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53
1
作者
刘黎明
宋岩松
+4 位作者
钟斌
房士栋
许文年
王一毅
李明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6-927,共12页
生态护坡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作为常用生态护坡技术之一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已趋于成熟。阐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理论依据与技术研发历程;从...
生态护坡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作为常用生态护坡技术之一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已趋于成熟。阐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理论依据与技术研发历程;从基材配比、物种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技术优势;概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体系,从生境基材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研究和护坡植物研究4个方面总结了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待改进之处,并从施工工艺、养护措施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对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生态修复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生物特性
护坡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粉壤土粒径分形特征——以鄂西典型小流域下牢溪为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郭士维
钟斌
+4 位作者
许文年
夏露
郭婷
陈敏
夏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揭示鄂西地区小流域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下牢溪小流域内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粒径分布(PSD)及其分形特征的差异以及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关系,...
为揭示鄂西地区小流域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下牢溪小流域内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粒径分布(PSD)及其分形特征的差异以及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粒径中粉粒体积分数最高(78.18%~89.03%),林地的土壤颗粒粒径较粗且有机质含量较高;黏粒体积分数与容量维数D_(0)、信息熵维数D_(1)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粉粒体积分数与D_(0)、D_(1)、关联维数D_(2)呈显著负相关(P<0.01),砂粒体积分数与D_(0)、D_(1)、D_(2)、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知,在土壤质地为粉壤土为主的小流域内林地不仅可以提高有机质含量,还有利于土壤中大颗粒积累,从而提高土壤均匀度。该研究通过对土壤颗粒粒径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分析,可为下牢溪土壤改良及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颗粒分布
分形维数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53
1
作者
刘黎明
宋岩松
钟斌
房士栋
许文年
王一毅
李明薇
机构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防灾减灾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永泰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6-927,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9147)。
文摘
生态护坡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作为常用生态护坡技术之一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已趋于成熟。阐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理论依据与技术研发历程;从基材配比、物种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技术优势;概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体系,从生境基材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研究和护坡植物研究4个方面总结了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待改进之处,并从施工工艺、养护措施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对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生态修复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生物特性
护坡植物
Keywords
vegetation concret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lope protection plants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粉壤土粒径分形特征——以鄂西典型小流域下牢溪为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郭士维
钟斌
许文年
夏露
郭婷
陈敏
夏栋
机构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福建永泰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防灾减灾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2,共8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城市自然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工程扰动区裸露边坡生态修复识别及技术研究”(KF201904071)
宜昌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下牢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可蚀性及坡面侵蚀阻控技术研究”(A2030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高山亚高山区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关键材料制备与优化应用技术”(2017YFC0504902)。
文摘
为揭示鄂西地区小流域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下牢溪小流域内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粒径分布(PSD)及其分形特征的差异以及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粒径中粉粒体积分数最高(78.18%~89.03%),林地的土壤颗粒粒径较粗且有机质含量较高;黏粒体积分数与容量维数D_(0)、信息熵维数D_(1)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粉粒体积分数与D_(0)、D_(1)、关联维数D_(2)呈显著负相关(P<0.01),砂粒体积分数与D_(0)、D_(1)、D_(2)、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知,在土壤质地为粉壤土为主的小流域内林地不仅可以提高有机质含量,还有利于土壤中大颗粒积累,从而提高土壤均匀度。该研究通过对土壤颗粒粒径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分析,可为下牢溪土壤改良及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颗粒分布
分形维数
土地利用方式
Keywords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fractal dimension
land use type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刘黎明
宋岩松
钟斌
房士栋
许文年
王一毅
李明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粉壤土粒径分形特征——以鄂西典型小流域下牢溪为例
郭士维
钟斌
许文年
夏露
郭婷
陈敏
夏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