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会论略
1
作者 杨卫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会伴随教育学科的制度化而产生、发展,彰显“学科之会”面相。简洁高效的组织架构,专题研究、学术讲演、刊物发行等主要会务,展现出学术社团的应有风采。尽管大学教育学会的会员以教育院系学生为主体,折射出学科规训...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会伴随教育学科的制度化而产生、发展,彰显“学科之会”面相。简洁高效的组织架构,专题研究、学术讲演、刊物发行等主要会务,展现出学术社团的应有风采。尽管大学教育学会的会员以教育院系学生为主体,折射出学科规训的张力,但作为教育学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院系教师以及教育学人穿梭其中,或引领、或襄助、或鼓励大学教育学会学术研究活动的展开,实乃职责所在,从而形塑了师生共研的学术场景。大学教育学会成为聚集教育专业人员以及有志于研究教育者“坐而论道”“起而习行”的又一重要平台,不仅提升了会员的教育学术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而且有益于大学教育系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大学教育学会 教育学术 教育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传统路径与时代转向 被引量:1
2
作者 俞兆达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集中概括了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素与基本架构,不仅是现代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也是打开高校人才培养实践“黑箱”的重要切口。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路径(主要包括“互...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集中概括了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素与基本架构,不仅是现代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也是打开高校人才培养实践“黑箱”的重要切口。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路径(主要包括“互动-关系”路径、“阶段-属性”路径和“组织-职能”路径)与“自下而上”的微观分析路径(具体涉及“个体-发展”路径、“潜能-结构”路径和“资本-价值”路径)。这两种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路径各有得失,但都缺乏对中观分析路径的内在衔接,无法充分观照高校主体立场及其人才培养多元、多维实践的异质性。由此,应立足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时代语境,转向把“模式”作为方法,着眼核心要素框架,聚焦关系生态建构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观分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宏观路径 微观路径 中观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