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秋萍 冯晋勤 +4 位作者 陈冰 曾光平 隋平 郑淑贞 冯宏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80-186,共7页
20 0 1年和 2 0 0 2年 7~ 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 :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 ;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 20 0 1年和 2 0 0 2年 7~ 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 :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 ;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 ,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 4 .8× 1 0 9kg ,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 ;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 ,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观测 福建 夏季 观测资料 统计分析 降水 液态水含量 对流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福建一次早春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对比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冯晋勤 俞小鼎 +1 位作者 傅伟辉 曹长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9-250,共12页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以及建阳、龙岩、长乐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3月5日福建中北部地区5cm强降雹的两个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暖盖、强垂直风切变、中高层正涡度区及地面中尺度低压为超级单体的形成提供了...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以及建阳、龙岩、长乐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3月5日福建中北部地区5cm强降雹的两个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暖盖、强垂直风切变、中高层正涡度区及地面中尺度低压为超级单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场。两个超级单体都是由多单体合并后发展起来的,在成熟阶段以右移为主,属长寿命右移风暴:第一个超级单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和新单体的并入经历了3次加强过程,低层出现明显的钩状回波、中高层三体散射特征;第二个超级单体经历了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3个阶段,成熟阶段低层呈现出明显的倒"V"形回波特征,中高层有明显向右伸展的云帖。两个超级单体风暴的中气旋都是由中层发展起来,随着中气旋强度不断加强和厚度加大,最强切变中心突降时出现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通过对第一个超级单体中气旋流场分析,发现风暴前、后侧的下沉气流与低层入流形成了明显的辐合旋转作用,下沉的干冷气流进一步推动低层的暖湿入流,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并在风暴顶形成强辐散,使得风暴长时间维持。第二个超级单体在风暴减弱阶段,风暴右侧出现中气旋分裂,之后减弱、消失。产生强对流天气时,中高层维持高反射率因子,出现三体散射现象、风暴顶强烈辐散以及较大的VIL密度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超级单体风暴 右移风暴 三体散射 中气旋 风暴顶辐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对夏季对流云降水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秋萍 曾光平 +2 位作者 冯宏芳 隋平 郑淑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6,共8页
20 0 0年 7~ 9月在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利用“71 3 C”数字化雷达完整地观测到 1 0 1块对流云生成、发展、消亡过程。通过对这些资料分析 ,探讨夏季对流云降水机制。分析表明 :夏季对流云中初始回波出现在 0℃层以下 ,单体对流云占 8... 20 0 0年 7~ 9月在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利用“71 3 C”数字化雷达完整地观测到 1 0 1块对流云生成、发展、消亡过程。通过对这些资料分析 ,探讨夏季对流云降水机制。分析表明 :夏季对流云中初始回波出现在 0℃层以下 ,单体对流云占 89.2 % ,多单体对流云占 77.8% ,其中回波及地时 ,主体回波扩展到冷暖区多单体明显高于单体 (各为 77.8%和 6 3 .9% )。由于多单体对流云其回波强度、尺度及降水时长都大于单体对流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 对流云 降水机制 人工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前汛期短时强降水与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秋萍 黄东兴 +2 位作者 余建华 祖基煊 郑淑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2-55,F002,共5页
通过对 1 982~ 1 996年福建北部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地形在暴雨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对雷达监测暴雨及短时预报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 暴雨 短时强降水 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福建 前汛期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一次降雹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秋萍 邓志 苏万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5,共5页
通过对一次降雹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强度场、速度场及其它产品的分析 。
关键词 雷达回波特征 天气雷达资料 冰雹 中气旋 强度场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北前汛期多普勒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秋萍 余建华 +4 位作者 杨林增 李建通 林文卿 赖荣钦 祖基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1,T0001,共7页
使用2002、2003年福建中北部27个气象站5—6月自记雨量资料及相应的雷达体扫资料,通过用最优化法统计得出不同区域的Z-I关系,并将统计结果用于2005年5—6月的降水估测。同时利用实时雨量资料采用卡尔曼最优(卡尔曼滤波+最优插值)、变分... 使用2002、2003年福建中北部27个气象站5—6月自记雨量资料及相应的雷达体扫资料,通过用最优化法统计得出不同区域的Z-I关系,并将统计结果用于2005年5—6月的降水估测。同时利用实时雨量资料采用卡尔曼最优(卡尔曼滤波+最优插值)、变分等估测方法对2005年几次混合型降水过程进行实时雨量校正,用福建北部武夷山九曲溪流域雨量计检验校正后的雨量值,并对上述几种方法的测量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曼最优、变分法及100km距离范围内的最优化法的过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5%,100km距离范围以外最优化法的过程平均相对误差明显增大,Z=300I1·4估测的误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定量估测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定量测量武夷山降水软件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余建华 杨林增 陈秋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5-98,i0004,共5页
利用VisualFortran和VisualBasic编程语言及有关算法,研发了多普勒雷达定量测量武夷山九曲溪降水软件系统,利用2002—2004年建阳CINRAD雷达28个过程的回波强度资料和福建省中北部27个地面雨量站与武夷山九曲溪10个自动雨量站的降水资料... 利用VisualFortran和VisualBasic编程语言及有关算法,研发了多普勒雷达定量测量武夷山九曲溪降水软件系统,利用2002—2004年建阳CINRAD雷达28个过程的回波强度资料和福建省中北部27个地面雨量站与武夷山九曲溪10个自动雨量站的降水资料,通过“最优化处理法”和“相关性检验”等算法确定了三个不同区域三种不同降水类型的9组最优A、b值。利用所得的最优A、b值与最优混合扫描的回波强度资料作为输入,其生成的三种降水产品,在运用雷达定量估测降水方面,比建阳CINRAD雷达的PUP降水产品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测量 降水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连续性大暴雨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东兴 黄美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0-55,共6页
对 1998年 6月中旬发生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连续性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影响系统、特殊地形条件作用、中尺度回波系统活动及小尺度强核回波对降水强度的贡献进行了综合分析 ,力求从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找出规律 ,以提高其短时预报能力。
关键词 连续性大暴雨 回波加强域 中尺度回波系统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一次冬季强对流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9
作者 李冬梅 傅伟辉 +1 位作者 黄国力 余建华 《农技服务》 2014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利用建阳雷达站多普勒雷达资料,从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组合反射率因子综合特征表的部分参数特征和回波顶高分析了2007年2月9日闽北建瓯东游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1)造成建瓯东游降雹的冰雹云回波最初在建瓯吉阳的西南方形成,经... 利用建阳雷达站多普勒雷达资料,从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组合反射率因子综合特征表的部分参数特征和回波顶高分析了2007年2月9日闽北建瓯东游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1)造成建瓯东游降雹的冰雹云回波最初在建瓯吉阳的西南方形成,经建瓯徐墩、小松、东游、水源等乡镇进入屏南,最后在屏南境内减弱消散,生命史约2个小时。雹云回波发展最强盛时的最大回波强度、强核高度、最大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风暴顶高TOP、回波顶高ET等均已达到该季节可能降雹的指标。(2)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表摘要地给出由风暴算法产生的每个被识别的风暴的主要特征,用在强对流风暴形势分析中相当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组合反射率 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气雷达工作月报表机制软件设计
10
作者 杨林增 余建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38,共3页
介绍了天气雷达工作月报表软件的总体设计、数据处理、软件特点。
关键词 天气雷达 软件 数据处理 打印格式 工作月报表 天气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INRAD资料分析南方夏季对流性降水云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年冲 陈秋萍 +3 位作者 陆大春 曾光平 袁野 申宜运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4-266,共3页
关键词 降水云 对流性 资料分析 特征 夏季 南方 新一代天气雷达 2000年 2002年 2001年 跟踪观测 对流云 合肥市 安徽省 龙岩市 建阳市 福建省 生命史 研究所 消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异同点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信华 余建华 +2 位作者 范明福 周博扬 罗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4,共6页
强对流天气是闽北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通过分析闽北春季(3—4月)、汛期(5—6月)、台风季(7—9月)三个不同季节的强对流天气的一些异同点,找出不同季节闽北强对流天气的一些气候特征,为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以及人工防雹作... 强对流天气是闽北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通过分析闽北春季(3—4月)、汛期(5—6月)、台风季(7—9月)三个不同季节的强对流天气的一些异同点,找出不同季节闽北强对流天气的一些气候特征,为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以及人工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季节 强对流天气 异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年闽北地区“5.21”暴雨的中、小尺度特征
13
作者 曾光平 郑淑贞 +3 位作者 刘峻 杨本明 杨贤茂 陈秋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9-40,共12页
本文利用“5.21”福建闽北特大暴雨过程中获得大量加密资料,较深入地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小尺度特征.给出不同尺度、不同物理特性的中小尺度系统(云团)相互作用,生消、发展、组合过程,以及武夷山脉的复杂地形在该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利用“5.21”福建闽北特大暴雨过程中获得大量加密资料,较深入地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小尺度特征.给出不同尺度、不同物理特性的中小尺度系统(云团)相互作用,生消、发展、组合过程,以及武夷山脉的复杂地形在该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显示出在一定环境流场下,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活动导致出现的天气变化密集的低纬山区形成持续性特大暴雨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小尺度结构 湿有效位能 云团 雷达回波 1998年 天气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云总降水量和降水效率估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秋萍 曾光平 +2 位作者 冯宏芳 隋平 朱炜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0-263,共4页
关键词 对流云 降水效率 总降水量 多元回归分析 雷达资料 降水估测 雨量资料 衰减作用 降水事件 平均方法 雷达回波 一致性 连续性 参数值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怀俊 刘爱鸣 +1 位作者 陈世阳 黄东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43-47,共5页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逐时数字红外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1998年6月18~19日福建省闽北地区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等演变特征及湿斜压锋区和低空西南急流对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大暴雨形成...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逐时数字红外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1998年6月18~19日福建省闽北地区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等演变特征及湿斜压锋区和低空西南急流对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大暴雨形成和发生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 对流云团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熵神经网络及其在闽北大雨以上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木贵 江彩英 +1 位作者 张信华 赖荣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20-225,共6页
基于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准则的BP神经网络(ANN-MSE)并不适合解决小概率天气事件的预报问题,引进一种改进的以交叉熵函数为目标函数的神经网络方法(ANN-CE),该法是一个三层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其输出层只用一个节点.利用2003—2008年的ECMWF... 基于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准则的BP神经网络(ANN-MSE)并不适合解决小概率天气事件的预报问题,引进一种改进的以交叉熵函数为目标函数的神经网络方法(ANN-CE),该法是一个三层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其输出层只用一个节点.利用2003—2008年的ECMWF预报场资料,把该法用于福建省南平市4—6月部分大雨或以上降水96h预报中,分别用原始因子和PCA降维后的主因子建立了ANN-CE预报模型和ANN-MSE预报模型,用这些模型对2009—2010年独立样本进行了试报.测试结果显示主因子预报模型TS评分比原始因子预报模型高且漏报次数少,其中,主因子ANN-CE预报模型的TS评分和漏报率分别是0.51和0.17,其性能是所有模型中最好且最为稳定的,是一种适合于小概率事件预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交叉熵 分类预报 概率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3月5日闽北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木贵 张信华 +2 位作者 傅伟辉 赖荣钦 冯晋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0-267,共18页
2010年3月5日16:20(北京时,下同)-19:50发生在闽北的强对流天气主要由中尺度对流回波群中的3个局地强风暴引起的,其中最强的单体是一典型的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它在沿途220km产生了强降雹。本文利用建阳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资料和... 2010年3月5日16:20(北京时,下同)-19:50发生在闽北的强对流天气主要由中尺度对流回波群中的3个局地强风暴引起的,其中最强的单体是一典型的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它在沿途220km产生了强降雹。本文利用建阳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资料和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单体的演变特征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经典超级单体出现在具有地形锢囚特征的地面中低压内,该低压则处于高空槽前、西南中空急流下方、850hPa锋区切变南侧以及低空急流前方;该单体在地面中低压西部冷锋上生成后沿着地面辐合线移动并穿过低压中心,到达低压东部的静止锋冷区后减弱,生命史为4h52min,并始终维持相对的孤立状态,平均移速为75km.h-1,属于高质心对流系统。(2)成熟阶段(15:57-18:47),该单体维持中等强度以上的中气旋及相关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低层钩状回波等经典超级单体特征,并出现了3次高峰,相应的中气旋在高峰期均有增强并向地面伸展。其中,在第二次高峰期出现了垂悬回波下降和钩状回波更新以及BWER消失现象,这一期间出现的龙卷涡旋特征进一步表明产生龙卷的可能性很大;在第三次高峰期也出现了类似演变特征,但更为典型的是中气旋最终发生了锢囚,形成长达30min的涡旋状回波。此外,在第一和第二次高峰期风暴左前方多次出现了阵风锋回波,而右后侧却未出现此现象,这也是一种有利于风暴维持的特征。(3)主要的风暴尺度环境特征是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0~6km风切变是39m.s-1)、强的相对风暴入流(17m.s-1,0~2km)和高的相对风暴螺旋度(418m2.s-2,0~2km);与典型的经典超级单体风暴环境不同的是:风随高度顺转(90°,300hPa以下)不仅表现在低层还表现在中上层(25°,500~300hPa)。最后对风暴成熟阶段的3次高峰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超级单体风暴 中气旋 垂直风切变 涡旋状回波 阵风锋回波 龙卷涡旋特征(TV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北冰雹概念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秋萍 傅伟辉 +1 位作者 吴木贵 赖荣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1,共4页
通过对近 1 0年 6 4次降雹过程进行分析 ,将天气类型分为 3种 ,然后归纳总结各天气型下的雹云源地、路径、回波特征、物理量特征 ,建立闽中北冰雹
关键词 冰雹 天气过程分析 雹云源地 路径 回波特征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