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江流域近年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及污染识别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天旸 石成春 +4 位作者 谢蓉蓉 李家兵 江华 陈锦 刘继辉 《渔业研究》 2022年第4期324-335,共12页
水环境污染研究是全面治理流域污染的重要抓手。以闽江流域为例,采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6个监测点位2004—202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13个点位进行主要污染识别和污染分... 水环境污染研究是全面治理流域污染的重要抓手。以闽江流域为例,采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6个监测点位2004—202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13个点位进行主要污染识别和污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支流的pH和DO高于干流,干流沿程表现为上中游低、下游高,COD和NH_(3)-N在干流自上游到下游呈现先降低后升高,TP则为先增高后降低;2)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显示研究区域pH和DO有好转趋势,而TP和NH_(3)-N污染风险较高,部分点位需加强对COD的重视;3)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出研究区域目前水体污染压力主要来自NH_(3)-N和TP,尤其需要加强流域内各支流的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 时空分布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家兵 张党玉 +4 位作者 吴春山 吴映红 周宁宇 林梦雨 谢蓉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2-278,共7页
以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变量的沉积物培养试验(pH=2.5,3.5,4.5,5.5,6.5),研究pH对湿地沉积物氮元素硝化、反硝化、矿化3个关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pH=2.5)对硝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余pH对沉积物的硝化速率... 以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变量的沉积物培养试验(pH=2.5,3.5,4.5,5.5,6.5),研究pH对湿地沉积物氮元素硝化、反硝化、矿化3个关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pH=2.5)对硝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余pH对沉积物的硝化速率影响不大,硝化细菌的数量和活性在强酸条件下限制明显。随时间推移,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减小,反硝化活性增强。偏酸条件对反硝化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主要由于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在酸性条件下不活跃或耐酸细菌数偏少。不同pH条件下,矿化速率基本无规律可循,表明pH对湿地沉积物矿化过程无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湿地沉积物 氮素转化 闽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累积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家兵 赖月婷 +5 位作者 吴如林 曹石云 谢蓉蓉 文昊 秦安贵 孙志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50-1662,共13页
于2015年7月份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布设两条样带(T1和T2),并分别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因重金属Co和V对动物和人类会造成一定危害,且闽江河口潮间带Co和V的研究较少,则对其理化性质、Co和V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程度等进行了研... 于2015年7月份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布设两条样带(T1和T2),并分别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因重金属Co和V对动物和人类会造成一定危害,且闽江河口潮间带Co和V的研究较少,则对其理化性质、Co和V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程度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Co和V的污染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该沉积物中Co和V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5.19 mg/kg、102.94 mg/kg,均高于福建省背景浓度,与其他河口对比,Co和V浓度处于中等水平。Co和V的含量由陆向海方向略有下降。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得出沉积物中Co含量呈现轻度污染状态,V呈现无污染状态。此外,Co和V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_r^i分别为7.24-14.85和1.47-4.17,表明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闽江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Co和V属于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潮间带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西陂库区沉积物甲藻孢囊的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苏玉萍 薛铖 +2 位作者 游雪静 钟燕平 顾海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8-1736,共9页
孢囊在甲藻的生活史中发挥重要作用,福建省九龙江从2009年起,暴发多次拟多甲藻水华事件。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单细胞PCR技术,对九龙江西陂库区2012—2013年不同月份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种属判定,并对甲藻孢囊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 孢囊在甲藻的生活史中发挥重要作用,福建省九龙江从2009年起,暴发多次拟多甲藻水华事件。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单细胞PCR技术,对九龙江西陂库区2012—2013年不同月份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种属判定,并对甲藻孢囊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陂库区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主要为拟多甲藻属,约占80%,其次为裸甲藻属,发现了2009年水华的优势种佩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penardii)孢囊。库区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丰度在(13.7±1.2)—(105.2±8.3)个/g干重之间。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藻孢囊的丰度与含水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反映了甲藻孢囊沿水流方向逐渐积累。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水库甲藻孢囊鉴定和萌发的研究空白,为九龙江甲藻水华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孢囊 沉积物 分布 九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感潮河段非雨季、雨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朱雨晨 吴贤忠 +2 位作者 刘瑾洁 李家兵 谢蓉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选取非雨季(2018年11月)和雨季(2019年4月)对闽江感潮河段7个断面进行水样采集,研究不同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结合2016—2019年来水情况,深入探讨不同季氮组分分布及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 选取非雨季(2018年11月)和雨季(2019年4月)对闽江感潮河段7个断面进行水样采集,研究不同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结合2016—2019年来水情况,深入探讨不同季氮组分分布及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雨季盐水入侵明显,各理化指标盐度、温度、pH和溶解氧的波动均强于雨季.2)非雨季上游NH_(4)^(+)-N低于雨季,下游则高于雨季,而非雨季NO_(3)^(-)-N和总氮(TN)总体均高于雨季.从上游到下游,非雨季NH_(4)^(+)-N变化波动较大,NO_(3)^(-)-N平缓而TN呈轻微上升;雨季NH_(4)^(+)-N、NO_(3)^(-)-N和TN变化均较平缓.3)相关性分析表明非雨季的氮转化活跃.雨季NH_(4)^(+)-N浓度是影响TN浓度的主要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及长期上游来水氮的污染负荷发现,人为排放和各形态氮的相互转化是非雨季不同形态氮变化的主要因素,雨季水体反硝化对不同形态氮的分布发挥重要作用,而上游来水的氮污染负荷对不同形态氮的浓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闽江 雨季 非雨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与磷限制对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生理特征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帅 张泳 +6 位作者 杨祥 王茵蕊 谢蓉蓉 李家兵 张虹 韩永和 张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9,共10页
颗石藻既通过光合作用合成颗粒有机碳(POC),又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PIC),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海洋酸化通常可增加颗石藻细胞POC含量,减少细胞PIC含量,但是这些实验结果大部分是在营养盐浓度充足条件下... 颗石藻既通过光合作用合成颗粒有机碳(POC),又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PIC),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海洋酸化通常可增加颗石藻细胞POC含量,减少细胞PIC含量,但是这些实验结果大部分是在营养盐浓度充足条件下获得,且较少研究关注营养盐浓度限制和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耦合作用。本文研究了在无机磷浓度限制条件下,赫氏颗石藻(Emilianiahuxleyi)的主要生理指标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海洋酸化和无机磷浓度限制协同降低了颗石藻的生长速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无机磷浓度限制主导增加颗石藻的光合固碳量,并抵消了海洋酸化对细胞PIC含量及PIC/POC比率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磷浓度限制改变了颗石藻的两种固碳作用对海洋酸化的响应趋势,暗示在无机磷浓度不同的海域,颗石藻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藻 赫氏颗石藻 海洋酸化 磷限制 生长速率 钙化作用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PBS共混体系的粘弹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君 蒋霞 +5 位作者 陈庆华 钱庆荣 黄宝铨 刘欣萍 许兢 肖荔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3-47,共5页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并采用流变学方法对所制备的共混体系的粘弹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PPC/PBS为典型的热力学不相容体系,PBS的加入提高了PPC的加工性能;当PBS的质...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并采用流变学方法对所制备的共混体系的粘弹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PPC/PBS为典型的热力学不相容体系,PBS的加入提高了PPC的加工性能;当PBS的质量分数约为40%~50%时,体系发生相反转,这与Paul模型对相反转点预测的结果一致;在相分离区,动态模量偏离了经典的低频末端标度规则,Han图表现出不同于均相体系的特征,引起时温叠加原理失效;与Gramspacher.Meissner模型相比,Palierne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PPC/PBS体系的线性粘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相反转 粘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共挤膜废料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肖荔人 叶海华 +3 位作者 郑赟 黄宝铨 钟韬 陈庆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7-1101,共5页
以合新70号沥青为基质沥青、多层共挤膜废料(r-MCEFS)和SBS为改性剂、POE-g-GMA为相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r-MCEFS/SBS复合改性沥青,并探讨r-MCEFS外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流变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MCEFS外... 以合新70号沥青为基质沥青、多层共挤膜废料(r-MCEFS)和SBS为改性剂、POE-g-GMA为相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r-MCEFS/SBS复合改性沥青,并探讨r-MCEFS外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流变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MCEFS外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逐渐增加;当r-MCEFS外掺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3%时,r-MCEFS/SBS复合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和软化点指标达到聚合物改性沥青SBS类(Ⅰ类)的I-D级别,且体系弹性回复能力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多层共挤膜废料 聚苯乙烯-丁二烯-聚苯乙烯 流变性能 车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湿地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赖月婷 吴如林 +3 位作者 龚开晟 谢蓉蓉 李家兵 陈文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1-177,185,共8页
为探究湿地植被、理化性质等对沉积物磷的各赋存形态的影响,评价闽江口湿地污染程度和潜在环境风险。2017年在闽江河口湿地由陆向海选取4个采样点,用SMT法提取各形态磷,测定分析了闽江口湿地沉积物各形态磷变化规律并进行风险评价。结... 为探究湿地植被、理化性质等对沉积物磷的各赋存形态的影响,评价闽江口湿地污染程度和潜在环境风险。2017年在闽江河口湿地由陆向海选取4个采样点,用SMT法提取各形态磷,测定分析了闽江口湿地沉积物各形态磷变化规律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磷含量为0.176~0.369mg/g,约占总磷的32.03%;而无机磷含量为0.308~0.666mg/g,占总磷66.49%;总磷含量为0.491~0.998mg/g,其污染指数为0.819~1.618,总体上为轻度污染。各形态磷在不同植被类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不同,其中沉积物有机磷含量芦苇最高,扁穗莎草最低;无机磷中的钙磷含量则是互花米草最少,短叶茳芏和扁穗莎草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而铁铝磷含量是互花米草远高于其他植物;因总磷受无机磷影响较大,以致无机磷含量与总磷含量分布相似,均是扁穗莎草最高,芦苇最低。沉积物中钙磷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磷含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磷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现象可能由植被类型与生长阶段、理化性质、陆源物质、水文环境、凋落物、人类生产活动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 湿地 沉积物 各形态磷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感潮河段2018—2020年枯水期DOM图谱及特征参数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来昌 谢蓉蓉 +1 位作者 吴如林 李家兵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9-648,共10页
选取闽江感潮河段,进行2018—2020年连续3年枯水期溶解性有机物(DOM)监测实验,获取不同河段涨落潮DOM的三维荧光图谱,并对DOM荧光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PCA),得到如下结果。1)研究区域三年枯水期的DOM由人为源腐植酸C1(Ex/Em=... 选取闽江感潮河段,进行2018—2020年连续3年枯水期溶解性有机物(DOM)监测实验,获取不同河段涨落潮DOM的三维荧光图谱,并对DOM荧光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PCA),得到如下结果。1)研究区域三年枯水期的DOM由人为源腐植酸C1(Ex/Em=220~240nm/330~370 nm)、陆地源腐殖质C2(Ex/Em=220~240nm/405~445 nm)及游离氨基酸与蛋白质结合类物质C3(Ex/Em=255~285nm/310~360 nm)组成。上游河流段DOM受水库调度和人为输入影响,中游河流段DOM与组分性质和内外源输入有关,下游河口段DOM则表现为外海稀释和污染阻滞两种作用特点。C1为研究区域的特征污染物。2)荧光特征参数FI,BIX和Fn(355)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HIX指数先降低后升高;沿水流方向,FI和HIX呈上升趋势,BIX和Fn(355)呈下降趋势,越接近河口水体,外源性和自生源特征越明显。3)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区域DOM荧光特征参数可能受到盐度和溶解氧(DO)的影响,当下泄流量较大时,溶解性总氮(DTN)和溶解性总磷(DTP)也有较大的影响;PCA结果显示,2020年研究区域DOM荧光特征参数组成与2018和2019年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与2020年下泄流量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年际变化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水口水库近坝段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真翎 谢蓉蓉 +5 位作者 石成春 刘继辉 江华 李家兵 陈锦 田开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3-953,共11页
水库调度对库区水环境影响是流域生态保护的热点,尤其近坝段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下游流域生态环境。选择河道型深水水库闽江水口水库,于夏季50%下泄流量水文频率条件下,对水库近坝段进行水文水质同步监测,研究该水文条件下水质理化指标... 水库调度对库区水环境影响是流域生态保护的热点,尤其近坝段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下游流域生态环境。选择河道型深水水库闽江水口水库,于夏季50%下泄流量水文频率条件下,对水库近坝段进行水文水质同步监测,研究该水文条件下水质理化指标的三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坝段监测断面平均流量分别为1420和1440 m^(3)·s^(-1),大坝下泄流量为1227和1207 m^(3)·s^(-1),区域出现明显横、纵向环流;(2)各水质理化指标三维分布主要受库区纵向和横向环流影响,研究区域水体表现为TN超标严重,中、底层水体缺氧和表、底层水体TP超标,水口大坝上游5.5 km处水体表现为底层富营养化;(3)近坝段水质理化指标分布受温度和蓝绿藻藻蓝蛋白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近坝段 水文保证率 水环境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张水库蓝藻水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演算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覃苗 张明峰 +4 位作者 洪颐 苏玉萍 陈杨锋 李赫龙 陈宇昕 《渔业研究》 2019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文以福建省福清市东张水库为例,采集2016—2017年间包含水华期间在内的共295组的水质(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和气象(气温、风速)数据,以80%的数据进行模型演算,20%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以叶绿素a浓度作为输出参数,应用BP人... 本文以福建省福清市东张水库为例,采集2016—2017年间包含水华期间在内的共295组的水质(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和气象(气温、风速)数据,以80%的数据进行模型演算,20%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以叶绿素a浓度作为输出参数,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演算。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组合,将结果与实际测定的叶绿素a值比较,挑选出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以水温、溶解氧、电导率和气温作为组合变量输入时,输出的结果最优,输出数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度R2为0. 83,均方根误差(RMSE)为0. 08μg/L,均方根-实测值标准偏差比(RSR)为0. 43,且模型稳定性较好。表明该参数组合作为输入参数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有望未来用于预测东张水库富营养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叶绿素A 东张水库 蓝藻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