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海拔区间白茶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钦
陈谢勇
+4 位作者
徐梦婷
邵淑贤
吴秀秀
叶乃兴
郑德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3,共13页
为探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小尺度区域内白茶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政和县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筛选出指标元素,构建不同海拔白茶...
为探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小尺度区域内白茶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政和县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筛选出指标元素,构建不同海拔白茶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政和县相对较低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LWT)中K、Ca、Mg、Mn的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相对较高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HWT),LWT中的Na、As、Cd、Sn、Se含量极显著低于HWT(P<0.01);LWT中的Ce、Y、La、Lu、Pr、Sm、Tb、Tm、Nd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低于HWT。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Ca、K、Cd、Pb和Sn 5种特征矿质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8.3%;筛选出Eu和Tb 2种特征稀土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均为91.7%;7种特征化学元素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6.7%。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预测指数顺序为16种矿质元素(0.619)<5种特征矿质元素(0.678)<15种稀土元素(0.682)<2种特征稀土元素(0.734)<7种特征化学元素(0.807),以7种特征化学元素为指标时最佳。联合特征矿质元素和特征稀土元素,可以对小尺度区域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进行有效的产地判别,可作为产地溯源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福建省名特茶叶中化学元素数据库建立及产地判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海拔区间
福安大白茶
稀土元素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ATD-GC-MS技术的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
40
2
作者
邵淑贤
王淑燕
+4 位作者
王丽
赵峰
陈潇敏
吴秀秀
叶乃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1-268,共8页
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对不同品种牡丹制成的白牡丹茶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香气成分特征。结果显示,5个白牡丹品种茶中共鉴定出50种香...
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对不同品种牡丹制成的白牡丹茶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香气成分特征。结果显示,5个白牡丹品种茶中共鉴定出50种香气成分,正己醛、壬醛、癸醛、苯甲醇、芳樟醇、1-戊醇和β-紫罗兰酮是主要香气成分,奠定了白茶的香气基础。有44种组分的香气成分含量,经单因素分析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且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在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间也存在差异,其中,政和大白茶含有较高的醛类和醇类化合物,福鼎大毫茶含有较为丰富的醇类化合物,福云6号含有较高的醛类和碳氢化合物,九龙大白茶和福云595含有较高的醇类和碳氢化合物。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白茶品种香型特征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白牡丹茶
茶树品种
香气
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TD-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和白茶不同泡法对其茶汤香气、糖类组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吴秀秀
周雅贞
+3 位作者
李鑫磊
陈常颂
林黎
邱祥贵
《茶叶学报》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白茶以其毫香蜜韵、滋味鲜醇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探明政和白茶不同泡法对其茶汤品质的影响,为丰富白茶泡饮方式和参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政和白茶寿眉小饼为研究对象,设置泡茶(PC)、煮茶(ZC)和煮茶后焖茶汤(ZCM)3...
【目的】白茶以其毫香蜜韵、滋味鲜醇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探明政和白茶不同泡法对其茶汤品质的影响,为丰富白茶泡饮方式和参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政和白茶寿眉小饼为研究对象,设置泡茶(PC)、煮茶(ZC)和煮茶后焖茶汤(ZCM)3种不同泡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泡法茶汤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应用衍生化法结合GC-MS对不同泡法茶汤可溶性糖类组分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PC汤色橙黄,滋味醇厚欠润,陈香显;ZC汤色金黄,滋味醇和,枣香;ZCM汤色金黄,滋味甘醇甜润,转为枣香明显,带糯香。ZC与ZCM之间香气组分整体差异较小,但与PC差异明显。与PC相比,ZC与ZCM在吲哚、环氧-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和β-罗勒烯相对含量均明显降低,而(E)-3-己烯醇、香叶醇、α-法呢烯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显著提高。ZCM中的环氧-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α-法呢烯相对含量在煮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可溶性糖总量在ZCM中最高,达153.7μg·mL^(−1),ZC与PC处理次之。与PC相比,ZC与ZCM在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量显著增加,ZCM中果糖与蔗糖含量均在ZC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论】与PC相比,ZC和ZCM在吲哚、环氧-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和β-罗勒烯降低,(E)-3-己烯醇、香叶醇、α-法呢烯和芳樟醇提高,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共同构成了ZC和ZCM醇厚、枣香的品质特征。ZCM在ZC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上述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和白茶
泡茶
煮茶
焖茶
香气组分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海拔区间白茶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钦
陈谢勇
徐梦婷
邵淑贤
吴秀秀
叶乃兴
郑德勇
机构
福建
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福建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福建
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水木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
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3,共13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2R1022004)。
文摘
为探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小尺度区域内白茶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政和县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筛选出指标元素,构建不同海拔白茶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政和县相对较低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LWT)中K、Ca、Mg、Mn的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相对较高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HWT),LWT中的Na、As、Cd、Sn、Se含量极显著低于HWT(P<0.01);LWT中的Ce、Y、La、Lu、Pr、Sm、Tb、Tm、Nd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低于HWT。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Ca、K、Cd、Pb和Sn 5种特征矿质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8.3%;筛选出Eu和Tb 2种特征稀土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均为91.7%;7种特征化学元素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6.7%。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预测指数顺序为16种矿质元素(0.619)<5种特征矿质元素(0.678)<15种稀土元素(0.682)<2种特征稀土元素(0.734)<7种特征化学元素(0.807),以7种特征化学元素为指标时最佳。联合特征矿质元素和特征稀土元素,可以对小尺度区域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进行有效的产地判别,可作为产地溯源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福建省名特茶叶中化学元素数据库建立及产地判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不同海拔区间
福安大白茶
稀土元素
矿质元素
Keywords
different altitude intervals
Fu’an big white tea
rare earth elements
mineral element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ATD-GC-MS技术的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
40
2
作者
邵淑贤
王淑燕
王丽
赵峰
陈潇敏
吴秀秀
叶乃兴
机构
福建
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武夷学院
茶
与食品学院
福建
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福建水木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1-268,共8页
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7181)
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科技创新基金(FJZTF01)。
文摘
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对不同品种牡丹制成的白牡丹茶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香气成分特征。结果显示,5个白牡丹品种茶中共鉴定出50种香气成分,正己醛、壬醛、癸醛、苯甲醇、芳樟醇、1-戊醇和β-紫罗兰酮是主要香气成分,奠定了白茶的香气基础。有44种组分的香气成分含量,经单因素分析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且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在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间也存在差异,其中,政和大白茶含有较高的醛类和醇类化合物,福鼎大毫茶含有较为丰富的醇类化合物,福云6号含有较高的醛类和碳氢化合物,九龙大白茶和福云595含有较高的醇类和碳氢化合物。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白茶品种香型特征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白茶
白牡丹茶
茶树品种
香气
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TD-GC-MS)
Keywords
white tea
white peony tea
tea cultivars
aroma
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和白茶不同泡法对其茶汤香气、糖类组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吴秀秀
周雅贞
李鑫磊
陈常颂
林黎
邱祥贵
机构
福建水木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
省农业科学院
茶
叶研究所/国家
茶
树改良中心
福建
分中心
国家土壤质量福安观测实验站
福建
省南平市农业农村局
厦门
茶
叶进出口
有限公司
出处
《茶叶学报》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基金
南平市吴秀秀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9)
+4 种基金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1R1029007、2022R102900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CXTD2021006-1)
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专项(CXLM2021002)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2022S21010186)
福建省区域发展项目(2022N3014)。
文摘
【目的】白茶以其毫香蜜韵、滋味鲜醇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探明政和白茶不同泡法对其茶汤品质的影响,为丰富白茶泡饮方式和参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政和白茶寿眉小饼为研究对象,设置泡茶(PC)、煮茶(ZC)和煮茶后焖茶汤(ZCM)3种不同泡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泡法茶汤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应用衍生化法结合GC-MS对不同泡法茶汤可溶性糖类组分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PC汤色橙黄,滋味醇厚欠润,陈香显;ZC汤色金黄,滋味醇和,枣香;ZCM汤色金黄,滋味甘醇甜润,转为枣香明显,带糯香。ZC与ZCM之间香气组分整体差异较小,但与PC差异明显。与PC相比,ZC与ZCM在吲哚、环氧-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和β-罗勒烯相对含量均明显降低,而(E)-3-己烯醇、香叶醇、α-法呢烯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显著提高。ZCM中的环氧-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α-法呢烯相对含量在煮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可溶性糖总量在ZCM中最高,达153.7μg·mL^(−1),ZC与PC处理次之。与PC相比,ZC与ZCM在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量显著增加,ZCM中果糖与蔗糖含量均在ZC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论】与PC相比,ZC和ZCM在吲哚、环氧-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和β-罗勒烯降低,(E)-3-己烯醇、香叶醇、α-法呢烯和芳樟醇提高,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共同构成了ZC和ZCM醇厚、枣香的品质特征。ZCM在ZC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上述品质。
关键词
政和白茶
泡茶
煮茶
焖茶
香气组分
可溶性糖
Keywords
Zhenghe white tea
brewed tea
boiled tea
stewed tea
aroma components
soluble sugar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海拔区间白茶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
罗钦
陈谢勇
徐梦婷
邵淑贤
吴秀秀
叶乃兴
郑德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ATD-GC-MS技术的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香气成分分析
邵淑贤
王淑燕
王丽
赵峰
陈潇敏
吴秀秀
叶乃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政和白茶不同泡法对其茶汤香气、糖类组分影响研究
吴秀秀
周雅贞
李鑫磊
陈常颂
林黎
邱祥贵
《茶叶学报》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