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纺丝纤维及其二氧化碳吸附特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彦沣 李卿 +1 位作者 黄域沧 钱庆荣 《福建轻纺》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静电纺丝纤维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机械性能优异等优点,在能源与环境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静电纺丝纤维制备的基本原理,分类、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实际应用,分析对比了含MOF、ZIF、金属氧化物以及胺基官能团材料的静... 静电纺丝纤维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机械性能优异等优点,在能源与环境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静电纺丝纤维制备的基本原理,分类、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实际应用,分析对比了含MOF、ZIF、金属氧化物以及胺基官能团材料的静电纺丝复合纤维的二氧化碳吸附特性,对其在二氧化碳捕集及监测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纤维 二氧化碳吸附 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福建省水库健康状态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雪 黄锦平 +3 位作者 苏玉萍 陈颖欣 钟启俊 郑洪萍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86,共8页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水库和东张水库的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021年福建省大部分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其中以蓝藻门为优势藻的水库占比为60.9%;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24.3~51.7,平均值为40.3,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个别水库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沙溪口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79.7,处于健康状态,东张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59.0,处于亚健康状态;P-IBI评价结果与《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中的多指标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总密度 蓝藻门密度百分比 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 生物完整性指数 水库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不同年龄组儿童饮用水中重金属和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黄锦焘 郭雨欣 +2 位作者 刘梦霏 孙启元 王菲凤 《福建轻纺》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重金属(HMs)和消毒副产物(DBPs)是影响饮用水安全广泛存在的两类污染物,对人类饮水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不同年龄组儿童经饮用水途径造成的HMs和DBPs健康风险亟待研究。文章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选择中国4个典... 重金属(HMs)和消毒副产物(DBPs)是影响饮用水安全广泛存在的两类污染物,对人类饮水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不同年龄组儿童经饮用水途径造成的HMs和DBPs健康风险亟待研究。文章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选择中国4个典型城市(北京、南京、成都和广州)饮用水中6种HMs(As、Cd、Cr^(6+)、Pb、Cu和Zn)和6种DBPs(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4个城市As和DBPs暴露的总致癌风险(TCR)范围为1.4×10^(-6)~2.04×10^(-5),均处于USEPA可接受水平,其中成都、南京和广州地区18岁以下儿童饮用水中As暴露的致癌风险(CR)分别是DBPs暴露的0.64~0.73倍(北京)、3.65~5.06倍(南京)、0.49~0.66倍(成都)、1.71~2.13倍(广州)。4个城市均存在危险指数(HI)>1的情况,主要集中在6~9月龄、9~12月龄和1~2岁;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儿童饮用水As和DBPs暴露总致癌风险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安全 重金属 消毒副产物 儿童 健康风险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聚电解质复合物超分子薄膜的自愈合性能调控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伟麟 吴子彦 +1 位作者 金红君 钱庆荣 《福建轻纺》 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
基于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表面活性剂-聚电解质复合物超分子薄膜在水的塑化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自愈合能力,这对于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选用相对分子质量更低的表面活性剂和侧链带电荷的聚电解质作为组... 基于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表面活性剂-聚电解质复合物超分子薄膜在水的塑化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自愈合能力,这对于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选用相对分子质量更低的表面活性剂和侧链带电荷的聚电解质作为组装基元,提高分子的运动能力,从而提高超分子薄膜的自愈合性能。基于以上原理,本文实现了对超分子薄膜自愈合性能的调控,成功制备出自愈合效率达(101±27)%的表面活性剂-聚电解质复合物超分子薄膜,此方法为制备具有高自愈合效率的超分子薄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 超分子 聚电解质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升温和磷限制对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生理特征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杨祥 王茵蕊 +4 位作者 张泳 马帅 张虹 韩永和 张勇 《福建轻纺》 2024年第8期1-8,19,共9页
颗石藻既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颗粒有机碳(POC),又可以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PIC),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全球变暖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盐浓度下降对颗石藻的生理生态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总结海洋升温和磷限制的单一及耦合作用... 颗石藻既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颗粒有机碳(POC),又可以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PIC),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全球变暖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盐浓度下降对颗石藻的生理生态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总结海洋升温和磷限制的单一及耦合作用对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的生长速率、POC和PIC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速率的最适温度大约为24℃,且海洋升温促进颗石藻的生长,可能减少细胞的PIC含量,当培养基中的无机磷浓度低于0.18μmol/L时,颗石藻的生长受到磷限制,当无机磷浓度低于0.4μmol/L时,颗石藻处于低磷条件。无机磷浓度限制藻细胞的生长速率,很可能增加细胞的POC和PIC含量,海洋升温和无机磷浓度限制的耦合作用可能增加的生长速率、POC和PIC含量。这对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颗石藻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颗石藻 颗粒有机碳 颗粒无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TiO_(2)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钟宛蓁 钱庆荣 薛珲 《福建轻纺》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光催化技术在开发清洁能源和污染控制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制备高效的光催化剂是光催化技术需要突破的关键之一。TiO_(2)光催化剂由于其催化效率高、无毒无害和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研究,但针对TiO_(2)的带隙较宽、光响应范围窄和光生... 光催化技术在开发清洁能源和污染控制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制备高效的光催化剂是光催化技术需要突破的关键之一。TiO_(2)光催化剂由于其催化效率高、无毒无害和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研究,但针对TiO_(2)的带隙较宽、光响应范围窄和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等缺点,学者提出了利用聚合物改性TiO_(2)是一种能够通过有机-无机杂化提高TiO_(2)的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式。文章综述了聚合物/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以期为高效聚合物/TiO_(2)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TiO_(2)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改性以增强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张锐 丰富 吴志鸿 《福建轻纺》 2024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了得到可以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输出的有效方法,选择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进行改性。文章将钴(Co)纳米颗粒接入到碳基复合材料上并通过一系列物理表征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改性后阴极催化剂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功... 为了得到可以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输出的有效方法,选择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进行改性。文章将钴(Co)纳米颗粒接入到碳基复合材料上并通过一系列物理表征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改性后阴极催化剂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功率密度为3.53 mW/m^(2),比未改性之前提高21.82%;此外,改性后阴极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介孔,表明钴可以通过增加电催化活性位点来加快氧化还原反应进程。因此,钴纳米颗粒修饰的阴极催化剂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阴极 阴极催化剂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耐磨纤维用PA6/PA1010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8
作者 郑星莹 连雨欣 孙晓丽 《福建轻纺》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文章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高强耐磨纤维用聚酰胺6/聚酰胺1010(PA6/PA1010)复合材料,利用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等测试,研究了PA6/PA1010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A6和PA1010的质量配比为92∶8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69.32 MPa,... 文章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高强耐磨纤维用聚酰胺6/聚酰胺1010(PA6/PA1010)复合材料,利用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等测试,研究了PA6/PA1010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A6和PA1010的质量配比为92∶8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69.32 MPa,冲击强度为12.324 kJ/m^(2),较PA6材料分别提高3.7%和30%;同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质量随PA1010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达43.8%和46.4%。因此,PA1010的适量添加对熔融共混方法制备的PA6/PA1010复合材料具有增韧和提升摩擦磨损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6 PA1010 高强耐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改性氧化铝基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及其失活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雷淦昌 郑勇 +5 位作者 曹彦宁 沈丽娟 王世萍 梁诗景 詹瑛瑛 江莉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118,共10页
天然气、油田伴生气、高炉煤气等化工生产过程中伴生COS气体,不仅会腐蚀管道和毒害催化剂,还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COS催化水解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的将COS脱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COS脱除技术之一。碱金属元素因其具有独特... 天然气、油田伴生气、高炉煤气等化工生产过程中伴生COS气体,不仅会腐蚀管道和毒害催化剂,还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COS催化水解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的将COS脱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COS脱除技术之一。碱金属元素因其具有独特的电子供体性质、表面碱性和静电吸附等特性,常被用作助催化剂以提高Al_(2)O_(3)的COS催化水解性能。近年来,以钾为助剂改性的Al_(2)O_(3)催化剂(K_(2)CO_(3)/Al_(2)O_(3))在COS催化水解反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负载在Al_(2)O_(3)上的K物种的组成复杂,目前研究者对K_(2)CO_(3)/Al_(2)O_(3)催化剂上COS水解机理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争议。本论文通过湿法浸渍法合成出一系列钾盐和钠盐改性的Al_(2)O_(3)催化剂,并利用各类先进的表征技术对这些催化剂进行分析。活性测试表明,以K_(2)CO_(3)、K_(2)C_(2)O_(4)、NaHCO_(3)、Na_(2)CO_(3)和NaC2O4改性Al_(2)O_(3)催化剂均有助于COS的水解。其中K_(2)CO_(3)/Al_(2)O_(3)拥有最佳的COS水解性能,连续运行20 h后其COS转化率仍高于~93%,远远优于未改性的Al_(2)O_(3)(~58%)。我们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明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化学结构特征,阐明了H_(2)O分子在K_(2)CO_(3)/Al_(2)O_(3)上的水解作用机制。原位红外表明COS在K_(2)CO_(3)/Al_(2)O_(3)上的水解过程中形成了硫代碳酸氢盐中间产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证明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因为催化剂表面积累了硫酸盐和单质硫。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水蒸气含量对COS水解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H_(2)O和COS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过量的H_(2)O会引起催化活性的下降。上述研究表明,K_(2)CO_(3)/Al_(2)O_(3)催化剂上COS水解性能的提高主要是形成了HO-Al-O-K界面活性位。更为重要的是,所制备的催化剂都是在模拟工业工况条件下进行的,这为后续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宝贵理论指导。本工作为理解助剂钾在Al_(2)O_(3)催化剂上COS水解活性的增强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为未来设计稳定高效的COS水解催化剂打开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硫 催化水解 HO-Al-O-K界面活性位点 失活机理 工业工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系阻燃剂插层镁铝型水滑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热塑性聚氨酯中的阻燃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俊杰 史哲航 李红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8-1301,共14页
采用直接的无溶剂制备方法,将3种磷系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分别插层到镁铝型水滑石(MAH)片层中,制备了3种含磷阻燃剂的MAH复合物(DOPO-MAH、APP-MAH和MPP-MAH),并... 采用直接的无溶剂制备方法,将3种磷系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分别插层到镁铝型水滑石(MAH)片层中,制备了3种含磷阻燃剂的MAH复合物(DOPO-MAH、APP-MAH和MPP-MAH),并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MAH复合物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分别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锥形量热仪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AH中MPP的分散性较差,DOPO和APP的分散性较好,并且磷元素分布均匀。MAH的初始层间距为4.11 nm,APP和MPP均在0.5 h时就已完成插层,最终层间距分别缩小到3.93和4.04 nm。DOPO则在0.5 h后完成,但插层后的层间距更小,为3.86 nm。与物理混合物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相比,(DOPO-MAH-6h)/TPU和(APP-MAH-6h)/TPU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分别从669.3 kW/m^(2)降至573.9 kW/m^(2),从657.7 kW/m^(2)降至405.9 kW/m^(2),(MPP-MAH-6h)/TPU与(MPP+MAH)/TPU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的差别不大。与TPU热释放速率峰值的1236.6 kW/m^(2)相比,(DOPO-MAH-6h)/TPU降低了53%,(APP-MAH-6h)/TPU降低了67%,(MPP-MAH-6h)/TPU降低了57%,以上表明DOPO-MAH、APP-MAH和MPP-MAH可以用来改善TPU的阻燃性能,但DOPO-MAH与APP-MAH在TPU中的阻燃应用前景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聚磷酸铵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 水滑石插层 热塑性聚氨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聚乙烯醇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渊 陈嘉炼 李红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8,共10页
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单宁酸/聚乙烯醇(TA-PVA)共混物,并研究了不同TA/PVA配比对TA-PVA共混物的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垂直燃烧(UL-94)测试仪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等对制备的T... 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单宁酸/聚乙烯醇(TA-PVA)共混物,并研究了不同TA/PVA配比对TA-PVA共混物的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垂直燃烧(UL-94)测试仪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等对制备的TA-PVA共混物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A的加入能提高PVA的阻燃性能。TA和PVA能够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稳定的TA-PVA共混物。当TA-PVA共混物中TA含量增加,所制备得到的TA-PVA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当n(TA)∶n(PVA)=1∶50时,TA-PVA共混物的LOI值达到31.6%,UL-94等级为V-1级,热释放速率峰值从634.9 kW/m^(2)降至328.1 kW/m^(2),烟气产生速率从0.18 m^(2)/s降至0.10 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聚乙烯醇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