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息态脑电图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鑫磊 魏伟 +5 位作者 宋健 赵雨晴 孔维橙 蔡嘉玉 施浩然 薛偕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目的探讨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的脑卒中患者的静息态脑电图的电生理特征,并分析其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24年3月至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招募71例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卒中组,同时招募63例... 目的探讨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的脑卒中患者的静息态脑电图的电生理特征,并分析其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24年3月至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招募71例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卒中组,同时招募6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19导静息态脑电图采集受试者的脑电数据,计算同源电极对的脑对称性指数(pdBSI)和Delta/Alpha比值(DAR)。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恢复水平,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相比对照组,卒中组在全局导联、额叶区域、中央区域和区域的Theta频段的pdBSI提高(|Z|>3.016,P<0.01);全局导联、额叶区域和后部区域的pdBSI Beta2提高(|Z|>3.222,P<0.01);全局导联、额叶区域、中央区域和后部区域的DAR均提高(|Z|>6.565,P<0.001)。卒中组全局导联(r=-0.280,P=0.018)和中央区域(r=-0.304,P=0.010)的pdBSI Delta与FMA-UE评分呈负相关;全局导联(r=-0.289,P=0.014)、中央区域(r=-0.244,P=0.040)和后部区域(r=-0.356,P=0.002)的pdBSI Beta1与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全局导联(r=-0.431,P<0.001)、额叶区域(r=-0.429,P<0.001)、中央区域(r=-0.491,P<0.001)和后部区域(r=-0.482,P<0.001)的DAR均与FMA-U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Delta频段(0.5~4 Hz)和Beta频段(13~20 Hz)的半球间频谱功率不对称性,以中央区域较为明显,并与上肢活动受限相关。pdBSI Delta、pdBSI Beta1和DAR是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潜在神经电生理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电图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蔡憐环 陈辉 庞书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23,共3页
目的了解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评估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调查表对4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得分为51~173(132.43±19.... 目的了解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评估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调查表对4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得分为51~173(132.43±19.71)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ADL评分、经济收入、主要照顾者是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17.4%。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复原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年龄大、非脑力劳动者、ADL评分低、经济收入低、无家属照顾者的患者康复复原力水平较低。护理人员应重视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复原力评估及干预,帮助其积极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期 康复 复原力 影响因素 康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脾俞对衰老大鼠腰骨骼肌萎缩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陈艺敏 杨正瑜 +4 位作者 陈群 金京 郑其开 王和鸣 陈少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脾俞对衰老大鼠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脾俞改善骨骼肌萎缩以防治腰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每日项背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300 m... 目的观察针刺脾俞对衰老大鼠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脾俞改善骨骼肌萎缩以防治腰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每日项背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300 mg/(kg·d)],其余3组大鼠每日项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的D-半乳糖,连续12周。第9周开始,针刺组取双侧脾俞进行针刺,阳性药物组采用混合氨基酸灌胃,连续4周。用HE染色对骨骼肌组织形态进行观察,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IL-1β、IL-6T、NF-α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NF-κB、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骼肌细胞间隙变宽,部分肌细胞圆形化,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多,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上升(P<0.001、P<0.01和P<0.05),p-Akt、NF-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阳性药物组,肌间隙窄,肌细胞排列更紧密,凋亡数量减少,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P<0.01、P<0.01和P<0.05),p-Akt、NF-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01)。结论针刺脾俞可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骨骼肌衰老,并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减少骨骼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针刺脾俞治疗腰痛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性骨骼肌萎缩 针刺 脾俞 Akt/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醇A保护血脑屏障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云飞 李惠红 +2 位作者 魏伟 周阳杰 薛偕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 探讨泽泻醇A(alisol A, AA)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改善皮层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障碍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方法 构建小鼠... 目的 探讨泽泻醇A(alisol A, AA)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改善皮层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障碍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方法 构建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GCI/R)体内动物模型,AA灌胃干预7 d(30 mg·kg^(-1)),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旷场和Y迷宫实验检测神经功能,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检测皮层相关代谢物质水平,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观察皮层BBB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层MMP-9蛋白表达,分子对接分析AA与MMP-9结合的可能性。结果 相较于假手术组(Sham), GCI/R组小鼠mNSS评分升高、旷场总路程和中心路程占总路程比值均减少、Y迷宫交替率降低(P<0.01),而AA干预组(GCI/R+AA)较GCI/R组小鼠mNSS评分降低、旷场总路程和中心路程占总路程比值增加、Y迷宫交替率增加(P<0.01)。MRS检测发现GCI/R组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表达降低,胆碱、肌醇和牛磺酸表达升高(P<0.01);GCI/R+AA组小鼠γ-氨基丁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表达升高,胆碱、肌醇和牛磺酸表达降低(P<0.01)。TEM发现GCI/R组小鼠脑微血管基膜塌陷、管腔变窄;内皮细胞被激活、质膜褶皱且间隙变大,紧密连接破坏;星形胶质细胞终足肿胀。GCI/R+AA组小鼠血管管腔充盈;内皮细胞质膜平整,紧密连接完好;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相对正常。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GCI/R组小鼠皮层MMP-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GCI/R+AA组明显降低(P<0.05)。分子对接发现AA与MMP-9可通过TYR-50和ARG-106两个基团结合,结合能为-6.24 kcal·mol^(-1)。结论 AA治疗可改善GCI/R小鼠皮层CIR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升高造成BBB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泽泻醇A 血脑屏障 神经保护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白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游咏梅 郑玲 +4 位作者 饶婷 陈白 林淑芳 黄赛娥 江一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13-211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出血(ICH)大鼠运动功能和白质损伤(WMI)的影响。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ICH组、ICH+电针组,每组12只;其中ICH组、ICH+电针组被制备右侧纹状体脑出血模型;ICH+电针组给...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出血(ICH)大鼠运动功能和白质损伤(WMI)的影响。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ICH组、ICH+电针组,每组12只;其中ICH组、ICH+电针组被制备右侧纹状体脑出血模型;ICH+电针组给予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3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7 d;7 d后采用转角测试、转棒实验测试评估运动功能;劳克坚牢蓝(LFB)染色、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荧光表达评估WMI情况;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针治疗降低脑出血大鼠右转的频率、增加转棒停留时间(P<0.05),电针干预能够减少脑出血带来的髓鞘破坏、增加MBP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和神经元损伤、抑制TNF-α、IL-1β表达(P<0.05)。结论:电针通过降低了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和神经炎症,减轻纹状体WMI和神经元损伤,促进ICH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曲池 足三里 脑出血 运动功能 白质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银-氧化钛-壳聚糖复合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美洲大蠊多肽
6
作者 付仰志 齐烨迪 +1 位作者 陈荣林 余丽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3-688,共6页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电化学检测美洲大蠊多肽1(IPMTAPGI-NH_(2))的新方法。实验以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Ag-TiO_(2)-CS)复合物作为信号放大材料用于修饰电极,通过壳聚糖包埋法将抗体固定在修饰有Ag-TiO_(2)-CS纳米复合物的金电极上,通过...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电化学检测美洲大蠊多肽1(IPMTAPGI-NH_(2))的新方法。实验以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Ag-TiO_(2)-CS)复合物作为信号放大材料用于修饰电极,通过壳聚糖包埋法将抗体固定在修饰有Ag-TiO_(2)-CS纳米复合物的金电极上,通过多肽和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制备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验表明,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所设计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线性范围为1~25 ng/mL,检测限可低至0.83 ng/mL。将所建立的新方法应用于美洲大蠊制剂康复新液中该多肽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4.97%~108.1%之间,回收率良好。本研究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美洲大蠊制剂中该多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多肽 电化学 纳米材料 康复新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形胶质细胞NDRG2/GLT-1通路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摄取及突触间隙的影响
7
作者 张幻真 黄丽梅 +5 位作者 林志刚 陈水金 陈乐春 江煜 陈进城 蒋晶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5-2132,共8页
目的 基于星形胶质细胞NDRG2/GLT-1通路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摄取及突触间隙的影响,阐释推拿的潜在镇痛机制。方法 随机将54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18只),模型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 目的 基于星形胶质细胞NDRG2/GLT-1通路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摄取及突触间隙的影响,阐释推拿的潜在镇痛机制。方法 随机将54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18只),模型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模型,推拿组在CCI模型制备成功后第4天起接受按揉“委中”穴干预,连续干预14天。观察每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机械痛阈值的变化,评估推拿的镇痛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脊髓背角N-myc下游调控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2,NDRG2)、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transporter1,GLT-1)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ail fibrillary acidicprotein,GFAP)的共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NDRG2、GLT-1 mRNA的水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突触间隙谷氨酸的浓度;透射电镜观察突触间隙的宽度。结果 CCI造模后,模型组较空白组机械痛阈值持续下降(P<0.01),脊髓背角NDRG2与GFAP共标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GLT-1与GFAP共标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星形胶质细胞中NDRG2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GLT-1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谷氨酸浓度显著增高(P<0.01);突触间隙明显缩窄(P<0.01)。推拿干预后,显著逆转上述趋势,推拿组较模型组于CCI术后11天起机械痛阈值上升(P<0.01),脊髓背角NDRG2与GFAP共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LT-1与GFAP共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并下调星形胶质细胞中NDRG2 mRNA表达(P<0.01),恢复GLT-1 mRNA表达(P<0.01);谷氨酸浓度降低(P<0.05);突触间隙相对增宽(P<0.05)。结论 推拿可能通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NDRG2/GLT-1通路摄取谷氨酸这一过程,恢复突触间隙宽度,逆转突触可塑性,在脊髓层面减轻CCI模型大鼠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神经病理痛 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 镇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系统疾病物理治疗》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秋蓉 罗庆禄 +3 位作者 梁杰 王晓玲 柳维林 江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1-913,共3页
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使许多疾病的生存期延长,各种疾病的恢复期需进一步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社会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大,尤其是不同专科人才,如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等。
关键词 心肺系统疾病 物理治疗师 教学模式 课程 康复治疗 生存期延长 作业治疗师 医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云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芗斌 侯美金 +4 位作者 陶静 林莉莉 饶婷 钟锦然 林正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8-1333,共6页
目的:观察太极"云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探讨时空参数与平衡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个社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招募患者各14例及16例,在基础治疗上分别进行为期12周太极"云手"和常规平... 目的:观察太极"云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探讨时空参数与平衡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个社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招募患者各14例及16例,在基础治疗上分别进行为期12周太极"云手"和常规平衡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量表及步态分析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1)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仅步频患/健比增加显著(P<0.05);试验组的患侧和健侧总支撑相百分比均缩短(P<0.05和P<0.01),患侧和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增加显著(P<0.05和P<0.01);患侧和健侧的单足支撑期百分比增加显著(P<0.05);健侧的双足支撑期百分比缩短显著(P<0.01)。(2)治疗后两组Berg评分均提高显著(P<0.01)。(3)在排除基线差异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各步行时空参数及Berg评分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中改善的步行时空参数与Berg评分的差值之间无显著性相关。(5)治疗前患侧、健侧的步长、跨步长、步频、步速与Berg评分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60,0.67,0.65,0.66,0.60,0.60,0.38;P<0.01);步宽与Berg评分存在中度负相关(r=-0.49;P<0.05)。总支撑期时间的患/健侧比值,单足支撑相所占百分比的患/健侧比值与Berg评分均存在中度正相关(r分别为0.43、0.66;P<0.05),而摆动相和双足支撑相所占百分比的患/健侧比值则与Berg评分存在中度(r=-0.67;P<0.01)、低度负相关(r=-0.37;P<0.05)。结论:太极"云手"训练与常规平衡康复训练均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但两种干预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太极"云手"训练有助于改善步态周期的时相百分比,提高患者的步行质量和效率,但改善的步行时空参数与平衡功能的改善无明显相关。"云手"训练作为中医康复适宜技术之一,可以在社区偏瘫障碍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云手 步态 时空参数 平衡功能 Berg量表 脑卒中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穴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18F-FDGPET/CT成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卓沛元 柳维林 +7 位作者 吴洁 张颖铮 李珑 金昊 林如辉 黄佳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以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1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百会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阴性野生小鼠为...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以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1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百会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阴性野生小鼠为野生组。百会组电针百会穴,非穴组电针非穴,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4周,野生组和模型组不干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观察各组小鼠大脑18F-FDG摄取率的水平;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百会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非穴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百会组小鼠18F-FDG摄取率高于野生组、模型组以及非穴组。结论:电针百会穴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小鼠脑内葡萄糖代谢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百会穴 18氟-脱氧葡萄糖 脑葡萄糖代谢 APP/P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MyD88/JNK信号通路的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坚 柳维林 +4 位作者 王露露 林云娇 叶晓倩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7-851,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是否通过TLR4/My D88/JNK信号通路产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TC染色观察脑缺... 目的: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是否通过TLR4/My D88/JNK信号通路产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后梗死体积;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TLR4、My D88的蛋白表达以及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梗死体积(P<0.05);电针可以抑制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TL4、My D88的蛋白表达(P<0.05),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能通过抑制TLR4/My D88信号通路,降低JNK的磷酸化,从而产生对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TLR4/MyD88/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宋长明 黄佳 +5 位作者 林冰冰 杨敏光 张秀峰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手术组(n=19)。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筛...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手术组(n=19)。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穴7 d。采用Longa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T2加权成像观察脑梗死体积;Barnes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onga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Barnes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均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0.001)。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突触结构溶解,数量减少,囊泡稀疏、破坏;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囊泡较多。结论电针百会、神庭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CA1区突触的超微结构,提高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突触 超微结构 学习记忆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鲜 黄佳 +6 位作者 柳维林 上官豪 郑薏 王露露 林云娇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血供。电针组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治疗3 d。HE染色观察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ED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周围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P<0.05),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减轻,ED1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促炎因子的释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小胶质细胞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斌 李钻芳 +2 位作者 林如辉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9-733,共5页
目的:通过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皮质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阐明其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模型(MCAO)及电针(MCAO+EA)组,以Zea Longa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目的:通过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皮质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阐明其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模型(MCAO)及电针(MCAO+EA)组,以Zea Longa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TC和Neu N染色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使用Brdu免疫组化法观察电针对梗死侧皮质细胞的增殖作用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梗死侧皮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曲池"、"足三里"两穴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元损伤;促进梗死侧神经细胞的增殖;并且提高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电针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缓解脑缺血所引起的神经损伤,同时促进梗死侧皮质的神经细胞增殖,来实现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神庭、百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LIM激酶1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洁 卓沛元 +5 位作者 林云娇 王露露 黄佳 林如辉 陶静 柳维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6-1251,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非穴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非穴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非穴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非穴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120 min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14 d,非穴组电针大鼠双侧胁下非经非穴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LIM激酶1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t>6.789,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t=8.695,P<0.001),突触数减少,LIM激酶1总蛋白(t=7.568,P<0.01)及磷酸化水平下降(t=8.874,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t>4.938,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t=-7.891,P<0.001),突触数量增多,LIM激酶1总蛋白(t=-6.473,P<0.01)及磷酸化水平上升(t=-6.579,P<0.01)。非穴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LIM激酶1磷酸化水平升高进而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学习记忆 突触可塑性 LIM激酶1 磷酸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晓玲 陈峰 +4 位作者 王勇 钟彩虹 邓杏兰 刘巧灵 谢荣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64-2468,共5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病程、体质指数(BMI)、疼痛程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积分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社区招募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KOA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疼痛视觉...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病程、体质指数(BMI)、疼痛程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积分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社区招募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KOA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WOMAC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Pro-Kin 254P型平衡测试系统评价睁眼、闭眼静态平衡能力。结果 KOA患者病程与睁眼静态平衡指标前后方向标准偏差、横向标准偏差、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横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呈正相关(P<0.05);BMI与闭眼静态平衡指标横向标准偏差、运动椭圆面积呈正相关(P<0.05);VAS与睁眼静态平衡指标y轴平均压力中心呈正相关,与罗伯长度呈负相关(P<0.05);WOMAC量表日常功能活动积分与闭眼静态平衡指标y轴平均压力中心呈正相关(P<0.05)。结论 KOA患者病程、BMI、疼痛程度、日常功能活动能力与静态平衡指标有关,患者静态平衡能力对视觉的依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姿势平衡 人体质量指数 关节痛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露露 林云娇 +5 位作者 吴洁 叶晓倩 黄佳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3-99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按照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按照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电针组行电针曲池、足三里干预21 d。电针后7 d、14 d、21 d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电针后21d小动物磁共振扫描仪T2WI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Brd U/Dcx、Brd U/Neu N免疫荧光观察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结果电针后7 d、14 d、21 d,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值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电针后21 d,电针组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室管膜下区Brd U^+/Dcx^+细胞数显著少于模型组(P<0.001),缺血周围皮质区Brd U^+/Neu N^+细胞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01)。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可能与促进增殖的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神经干细胞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白质变化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秀峰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5-778,共4页
弥散张量成像(DTI)能活体内检测大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DTI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都出现多个部位大脑白质损害,大脑白质的变化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而不同部位的白质损害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DTI有可能... 弥散张量成像(DTI)能活体内检测大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DTI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都出现多个部位大脑白质损害,大脑白质的变化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而不同部位的白质损害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DTI有可能用于监测AD进展和治疗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白质 弥散张量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筋经调控情绪缓解膝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脑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宇涛 牛晓敏 +4 位作者 洪昆达 陈剑 邱志伟 金灵璐 仲卫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78-1484,共7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易筋经干预前后,疼痛、焦虑以及脑区局部一致性(ReHo)的变化情况,探讨易筋经调控情绪缓解膝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脑机制。方法:将38例膝骨关节炎(KOA)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配到易筋经组、静蹲组各19例,最终易筋经组1...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易筋经干预前后,疼痛、焦虑以及脑区局部一致性(ReHo)的变化情况,探讨易筋经调控情绪缓解膝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脑机制。方法:将38例膝骨关节炎(KOA)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配到易筋经组、静蹲组各19例,最终易筋经组18例,静蹲组16例完成试验。两组分别进行易筋经训练、静蹲训练,干预周期均为每周3次,每次30min,连续12周。所有受试者干预期间均未服用止痛药物。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分析组间、组内差异。结果:12周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改善(P<0.05),易筋经组效果优于静蹲组(P<0.05);易筋经组干预前后HAMA评分显著下降(P<0.05)。易筋经组干预后右侧颞极: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中央沟盖、右侧脑岛、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右侧颞上回、右侧缘上回、右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侧补充运动区、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等脑区ReHo值较干预前增强(P<0.05);静蹲组干预后右侧梭状回ReHo值较干预前增加(P<0.05);组间比较发现,易筋经组较静蹲组右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右侧角回、右侧顶上回等脑区ReHo值变化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KOA慢性疼痛患者疼痛与焦虑呈正相关(P<0.05);右侧角回、右内侧和旁扣带脑回激活峰值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易筋经能够缓解KOA慢性疼痛、焦虑症;KOA慢性疼痛严重程度与焦虑症相关;易筋经调节情绪相关脑区激活程度,从而缓解KOA慢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慢性疼痛 易筋经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俞坤强 林如辉 +2 位作者 陶静 林浴坤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大鼠。模型组、电针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大鼠。模型组、电针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7d。各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的体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同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学习记忆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