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福建省渔业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1
作者 郭书悦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96-107,共12页
【目的】对福建省不同地市的渔业发展质量水平进行较为全面及综合的评价,探索提升福建整体渔业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本文基于2017-2022年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渔业发展的面板数据,从产出效益、科技赋能、绿色可持续、社会共享4... 【目的】对福建省不同地市的渔业发展质量水平进行较为全面及综合的评价,探索提升福建整体渔业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本文基于2017-2022年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渔业发展的面板数据,从产出效益、科技赋能、绿色可持续、社会共享4个维度构建了福建省各地市渔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各地市的渔业发展质量进行测算。【结果】各地市的渔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数在生产效益和科技赋能两个维度上差异较大,在生产效益维度上,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宁德评价指数均远高于内陆城市三明、南平、龙岩;在科技赋能维度上,高等院校聚集城市福州、厦门、泉州的指数排名靠前。从单个城市看,福州得益于高等院校的集群,雄厚的科技力量为渔业发展提供强劲的驱动力,是福建省渔业发展综合实力最强、质量最优的城市;厦门和泉州次之,其渔业生产的提质增效产生较强的经济成效,其渔业具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前景向好;漳州、莆田、宁德位于第三梯队,其短板在科技赋能维度,渔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三明、南平、龙岩地处内陆,渔业发展质量综合水平总体不高。【结论】福建省各地市渔业发展质量存在差异,且差异有增大的趋势。根据各地市渔业发展不同维度的优劣,提出了构建以福州为“核心”,厦门和泉州为“两翼”,漳州、莆田、宁德为“驱动点”,三明、南平、龙岩为淡水渔业主产区的“一核两翼三点三区”发展格局及延伸渔业产业链等对策建议。【意义】为综合、定量地测评福建省各地市渔业发展质量,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策略,以及推进福建省渔业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高质量发展 评价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网作业调查的福建漳浦近海口虾蛄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勇 徐春燕 +7 位作者 庄之栋 吴同晋 余伟 蔡建堤 马超 谢少卿 喻家玥 沈长春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根据2022年8月—2023年4月福建漳浦近海张网作业调查数据,对主要渔获物368尾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体长、体质量、摄食强度、雌性卵巢发育程度、雌雄比例和肥满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口虾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参... 根据2022年8月—2023年4月福建漳浦近海张网作业调查数据,对主要渔获物368尾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体长、体质量、摄食强度、雌性卵巢发育程度、雌雄比例和肥满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口虾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张网作业渔获物中,口虾蛄雌雄比例为1∶1.115,口虾蛄体长优势组为110~130 mm,体质量优势组为15.0~25.0 g,雌、雄样品平均体长、平均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口虾蛄体长和体质量关系为W=2.140×10^(-5) L^(2.882)(R^(2)=0.946,n=368)。雌性口虾蛄性腺成熟度在Ⅰ~Ⅲ期之间,Ⅲ期个体主要出现在2—4月。口虾蛄摄食等级平均为1.44级,其中1级最多。口虾蛄群体肥满度指数平均值为1.226,雄性略大于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张网 生物学特征 漳浦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平潭海域不同年龄仿刺参骨片种类和形态学研究
3
作者 范逸龙 杨求华 +4 位作者 李慧耀 王银华 蔡建堤 吴建绍 林琪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海参真皮的表层包含有被称为骨片的内骨骼,是海参纲最重要的特征。利用不同类型的海参骨片及其相对比例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海参予以快速鉴定。【方法】本文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对福建平潭1、2、3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 【目的】海参真皮的表层包含有被称为骨片的内骨骼,是海参纲最重要的特征。利用不同类型的海参骨片及其相对比例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海参予以快速鉴定。【方法】本文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对福建平潭1、2、3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各组织(棘刺、体壁、触手、管足、纵肌、呼吸树、肠道)进行采集与处理,得到不同年龄仿刺参不同组织骨片类型,并分别比较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制备的仿刺参骨片的显微图像,利用SPSS软件统计不同仿刺参骨片类型的相对比例。【结果】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7种仿刺参骨片类型,包括5种主要类型(桌形体、扣形体、杆状体、长孔状体、花纹状体)和2种特殊类型(复合盘状骨片和C形体),且不同组织内的仿刺参骨片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比NaClO法、蛋白酶K法制得的仿刺参骨片图像时,发现2种方法均可得到仿刺参骨片,其中经NaClO法析出的仿刺参骨片能被较清楚地观察到骨片种类与大致的数量,且不附带其他组织,标本干净,但骨片因过脆、易损坏而结构不完整;蛋白酶K法得到的仿刺参骨片同样能与其他组织分离,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显微镜下其结构更加完整,能被更好地计数与统计。通过统计仿刺参不同年龄段各组织内骨片类型的相对比例,发现不同年龄不同组织仿刺参骨片类型相对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龄仿刺参的体壁、棘刺、管足和触手均含有扣形体、桌形体、长孔状体,其中扣形体在体壁中的相对比例最高,达到83.28%±9.33%;桌形体的相对比例在管足中最高,达到35.02%±10.84%;长孔状体在触手中的相对比例较高,达到7.23%±2.50%。1龄仿刺参体壁和管足中桌形体的相对比例分别为20.28%±7.29%和35.02%±10.84%,显著高于2龄仿刺参(3.80%±1.35%、17.21%±1.87%)和3龄仿刺参(3.40%±1.43%、11.23%±1.01%)(P<0.05)。【结论】不同年龄仿刺参的不同组织骨片的结构类型不一,相对比例不同,且能通过多种方法获得,具有稳定性,是鉴别海参种属的重要指标。【意义】本研究为仿刺参生物学鉴定提供基础资料,为其年龄鉴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海域 仿刺参 骨片 NaClO法 蛋白酶K法 形态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浮筏式消波堤阻尼网衣消波效果水槽模拟实验研究
4
作者 蔡文鸿 魏观渊 +5 位作者 林子楠 丁兰 魏盛军 张哲 潘柏霖 黄桂芳 《渔业研究》 2025年第4期476-488,共13页
[背景]浮式消波堤因消浪好、轻便、经济、环保等优点,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本文研究团队在此之前开发并投放于福建海域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浮筏式消波堤,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削减海区波浪强度,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其消波效率达-33.... [背景]浮式消波堤因消浪好、轻便、经济、环保等优点,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本文研究团队在此之前开发并投放于福建海域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浮筏式消波堤,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削减海区波浪强度,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其消波效率达-33.33%~-42.86%。[目的]为进一步优化HDPE浮筏式消波堤消波性能,并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本文对HDPE浮筏式消波堤阻尼网衣结构部分开展水槽模拟实验,通过分析网目尺寸(2a)、网片间距(D)、网片数量(N)和网片吃水深度((d)等因素对波高及波能的影响研究阻尼网衣的消波效果。[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阻尼网衣的网目尺寸、网片间距、网片数量和网片吃水深度均会影响其消波效果。1)网片的消波效果均随着网目尺寸的减小和网片数量的增加而增大。2)在波高(H)6 cm[波陡(H/L)=0.038,L为波长]波况下,网片间距以115.0 cm布设较1.5 cm有更好的消波效果。在波高10 cm(H/L=0.045)波况下,网目尺寸和网片数量对网片消波效果有关键的影响:当网目尺寸为1 mm且网片数量≥4时,网片间距以1.5 cm布设较115.0 cm有更好的消波效果;当网目尺寸为4 mm时,网片间距以1.5 cm布设较115.0 cm也有更好的消波效果。3)在波高6 cm(H/L=0.038)和10 cm(H/L=0.045)两种波况下,网片吃水深度越大,消波效果越好,但其对消波效果的影响在网片吃水深度与水槽水深(h)的比值(d/h)达到0.2后便趋于缓和;当网片吃水深度较小时,网片的消波效果在波高6 cm(H/L=0.038)波况下较佳;当网片吃水深度大于64 cm后,且随着d/h趋近于1.0时,网片的消波效果在波高10cm(H/L=0.045)波况下较佳。[结论]从网目尺寸、网片间距、网片数量和网片吃水深度等参数出发,结合目标海域的波况特征,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优化网衣配置可以平衡消波性能和成本,从而充分发挥网片的消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筏式消波堤 阻尼网衣 消波效果 水槽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山湾网箱养殖区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5
作者 郑盛华 杨妙峰 +5 位作者 席英玉 蔡真珍 林永青 郑惠东 曾健 罗冬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77-486,共10页
通过对2013年10月东山湾网箱养殖区4根柱状沉积物6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评价了长期水产养殖对东山湾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山湾养殖区4根柱状沉积物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处于“优”等级,各元素垂直分布没有一致的趋势,Zn、Cu、Cd、P... 通过对2013年10月东山湾网箱养殖区4根柱状沉积物6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评价了长期水产养殖对东山湾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山湾养殖区4根柱状沉积物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处于“优”等级,各元素垂直分布没有一致的趋势,Zn、Cu、Cd、Pb的最高值多在20~60 cm处,而Hg和As多在60~80 cm处。富集因子评价说明,该海域各重金属多处于低富集状态,整体富集水平Zn>Pb>As>Cd>Cu>Hg,且B1和B2的富集水平高于YB1和YB2柱状样;Zn、Cu、Pb和As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具有相似的沉积过程,可能来源于内源性污染。根据地积累指数评价法,除了B1中的Zn、YB2和B2中的Cd和Hg部分呈轻度污染,其余元素在4根柱状样中均小于0,处于“清洁”状态。4根柱状样中各元素重金属污染系数(Cf<3)和综合污染程度值(Cd<10)表明东山湾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均处于低污染至中等污染之间;除了个别站位Cd和Hg(RI>40)外,各重金属潜在风险污染指数(RI)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所有柱状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说明东山湾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轻,表明该海域高密度网箱养殖不会影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山湾养殖区 柱状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富集因子 地积累指数评价 潜在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养殖仿刺参抗氧化多肽的酶解工艺优化及其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潘南 吴靖娜 +4 位作者 苏永昌 陈贝 苏捷 郑昇阳 刘智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83-191,共9页
目的:优化仿刺参抗氧化多肽的酶解工艺,并研究其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以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出最适蛋白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目的:优化仿刺参抗氧化多肽的酶解工艺,并研究其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以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出最适蛋白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温度、加酶量、pH作为影响因子,以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进一步探讨酶解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以MTS法检测低、中、高剂量组的仿刺参抗氧化多肽对H_2O_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MDA含量、SOD活力测定细胞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结果:动物蛋白水解酶为最适蛋白酶,酶解工艺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20 g/m L、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50℃、加酶量7000 U/g、pH7.5,该条件下制备的仿刺参多肽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81%,与模型预测值(68.35%),相对误差为1%,回归模型可靠。酶解多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ABTS自由基(ABTS^+·)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是9.01、0.63、10.89和20.53 mg/m L,说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选取200μmol/L浓度H_2O_2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与H_2O_2组相比,中、高剂量组仿刺参抗氧化多肽能明显抑制H_2O_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力。结论:采用动物蛋白水解酶酶解优化工艺制备的仿刺参抗氧化多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多肽 酶解 EA.hy926 过氧化氢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方式现状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魏盛军 蔡文鸿 +8 位作者 丁兰 张哲 张艺 潘柏霖 陈思源 杨章武 魏观渊 林元俊 郑国富 《渔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污损生物对海上养殖设施、养殖对象、管理作业都有影响,科学合理的污损生物处理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实现。为了解福建省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现状,本研究对福建省主要养殖区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福建... 污损生物对海上养殖设施、养殖对象、管理作业都有影响,科学合理的污损生物处理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实现。为了解福建省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现状,本研究对福建省主要养殖区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福建省处理污损生物方式以人工清除为主,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清除方法以晾晒、手动清除为主,少数采用洗网机或喷洒福尔马林进行处理;存在处理方式传统、耗时低效、劳动强度大,以及前沿防治污损生物技术与装备难以适应生产等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养殖设施 防治方法 传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成 郑惠东 +1 位作者 许贻斌 林琪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98-206,共9页
生物质炭因吸附性能好、成本低,成为国内外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生物质炭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改性路径及其优缺点,说明了生物质炭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质炭因吸附性能好、成本低,成为国内外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生物质炭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改性路径及其优缺点,说明了生物质炭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探讨了制约生物质炭发展的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制备方法 改性 养殖尾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来源甾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靖娜 刘智禹 +3 位作者 潘南 苏捷 路海霞 蔡水淋 《福建水产》 2015年第4期325-337,共13页
我国海域辽阔,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海洋生物中含有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天然化合物,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海洋生物体内,它们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诸多生物活性,现对海洋甾... 我国海域辽阔,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海洋生物中含有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天然化合物,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海洋生物体内,它们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诸多生物活性,现对海洋甾体化合物分离纯化、生物来源、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以期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化合物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尾水排放对诏安湾营养盐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朱雨晨 林建伟 《渔业研究》 2025年第3期346-356,共11页
【背景】合理的海湾利用,将有力助推中国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目的】了解养殖尾水排放对诏安湾内营养盐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诏安湾水文观测资料,结合2022年4月对诏安湾周边养殖排放口的调查数据,对湾内排水口主... 【背景】合理的海湾利用,将有力助推中国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目的】了解养殖尾水排放对诏安湾内营养盐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诏安湾水文观测资料,结合2022年4月对诏安湾周边养殖排放口的调查数据,对湾内排水口主要营养盐排放后的迁移进行模拟。【结果】1)氨氮(NH_(4)^(+)-N)的涨落潮变化:涨潮时,NH_(4)^(+)-N在湾内聚集,浓度稳定在0.03~0.30 mg/L之间;落潮时,NH_(4)^(+)-N浓度在湾内东、西两侧显著上升,一般为0.10~0.30 mg/L。2)总氮(TN)的涨落潮变化:涨潮时,TN浓度在湾中北部及八尺门以西区域高达0.30~1.00 mg/L;随着潮位升高,其浓度普遍下降,但在西北侧海域仍保持较高水平。落潮时,TN浓度上升,主要集中在湾西北侧的浅水区。3)总磷(TP)的涨落潮变化:涨潮时,TP浓度在湾中北部及八尺门以西区域达到0.15~0.30 mg/L。落潮时,TP浓度上升集中在湾西北侧的浅水区,浓度总体较高,尤其在海湾东、西两侧的近岸海域,与TN情况一致。【结论】NH_(4)^(+)-N、TN和TP的迁移主要受诏安湾潮流控制,潮流涨落决定其湾内分布与浓度变化。3种营养盐高浓度主要分布在诏安湾东、西两侧水深小的近岸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体 诏安湾 模型模拟 涨落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水域表层水、沉积物及水生生物中三氯杀螨醇的残留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冬莲 《福建水产》 201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利用气相色谱(GC-ECD)法测定了漳江口水域表层水、沉积物及水生生物中三氯杀螨醇(DCF)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来源和分布、食用安全及人体健康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漳江口表层水中DCF的含量范围为未检出-13.5 n... 利用气相色谱(GC-ECD)法测定了漳江口水域表层水、沉积物及水生生物中三氯杀螨醇(DCF)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来源和分布、食用安全及人体健康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漳江口表层水中DCF的含量范围为未检出-13.5 ng·L^-1,检出率为4.8%;表层沉积物(以干重计)中DCF的含量范围为未检出-2.49 ng·g^-1,检出率为28.6%;11种水生生物中DCF的含量范围为未检出-7.06 ng·g^-1,检出率为38.1%。漳江口表层水和沉积物中DCF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D8站(江心岛)附近为DCF残留高值区,这与当地农民施用DCF防治螨害有关,而且因DCF的使用造成D8站成为DCF型DDT污染。水生植物中DCF残留较低,水产品(鱼类、虾类和贝类)中的DCF残留较高,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参考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DCF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估算得出的DCF接触风险指数(ERI)远小1,表明漳江口水域水产品消费引起的DCF接触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水 沉积物 水生生物 三氯杀螨醇 风险评价 漳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常见石首鱼类保活技术初步研究
12
作者 郭少鹏 吴水清 +3 位作者 刘勇 马超 蔡建堤 林向阳 《渔业研究》 2024年第6期645-652,共8页
【背景】石首鱼是市场价值认可度较高的经济鱼类,包含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等。由于石首鱼离水后死亡率较高,保活难度较大,其市售的绝大部分形式为冰鲜商品。【... 【背景】石首鱼是市场价值认可度较高的经济鱼类,包含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等。由于石首鱼离水后死亡率较高,保活难度较大,其市售的绝大部分形式为冰鲜商品。【目的】提高自然采捕石首鱼的保活成活率,加快开发具有养殖价值的石首鱼类,筛选出除大黄鱼外的石首鱼类养殖新品种,为福建省水产种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进的陷阱网,在宁德市周边海域采捕小黄鱼、大黄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叫姑鱼(Johnius grypotus)等石首鱼,并在水泥池中开展7 d保活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选择潮水较为平缓的平潮期,通过减缓收网速度、采用特制的陆上运输和采集设备,可提高石首鱼捕捞和运输的成活率。大黄鱼和小黄鱼在捕捞上岸的0~72 h内死亡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前72 h的保活工作。大黄鱼在小潮水时的成活率为66.03%~87.45%,显著高于大潮水时的20.63%;小黄鱼在小潮水时的成活率为86.90%,显著高于大潮水时的44.44%。体质量在100~150 g(规格C)的石首鱼的7 d成活率为26.67%~87.72%,体质量>150 g(规格D)的石首鱼的7 d成活率为66.67%~91.67%。【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保障市售鲜活野生大黄鱼、小黄鱼和黄姑鱼等鱼类的保活运输,提高其驯养成活率,可为其他石首鱼类的人工保活、繁育等科研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鱼类 潮水高度 成活率 运输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池塘淡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慧耀 张哲 +2 位作者 葛辉 潘柏霖 杨章武 《渔业研究》 2022年第6期562-572,共11页
为探索絮团养殖技术在凡纳滨对虾淡化养殖中的可行性,在养殖过程无换水和养殖废水隔茬再利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进行生态养殖试验。试验以蔗糖(红糖)为添加碳源,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异养... 为探索絮团养殖技术在凡纳滨对虾淡化养殖中的可行性,在养殖过程无换水和养殖废水隔茬再利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进行生态养殖试验。试验以蔗糖(红糖)为添加碳源,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异养菌进行生物絮团培养,蔗糖添加量为投饵量的70%,在当日第一次投饵时随饵料一起投入,异养菌每5 d添加一次;以传统养殖模式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对照池相比,BFT模式在不同养殖阶段均能有效调节养殖水质,总磷、活性磷酸盐、氨氮和无机氮含量降低比例最高分别为45.37%、94.82%、90.14%和20.74%;浮游植物多样性提高17.36%~22.93%,对虾生长速度提高18.39%。将废水再利用养殖模式与BFT技术相结合,有利于水质调节,对促进对虾养殖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物絮团 水质 废水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高值化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颖 王茵 +3 位作者 陈婷茹 林晓娟 陈继承 刘智禹 《渔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海带是我国主要的经济藻类之一,资源丰富,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海带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作为药食同源的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海带中的碘、多糖、活性肽、甘露醇等功能活性物质具有抗老年痴呆、抗血栓、... 海带是我国主要的经济藻类之一,资源丰富,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海带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作为药食同源的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海带中的碘、多糖、活性肽、甘露醇等功能活性物质具有抗老年痴呆、抗血栓、抗癌、抗炎、降血压等生理功效,利用这些功效开发而成的生物医药产品具有显著疗效。此外,海带在美妆制品、医用纺织品、饲料及肥料等方面均有所应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海带活性物质研究以及其在食品、生物医药与制品、饲料、肥料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新型的海带产品提供参考思路,促进海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加工 活性物质 高值化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生物膜对海水养殖尾水的脱氮效能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小红 许贻斌 +3 位作者 林永青 仇登高 姜双城 郑惠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填料生物膜对海水养殖尾水氮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分别以无填料(C)、牡蛎壳(M)、珊瑚石(S)、弹性填料(T)和悬浮球填料(F)构建5组生物滤池,比较填料生物膜成熟时间、成膜情况及对不同氮污染物的24 h去除能力,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 为探究不同填料生物膜对海水养殖尾水氮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分别以无填料(C)、牡蛎壳(M)、珊瑚石(S)、弹性填料(T)和悬浮球填料(F)构建5组生物滤池,比较填料生物膜成熟时间、成膜情况及对不同氮污染物的24 h去除能力,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挂膜期间(20、40、60 d)填料生物膜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填料生物膜成熟时间需要46~50 d,珊瑚石所需时间最短(46 d);扫描电镜显示,弹性填料和悬浮球填料附着生物量最多,以杆状细菌为主;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24 h去除率最高的填料分别是悬浮球填料(68.66%±6.27%)、珊瑚石(99.99%±0.00%)和悬浮球填料(6.73%±3.41%);高通量测序显示,随着挂膜时间延长,弹性填料生物膜上的细菌丰度显著增加,牡蛎壳和珊瑚石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不同填料生物膜的主要优势菌群,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硝化刺菌门(Nitrospinae)的相对丰度随挂膜时间延长不断升高;在属分类水平上,亚硝酸菌属(Nitrosomonas)、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和未分类_亚硝化单胞菌科(unclassified_Nitrosomonadaceae)是填料生物膜上具有硝化作用的优势菌属,这4种硝化菌属在挂膜60 d时的相对丰度总和从高到低依次为悬浮球填料(42.53%)>牡蛎壳(30.50%)、弹性填料(29.30%)>珊瑚石(11.7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青枯菌属(Ralstonia)、噬几丁质菌属(Chitinophaga)和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等反硝化菌属在珊瑚石填料生物膜上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填料。研究表明,珊瑚石、悬浮球填料能够实现脱氮菌属的高效富集,对海水养殖尾水具有良好的脱氮能力,是较为理想的生物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尾水 填料 生物膜 脱氮能力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山湾养殖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妙峰 郑盛华 +2 位作者 席英玉 林娇 罗冬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8-317,共10页
为了解东山湾海水养殖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水平,2016年11月采集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l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鲍(Haliotis sp.)、巴非蛤(Paphia sp.)、牡蛎(Saccostrea sp.)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 为了解东山湾海水养殖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水平,2016年11月采集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l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鲍(Haliotis sp.)、巴非蛤(Paphia sp.)、牡蛎(Saccostrea sp.)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等6种常见贝类,对其污染指数、膳食暴露量和健康风险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山湾贝类体内Cu、Zn、Pb、Cd、Cr、As和Hg含量(均值)分别为9.69、0.19、43.5、0.65、0.21、0.010和1.69μg·g^-1,与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限值相比,Cu、Pb、Zn、Cd、Cr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6.7%、83.3%、33.3%、33.3%、16.7%和100%;但除华贵栉孔扇贝Cd含量超标外,Pb、Cr、Hg和As含量均能满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尽管东山湾贝类总致癌风险R c=1.65×10-4,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但5种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略低于我国东部-南部沿海贝类的平均水平,且2010—2017年期间东山湾牡蛎体内重金属污染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养殖生物质量指数<5%),加上重金属膳食暴露风险较低,总非致癌风险R n=0.94(<1),总体而言贝类质量状况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养殖贝类 健康风险 膳食暴露 养殖生物质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闽南沿海养殖僧帽牡蛎中汞和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席英玉 林娇 +5 位作者 林永青 杨妙峰 姜双城 郑盛华 陈宇峰 罗冬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9-1016,共8页
通过2009—2014年对福建闽南沿海的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围头湾、厦门湾、佛昙湾、旧镇湾、东山湾、和诏安湾养殖的僧帽牡蛎中总汞和总砷含量的调查监测,对养殖僧帽牡蛎体中总汞和总砷含量的分布和食用风险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6年... 通过2009—2014年对福建闽南沿海的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围头湾、厦门湾、佛昙湾、旧镇湾、东山湾、和诏安湾养殖的僧帽牡蛎中总汞和总砷含量的调查监测,对养殖僧帽牡蛎体中总汞和总砷含量的分布和食用风险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6年9个湾海区养殖僧帽牡蛎体中总汞平均质量浓度(0.007—0.018 mg·kg^(-1)):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诏安湾>围头湾=旧镇湾=大港湾=东山湾>佛昙湾;总砷平均质量浓度(1.40—2.02 mg·kg^(-1)):泉州湾>厦门湾>大港湾>湄洲湾>诏安湾>东山湾>围头湾>旧镇湾>佛昙湾.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大部分海水养殖僧帽牡蛎体中总汞和总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海区养殖僧帽牡蛎.福建闽南沿海养殖僧帽牡蛎体未受到汞的污染,98.1%的样品受砷的污染.根据FAO/WHO/JECFA(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的PTWI(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汞为5μg·kg^(-1)bw、无机砷为15μg·kg^(-1)bw.食用闽南沿海僧帽牡蛎中汞的EWI(每周评估摄入量)值均远小于PTWI,仅占PTWI的1.1%—1.4%;无机砷的EWI值均小于PTMI,占PTWI的7.0%—11.3%,总体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沿海 总汞 总砷 僧帽牡蛎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三沙湾游泳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勇 叶孙忠 +5 位作者 马超 庄之栋 徐春燕 沈长春 蔡建堤 谢少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4,共9页
根据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四个季度10个站位定置张网调查资料,对福建三沙湾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游泳动物209种,隶属于3门4纲19目73科144属,其中鱼类154种,甲壳类48种,头足类7种。游泳... 根据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四个季度10个站位定置张网调查资料,对福建三沙湾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游泳动物209种,隶属于3门4纲19目73科144属,其中鱼类154种,甲壳类48种,头足类7种。游泳动物种类数以秋季出现最多,四个季节共同出现的种类有42种。鲈形目种类最多,其次是十足目。鱼类适温性以暖水性种类居多,占71.43%,暖温性种类次之(27.92%);生态类型以底层、近底层鱼类居多,两者合占75.97%。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和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等14个种类是三沙湾游泳动物的优势种类,季节性优势种居多。三沙湾定置张网调查渔业资源质量密度为111.09 kg/km^(2),尾数密度为13.72×10^(3) ind./km^(2),均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三沙湾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同时重视对外来物种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组成 资源密度 游泳动物 三沙湾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福建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巫旗生 周小文 +4 位作者 宁岳 祁剑飞 郭香 罗辉玉 葛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8-24,共7页
研究了18、27月龄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明确壳型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牡蛎多倍体的人工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随机选取18、27月龄福建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各50个个体,分别... 研究了18、27月龄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明确壳型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牡蛎多倍体的人工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随机选取18、27月龄福建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各50个个体,分别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体质量(TW)共4个数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决定系数分析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作用效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牡蛎18月龄二倍体和27月龄三倍体的壳高和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18月龄三倍体和27月龄二倍体群体的壳宽和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8月龄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中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壳高,27月龄二倍体群体为壳宽,27月龄三倍体群体为壳高。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4个最优回归方程,其相关指数R2均小于0.850,表明还可能存在对体质量影响较大的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牡蛎 壳型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胆壳棘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潜在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南 乔琨 +5 位作者 吴靖娜 许旻 刘淑集 张伯超 蔡水淋 刘智禹 《福建水产》 2015年第5期415-425,共11页
文章概述了从海胆壳棘中发现的一些具代表性、结构独特、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萘醌类色素、苯醌类色素、类胡萝卜素、具有离子通道调控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的蛋白质等,就相应分离纯化手段、合成路线、生物活性与潜在药用价值作简要... 文章概述了从海胆壳棘中发现的一些具代表性、结构独特、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萘醌类色素、苯醌类色素、类胡萝卜素、具有离子通道调控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的蛋白质等,就相应分离纯化手段、合成路线、生物活性与潜在药用价值作简要概述,并简述了基因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海胆壳棘功能活性蛋白研究上的应用以及传统中药实践中海胆壳棘的功效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胆壳棘 色素 蛋白质 生物活性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