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钝化修复剂对镉和铅吸附及解吸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曾冬萍 颜远烽 +2 位作者 林芳 王维奇 曾从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58,共5页
为了确定不同钝化修复剂对重金属离子(Cd2+、Pb2+)的吸附与解吸性能,选用贝壳和生物炭,在静态条件下研究其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贝壳、生物炭对Cd2+离子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曲线较好地拟合,对Pb2+离子的吸附可以... 为了确定不同钝化修复剂对重金属离子(Cd2+、Pb2+)的吸附与解吸性能,选用贝壳和生物炭,在静态条件下研究其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贝壳、生物炭对Cd2+离子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曲线较好地拟合,对Pb2+离子的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曲线较好地拟合;重金属钝化修复剂贝壳和生物炭中加入重金属溶液(Cd2+、Pb2+)的浓度越大,其吸附解吸力越强;不同钝化修复剂对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能力略有不同,生物炭对Cd2+离子和Pb2+离子的吸附力比贝壳大;2种钝化修复剂对Pb2+离子的吸附能力大于对Cd2+离子的吸附能力,在相同的初始浓度下,2种钝化修复剂对Cd2+离子和对Pb2+离子解吸力均是生物炭大于贝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钝化修复剂 吸附 解吸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统计学在茶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晓婷 宋旭 王维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3,共4页
以福建省茶叶核心产地安溪县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中的半变量变异函数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异系数介于38.05%~86.48%,属中等变异水平;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不高,有机质含量主要集... 以福建省茶叶核心产地安溪县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中的半变量变异函数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异系数介于38.05%~86.48%,属中等变异水平;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不高,有机质含量主要集中在Ⅱ、Ⅲ级水平,碱解氮含量集中在Ⅲ、Ⅳ级水平,有效磷Ⅰ级水平所占比例与Ⅳ、Ⅴ级水平相近,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Ⅳ、Ⅴ级水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效磷的最佳拟合模型是球状模型,其块金系数分别为88.5%、88.2%、85.8%、93.9%。基于以上结果,研究区茶园应适当增施钾肥,合理施加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物在抑制茉莉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蓝妮 张礼宏 +3 位作者 严锦华 王纯 曾瑜 王维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0,共6页
选取福州帝封江茉莉园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贝壳、石膏、炉渣、生物炭和花杆添加后土壤甲烷、氧化亚氮与二氧化碳产生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对照、贝壳、石膏、炉渣、生物炭、花杆处理甲烷... 选取福州帝封江茉莉园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贝壳、石膏、炉渣、生物炭和花杆添加后土壤甲烷、氧化亚氮与二氧化碳产生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对照、贝壳、石膏、炉渣、生物炭、花杆处理甲烷平均产生分别为0.014、0.012、0.012、0.012、0.013、0.014μg/(g·d),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6.7%、16.7%、15.2%、7.25%、2.17%;土壤氧化亚氮平均产生分别为0.008、0.014、0.030、0.015、0.009、0.019μg/(g·d),各处理均未减少氧化亚氮的产生;土壤二氧化碳平均产生分别为58.7、79.5、86.5、51.0、44.7、1050μg/(g·d),炉渣、生物炭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3.1%和23.8%;贝壳、石膏的添加均能有效抑制茉莉土壤甲烷的产生;炉渣、生物炭的添加能有效抑制茉莉土壤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产生;但各处理并未有效抑制茉莉土壤氧化亚氮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亚氮 二氧化碳 废弃物 茉莉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量对福州平原稻田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纪钦阳 张璟钰 王维奇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第4期246-253,共8页
为阐明施肥量对福州平原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稻田CH_4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CK、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处理下稻田CH_4累积排放量依次为7.67、9... 为阐明施肥量对福州平原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稻田CH_4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CK、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处理下稻田CH_4累积排放量依次为7.67、9.23和10.69 g·m^(-2),平均通量依次为3.47、4.18和4.84 mg·m^(-2)·h^(-1),倍增施肥显著促进稻田CH_4排放(P<0.05);稻田N_2O排放量依次为-0.03、-0.05和-0.06 mg·m^(-2),平均通量依次为-13.99、-22.77和-28.10μg·m^(-2)·h^(-1),施肥量对N_2O排放的影响不显著(P>0.05)。电导率与稻田CH_4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常规施肥电导率与稻田N_2O通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p H、Eh、温度和含水率等环境因子与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量相关性存在差异。CK、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观测期内所产生的综合增温潜势分别为2 515.03、2 989.07和3 450.45 kg·hm^(-2),倍增施肥处理显著提高稻田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N2O 施肥 稻田 福州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渣与生物炭对福州稻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的影响
5
作者 蓝妮 王纯 王维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5,84,共6页
选择福建水稻研究所吴凤综合试验站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和炉渣+生物炭添加后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产生潜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稻田土壤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 选择福建水稻研究所吴凤综合试验站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和炉渣+生物炭添加后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产生潜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稻田土壤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及炉渣+生物炭处理甲烷平均产生潜力分别为0.007 1、0.004 9、1.505 1、0.079 0、0.080 0μg/(g·d),炉渣处理比对照减少了31%,其他处理则出现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土壤氧化亚氮平均产生潜力分别为0.003 5、0.001 6、0.001 1、0.002 1、0.002 9μg/(g·d),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4%、69%、40%、17%;炉渣的添加能有效抑制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的产生;秸秆、生物炭及炉渣+生物炭处理均能有效抑制稻田氧化亚氮的产生,但并未抑制土壤甲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生物炭 甲烷 氧化亚氮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