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排污量分配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饶清华 林秀珠 +3 位作者 陈芳 陈文花 林云杉 曾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28-2834,共7页
为体现“差异性公平”,本研究通过构建流域排污量分配指标体系及分配模式,采用熵权法确定分配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地区的分配比例,结合流域可分配排污量,确定流域内不同地区分配排污量.以闽江流域为例,对流域内各个地区2010~2019年的排... 为体现“差异性公平”,本研究通过构建流域排污量分配指标体系及分配模式,采用熵权法确定分配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地区的分配比例,结合流域可分配排污量,确定流域内不同地区分配排污量.以闽江流域为例,对流域内各个地区2010~2019年的排污量进行分配,根据排污量分配情况分别测算2010~2019年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实际COD排放量均高于理论COD排放量,其超量排放范围分别为871~20857t;南平地区除2010年的实际COD排放量略高于理论COD排放量外,其余年份均低于理论COD排放量;三明地区实际COD排放量均低于理论COD排放量,其损失的排放量范围分别为1479~12507t.2010~2019年福州地区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额度分别为1175~28139万元;南平地区除2010年需要支付生态补偿外(补偿值为821万元),其余年份均获得其他地区的生态补偿,补偿值分别为1253~13157万元;三明地区获得生态补偿额度分别为1996~1687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量 分配 生态补偿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玉 郑永灵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77,共6页
以可食用木薯淀粉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材料,添加增塑剂甘油以及冰醋酸,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并对力学性能进行测定。采用了单因素法对聚乙烯醇添加量、淀粉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冰醋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 以可食用木薯淀粉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材料,添加增塑剂甘油以及冰醋酸,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并对力学性能进行测定。采用了单因素法对聚乙烯醇添加量、淀粉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冰醋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复合膜性能影响进行了探究。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最优方案的工艺参数为聚乙烯醇为6.0g,可食用木薯淀粉为3.5g,甘油为0.5g,冰醋酸为0.15g,反应体系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70min;测定最优条件下制备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25.66MPa、断裂伸长率为157.60%,得到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可食用木薯淀粉 流延法 复合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硒、钨元素对猪粪厌氧发酵的促进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彪 郭绍英 +2 位作者 陈芳 黄婧 肖艳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0-1388,共9页
为更精确地了解微量元素硒(Se)、钨(W)在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影响效应,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微量元素Se、W,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适量添加微量元素Se、W对厌... 为更精确地了解微量元素硒(Se)、钨(W)在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影响效应,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微量元素Se、W,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适量添加微量元素Se、W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M组(Se 0.8 mg·L-1、W 1.8 mg·L-1)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累积产气量、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和甲烷产率(以挥发性固体计)分别为177001 mL、68.3%和398.3 mL·g^-1,比CK组分别提高了10.2%、6.1%和21.4%。相关性分析表明:添加微量元素Se、W能够加快产甲烷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的利用率(对丙酸降解作用最为显著),促进产甲烷进程,TVFAs浓度与甲烷产率呈负相关,M组具有最低TVFAs累积量(809 mg·L-1)、最大产甲烷速率(31.0 mL·g^-1·d-1),相比CK组水力停留时间(HRT)缩短了4 d、BDA提高了21.4%,厌氧发酵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R2=0.9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微量元素 厌氧发酵 影响效应 产甲烷潜力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TiO_(2)/UV/O_(3)+PSAF协同处理猪场废水效果及其除碳脱氮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艳春 陈彪 +1 位作者 黄婧 刘瑞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24-231,共8页
为实现低碳高氨氮猪场废水深度除碳脱氮,该研究提出了Fe_(2)O_(3)-TiO_(2)/UV/O_(3)+PSAF组合处理工艺技术。应用响应面法确立了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条件,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有机物的荧光和分子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 为实现低碳高氨氮猪场废水深度除碳脱氮,该研究提出了Fe_(2)O_(3)-TiO_(2)/UV/O_(3)+PSAF组合处理工艺技术。应用响应面法确立了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条件,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有机物的荧光和分子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碳、氮形态变化探明了其协同处理特性及除碳脱氮机制。结果表明,Fe_(2)O_(3)-TiO_(2)投加量为1.06 g/L、O3流量为3.02 g/h、曝气时间为90.75 min、聚硅酸铝铁(PSAF)用量为833.29 mg/L,COD及NH3-N去除效果最好,试验值与预测值偏差0.75%和0.56%,拟合性良好;组合工艺对猪场废水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质处理效果显著,溶解性有机碳和总溶解性氮去除率分别达77.7%和82.6%,协同因子分别为1.11和1.50。其中,Fe_(2)O_(3)-TiO_(2)/UV/O_(3)对类腐殖质削减效果显著,O3和·OH协同氧化类腐殖质、NH3-N为小分子物质、NO_(3)^(-)-N和N_(2)(N_(2)转化率达39.71%),提高了富氧官能团的数量,促进了氮素的转化和矿化,利于PSAF对小分子物质和NO_(3)^(-)-N等污染物的去除,组合工艺协同互补作用明显。研究结果为深度处理低碳高氨氮有机废水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猪场 光催化臭氧氧化 混凝 3DEEMs UV-VIS DOC TDN 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淀粉酶对猪粪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彪 黄婧 肖艳春 《中国沼气》 2020年第6期37-43,共7页
为有效提高厌氧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探析外源水解酶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的影响效应,该研究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外源α-淀粉酶,采用2种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在适当范围内添加α-淀粉酶(添加量≤30 mg·g-1... 为有效提高厌氧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探析外源水解酶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的影响效应,该研究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外源α-淀粉酶,采用2种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在适当范围内添加α-淀粉酶(添加量≤30 mg·g-1)对猪粪厌氧发酵产甲烷具有促进作用,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与甲烷产率增加呈正相关性。α-淀粉酶添加量为30 mg·g-1的试验组对甲烷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日产气峰值,甲烷产率,BDA,最大反应速率分别为13829 mL,384.9 mL·g-1VS,69.69%,32.63 mL·g-1d-1,与对照组比分别提高了18.1%,22.1%,22.1%,24.6%,厌氧发酵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R2=0.9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厌氧发酵 Α-淀粉酶 甲烷产率 Gompertz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催化剂光解水产氢性能及机理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兆宇 许俊丽 +1 位作者 张明文 陈文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9-1818,共10页
以LaNiO_(3)纳米颗粒为基质,在水热法制备CdS的过程中引入Mn2+离子,原位合成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氮气吸附-脱附测试以及电... 以LaNiO_(3)纳米颗粒为基质,在水热法制备CdS的过程中引入Mn2+离子,原位合成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氮气吸附-脱附测试以及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光解水产氢测试中,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在5 h的H_(2)产量达到1 190.3μmol,相较于CdS和Mn_(0.2)Cd_(0.8)S,其H_(2)产量分别提高了 25倍和10倍。荧光和电化学实验证实,Mn2+的引入能够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同时LaNiO_(3)/Mn_(0.2)Cd_(0.8)S之间异质结的构筑能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在界面间的迁移、分离,从而促进其光解水产氢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结合一系列表征和活性测试结果提出直接Z型光解水反应机理,很好地阐述了其光解水产氢活性和稳定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Z型异质结 LaNiO_(3)/Mn_(0.2)Cd_(0.8)S 光解水产氢 光腐蚀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TiO_(2)增强CO_(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兆宇 陈益宾 +1 位作者 程锦添 张明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99,共9页
通过浸渍-沉淀法合成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Ni-Co/TiO_(2),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脱附(BET)对其晶型、形貌、组成、表面元素价态和比... 通过浸渍-沉淀法合成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Ni-Co/TiO_(2),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脱附(BET)对其晶型、形貌、组成、表面元素价态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在CO_(2)加氢反应中,Ni-Co/Ti O_(2)催化剂在3 h反应时间内生成84.4μmol CH_4,相较于Ni/Ti O_(2)催化剂,其CH_4产量提高了46.3%.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测试结果证实,Co的引入能增强Ni-Co/Ti O_(2)对CO_(2)的吸附和活化,从而促进其加氢反应效率的提高.经过5次循环活性测试,Ni/Ti O_(2)的活性降低了20.5%,而Ni-Co/Ti O_(2)的活性仅仅降低了10.9%,这表明Co的引入能够提高其活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反应 镍-钴/二氧化钛 二氧化碳吸附 二氧化碳活化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响应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LaNiO_(3)/CdS的产氢性能
8
作者 王兆宇 杨兆杰 +2 位作者 程锦添 陈锦溢 张明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通过冷凝-回流方式制备可见近红外光响应直接Z型LaNiO_(3)/CdS纳米复合物,在对其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后将其应用于光解水产氢反应。在可见光照射下,LaNiO_(3)/CdS光催化剂在5 h的H_(2)产量达到737μmol,其H_(2)产量是CdS的4.3倍(172μmol)... 通过冷凝-回流方式制备可见近红外光响应直接Z型LaNiO_(3)/CdS纳米复合物,在对其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后将其应用于光解水产氢反应。在可见光照射下,LaNiO_(3)/CdS光催化剂在5 h的H_(2)产量达到737μmol,其H_(2)产量是CdS的4.3倍(172μmol)。光电化学测试证实,LaNiO_(3)/CdS之间异质结的构筑能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在界面的迁移、分离,从而促进其光解水产氢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同时随着近红外光的引入,其产氢活性提高至996μmol。在上转换荧光测试中,LaNiO_(3)在808 nm光激发下在406和628 nm显示出发射荧光,这表明其能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产生光生载流子,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光解水产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iO_(3)/CdS纳米杂化物 光解水产氢反应 近红外光响应 异质结 上转换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