(m ^(2)·s)、红光20μmol/(m^( 2)·s)条件下萌发率最高(26%),但白光5μmol/(m^( 2)·s)的萌发指数更高(3.1%);不同温度处理下:高温(37℃)会使种子萌发指数下降,最终丧失活力停止萌发;低温(16℃)下种子发芽率较低(18.67%),且种子萌发指数比对照(22℃)低4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 光照 温度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楠木复合经营模式林分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孟杨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年第2期99-103,共5页
对20年生水杉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并在林下套种相同造林密度的1年生楠木,15 a后调查水杉楠木复合经营模式林分与未间伐水杉纯林和楠木纯林的生产力差异,并探讨不同经营模式下试验林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杉林间伐套种楠木可促进水... 对20年生水杉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并在林下套种相同造林密度的1年生楠木,15 a后调查水杉楠木复合经营模式林分与未间伐水杉纯林和楠木纯林的生产力差异,并探讨不同经营模式下试验林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杉林间伐套种楠木可促进水杉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显著提高保存率。间伐15 a后,两种复合经营模式林分中水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保存率分别比未间伐水杉纯林高29.7%和17.5%、26.6%和17.2%、106.2%和58.6%、17.2%和14.3%,其中以间伐密度为300株·hm-2的复合经营模式水杉林分表现尤为突出。两种复合经营模式水杉的形质性状均优于水杉纯林。两种复合经营模式林分中楠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保存率分别比楠木纯林高14.6%和12.2%、11.6%和10.5%、44.4%和37.4%、13.0%和17.9%。复合经营模式林分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纯林,平均每年比水杉纯林多收入5 795~10 011元·hm-2,比楠木纯林多收入13 723~17 939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楠木 复合经营模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