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韧性的理论解读、形成系统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小亮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0,248,共15页
在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我国面临多风险叠加的不确定性发展环境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发掘并夯实自身经济发展的韧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需在理论上界定中国经济韧性的内涵,并对经济韧性的来... 在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我国面临多风险叠加的不确定性发展环境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发掘并夯实自身经济发展的韧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需在理论上界定中国经济韧性的内涵,并对经济韧性的来源与形成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析。中国经济韧性是由资源禀赋与物质基础、市场规模、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与政策优势、对外开放等六大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从实践层面看,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中国经济韧性,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扩大内需规模、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成果转化率;提高新经济占比、优化产业结构,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一带一路”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技术创新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视域下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评《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研究》
2
作者 范娟娟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经济学领域,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明确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而塑造一个稳定、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吕宗耀撰写,科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 在经济学领域,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明确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而塑造一个稳定、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吕宗耀撰写,科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研究》从经济学中的消费餍足性假设视角,深入分析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且探讨了这种相关性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为寻求更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互动机制 餍足性假设 经济增长研究 经济学 相关性分析 科学出版社 可持续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分异机理研究
3
作者 曾岚婷 陈毅辉 周小亮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3-1396,共14页
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为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数字技术应用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对绿色化形成显著制约。揭示数字化与绿色生产力协同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经济生态协同增效具有重要价值。利用2011−2022年我... 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为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数字技术应用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对绿色化形成显著制约。揭示数字化与绿色生产力协同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经济生态协同增效具有重要价值。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结合熵权法、SBM-GML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核密度函数等对数字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系统实现了从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三级跨越式提升,高水平耦合协调仅出现在若干东部发达省份。②耦合协调系统的影响因子表现出非线性、异质性和阶段性的作用特征。技术进步是持续稳定的驱动因子,但效能呈现“东强西弱”梯度衰减的变化,后发区域具有突破初级协调的潜力,城镇化建设释能范围最广泛,动力性效能出现在大部分省份。③环境治理因子、收入水平在均等状况下释放推动力,但和产业结构的作用相似,其影响在东西部均呈两极变异,且正向影响存在效能门槛。研究显示,数字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系统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特征,其影响因子作用不仅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随着时间维度演变产生动态分异。因此,分区制定差异化政策是实现数字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衡、良好耦合协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分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业经济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石 王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25-130,135,共7页
选取了代表农业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和代表农业环境污染的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两组主成分分别得出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的综合得分。通过对两组综... 选取了代表农业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和代表农业环境污染的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两组主成分分别得出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的综合得分。通过对两组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将31个地区划分为4类,并对这4类地区的农业经济与环境污染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和解释,揭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最后结合区域地理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环境污染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蔡濛萌 薛福根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39,共6页
在构建产业结构调整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贸易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质量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我国2002-2013年全国样本及中、东、西区域样本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 在构建产业结构调整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贸易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质量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我国2002-2013年全国样本及中、东、西区域样本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全国样本下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环境质量水平;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扩大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依然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污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存在,但目前作用仍然较小。区域样本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质量效应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环境质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在东部地区存在但并不明显,而在西部地区甚至存在负向倒逼效应;贸易开放并非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诱因,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质量。因此,应继续增强我国在绿色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更加注重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化导向,并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产业结构调整 环境质量 倒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引力视阈下亚太地区跨境电商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名远 林民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82,共10页
亚太地区具有发展跨境电商的贸易基础和政策红利。实证分析表明,亚太地区各国贸易依存关系逐年增强且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中国累计贸易依存度系数最高且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保持强贸易依存关系,表明中国在亚太地... 亚太地区具有发展跨境电商的贸易基础和政策红利。实证分析表明,亚太地区各国贸易依存关系逐年增强且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中国累计贸易依存度系数最高且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保持强贸易依存关系,表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除空间距离和贸易规模因素外,贸易依存度、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规模、"一带一路"倡议对亚太地区发展跨境电商具有显著影响和政策效应。据此,加快亚太地区跨境电商发展,一是要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跨境电商的引领作用,二是采纳区块链技术构建亚太地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三是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和夯实跨境电商能力基础方式创新亚太地区跨境电商商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跨境电商 贸易引力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带动绿色消费发展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8
7
作者 石洪景 陈梨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新兴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是绿色消费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绿色消费发展的自我需求。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带动绿色消费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消费者数字消费能力有限,使得绿色消费覆盖面受限;绿... 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新兴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是绿色消费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绿色消费发展的自我需求。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带动绿色消费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消费者数字消费能力有限,使得绿色消费覆盖面受限;绿色消费足迹容易被精准掌握;绿色消费自主能动性受限;以及绿色消费信息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首先,可适时开展数字消费工具的应用培训,扩大数字化绿色消费的受众面;其次,适时完善数字消费法规体系,保障数字化绿色消费信息安全;再次,可通过开展数字消费观念宣传教育,提高数字化绿色消费自主能动性;最后,应加强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夯实数字化绿色消费的软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消费 碳排放 规范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钟明春 阙林志 练国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2,I0009,共8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业已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部门,识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对于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福建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效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业已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部门,识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对于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福建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效能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交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次之,运输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存在交通效能和运输结构的显著交互作用。基于此,为了促进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建议重点围绕着交通效能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对于交通运输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低碳交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对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洪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60,共6页
通过选取福建省2003—2015年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城镇化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5年,福建省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全国的城镇化率,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的增长速度,城镇化与生活... 通过选取福建省2003—2015年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城镇化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5年,福建省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全国的城镇化率,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的增长速度,城镇化与生活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城镇化对生活能源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会受到居民消费水平的调节作用而有所减弱。因此,在充分发挥城镇化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着手调控生活能源消费以减少碳排放,并合理确定城镇化的规模与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能源消费 城镇化 实证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Ⅱ经济政策的效应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名远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4期63-68,共6页
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我国区Ⅱ经济政策沿着区Ⅱ均衡—区Ⅱ非均衡—区Ⅱ统筹协调路径不断演进。研究表明,我国区Ⅱ经济政策效应是显著的,它的制定实施和调整加速了我国区Ⅱ经济形成和发展,使区Ⅱ经济利益意识得到认同和强化,也使城市群... 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我国区Ⅱ经济政策沿着区Ⅱ均衡—区Ⅱ非均衡—区Ⅱ统筹协调路径不断演进。研究表明,我国区Ⅱ经济政策效应是显著的,它的制定实施和调整加速了我国区Ⅱ经济形成和发展,使区Ⅱ经济利益意识得到认同和强化,也使城市群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区Ⅱ经济最主要的载体。但结果也显示,平衡和缩小区Ⅱ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政策目标没能完全实现,由此认为坚持和发展市场导向区Ⅱ经济政策工具,建立健全城市群区Ⅱ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区Ⅱ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政策将成为我国未来区Ⅱ经济政策调整的主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政策效应 城市群经济 利益分享与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利益理论溯源与本质内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名远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随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作为经济利益"人格化"主体得以确立,创造和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点。区域经济利益是利益范畴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理论溯源由利益观和经济利益构成。... 随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作为经济利益"人格化"主体得以确立,创造和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点。区域经济利益是利益范畴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理论溯源由利益观和经济利益构成。基于区域经济利益理论溯源及区域分工的视角,区域经济利益其实质就是一定社会关系在区域空间上的反映。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将促使各区域经济活动主体不断增强区域意识和区域经济利益意识,逐步摆脱传统行政区意识和地方经济利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利益 理论溯源 内涵 创造与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开放差异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12
作者 薛福根 蔡濛萌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将贸易开放引入环境规制“创新补偿” 的分析框架, 分别构建了贸易开放、环境规制及技术进步变量并进行测算,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0 个省份2000-2013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估计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的贸易开放度具有较强... 将贸易开放引入环境规制“创新补偿” 的分析框架, 分别构建了贸易开放、环境规制及技术进步变量并进行测算,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0 个省份2000-2013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估计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的贸易开放度具有较强的流域性特征, 除东部沿海地区的贸易开放度最高以外, 黄河流域主要省份的贸易开放度总体上低于长江流域; 高贸易开放度地区环境规制“创新补偿” 的U 型特征明显高于中等贸易开放度地区, 而低贸易开放度地区的“创新补偿” 则呈现倒U 型特征; “波特假说” 在长期中适用于中高度贸易开放地区, 而在短期中适用于低贸易开放度地区.因此, 我国应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的异质性特征来提高环境规制的针对性和动态性, 以更为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增强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 并更多发挥贸易开放中环保技术溢出和环境倒逼机制在环境规制促进“创新补偿” 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环境规制 创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的共享经济参与主体的行为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洪利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8年第2期75-80,共6页
共享经济成为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模式之一,从演化博弈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中参与主体行为演化过程和趋势。构建主体决策行为的演化博弈收益矩阵,基于演化博弈的消费者和商家租赁、共享行为分析,得到了演化博弈的最... 共享经济成为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模式之一,从演化博弈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中参与主体行为演化过程和趋势。构建主体决策行为的演化博弈收益矩阵,基于演化博弈的消费者和商家租赁、共享行为分析,得到了演化博弈的最终均衡:一是消费者选择不租赁,商家选择为不共享;二是消费者选择为租赁,商家选择为共享。通过共享汽车实例模拟了不同情境下的消费者和商家租赁、共享行为的演化,显示了不同的决策情境下演化结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演化博弈 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脱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岚婷 叶阿忠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49-153,共5页
文章以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基于技术非线性的假设前提,通过构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了对外开放下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脱钩效应受到的国际冲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际贸易发展发挥积极的脱钩驱动效应,但其影响是... 文章以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基于技术非线性的假设前提,通过构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了对外开放下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脱钩效应受到的国际冲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际贸易发展发挥积极的脱钩驱动效应,但其影响是短暂且不可持续的,贸易的冲击影响具有传导性,会通过收入效应和产业调整效应产生间接的脱钩利好作用;高速和低速能耗国家贸易冲击下中国脱钩效应的响应路径相似,但溢出影响的强度有差别,中速能耗国家的贸易冲击溢出对脱钩效应先产生积极的驱动力后转化成阻力;全局因子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逐渐扩大,不利于积极脱钩;技术因子对绿色经济系统的影响是非线性、非单一的,对脱钩既有驱动之势也有延阻之力,也会通过结构水平、经济规模及开放度等产生间接的传导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关联 脱钩效应 国际冲击 SG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瑞 戴伟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共9页
我国高科技企业受国外限制的事件频发,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卡脖子”制约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征,... 我国高科技企业受国外限制的事件频发,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卡脖子”制约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征,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举国体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然而,传统科技举国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风险,新时代下应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框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统筹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和物质激励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6
作者 李悦 毛政元 柯文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科学地评价人居环境有助于发现城乡建设现状存在的不足从而调整优化发展策略,是支撑城乡规划重要的基础工作.该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多源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指标体系,集成木桶理论与互斥互吸模型融合评价指标,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剖... 科学地评价人居环境有助于发现城乡建设现状存在的不足从而调整优化发展策略,是支撑城乡规划重要的基础工作.该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多源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指标体系,集成木桶理论与互斥互吸模型融合评价指标,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剖析人居环境时序演变的驱动因素,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福州市2012—2021年1 km栅格的多源数据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对于提升人居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应用水平均具有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福州市人居环境水平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地带性以及从中心城市向周边递减的圈层分布结构,“东强西弱”与“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2)空间上相邻的人居环境单元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3)教育、医疗、购物与休闲等方面资源供给的空间分布与调整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指标融合 木桶理论 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物流业绿色韧性的时空演变及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17
作者 李敏杰 陈毅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基于DPSIR模型构建物流业绿色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域的物流业绿色韧性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物流业绿色韧性空间关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 基于DPSIR模型构建物流业绿色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域的物流业绿色韧性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物流业绿色韧性空间关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物流业绿色韧性水平整体呈微弱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格局;②物流业绿色韧性空间关联整体网络的连通度和可达性较好,但紧密程度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且网络存在较强的层级特征,网络结构有待优化;③京津和东南沿海发达省域在物流业绿色韧性空间关联网络中既扮演“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又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东北和中西部省域则处于边缘位置;④2021年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构成净受益板块,浙江、广东和福建作为经纪人板块,是连接东部和中部、西南地区的纽带,以东北、中部和西部省域为主的板块是物流业绿色韧性溢出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绿色韧性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DP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地权益分配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荧 陈豫浩 黄泽民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7,共11页
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所形成的农地利益分配关系是决定农地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根本因素。本文在阐述农地的"权"与"益"内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不同产权制度情景下农地权益分配关系以及农地配置... 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所形成的农地利益分配关系是决定农地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根本因素。本文在阐述农地的"权"与"益"内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不同产权制度情景下农地权益分配关系以及农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探究了能够实现农地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合理的农地权益分配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及理顺农地利益分配关系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只有同步推进中国特色的农地发展权制度创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样权能的制度创新,才能真公平公正理顺我国农地权益分配关系,最终实现农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权益 产权制度 公平与效率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区域异质性的FDI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敏娟 蔡濛萌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6,共9页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5年的数据对4类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内地三大经济区域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内地环境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且我国内地三大经济区域在利用FDI的环境效应上也存在...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5年的数据对4类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内地三大经济区域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内地环境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且我国内地三大经济区域在利用FDI的环境效应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对此,我国应在调整外资利用结构过程中逐步提高环境因素的权重,建立健全FDI环境影响分类评估体系,增强FDI项目审核的环境效应导向性,并探索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实施更具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来源地 流入地 区域异质性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石洪景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25-35,共11页
研究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问题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从价值感知、政策因素、外部环境、内在因素、个体特征等5个方面19个变量入手,对福州市5个城区和大学城地区开展实地调查,并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居民... 研究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问题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从价值感知、政策因素、外部环境、内在因素、个体特征等5个方面19个变量入手,对福州市5个城区和大学城地区开展实地调查,并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持"愿意"态度的人数占比为64.7%,对低碳消费价值感知的整体水平一般,政策及外部环境的整体影响处于中等水平,内在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自我价值感知""成本节省价值感知""强制性政策""低碳产品价格""消费观念""认知能力""性别""年龄"等8个变量对低碳消费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建议应积极为促使低碳消费意愿转化为实际的低碳消费行为创造条件,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努力降低一系列低碳产品的价格,应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地开展全员式的低碳消费理念普及教育活动,并正确发挥强制性政策对低碳消费意愿的引导与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 LOGISTIC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