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居民资产选择与农村经济成长 被引量:4
1
作者 连建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考察了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资产选择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居民资产选择行为过程中选择路径的变化,并进一步探究了形成当前农村居民资产选择格局的原因以及对农村经济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居民 资产选择 农村经济 金融资产结构 生产性固定资产 实物资产 储蓄存款 资产存量 人力资产投资 住宅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碧霞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还明显偏低 ,原因在于政府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极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以及农民负担较重等。本文通过研究农村居民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和投资...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还明显偏低 ,原因在于政府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极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以及农民负担较重等。本文通过研究农村居民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收益率 ,就如何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环境 ,增加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积极转移 ,提高人力资本收益率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人力资本投资 投资收益率 劳动力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兼并政策研究
3
作者 陈朝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1-55,共5页
我国企业兼并现象始于80年代初期河北省保定市和湖北省武汉市。由此开始迅速扩展,在短短数年内,全国形成一个企业兼并的浪潮。据80年代累计,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共有6226户企业兼并了6996户企业,共转移存量资产82.2... 我国企业兼并现象始于80年代初期河北省保定市和湖北省武汉市。由此开始迅速扩展,在短短数年内,全国形成一个企业兼并的浪潮。据80年代累计,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共有6226户企业兼并了6996户企业,共转移存量资产82.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额5.22亿元。1989年全国先后有12个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挂牌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兼并 被兼并企业 兼并政策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集体企业 国有企业 所有制性质 产权转让 反垄断 兼并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金融约束”的消除与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4
作者 王桂堂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0,共3页
“逆向金融约束”的消除与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王桂堂一、问题的提出所谓“逆向金融约束”是指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中,资金供给方不能够按照信用制度的内在要求主导金融运行,对资金的需求方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控制,反而由资金... “逆向金融约束”的消除与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王桂堂一、问题的提出所谓“逆向金融约束”是指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中,资金供给方不能够按照信用制度的内在要求主导金融运行,对资金的需求方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控制,反而由资金的需求方主导整个金融运行,对资金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金融约束 市场经济秩序 银行 企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与建构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少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31,共5页
本文针对传统体制下以现收现付为特征的企业保障制的弊端,提出了要实现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必须各取供款基准制和受益基准制之所长,构建混合型的社会保障新机制,以收优势互补之效。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还分别对重点需要... 本文针对传统体制下以现收现付为特征的企业保障制的弊端,提出了要实现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必须各取供款基准制和受益基准制之所长,构建混合型的社会保障新机制,以收优势互补之效。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还分别对重点需要解决的养老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款基准制 失业保险 模式选择 现收现付制 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 我国社会 医疗保险基金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技革命中的结构性失业与我国的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少晖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2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结构性失业 现代科技革命 产业结构变化 第三产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技术进步 劳动就业结构 乡镇企业 过剩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东亚金融危机的起因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家骅 陈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40-46,共7页
始于1996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东亚国家面对新科技革命所采取的对策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在于东亚国家的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方面存在着市场、管理、制度的明显缺陷,再加之金融投机家索罗斯等人的兴风作浪,导致... 始于1996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东亚国家面对新科技革命所采取的对策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在于东亚国家的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方面存在着市场、管理、制度的明显缺陷,再加之金融投机家索罗斯等人的兴风作浪,导致东亚国家金融风潮不断,至今还没走出经济萧条的低谷。鉴此,正确认识东亚金融危机的起因,将有利于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金融危机 索罗斯 东亚国家 金融机构 新科技革命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金融投机 产业结构 泰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恩斯主义回潮及其失效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志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2-76,共5页
本文试图从凯恩斯陷阱内因来解析凯恩斯主义政策在中国部分失效的原因。文中描述了 1997年以来预期扰动的过程 ,论证了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一步步失效的原因。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 ,兼顾事理分析。
关键词 预期陷阱 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主义 货币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居民人力投资行为变迁与投资理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碧霞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0年第6期52-56,共5页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投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力资本投资逐渐提升 ,进入 90年代这一趋势越发显著。究其原因 ,对投资收益率的考虑、潜在失业风险、民族文化的影响是重要的因素。但是人力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 ,居民人力投资缺...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投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力资本投资逐渐提升 ,进入 90年代这一趋势越发显著。究其原因 ,对投资收益率的考虑、潜在失业风险、民族文化的影响是重要的因素。但是人力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 ,居民人力投资缺乏理性是我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理性的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模式不仅有利于居民收益最大化 ,而且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人力投资 投资收益率 理性投资 城镇居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企业买卖本公司股票问题的探讨
10
作者 吴有根 孙韬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3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本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 我国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发展 股份制改革 股票市场 浮动股票 资本充实 公开买卖 投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农村市场的价格对策思考
11
作者 陈秀鸿 林一斌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农村市场 市场开拓 农产品 价格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P指标质疑
12
作者 陈朝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14,共5页
GNP指标质疑陈朝阳(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帐户核算体系(SNA)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总量指标,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GNP来度量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水平。GNP增加意味着经济增长... GNP指标质疑陈朝阳(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帐户核算体系(SNA)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总量指标,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GNP来度量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水平。GNP增加意味着经济增长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GNP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GNP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闲暇时间 成本与收益 经济活动 度量方法 新指标 核算方法 经济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P指标质疑
13
作者 陈朝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49,共4页
GNP指标质疑陈朝阳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帐户核算体系(SNA)中的,个最重要的总量指标,目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来度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标准。GNP增加意味着经济增长已成为普遍接受的观点。GNP成了比较各... GNP指标质疑陈朝阳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帐户核算体系(SNA)中的,个最重要的总量指标,目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来度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标准。GNP增加意味着经济增长已成为普遍接受的观点。GNP成了比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但是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GNP指标 闲暇时间 成本与收益 度量方法 新指标 经济活动 自愿者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并购理论与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
14
作者 陈朝阳 《工业技术经济》 1996年第5期62-64,共3页
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我们把兼并、合并、收购统称为并购。这是因为三者有着共同的特征:第一,是以产权转让和交易为基本标志,是企业产权的整合行为;第二,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资产的集中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关键词 企业并购理论 交易费用 被并购企业 资产专用性 我国企业 规模经济 国有企业 公共选择 优势资产 并购浪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级差收益”与双重体制摩擦
15
作者 王桂堂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5,共6页
“金融级差收益”与双重体制摩擦王桂堂一、现状描述改革以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金融界普遍出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二律背反”现象。一方面,银行自身不良信贷资产越积越多①,亏损现象有增无减②;而另一方面,专业银行机构外延扩张迅... “金融级差收益”与双重体制摩擦王桂堂一、现状描述改革以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金融界普遍出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二律背反”现象。一方面,银行自身不良信贷资产越积越多①,亏损现象有增无减②;而另一方面,专业银行机构外延扩张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豪华,人均费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金融级差收益 中国 金融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就业陷阱”与建立公开失业机制
16
作者 陈少晖 罗正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配置中存在的“就业陷阱”现象的分析,揭示了这种现象形成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要走出“就业陷阱”,必须以就业市场化为导向,建立公开失业机制,剥离、分流企业冗员,使隐性失业显性化...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配置中存在的“就业陷阱”现象的分析,揭示了这种现象形成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要走出“就业陷阱”,必须以就业市场化为导向,建立公开失业机制,剥离、分流企业冗员,使隐性失业显性化。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失业 劳动力配置 国有企业 劳动者 隐性失业显性化 显性失业 陷阱 企业内部 结构刚性 政策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17
作者 刘志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6-138,共3页
从我国环境技术市场发育状况分析入手,探求我国环境技术市场的运行机制,发展障碍,并对技术市场主体培育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技术市场 运行机制 主体重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市场中的假冒伪劣行为
18
作者 林国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49,共4页
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假冒伪劣行为(以下简称“假伪”),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近年来,这股浊流在我国也开始泛滥,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产生严重的危害。假伪商品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欺世盗名,盗用他人商... 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假冒伪劣行为(以下简称“假伪”),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近年来,这股浊流在我国也开始泛滥,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产生严重的危害。假伪商品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欺世盗名,盗用他人商标以生产和推销自己的伪劣产品。这通常是在未经注册商标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根据他人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制造出与之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用于自己生产和销售的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例如假冒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中华牌香烟,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 商品流通 假冒伪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并购理论与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
19
作者 陈朝阳 《学术论坛》 CSSCI 1996年第3期14-17,共4页
企业并购理论与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陈朝阳近年来我国企业兼并、收购现象不断发生,兼并、合并、收购等概念逐渐流行起来。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我们把兼并、合并、收购统称为并购。这是因为三者有着共同的特征:第一,是以产权转让... 企业并购理论与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陈朝阳近年来我国企业兼并、收购现象不断发生,兼并、合并、收购等概念逐渐流行起来。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我们把兼并、合并、收购统称为并购。这是因为三者有着共同的特征:第一,是以产权转让和交易为基本标志,是企业产权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并购理论中 中国 国有企业 产权制度 并购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台资企业植根性的思考
20
作者 蔡勇志 郑胜利 《经济前沿》 2003年第9期26-29,共4页
近两年来,随着台湾当局'南向政策'的失败,内地市场潜力的突显,跨国公司抢滩大陆市场,以及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使得台商兴起新一波大陆投资热潮,并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形成'珠三角集群'和'长三角集群'.... 近两年来,随着台湾当局'南向政策'的失败,内地市场潜力的突显,跨国公司抢滩大陆市场,以及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使得台商兴起新一波大陆投资热潮,并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形成'珠三角集群'和'长三角集群'.台积电、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等台资芯片制造商及多家台资IC设计和封装、测试厂,已在上海形成大陆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苏州则集中了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企业中的9个,年产量将超过1000万台.包括昆山、吴江在内的整个苏州地区,目前台资IT企业已达600余家.而在苏州长江沿岸的太仓、常熟、张家港,则集中了以冶金、建材、纺织品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众多台资企业.台资企业对促进当地经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从集群角度看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现状,可以发现其植根性不足,集群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本文拟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为地方政府做好引进台资提供几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资企业 中国大陆 投资结构 技术溢出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