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11座水库碳磷比特征研究
1
作者 周园园 苏玉萍 +3 位作者 郑璐薇 Ayub Gohar 黄仕宇 钟启俊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背景】水中碳(C)、氮(N)、磷(P)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也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溶解性无机碳/总磷比(DIC/TP)的研究为缓解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修复解决思路。【目的】了解2023年夏、秋季福建省不同地区... 【背景】水中碳(C)、氮(N)、磷(P)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也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溶解性无机碳/总磷比(DIC/TP)的研究为缓解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修复解决思路。【目的】了解2023年夏、秋季福建省不同地区的11座水库(棉花滩水库、池潭水库、山美水库、东圳水库、东张水库、山仔水库、东溪水库、石兜水库、官昌水库、塘坂水库和坂头水库)的营养状态、浮游植物群落和碳磷比特征。【方法】在2023年夏、秋季,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的11座水库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水质、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现场采样监测。【结果】11座水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在35.9~54.4之间,其中除官昌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外,其余10座水库均处于中营养水平。11座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36属,其中绿藻门最多,有15属;蓝藻门为11属;硅藻门为7属;甲藻门为2属;隐藻门为1属。11座水库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1.13×10^(6)~5.77×10^(8)个·L^(−1);蓝藻门在8座水库(棉花滩水库、池潭水库、东圳水库、东张水库、山仔水库、东溪水库、官昌水库、塘坂水库)中为优势门类。11座水库水体DIC/TP值为17.4~402.6,最低的是宁德市官昌水库,最高的是三明市池潭水库。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DIC/TP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浮游植物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碳磷比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对探究通过简单、低成本的方式来缓解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DIC/TP指标的创新,表明生物利用二氧化碳(CO_(2))和P的限制差异可通过调节水体中DIC浓度、TP浓度和DIC/TP值,改变浮游−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从而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因此,基于水生生态系统碳磷限制效应,CO_(2)对富营养化的缓解作用和DIC/TP指标的应用,是保护水质安全与促成水体碳增汇的双赢,也是在未来服务与管理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磷比 营养状态 藻华 富营养化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福建省水库健康状态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雪 黄锦平 +3 位作者 苏玉萍 陈颖欣 钟启俊 郑洪萍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86,共8页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水库和东张水库的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021年福建省大部分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其中以蓝藻门为优势藻的水库占比为60.9%;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24.3~51.7,平均值为40.3,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个别水库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沙溪口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79.7,处于健康状态,东张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59.0,处于亚健康状态;P-IBI评价结果与《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中的多指标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总密度 蓝藻门密度百分比 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 生物完整性指数 水库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催化降解的微塑料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良斌 周为明 +4 位作者 薛珲 钱庆荣 杨松伟 曹长林 陈庆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光催化降解微塑料的前沿进展,包括微塑料光催化降解机理、催化剂的设计,探讨了评估光催化降解效率的重要参数及影响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因素,从微塑料聚集态的角度剖析了现有降解效率低的原因。最后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微塑料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二氯异氰尿酸盐体系对水中抗病毒药物降解路径及降解产物毒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鹏程 许泽平 +3 位作者 郭雨欣 王菲凤 蔡开聪 孙启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8-2068,共11页
紫外/二氯异氰尿酸盐体系(UV/NaDCC)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工艺,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含氯自由基(Cl·,ClO·和Cl_(2)·^(−))等活性物质降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莫诺拉韦和巴瑞替尼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等的抗病... 紫外/二氯异氰尿酸盐体系(UV/NaDCC)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工艺,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含氯自由基(Cl·,ClO·和Cl_(2)·^(−))等活性物质降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莫诺拉韦和巴瑞替尼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等的抗病毒类药物,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通过各环境介质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威胁水环境和水质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探索高效绿色降解莫诺拉韦和巴瑞替尼的新技术.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福井函数、简缩双描述符预测了UV/NaDCC体系中莫诺拉韦和巴瑞替尼易发生反应的位点及其降解路径;通过ECOSAR和T.E.S.T程序预测降解产物毒性变化.结果表明,莫诺拉韦中O21、N20及巴瑞替尼中C20、C21更易受到UV/NaDCC产生的含氯自由基和·OH攻击.ECOSAR预测结果显示,部分降解产物表现出比母体物质更高的毒性水平,因此在UV/NaDCC实际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降解中应关注有毒中间产物的去除.T.E.S.T预测结果表明,多数降解产物生物蓄积性和发育毒性均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对UV/NaDCC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抗病毒药物的无害化去除机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二氯异氰尿酸盐体系 降解路径 产物毒性 密度泛函理论 莫诺拉韦 巴瑞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俊彬 林超 +1 位作者 陈日耀 刘键熙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51-2555,2561,共6页
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于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在8 h基本达到平衡,平衡浓度为1.339 mg/g,吸附的最佳pH为4,盐度的质量分数为0.4‰,最大吸附容量为5.567 mg/g。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 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于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在8 h基本达到平衡,平衡浓度为1.339 mg/g,吸附的最佳pH为4,盐度的质量分数为0.4‰,最大吸附容量为5.567 mg/g。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其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说明了是一种单层表面吸附为主,多分子层吸附为辅的化学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吸附 罗丹明B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淀粉类代表组分生熟大米中温厌氧发酵产氢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煜琦 卓桂华 +5 位作者 王瑛琦 白雨欣 陈细妹 黄雅欣 刘常青 甄广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1-2121,共11页
餐厨垃圾中淀粉类组分的性质是影响产氢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淀粉类代表组分——大米在生、熟性状下(RR、CR)的产氢效能,本文通过中温批式小瓶试验,研究不同接种比条件下生、熟大米的厌氧发酵混合体系(RR-F、CR-F)产氢及底物变化情况.... 餐厨垃圾中淀粉类组分的性质是影响产氢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淀粉类代表组分——大米在生、熟性状下(RR、CR)的产氢效能,本文通过中温批式小瓶试验,研究不同接种比条件下生、熟大米的厌氧发酵混合体系(RR-F、CR-F)产氢及底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RR-F或CR-F产氢效能均随基质与种泥比(S/I)比的增大而增大,最佳S/I比为1∶1;CR产氢效能更佳,RR-F和CR-F的最大累积产氢量分别为59.62 mL·g^(−1)VS和166.97 mL·g^(−1)VS.发酵副产物以乙酸和正丁酸为主,属于丁酸型发酵;正丁酸/乙酸比值越大,累积产氢量越大.发酵过程中,可溶糖、可溶蛋白浓度和pH快速降低,总挥发酸(TVFA)浓度快速增加并逐趋于稳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累积产氢量主要受可溶糖降解量、乙酸浓度的影响.蒸煮使CR的可溶糖析出更多,导致CR-F产氢效能明显高于R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大米 生熟组分 厌氧发酵 产H_(2) 碳水化合物 中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连续混炼设备的进展
7
作者 潘志杰 谢一督 +4 位作者 吴德隆 曹长林 杨松伟 钱庆荣 陈庆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由于具有稳定、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聚合物材料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综述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的国内外研发历程,梳理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系统结构设计、转子结构优化和加工机理等的研究进展,并系统地分析了转...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由于具有稳定、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聚合物材料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综述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的国内外研发历程,梳理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系统结构设计、转子结构优化和加工机理等的研究进展,并系统地分析了转子的楔入角、转子的螺棱数和转子的相位角等重要转子结构参数对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另外,总结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在高填充母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加工和回收橡胶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概述了双转子连续混炼设备的发展趋势,需要深入研究其加工机理,并且,不断朝着大型化、专业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材料加工 双转子连续混炼设备 混合机理 转子结构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提高厌氧发酵产甲烷研究
8
作者 杨煜琦 白雨欣 +4 位作者 王瑛琦 卓桂华 王永萍 郑育毅 刘常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5-1271,共7页
通过配伍不同来源垃圾调节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优化厌氧发酵,可突破传统的外源物质调节餐厨垃圾性质的局限性。采用响应曲面法通过3因素3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进行批式厌氧消化,研究餐厨垃圾性质优化以获得最佳产甲烷效能,其中以甲烷产... 通过配伍不同来源垃圾调节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优化厌氧发酵,可突破传统的外源物质调节餐厨垃圾性质的局限性。采用响应曲面法通过3因素3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进行批式厌氧消化,研究餐厨垃圾性质优化以获得最佳产甲烷效能,其中以甲烷产量作为响应因子,并分别选取果蔬类占比(干重质量分数)、含水率和碳氮质量比(C/N)作为餐厨垃圾影响因素(其取值以福州市餐厨垃圾变化范围为基准)。结果表明,当餐厨垃圾C/N为14.92、含水率为92.0%时,果蔬类占比为49.0%,以挥发性固体(VS)计甲烷产量最高,为431.74 mL/g;果蔬类占比为70.0%,以干重计甲烷产量最高,为311.51 mL/g。方差分析证明,含水率和果蔬类占比对甲烷产量和有机物降解量具有显著影响,而C/N及两两因素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始VS浓度、VS降解量与甲烷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VS降解率与甲烷产量相关性不大。有机质降解量较高的体系,甲烷产量较高,与产甲烷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基质性质 响应曲面法 中心复合设计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合成纳米铁去除矿区废水中稀土元素:动力学与机制
9
作者 林强 周淦晨 +1 位作者 金晓英 陈祖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78-184,共7页
随着稀土资源的开发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稀土矿区废水的处理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利用绿色合成法制备的绿茶纳米铁(GT-Fe)去除矿区废水中的稀土元素(REEs),并探究其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GT-Fe对稀土元素的最大去除效率... 随着稀土资源的开发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稀土矿区废水的处理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利用绿色合成法制备的绿茶纳米铁(GT-Fe)去除矿区废水中的稀土元素(REEs),并探究其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GT-Fe对稀土元素的最大去除效率分别为97.81%(Y)、78.85%(La)、52.27%(Dy)、80.49%(Er)、71.11%(Yb);FTIR和XPS表征结果证明,GT-Fe对稀土元素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多酚类化合物中的有机官能团和Fe-O键的共同作用;此外,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GT-Fe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符合化学吸附;GT-Fe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活性,表明绿色合成GT-Fe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吸附剂,能够实现矿区废水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Fe 绿色合成 矿区废水 稀土元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废利乐包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含铬废水的处理研究
10
作者 刘文贵 曹清源 +5 位作者 倪尔灵 曹长林 林良斌 陈益明 张健 李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60-167,共8页
为了开发具有广阔固体废物增值应用前景的吸附剂,同时缓解环境中污染物的危害,该研究通过热解废弃复合包装物,并利用K_(2)CO_(3)浸渍法对其进一步活化处理制得利乐包炭-k,用于处理含Cr(Ⅵ)废水,并通过材料表征、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实... 为了开发具有广阔固体废物增值应用前景的吸附剂,同时缓解环境中污染物的危害,该研究通过热解废弃复合包装物,并利用K_(2)CO_(3)浸渍法对其进一步活化处理制得利乐包炭-k,用于处理含Cr(Ⅵ)废水,并通过材料表征、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分析炭材料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利乐包炭-k对Cr(Ⅵ)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各因素对Cr(Ⅵ)吸附容量的影响显著性顺序为p H>炭材料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在模型给出的最佳的吸附条件下测得吸附容量为99 mg/g,相较于市售活性炭拥有更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复合包装物 改性炭材料 吸附 六价铬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与磷限制对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生理特征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帅 张泳 +6 位作者 杨祥 王茵蕊 谢蓉蓉 李家兵 张虹 韩永和 张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9,共10页
颗石藻既通过光合作用合成颗粒有机碳(POC),又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PIC),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海洋酸化通常可增加颗石藻细胞POC含量,减少细胞PIC含量,但是这些实验结果大部分是在营养盐浓度充足条件下... 颗石藻既通过光合作用合成颗粒有机碳(POC),又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PIC),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海洋酸化通常可增加颗石藻细胞POC含量,减少细胞PIC含量,但是这些实验结果大部分是在营养盐浓度充足条件下获得,且较少研究关注营养盐浓度限制和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耦合作用。本文研究了在无机磷浓度限制条件下,赫氏颗石藻(Emilianiahuxleyi)的主要生理指标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海洋酸化和无机磷浓度限制协同降低了颗石藻的生长速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无机磷浓度限制主导增加颗石藻的光合固碳量,并抵消了海洋酸化对细胞PIC含量及PIC/POC比率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磷浓度限制改变了颗石藻的两种固碳作用对海洋酸化的响应趋势,暗示在无机磷浓度不同的海域,颗石藻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藻 赫氏颗石藻 海洋酸化 磷限制 生长速率 钙化作用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废Pd/Al_(2)O_(3)催化剂中湿法回收钯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继凯 李奇勇 +5 位作者 廖靖华 滕霖 李强 施艳鸿 黄兰秋萍 何国业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0-457,共8页
废Pd/Al_(2)O_(3)催化剂是贵金属钯的重要二次资源,从中回收钯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从废Pd/Al_(2)O_(3)催化剂中回收钯的湿法工艺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钯浸出、富集的传统和新型工艺研究发展现状,并对今后从废Pd/Al_(2)O_(3)催化剂中资... 废Pd/Al_(2)O_(3)催化剂是贵金属钯的重要二次资源,从中回收钯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从废Pd/Al_(2)O_(3)催化剂中回收钯的湿法工艺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钯浸出、富集的传统和新型工艺研究发展现状,并对今后从废Pd/Al_(2)O_(3)催化剂中资源回收钯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Pd/Al_(2)O_(3)催化剂 回收 浸出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猪粪堆肥对土壤-樱桃萝卜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民 叶枢华 +4 位作者 王晋娟 易素瑶 刘强 刘常青 郑育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38-1143,1163,共7页
猪粪堆肥土地利用是实现猪粪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将生物炭作为添加剂用于畜禽粪便好氧堆肥可以有效改善堆肥质量,而生物炭基堆肥的施用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值得探究。以土壤-樱桃萝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短期施用不同比例的生... 猪粪堆肥土地利用是实现猪粪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将生物炭作为添加剂用于畜禽粪便好氧堆肥可以有效改善堆肥质量,而生物炭基堆肥的施用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值得探究。以土壤-樱桃萝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短期施用不同比例的生物炭基猪粪堆肥,考察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猪粪堆肥可改善土壤酸化及土壤养分状况,同时还可增加樱桃萝卜的生物量。总体看来,施用生物炭基猪粪堆肥后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加,但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6种重金属中,Cd对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为54.64%~62.71%,是影响土壤生态风险的最主要元素。冗余分析表明,pH是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的理化指标,其中Co、Zn的含量受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尤为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猪粪堆肥 樱桃萝卜 重金属 速效氮 速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改性氧化铝基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及其失活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淦昌 郑勇 +5 位作者 曹彦宁 沈丽娟 王世萍 梁诗景 詹瑛瑛 江莉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118,共10页
天然气、油田伴生气、高炉煤气等化工生产过程中伴生COS气体,不仅会腐蚀管道和毒害催化剂,还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COS催化水解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的将COS脱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COS脱除技术之一。碱金属元素因其具有独特... 天然气、油田伴生气、高炉煤气等化工生产过程中伴生COS气体,不仅会腐蚀管道和毒害催化剂,还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COS催化水解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的将COS脱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COS脱除技术之一。碱金属元素因其具有独特的电子供体性质、表面碱性和静电吸附等特性,常被用作助催化剂以提高Al_(2)O_(3)的COS催化水解性能。近年来,以钾为助剂改性的Al_(2)O_(3)催化剂(K_(2)CO_(3)/Al_(2)O_(3))在COS催化水解反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负载在Al_(2)O_(3)上的K物种的组成复杂,目前研究者对K_(2)CO_(3)/Al_(2)O_(3)催化剂上COS水解机理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争议。本论文通过湿法浸渍法合成出一系列钾盐和钠盐改性的Al_(2)O_(3)催化剂,并利用各类先进的表征技术对这些催化剂进行分析。活性测试表明,以K_(2)CO_(3)、K_(2)C_(2)O_(4)、NaHCO_(3)、Na_(2)CO_(3)和NaC2O4改性Al_(2)O_(3)催化剂均有助于COS的水解。其中K_(2)CO_(3)/Al_(2)O_(3)拥有最佳的COS水解性能,连续运行20 h后其COS转化率仍高于~93%,远远优于未改性的Al_(2)O_(3)(~58%)。我们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明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化学结构特征,阐明了H_(2)O分子在K_(2)CO_(3)/Al_(2)O_(3)上的水解作用机制。原位红外表明COS在K_(2)CO_(3)/Al_(2)O_(3)上的水解过程中形成了硫代碳酸氢盐中间产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证明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因为催化剂表面积累了硫酸盐和单质硫。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水蒸气含量对COS水解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H_(2)O和COS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过量的H_(2)O会引起催化活性的下降。上述研究表明,K_(2)CO_(3)/Al_(2)O_(3)催化剂上COS水解性能的提高主要是形成了HO-Al-O-K界面活性位。更为重要的是,所制备的催化剂都是在模拟工业工况条件下进行的,这为后续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宝贵理论指导。本工作为理解助剂钾在Al_(2)O_(3)催化剂上COS水解活性的增强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为未来设计稳定高效的COS水解催化剂打开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硫 催化水解 HO-Al-O-K界面活性位点 失活机理 工业工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系阻燃剂插层镁铝型水滑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热塑性聚氨酯中的阻燃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俊杰 史哲航 李红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8-1301,共14页
采用直接的无溶剂制备方法,将3种磷系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分别插层到镁铝型水滑石(MAH)片层中,制备了3种含磷阻燃剂的MAH复合物(DOPO-MAH、APP-MAH和MPP-MAH),并... 采用直接的无溶剂制备方法,将3种磷系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分别插层到镁铝型水滑石(MAH)片层中,制备了3种含磷阻燃剂的MAH复合物(DOPO-MAH、APP-MAH和MPP-MAH),并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MAH复合物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分别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锥形量热仪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AH中MPP的分散性较差,DOPO和APP的分散性较好,并且磷元素分布均匀。MAH的初始层间距为4.11 nm,APP和MPP均在0.5 h时就已完成插层,最终层间距分别缩小到3.93和4.04 nm。DOPO则在0.5 h后完成,但插层后的层间距更小,为3.86 nm。与物理混合物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相比,(DOPO-MAH-6h)/TPU和(APP-MAH-6h)/TPU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分别从669.3 kW/m^(2)降至573.9 kW/m^(2),从657.7 kW/m^(2)降至405.9 kW/m^(2),(MPP-MAH-6h)/TPU与(MPP+MAH)/TPU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的差别不大。与TPU热释放速率峰值的1236.6 kW/m^(2)相比,(DOPO-MAH-6h)/TPU降低了53%,(APP-MAH-6h)/TPU降低了67%,(MPP-MAH-6h)/TPU降低了57%,以上表明DOPO-MAH、APP-MAH和MPP-MAH可以用来改善TPU的阻燃性能,但DOPO-MAH与APP-MAH在TPU中的阻燃应用前景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聚磷酸铵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 水滑石插层 热塑性聚氨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聚乙烯醇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渊 陈嘉炼 李红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8,共10页
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单宁酸/聚乙烯醇(TA-PVA)共混物,并研究了不同TA/PVA配比对TA-PVA共混物的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垂直燃烧(UL-94)测试仪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等对制备的T... 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单宁酸/聚乙烯醇(TA-PVA)共混物,并研究了不同TA/PVA配比对TA-PVA共混物的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垂直燃烧(UL-94)测试仪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等对制备的TA-PVA共混物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A的加入能提高PVA的阻燃性能。TA和PVA能够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稳定的TA-PVA共混物。当TA-PVA共混物中TA含量增加,所制备得到的TA-PVA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当n(TA)∶n(PVA)=1∶50时,TA-PVA共混物的LOI值达到31.6%,UL-94等级为V-1级,热释放速率峰值从634.9 kW/m^(2)降至328.1 kW/m^(2),烟气产生速率从0.18 m^(2)/s降至0.10 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聚乙烯醇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江流域CDOM光谱特征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黄鹏程 王菲凤 +2 位作者 游燕燕 王登超 孙启元 《水生态学杂志》 2025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揭示亚热带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流域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以福建省龙江流域为对象,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对11个采样点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发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光谱指标a(254)、SUVA_(254)和SR进行采... 揭示亚热带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流域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以福建省龙江流域为对象,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对11个采样点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发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光谱指标a(254)、SUVA_(254)和SR进行采样分析,明确流域CDOM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并识别DOC与CDOM光谱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流域DOC浓度整体较低(均值3.68 mg/L),枯水期与丰水期差异不显著,平均值分别为3.46、3.47 mg/L,但平水期部分点位(如S3)因污水输入或实验误差出现异常高值(142.60 mg/L)。CDOM时空变化显著,丰水期a(254)均值最高(24.51/m),基于a(254)的营养状态分类显示,随着水期更替(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富营养化状况持续加剧;SUVA_(254)均值较高,为6.39 L/(mg·m),表明水体芳香族化合物占比大,枯水期径流减少导致进入水体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减少,从而使其变化趋同;SR分布范围广(5.03~26.67)、均值大(19.29),反映DOM分子量较小且来源多样。相关性分析表明,DOC与a(254)的正相关性随水文条件增强(枯水期R=0.49,丰水期R=0.76),与SUVA_(254)呈负相关,与SR的关系因季节而异。研究揭示了水文变化通过影响外源输入和内源过程驱动CDOM组成与分布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色溶解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时空动态 水文条件 富营养化 影响因素 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