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大叶榕的传粉生物学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文珊 陈友铃 +1 位作者 叶海燕 刘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6-81,共6页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3次。大叶榕花序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冬季和春季(12月—翌年5月)发育较慢,最长的持续近130天;夏秋季(6—11月)发育较快,间花期明显缩短,从雌前期到花后期仅需约80天。大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花序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大幅提高了小蜂的传粉效率,也保证了花序果的高结实率。大叶榕花序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7个科(亚科),其中榕小蜂科的冠缝榕小蜂是大叶榕唯一的传粉者,其传粉方式为主动传粉。首次发现姬小蜂寄生于榕果的现象。大叶榕花序果中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春季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传粉榕小蜂是优势种,榕果种子结实率高;夏秋季小蜂种类和数量略少,Camarothorax bismasculinus小蜂和Sycophila sp.小蜂是优势种,此期榕果结实率极低,对大叶榕的繁殖利益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特征 花序果 发育 榕小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细叶榕传粉生物学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文珊 张彦杰 +2 位作者 陈友铃 严菊媛 郑翠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7,共7页
在福州地区选取85株细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细叶榕榕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细叶榕雌花有长花柱、短花柱之分,柱头较长且弯曲,每个柱头独立,没有形成有利于小蜂传粉和产卵的联合... 在福州地区选取85株细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细叶榕榕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细叶榕雌花有长花柱、短花柱之分,柱头较长且弯曲,每个柱头独立,没有形成有利于小蜂传粉和产卵的联合柱头平台,雄花迟熟。细叶榕常年挂果,每年的4—8月为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4次。细叶榕榕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在较为干冷的10月至翌年3月,细叶榕榕果发育较慢,一个发育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在较为湿热的4—9月,榕果发育明显变快,一个发育周期仅需1~2个月。榕果的发育呈现株间、株内异步,花序发育周期交叠的现象频繁发生。细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2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榕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保证了传粉小蜂在榕果狭小空间内的有效传粉,也保证了榕树自身的正常结实,是榕-蜂协同进化的结果。福州细叶榕榕果内有1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其中榕小蜂科的Eupristinaverticillata是细叶榕唯一的传粉者,在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细叶榕种子产出率明显较低,仅为13.64%,可能是其柱头未形成联合柱头平台,以及非传粉小蜂种类和数量较多的缘故。细叶榕可能通过增加年花期数(结果批次)来增加种子的产出,以确保自身的繁衍。本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特征 花期交叠现象 种子产出率 榕小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笔管榕传粉生物学特征
3
作者 郑翠芳 陈晓倩 +3 位作者 陈友铃 王爱芳 王钊 吴文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6,共9页
【目的】研究福州笔管榕传粉生物学特征,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和科学支持。【方法】以福州地区的30株笔管榕为样本,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结果】1)笔管榕不同植株的年结果批次不同(每年每株0-5批次),以... 【目的】研究福州笔管榕传粉生物学特征,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和科学支持。【方法】以福州地区的30株笔管榕为样本,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结果】1)笔管榕不同植株的年结果批次不同(每年每株0-5批次),以年结果 1-2批次为主,榕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有时同步,有时异步,无发育期交叠的现象。笔管榕榕果的发育具明显的季节性,在日照短、温度低的秋冬季(11月至翌年的2月),榕果发育周期(A期至E期)通常需要2-5个月;而在日照长、温度较高的春夏季(3—10月),榕果发育明显变快,其发育周期仅需要1-2个月;2)每年单株笔管榕一般发生1-2次换叶。初春夏末是笔管榕落叶的高峰期,新叶在落叶后1-2周内萌发,老叶的脱落与新叶和果芽的萌发之间具关联性,叶通过光合作用为榕果萌发与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3)笔管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3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榕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保证了榕树的结实率,也避免因过多的传粉小蜂拥挤在榕果狭小空间内相互打斗而造成的小蜂死亡和产卵效率低下。进入榕果的传粉小蜂均有不同程度的伤残;4)雌花期榕果内雌花的花柄(含子房柄)越短,其花柱(含柱头)的长度越长,反之亦然,从而使雌花柱头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便于传粉小蜂的传粉与产卵,而雌花子房错落分布,使榕果有限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传粉小蜂产卵器的平均长度显著长于雌花花柱的平均长度(P〈0.001),表明笔管榕传粉榕小蜂产卵器可达到绝大部分的雌花子房。【结论】笔管榕与其传粉小蜂之间形成互惠共生、高度统一的协同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果 榕小蜂 虫瘿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雪爱 洪炎国 黄俊山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89-192,共4页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dsRNA)启动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dsRNA被核酸内切酶切割成小干扰RNA(siRNA),siRNA与相关的蛋白结合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这一复合体可识别并降解mRNA,导致基因沉默。它是一种比反义...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dsRNA)启动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dsRNA被核酸内切酶切割成小干扰RNA(siRNA),siRNA与相关的蛋白结合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这一复合体可识别并降解mRNA,导致基因沉默。它是一种比反义寡聚核苷酸技术更为有效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RNAi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肿瘤)、神经性疾病及其药物设计等领域的实验及其应用研究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治疗 神经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X1基因在人牙齿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莹 蒋梅琴 +4 位作者 汤宇 李汉梁 张丽姗 王冰梅 黄义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7-499,503,共4页
目的:研究DLX1基因在人牙齿发育中的表达模式,确定DLX1转录子亚型。方法:提取人牙胚总RNA,利用巢式RT-PCR技术克隆DLX1cDNA序列;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检测人磨牙发育不同时期DLX1的表达情况。结果:人牙胚中表达的DLX1为转录子亚型1... 目的:研究DLX1基因在人牙齿发育中的表达模式,确定DLX1转录子亚型。方法:提取人牙胚总RNA,利用巢式RT-PCR技术克隆DLX1cDNA序列;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检测人磨牙发育不同时期DLX1的表达情况。结果:人牙胚中表达的DLX1为转录子亚型1。在表达模式上,11周、14周、17周和19周4个不同发育时期磨牙均有DLX1表达,11周和14周少量表达于牙上皮和间充质,17周依然在牙上皮和间充质中表达,但表达增强,19周表达主要集中在内釉上皮细胞。结论:DLX1在人牙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表明DLX1可能是人类牙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X1基因 牙齿发育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肖开转 王凡 +2 位作者 吴荔香 谢祈琪 王正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体外辅助生殖中产生的一种并发症,表现出卵巢肿大,腹水、胸水,伴局部或全身水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器官衰竭。近年来,对该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多巴胺激动剂的治疗措施。有研究发现,每天服用多巴胺...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体外辅助生殖中产生的一种并发症,表现出卵巢肿大,腹水、胸水,伴局部或全身水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器官衰竭。近年来,对该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多巴胺激动剂的治疗措施。有研究发现,每天服用多巴胺药物卡麦角林0.5mg并持续用药7d,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论文通过对多巴胺在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病例分析,旨在查明其对该疾病的治疗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虽然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多巴胺治疗方案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无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临床治疗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对烟草叶肉细胞伤害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逸群 周发俊 曾少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5-37,共3页
对淹水过程中烟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叶肉细胞中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受损害的程度逐渐加重。其主要表现为叶绿体被膜受损,类囊体遭到破坏,细胞核核膜破裂,核质降解,线粒体被膜结构受损,... 对淹水过程中烟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叶肉细胞中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受损害的程度逐渐加重。其主要表现为叶绿体被膜受损,类囊体遭到破坏,细胞核核膜破裂,核质降解,线粒体被膜结构受损,内嵴逐渐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烟草 叶肉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生理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剑平 洪炎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本文从高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双语课程的设置、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体会等方面阐述了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级生理学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有效指导双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 双语教学 高级生理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植物疫苗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田 王逸群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5-79,共5页
介绍了转基因疫苗生产的原理及方法,综述了转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转基因植物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优点及前景。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乙肝表面抗原基因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五倍子水提液的治疗效果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莉 黄其锻 +1 位作者 陈友铃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也连年增高,其中腐皮病是棘胸蛙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患腐皮病的棘胸蛙症状起初是表皮脱落出现白斑,而后白斑逐渐扩大甚至深达肌底,后期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而死亡。目... 近年来随着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也连年增高,其中腐皮病是棘胸蛙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患腐皮病的棘胸蛙症状起初是表皮脱落出现白斑,而后白斑逐渐扩大甚至深达肌底,后期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而死亡。目前棘胸蛙腐皮病只有报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探究中草药能否替代抗生素对棘胸蛙腐皮病进行治疗,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及16S rRNA序列扩增确定患腐皮病棘胸蛙的主要病原菌,使用五倍子水提液和其他抗生素开展药敏对比试验,并根据前期养殖场的调研,选用五倍子水提液对棘胸蛙腐皮病进行治疗效果探究。结果表明:患腐皮病棘胸蛙病患处的主要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对比试验表明,2种病原菌均对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维生素C磷酸酯镁盐酸环丙沙星、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对五倍子水提液中度敏感。通过治疗试验发现,五倍子水提液治疗组患腐皮病棘胸蛙存活率达100%,且在治疗20 d内患处得到明显缓解。研究发现五倍子水提液虽然对于腐皮病的致病菌只有中度抑菌效果,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棘胸蛙腐皮病,可能五倍子水提液除了抑菌作用之外,还发挥了其他的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五倍子水提液 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 维氏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RNA扩增子测序分析患烂皮病棘胸蛙皮肤的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雪萍 徐莉 +6 位作者 符宏高 陈美玲 黄其锻 陆永树 耿宝荣 陈友铃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11期1-9,共9页
烂皮病是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蛙表皮溃烂。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棘胸蛙养殖的经济效益。解析溃烂皮肤中的细菌多样性,对于棘胸蛙烂皮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收集了患烂... 烂皮病是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蛙表皮溃烂。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棘胸蛙养殖的经济效益。解析溃烂皮肤中的细菌多样性,对于棘胸蛙烂皮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收集了患烂皮病棘胸蛙的健康和溃烂部位的皮肤样本,采用细菌16sRNA片段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挖掘烂皮病棘胸蛙的溃烂皮肤中的细菌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溃烂皮肤中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健康皮肤。在门分类水平上,溃烂皮肤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而健康皮肤的优势菌门是蓝细菌门/叶绿体Cyanobacteria Chloroplast、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属分类水平上,溃烂皮肤的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健康皮肤中的优势菌属为链形植物属Streptophyta、不动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虽然为健康皮肤和患病皮肤的共有属,但是溃烂皮肤中的不动杆菌属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皮肤。研究结果解析了患烂皮病棘胸蛙的皮肤中可能的致病细菌,对于棘胸蛙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烂皮病 皮肤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表达的长角血蜱谷氨酰胺转移酶及其活性分析
12
作者 胡燕红 余玲莹 黄晓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1-339,共9页
谷氨酰胺转移酶(TGase)通过催化蛋白质的谷氨酰胺残基与赖氨酸残基之间形成ε-(γ-谷氨酰基)赖氨酸异肽键,或在与肽结合的谷氨酰胺残基处掺入伯胺,促进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形成网状的高分子聚合物,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动。... 谷氨酰胺转移酶(TGase)通过催化蛋白质的谷氨酰胺残基与赖氨酸残基之间形成ε-(γ-谷氨酰基)赖氨酸异肽键,或在与肽结合的谷氨酰胺残基处掺入伯胺,促进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形成网状的高分子聚合物,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动。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的谷氨酰胺转移酶基因(HlTGase,GenBank登录号为KX59300),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评估其可能的应用价值。首先从长角血蜱上海株的成虫提取总RNA,根据表达序列标签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扩增并克隆HlTGase基因,以质粒pPICZC为表达载体,将该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表达,进而对其编码蛋白质的分子特征及可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HlTGase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2 262bp,编码了一条756aa的多肽链,该多肽链具有四个谷氨酰胺转移酶结构域,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84.6ku;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果蝇的谷氨酰转移酶亲缘关系最近;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的重组蛋白质具有谷氨酰胺转移酶的活性,能催化酪蛋白交联成较大的分子。本研究成功地用酵母表达了长角血蜱谷氨酰胺转移酶,重组蛋白质有催化蛋白质交联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特征 长角血蜱 谷氨酰胺转移酶 催化活性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SP技术在动物资源鉴定及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13
作者 符宏高 杨理程 +1 位作者 吴锐琼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9期32-41,共10页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Allele-SpecificPCR,KASP)是一种基于荧光的同质基因分型技术,可对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以及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双等位基因分型检测,具有检测快速,成本低,准确率高等优点。阐述了KASP检测体...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Allele-SpecificPCR,KASP)是一种基于荧光的同质基因分型技术,可对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以及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双等位基因分型检测,具有检测快速,成本低,准确率高等优点。阐述了KASP检测体系组成、扩增原理与反应步骤,以及相对于传统SNP检测方法的优势,总结其目前在动物遗传鉴定、功能基因分析、分子标记选择(MAS)辅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KASP技术在动物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SP SNP 遗传鉴定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对内生固氮菌的调控及其防护机理
14
作者 马杰 王逸群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内生固氮菌 低氧分压 防护机理 联合固氮菌 植物激素 调控 环境因素 固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