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信息技术赋能福建省长时序地表温度数据集构建与分析
1
作者 黎文娥 赖晓龙 +1 位作者 孙华 黄连英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184,共5页
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 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序地表温度数据集。然后对月合成和年合成的长时间序列LST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了LST的分布及其反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LST约在7月达到最高,约在1月为最低。自2000-2016年福建省的LST呈周期性变化(似于正弦曲线)。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LST空间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西低东高、南暖北冷。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发展,沿海城市地区的LST明显高于山区农村地区。LST分布可能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分析LST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福建省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农作物科学合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效果较好的LST时间序列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地表温度 MODIS 时空变化 地理信息技术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对改性沥青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2
作者 赖晓龙 邹志云 +1 位作者 谢凤翔 黎文娥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2-970,共9页
沥青混凝土道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承受车辆荷载、温度变化和雨水侵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出现一些病害问题。为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了聚丙烯纤维(PPF)对改性沥青混凝土性能影响。通过预处理等步骤预处理PPF,将处理后的PPF与基质沥... 沥青混凝土道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承受车辆荷载、温度变化和雨水侵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出现一些病害问题。为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了聚丙烯纤维(PPF)对改性沥青混凝土性能影响。通过预处理等步骤预处理PPF,将处理后的PPF与基质沥青及骨料等材料混合后制备成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通过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分别测试不同基质沥青用量(质量分数)下、不同纤维掺杂量(质量分数)下所制备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以此明确基质沥青和纤维用量,设计车辙实验,确定纤维长度对实验样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基质沥青用量增加,实验样品的体积相对密度和稳定度先升后降,基质沥青用量(质量分数)4%时材料性能最好;PPF掺杂质量分数3%时提高体积密度和稳定度,但过量会降低性能。较长聚丙烯纤维降低破坏几率,但过长影响纤维分散性,26mm纤维长度时沥青混凝土车辙实验结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沥青混凝土 纤维长度 马歇尔 车辙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黑麂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旻 严绍裕 +3 位作者 孙华 黄连英 应兴亮 胡喜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222,共7页
道路网络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阻隔了野生动物的通行和交流,影响或破坏了生境。武夷山是地球上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栖息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本研究以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其生境适宜性... 道路网络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阻隔了野生动物的通行和交流,影响或破坏了生境。武夷山是地球上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栖息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本研究以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其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借助水文分析模拟动物潜在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黑麂最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53%,其他依次是一般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占比分别是29.63%、22.69%、20.77%和10.38%。最适宜生境主要集中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通过模拟得到的动物足迹与道路网络叠加,发现5处动物足迹受到道路的阻隔,其中与高速公路相交1处、与省道相交1处、与县道相交1处和与乡道相交2处。研究结果可为制订生境保护和修复政策提供参考,对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 黑麂 动物足迹 道路网络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晓龙 黎文娥 孙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41-145,共5页
通过对课程内容模块化组合设计,融合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储备,确立以“懂道路勘测设计原理,会看道路工程设计图纸,能进行道路CAD设计及施工测量与放样”为主线的课程模块化改革目标。针对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 通过对课程内容模块化组合设计,融合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储备,确立以“懂道路勘测设计原理,会看道路工程设计图纸,能进行道路CAD设计及施工测量与放样”为主线的课程模块化改革目标。针对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形成“理论——实践——再实践”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模块化教学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教学 职业能力 课程改革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网络对武夷山市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旻 黄华明 +3 位作者 翟瑞 赵超超 胡喜生 应兴亮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8-203,共6页
为探讨城市景观格局对道路网络的响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福建省武夷山市土地景观和森林景观为例,通过测定土地类型和森林类型2个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定量分析道路网络对武夷山市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道路... 为探讨城市景观格局对道路网络的响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福建省武夷山市土地景观和森林景观为例,通过测定土地类型和森林类型2个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定量分析道路网络对武夷山市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道路网络影响下,武夷山市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在土地类型尺度上,全市斑块数增加14.08%,平均斑块面积减小35.80%、最大斑块指数下降47.81%;斑块形状指数增大7.60%、连接性指数增大10.48%;香农多样性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由0.420和0.253下降至0.410和0.248,景观复杂性降低,聚集度增大,景观趋于单一化。在森林类型尺度上,全市斑块数增加5.53%,斑块总面积减小0.50%、平均斑块面积减小7.18%、最大斑块指数下降8.82%,斑块形状指数增大1.44%、连接性指数下降0.04%,香农多样性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由1.434和0.704下降至1.432和0.703,说明森林景观多样性较高,各种森林类型分布相对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道路网络 生物多样性 武夷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法的CRTS Ⅱ型轨道板碳化可靠性研究
6
作者 韩伟 童明娜 费瑞振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9,共12页
为了提出更优的CRTSⅡ型轨道板碳化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轨道板碳化作用的发生机制,探究了碳化深度模型,然后结合现有研究建立了CRTSⅡ型轨道板碳化的功能函数,最后应用高阶矩法求解了轨道板碳化的功能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可靠度指标... 为了提出更优的CRTSⅡ型轨道板碳化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轨道板碳化作用的发生机制,探究了碳化深度模型,然后结合现有研究建立了CRTSⅡ型轨道板碳化的功能函数,最后应用高阶矩法求解了轨道板碳化的功能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可靠度指标,得到了轨道板碳化功能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矩法所得结果与蒙特卡洛法相近,但采用矩法仅需计算35次,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CRTSⅡ型轨道板最初服役的碳化可靠度指标满足要求,轨道板处于安全状态,随着服役时间增加,可靠度指标呈下降趋势,直至服役第15 a以后,CRTSⅡ型轨道板碳化可靠度指标已经低于规范要求,服役后期轨道板极易发生碳化失效,将会影响轨道板耐久性,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Ⅱ型轨道板 碳化 功能函数 可靠度 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立体模型在高职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7
作者 赖晓龙 黄丽卿 +1 位作者 孙华 李璟艺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21-125,共5页
以“工程识图与CAD”课程的“三教”改革为契机,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薄弱的状况,在课程中引入3D打印实体模型和CAD三维仿真模型,创建虚实立体模型库,创新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静态化讲授方式,利用虚实立体模型锻炼... 以“工程识图与CAD”课程的“三教”改革为契机,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薄弱的状况,在课程中引入3D打印实体模型和CAD三维仿真模型,创建虚实立体模型库,创新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静态化讲授方式,利用虚实立体模型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创新想象力评价指标,以期为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为提高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供新的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想象力 教法改革 三维仿真模型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