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建瓯市雷竹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振清 《世界竹藤通讯》 2013年第5期40-43,共4页
近年来,建瓯市雷竹发展较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雷竹笋市场集散中心。但雷竹发展中也存在着引种盲目、种植技术缺乏、销售市场了解不清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瓯市发展雷竹产业要科学规划、科学培育、科学组织... 近年来,建瓯市雷竹发展较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雷竹笋市场集散中心。但雷竹发展中也存在着引种盲目、种植技术缺乏、销售市场了解不清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瓯市发展雷竹产业要科学规划、科学培育、科学组织销售、科学发展加工业的建议,为发展雷竹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产业发展 建议 福建建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建瓯市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振清 《世界竹藤通讯》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福建省建瓯市现有竹林面积8.3万hm2,位居全国首位,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该文回顾总结了建瓯市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面对竹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市场对笋竹产品的新要求,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战略,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竹产业健康、... 福建省建瓯市现有竹林面积8.3万hm2,位居全国首位,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该文回顾总结了建瓯市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面对竹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市场对笋竹产品的新要求,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战略,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竹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产业 利用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德祥 廖晓丽 +2 位作者 李成伟 叶倩玲 陈平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以福建省1998、2003、2008年连续3期森林资源固定样地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对福建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进行期间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福建省林业的发展,自1998年其... 以福建省1998、2003、2008年连续3期森林资源固定样地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对福建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进行期间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福建省林业的发展,自1998年其森林碳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均碳密度由38.55 t/hm2上升至65.65 t/hm2,已超过全国41.1 t/hm2的平均碳密度,但从其年龄结构上分析,近熟林以上的森林碳储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其碳密度呈下降趋势,则表明近熟林以上森林质量有所下降,森林结构仍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林种群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远征 吴鹏飞 +4 位作者 侯晓龙 王荣伟 刘爱琴 黄勇来 郑群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0-535,共6页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2个样地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林的优势种群多数为广生态位,对资源有一定共享性,其中沉水樟的生态位宽度最大...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2个样地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林的优势种群多数为广生态位,对资源有一定共享性,其中沉水樟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且在群落径级分布中占绝对优势,表明沉水樟种群在群落中具有比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其中大于0.5的种对占44.9%;相对来说,沉水樟与生态位较宽树种的重叠值较大,生态位重叠值多为0.05~0.10,没有大于0.10的,表明目前沉水樟尚能适应该群落生境,与群落中其他树种竞争还不激烈,可以与生态位较宽的物种形成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樟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种群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瓯市竹林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鲍思屹 徐梦洁 +1 位作者 林振清 庄舜尧 《竹子学报》 2018年第1期29-36,共8页
运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建瓯市1978-2015年近40 a来竹林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旨为当地竹林地管理及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5年建瓯市竹林土壤有机质分布整体呈现东北与西南较高,... 运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建瓯市1978-2015年近40 a来竹林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旨为当地竹林地管理及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5年建瓯市竹林土壤有机质分布整体呈现东北与西南较高,其他区域偏低的特点;建瓯市竹林土壤有机质在研究期初和期末的平均质量分数有所下降,分别为3.13%和3.03%;空间相关距离也有所下降,分别为802 m和620.4 m。近40 a来建瓯市毛竹林土壤有机质Ⅰ级与Ⅲ级土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68%和17.3%,而Ⅱ与Ⅳ级土壤面积分别减少了17.4%和4.63%,人类活动对竹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强;高程、坡度与坡向等地形因子对建瓯市部分区域竹林土壤有机质变化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在竹林土壤的规划与管理上要基于地形因素基础上考虑人为措施的影响,为可持续利用竹林土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时空变异 建瓯 地统计学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振清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6,46,共7页
毛竹产业是建瓯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毛竹林产量和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了解毛竹林土壤的基本肥力性质则是开展毛竹合理施肥,提高毛竹林生产力的基础。研究采集了全市不同乡镇毛竹林土壤表层0~20 cm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 毛竹产业是建瓯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毛竹林产量和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了解毛竹林土壤的基本肥力性质则是开展毛竹合理施肥,提高毛竹林生产力的基础。研究采集了全市不同乡镇毛竹林土壤表层0~20 cm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与全量氮磷钾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瓯市各乡镇毛竹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8%,高于当地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48 g.kg-1,与农田土壤大致相当;土壤C/N要显著高于农田土壤;毛竹林土壤中全磷含量平均为2.48 g.kg-1,全钾含量平均为19.09 g.kg-1,相对较高。建瓯毛竹林土壤有机及氮磷钾含量在不同乡镇中分布极为不均,由地统计学插值图件可见,有机质含量在北部及西南部分较高,全氮在四周乡镇较高,全磷在西部较高,全钾在北部及西南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瓯 毛竹林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瓯市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林振清 《竹子研究汇刊》 2006年第2期38-42,共5页
福建省建瓯市现有竹林面积8.3万hm2,位居全国首位,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该文回顾总结了建瓯市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面对竹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市场对笋竹产品的新要求,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战略,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竹产业健康、... 福建省建瓯市现有竹林面积8.3万hm2,位居全国首位,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该文回顾总结了建瓯市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面对竹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市场对笋竹产品的新要求,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战略,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竹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产业 利用现状 发展对策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振清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7-21,共5页
采集建瓯市毛竹林表层(0~20 cm)土壤,分析其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表层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66.7 mg.kg-1,高于农田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为9.93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速效钾含量为55.4 mg.kg... 采集建瓯市毛竹林表层(0~20 cm)土壤,分析其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表层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66.7 mg.kg-1,高于农田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为9.93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速效钾含量为55.4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氮含量的变异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引起。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养分存在富氮低磷缺钾的现象,在生产实践中应重视磷肥和钾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空间分布 建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产权多元化对森林资源管理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钟涛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0期174-175,共2页
指出了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对森林资源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我国林业产权多元化的内涵,从指导思想、法律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林业产权 多元化 森林资源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瓯市银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小玲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z1期118-120,共3页
分析了建瓯市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提出了加快建瓯银杏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思路 和对策,为建瓯市大力发展银杏产业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建瓯 银杏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建瓯水青冈种子雨特征研究
11
作者 陈国兴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44-48,共5页
2018年9月14日至11月28日,在福建省建瓯市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天然林内选取42株不同胸径(D)成年水青冈进行种子雨收集,研究水青冈的种子雨时序特征。结果表明:(1)水青冈种子雨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至11月下旬,共76 d;(2)水青冈种子... 2018年9月14日至11月28日,在福建省建瓯市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天然林内选取42株不同胸径(D)成年水青冈进行种子雨收集,研究水青冈的种子雨时序特征。结果表明:(1)水青冈种子雨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至11月下旬,共76 d;(2)水青冈种子降落的时序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呈波浪式变化,降落高峰出现在种子雨后期,有活力的种子降落高峰也出现在种子雨后期;(3)40 cm≤D<50 cm,50 cm≤D<60 cm的水青冈种子雨密度高于D<40 cm和D≥60 cm的;(4)种子雨密度大于200粒·m^-2时,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种子雨密度小于150粒·m^-2时,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青冈 种子雨 时序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竞争对杉木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2
作者 黄健 吴凯 +3 位作者 Muhammad Ahtesham Aslam 黄勇来 马祥庆 吴鹏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5,共8页
通过研究杉木幼苗在不同光竞争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叶片C、N、P化学计量响应策略,以探究光竞争环境下杉木叶片营养利用及生长适应性规律。选择生长均一杉木无性系幼苗,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通过调整相邻盆栽容器高度差以模拟相邻杉木获得不... 通过研究杉木幼苗在不同光竞争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叶片C、N、P化学计量响应策略,以探究光竞争环境下杉木叶片营养利用及生长适应性规律。选择生长均一杉木无性系幼苗,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通过调整相邻盆栽容器高度差以模拟相邻杉木获得不同光资源优势,形成具有明显光资源竞争优势植株(优势木)及竞争劣势的相邻植株(竞争木),根据调整后的高度差共设置3个光竞争强度:强度光竞争(高度差0 cm)、中度光竞争(高度差8 cm)、轻度光竞争(高度差16 cm),通过测定分析光竞争模拟处理1 a后参试幼苗苗高和地径、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叶片C、N、P含量的差异性,分析各元素间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光竞争强度的减小,竞争木苗高比优势木高6.04%,地径比优势木小17.51%,根冠比增大,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增大至40.0%。随着光竞争强度的减小,竞争木植株叶片N含量增多达21.63 g/kg;优势木叶片C、P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随光竞争强度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且显著大于竞争木(P<0.05);优势木C/N、C/P均随着光竞争强度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竞争木C/P随光竞争强度的减小而增大。优势木叶生物量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竞争木茎生物量与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光资源竞争位置杉木幼苗生长特性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光竞争强度适应策略有差异,表现为随光竞争强度的减小,处于光竞争劣势的竞争木生物量主要分配于地下根系,幼苗株形呈现“细高”的生长趋势;与之相反,光资源竞争的优势木则将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叶片,同时C、P含量明显减小,株形呈现“矮粗”的生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资源竞争 杉木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长特性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不同强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变化动态 被引量:36
13
作者 陈辉荣 周新年 +3 位作者 蔡瑞添 胡喜生 巫志龙 周成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7,共8页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结构参数,研究了4种不同强度择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后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弱度和中度择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呈增长趋...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结构参数,研究了4种不同强度择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后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弱度和中度择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呈增长趋势,强度和极强度择伐则呈下降趋势;择伐并未改变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各样地林分均为聚集分布,中度择伐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的林木数大幅增加。总的来说,弱度和中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正趋向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择伐 动态 天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不同强度采伐10a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3 位作者 巫志龙 罗积长 蔡瑞添 林海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The soil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mixed stand of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different cutting operation site after 10 years(high intensity,45.8%;over-high intensity 67.1%;clear cutting)were quantit... The soil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mixed stand of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different cutting operation site after 10 years(high intensity,45.8%;over-high intensity 67.1%;clear cutting)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lk density of soil and the damage rate of soil structure increased,while the saturated water retention of soil and the total porosity of soil decreased.The content of soil nutrient generally decreased.The soil aggregate,soil water content property and porosity,and soil nutrient were not recovered after 10 years.With the felling intensity increasing,the destruction has deteri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择伐 皆伐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沉水樟的濒危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远征 马祥庆 +2 位作者 冯丽贞 黄勇来 郑群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01-1406,共6页
2003-2004年对沉水樟生殖物候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从沉水樟的生殖繁育过程及其种子品质两方面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以探讨沉水樟种群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沉水樟的花期长达3个月,而盛花期只有15d左右,杂交... 2003-2004年对沉水樟生殖物候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从沉水樟的生殖繁育过程及其种子品质两方面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以探讨沉水樟种群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沉水樟的花期长达3个月,而盛花期只有15d左右,杂交指数值为2,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自交。花粉胚珠比值为244.7~2588,为风媒传粉的自花授粉植物;(2)沉水樟种子横径为0.50~O.83cm,纵径为0.87~1.28cm,结实量比较多,但由于不同物候期重叠,落果率高,果实产量低;(3)沉水樟的生育期长达19个月,其中果实发育期16个月,在漫长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种子病虫危害严重,存在严重的空心现象,影响了沉水樟种群的天然更新,这是导致沉水樟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为破坏和对现代生境不适应也是影响沉水樟种群濒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樟 繁育系统 种子品质 濒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择伐10年后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新年 巫志龙 +3 位作者 郑丽凤 蔡瑞添 罗积长 林海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28,共4页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及其养分含量仍未恢复,但弱度择伐和中度择伐则与未采伐林地比较接近,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林地凋落物及养分含量在择伐10年后基本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择伐 凋落物现存量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作业体系下天然林直径分布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2 位作者 胡喜生 巫志龙 蔡瑞添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4,共3页
选择4种直径分布函数(Weibull函数、负指数函数、Γ函数和β函数)对天然针阔混交林不同择伐强度(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作业下直径结构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各样地直径分布均为左偏,中小径阶林木居多;除弱度... 选择4种直径分布函数(Weibull函数、负指数函数、Γ函数和β函数)对天然针阔混交林不同择伐强度(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作业下直径结构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各样地直径分布均为左偏,中小径阶林木居多;除弱度择伐峰度为负,其余样地为正;变动系数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弱度择伐符合Weibull分布和β分布;中度择伐符合Weibull分布、负指数分布和Γ分布;强度择伐符合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分布;极强度择伐对4种分布均不接受。Weibull分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基本可以用来拟合择伐作业后林分直径分布,拟合结果可以从侧面检验择伐作业体系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分布模型 天然林 择伐强度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椽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前宇 谢锦忠 +1 位作者 张玮 林振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9-526,共8页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tasca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tasca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竹种的相应值。椽竹的胸径和平均壁厚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竹枝生物量干质量(Bt),竹叶生物量干质量(Bf),竹秆生物量干质量(Bs),地上部分生物量干质量(Ba),全竹生物量干质量(Wbt)与胸径(D)和平均壁厚(A)间相关关系的拟合模型分别Bt=-2 672.765+1 299.919D+59.298D2-36.222D3,Bf=-2 756.615+1 290.910D+95.822D2-34.991D3,Bs=-4 016.535+2 161.650D+21.755D2-45.453D3,Ba=-7 445.916+3 952.480D+45.439D2-96.666D3,Wbt=-7 360.122+3 933.155D+41.158D2-93.171D3,Bt=-1 914.129+739.465A+30.261A2-61.285A3,Bf=-3 342.800+1 228.745A-1.165A2-104.356A3,Bs=-6 103.838+1 790.994A+44.430A2-13.674A3,Ba=-9 770.036+2 464.708A+19.688A2-23.782A3,Wbt=-9 914.842+2 912.175A+25.624A2-23.513A3。根据以上公式估算出椽竹林单株平均秆生物量为1.52 kg.株-1,单株平均全竹生物量2.31 kg.株-1,单位面积秆生物量3.28 kg.m-2;单位面积全竹生物量4.96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椽竹 生物量 模型 胸径 平均壁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椽竹出笋与幼竹生长规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玮 林振清 +2 位作者 杨前宇 陈浙勇 谢锦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2,共5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了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椽竹的自然出笋期为5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7月中旬出笋的新竹成竹率最高(85.5%)。椽竹出笋期划分为初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盛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末期(9月下旬至11月上旬)3个时期,其中出笋盛期的笋数量占全期的80.7%,成竹率达70.7%。2较早(6-7月)出笋的新竹,高生长历期较长(最长达116 d),8月出笋的新竹秆高生长总量最大(平均达7.8 m)。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效果较好,呈"慢—快—慢"的规律。36-9月出笋的新竹笋箨开始脱落的时间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6-7月出笋的新竹在9月下旬开始抽枝,8月出笋的新竹在10月中旬开始抽枝;在8月中旬前出笋的新竹基本当年能完成抽枝长叶,其后出笋的新竹至来年4-5月才能完成抽枝长叶过程;在出笋末期出笋的新竹由于生长期较短,新竹木质化不完全,笋箨基本不脱落,枝芽受低温抑制极少萌发,冬季极易遭受冻害而死。研究结果为椽竹林科学培育及快繁育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椽竹 出笋期 幼竹高生长 幼竹抽枝长叶 耐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不同择伐强度后林分生长动态仿真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新年 胡喜生 +5 位作者 陈辉荣 郑丽凤 林海明 巫志龙 周成军 郑端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构建单木生长模型和具有时间序列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模型,并结合OnyxTREE和3DsMAX技术,实现不同强度择伐样地不同生长时期的林分生长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林分生长模拟,具有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对...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构建单木生长模型和具有时间序列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模型,并结合OnyxTREE和3DsMAX技术,实现不同强度择伐样地不同生长时期的林分生长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林分生长模拟,具有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对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林业课程的直观教学等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生长动态 择伐强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