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市莘口水电站吊装工程技术方案选优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勇 《森林工程》 2000年第4期14-16,共3页
三明莘口水电站吊装工程技术方案经论证选优,认为Ⅲ12×Ⅰ03双下支点型组合式索道是林业架空索道在农村小水电站吊装工程的创造性应用,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 吊装工程 组合式索道 水坝 施工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祖松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对产于福建林学院莘口教学林场的福建柏进行较系统的材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为福建柏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福建柏 木材物理性质 木材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阔叶林取代格氏栲天然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玉盛 李振问 +2 位作者 刘爱琴 张春能 邸道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4-21,共8页
于1990年在福建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对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标准地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层次的格氏栲天然林林地自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自动调节及抗逆性能。格氏栲和楠木纯人工林... 于1990年在福建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对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标准地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层次的格氏栲天然林林地自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自动调节及抗逆性能。格氏栲和楠木纯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凋落物层和表土层变薄,土壤结构性能变差(其中楠木林更为明显),土壤营养元素贮量锐减,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栽植23年后的格氏栲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仍远低于天然林。说明天然林受干扰后需要很长时间土壤肥力才能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土壤肥力 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4 位作者 邱尔发 何智英 林思祖 郑燕明 张春能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应控制在1875~3750株/hm2,培育大径材应控制在1875~2805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效应 造林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格氏栲林皆伐火烧后栽建柏林区系组成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游水生 何宗明 +1 位作者 郑燕明 张春能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0-23,共4页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福建天然格氏栲林皆伐火烧人工栽培32年生建柏林和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天然格氏栲进行植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林共有科、属、种分别占建柏林总科数86%、总属数86%、总种数93%...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福建天然格氏栲林皆伐火烧人工栽培32年生建柏林和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天然格氏栲进行植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林共有科、属、种分别占建柏林总科数86%、总属数86%、总种数93%;属的分布型分析,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栲林都以热带成分为主,但建柏人工林热带成分略高于格氏栲天然林;种的分布型分析,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栲林都与广东、广东同类型区系共有种的百分比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林 皆伐火烧 栽建柏 区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光木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春华 张春能 郑燕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67-272,共6页
本文从林分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方面对观光木人工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混交林生物量为103.838t/hm^2,是观光木纯林的1.9倍;其林下植被生物量1.478t/hm^2,小于观光木纯林(1.995t/hm^2)。在纯林和... 本文从林分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方面对观光木人工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混交林生物量为103.838t/hm^2,是观光木纯林的1.9倍;其林下植被生物量1.478t/hm^2,小于观光木纯林(1.995t/hm^2)。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为:树干>根>枝>叶。但观光木纯林的林分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其出材率,其树干生物量的比例高于混交林。观光木混交林叶面积指数为5.72,叶净同化率为787.3g/(cm^2·a),明显高于纯林,从而使得观光木混交林表现出比纯林更高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 生态系统 生物量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SX2-0.4自行式绞盘机研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建祥 罗桂生 +2 位作者 刘宏 郑燕明 陈德叶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本文论述JSX2-0.4自行式绞盘机的性能参数、构造和工作原理。
关键词 绞盘机 性能参数 构造 工作原理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种群及其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7
8
作者 郑燕明 樊后保 陈祖松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应用频次比较、Taylor指数和Iwao方法全面分析了三明小湖格氏栲种群及其13个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格局和时序变化规律,揭示了组成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各优势种群空间格局的成因及种群密度变化对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 格氏栲种群 空间格局 伴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实施效果评价的微机辅助系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荣富 林杰 郑燕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本文以微型计算机为工具,选用dBASEⅢ关系型数据库和BASICA语言,研制了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实施效果评价的辅助系统,并以福建林学院莘口教学林场的森林资源数据试运行.经过运行表明,该系统结构合理、功能较全、... 本文以微型计算机为工具,选用dBASEⅢ关系型数据库和BASICA语言,研制了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实施效果评价的辅助系统,并以福建林学院莘口教学林场的森林资源数据试运行.经过运行表明,该系统结构合理、功能较全、性能可靠、科学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方案 施业案 编制 评价 计算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蒋宗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19,共4页
为了探讨营造建柏人工纯林的生长效果,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34年生建柏人工林内设立标准地、以平均木法调查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以样方法调查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建柏人工林生物量为241.614t/hm... 为了探讨营造建柏人工纯林的生长效果,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34年生建柏人工林内设立标准地、以平均木法调查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以样方法调查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建柏人工林生物量为241.614t/hm2,其中乔木层占97.11%。灌木层占0.70%。草本层占0.74%.凋落物层占 1.45%。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62.48%)>根系(16.69%)>枝(10.33%>皮(8.58%)>叶(1.92%);乔木层净生产力为6.900t(hm2·a);活枝生物量主要分配在11~20m,枯枝主要分布在8~ 12m,鲜叶多分布在15~ 20 m,鲜叶与活枝生物量的比随高度增高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建柏较为速生.可用于杉木低产林改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柏 人工林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德叶 张春能 +2 位作者 郑燕明 陈作智 刘春华 《福建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28-32,共5页
分析比较了25年生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203.34t/hm ̄2>马尾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78.56t/hm ̄2>酸枣纯林乔... 分析比较了25年生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203.34t/hm ̄2>马尾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78.56t/hm ̄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 ̄2;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27.36m ̄3/hm ̄2>马尾松纯林蓄积量261.82m ̄3/hm ̄2>酸枣纯林蓄积量214.72m ̄3/hm ̄2;马尾松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下降,提高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酸枣 人工混交林 生产力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钩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分结构与地力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燕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福建三明莘口小湖青钩栲天然林与30年生人工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内植物种数是人工林的2.18倍,乔木层有三亚层,灌木层有两亚层,而人工林的均为单一层次;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土壤结构特性,水分性能... 福建三明莘口小湖青钩栲天然林与30年生人工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内植物种数是人工林的2.18倍,乔木层有三亚层,灌木层有两亚层,而人工林的均为单一层次;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土壤结构特性,水分性能较佳,土壤营养贮量丰富,土壤微生物活动、酶活性及氧化代谢能力增强;林地地力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建议加以重点保护和深入研究,这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林地地力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钩栲 天然林 人工林 林分结构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钩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郑燕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1994年对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28年生青钩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8年生青钩栲人工林总生物量为255.975t/hm2,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47.407t/hm2,净生长量为8.836t/(hm2&... 1994年对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28年生青钩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8年生青钩栲人工林总生物量为255.975t/hm2,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47.407t/hm2,净生长量为8.836t/(hm2·a);乔木层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50.5%)>枝(21.0%)>根(19.8%)>皮(4.8%)>叶(3.9%);树干生物量垂直分布呈金字塔形,活技和鲜叶主要分布在8.5m以上,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层30cm以上.青钩栲相对较为速生,是值得推广阔叶树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钩栲 人工林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春华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3-37,共5页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酸枣 人工混交林 生产力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理模式的红壤物理性质与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祖松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97-201,共5页
针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状况,采取4种不同模式进行治理试验,10年后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渗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渗透性能影响大小为模式Ⅳ>模式Ⅱ、Ⅲ>模式Ⅰ,严重退化地(对照地Ⅰ、Ⅱ、Ⅲ)土... 针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状况,采取4种不同模式进行治理试验,10年后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渗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渗透性能影响大小为模式Ⅳ>模式Ⅱ、Ⅲ>模式Ⅰ,严重退化地(对照地Ⅰ、Ⅱ、Ⅲ)土壤物理性质极度恶化,土壤渗透性能相当差,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是改善南方严重退化红壤物理性质和木壤渗透性能良好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壤物理性质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楠木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祖松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33,共5页
本文分别应用小样地法、平均木标准差对比法、综合评分法、优势木对比法对4株预选树(nm-20、nm-19、nm-18、nm-06)进行分析,制定选优标准,确定nm-20为优树。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小样地法进行楠木人工林选... 本文分别应用小样地法、平均木标准差对比法、综合评分法、优势木对比法对4株预选树(nm-20、nm-19、nm-18、nm-06)进行分析,制定选优标准,确定nm-20为优树。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小样地法进行楠木人工林选优最客观、正确,工作量较少。若预选树生长量指标md>40%、mh>30%、mv>140%且形质指标符合,则可确定为优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优树 选择标准 小样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人工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春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79-82,共4页
分别从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对酸枣×马尾松、酸枣×杉木混交林及马尾松、杉木纯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涵养水源功能的较大差异.不同林分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酸枣... 分别从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对酸枣×马尾松、酸枣×杉木混交林及马尾松、杉木纯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涵养水源功能的较大差异.不同林分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酸枣×杉木混交林>酸枣×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涵养水源 持水性能 酸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栲人工林驯化栽培试验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春能 廖涵宗 +2 位作者 邸道生 陈作智 袁宗簧 《福建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29-33,共5页
本文对闽粤栲驯化栽培环节中的采种、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0年生林分生物量为76.416t/ha,其中乔木层为76.061t/ha;净... 本文对闽粤栲驯化栽培环节中的采种、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0年生林分生物量为76.416t/ha,其中乔木层为76.061t/ha;净生产量为7.642t/ha·a(乔木层7.606t/ha·a),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3.938,1.372,0.705和1.591t/ha·a。解析木数据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速生期分别出现在7—22年间、4—14年间和从第11年开始,该林分尚属生长旺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栲 栽培 生态系统 生产力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光木人工林驯化栽培试验和系统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春华 张春能 郑燕明 《福建林业科技》 1993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对观光木驯化栽培环节中的采种、育苗、造林、管抚等摸索了一定的经验,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10年生样本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0年生林分生物量为55.03t/hm^2,其中乔木层为53.035t/hm^2... 本文对观光木驯化栽培环节中的采种、育苗、造林、管抚等摸索了一定的经验,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10年生样本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0年生林分生物量为55.03t/hm^2,其中乔木层为53.035t/hm^2(占96.37%),乔木层中树干、枝、叶和根系分别为37.91t/hm^2、6.17t/hm^2、2.21t/hm^2和6.75t/hm^2。18年生解析木数据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速生期分别出现在4—12年、5—7年和第1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 生物量 造林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春华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7-80,共4页
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杜英、火力楠、格氏栲及米槠等阔叶树,经8年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种能明显提高阔叶树种造林成活率和阔叶树生长量,套种不同阔叶树其生长差异较大,表现为:闽粤栲>杜英>火力楠>格氏栲>... 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杜英、火力楠、格氏栲及米槠等阔叶树,经8年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种能明显提高阔叶树种造林成活率和阔叶树生长量,套种不同阔叶树其生长差异较大,表现为:闽粤栲>杜英>火力楠>格氏栲>米槠。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还有较好的改良地力效果,因此,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套种 阔叶树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