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娜·阿伦特的“思”及其理论意义
- 1
-
-
作者
郭福平
刘雅倩
-
机构
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教育学院外语系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08,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娜.阿伦特的‘思’及其理论意义"(2014B064)
-
文摘
汉娜·阿伦特以对20世纪的一系列政治问题的反思著称于世。对"恶"的思考构成了阿伦特思想体系的重要维度。"不能思想"是"平庸的恶"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思想意味着通过言词交谈,是"我"与"自我"之间的相处、对话。"思"是克服"平庸的恶"的根本方式。"根本恶"依赖特殊语境,"平庸的恶"则成为人类必须长期面对的恒常境况。在现代世界,"思"与"行动"呈现出悖论,但"思"和"行动"依旧是可能的。
-
关键词
阿伦特
恶
思想
自我
-
Keywords
Hannah Arendt
evil
thinking
self
-
分类号
B50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草木有深味
- 2
-
-
作者
郑晨寅
-
机构
福建漳州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5期57-57,共1页
-
-
关键词
《项脊轩志》
文化内涵
结尾
意象
中学
语文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王慎中的散文理论及其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林虹
-
机构
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
文摘
作为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王慎中由最初的盲目追随复古到产生独得之见,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终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从而成为唐宋派的先导与核心。他强调一代有一代之文,反对泥古,主张立意在先和立意新鲜,文词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其文学观点对晚明公安派及清代桐城派的文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关键词
王慎中
唐宋派
散文理论
影响
-
Keywords
Wang Shen-Zhong
the Tang Song Clique
prose theory
influence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袁宏道的传记文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林虹
-
机构
福建省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4期77-79,共3页
-
-
关键词
袁宏道
传记文
文学观念
个性化
司马迁
“奇”
山水游记
合传
《徐文长传》
“离形得似”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王慎中诗歌创作探析
- 5
-
-
作者
林虹
-
机构
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7,共5页
-
文摘
唐宋派的诗歌创作,总体评价不高,王慎中的诗歌较获肯定,但多限于山水诗及五古一体,而学界对唐宋派诗歌一向较少关注,对王慎中诗作的研究亦未见全面细致评价的专文。故本文希望通过梳理王慎中之诗歌创作,对学界的王慎中及唐宋派研究有所裨益。
-
关键词
明代
王慎中
诗歌
关注
-
Keywords
Ming Dynasty
Wang Shenzhong
essayist
poetry
concern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