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菲化运动”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兴山 李凌晨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73-81,共9页
菲律宾独立后,在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菲政府"掀起"了排斥华侨华人的"菲化运动"。中菲两国虽签署了旨在保障华文教育发展的《教育协定》,但"菲化运动"还是波及了华文教育领域,并使华侨学校几经面临被... 菲律宾独立后,在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菲政府"掀起"了排斥华侨华人的"菲化运动"。中菲两国虽签署了旨在保障华文教育发展的《教育协定》,但"菲化运动"还是波及了华文教育领域,并使华侨学校几经面临被关闭的危险境地。为此,华侨学校成立了"校总",带领华文教育界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抗争,最终教育菲化案还是被执行,华侨学校的华文课程调整;"双督察"制度得以滥觞;教育体制、目标和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迁,教育"菲化运动"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民族主义 华文教育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汉语教育兴衰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林羽 王建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4-139,共6页
日本有一千多年的汉语传播史,出现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中日两国国力对比的消长及汉语文化价值的变化是影响汉语在日本传播的重要因素。对日汉语传播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加大汉语推广力度;依托经济发展,拉动汉语学习需求;丰富文化内涵,... 日本有一千多年的汉语传播史,出现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中日两国国力对比的消长及汉语文化价值的变化是影响汉语在日本传播的重要因素。对日汉语传播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加大汉语推广力度;依托经济发展,拉动汉语学习需求;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汉语国际竞争力。这些对策对当前汉语国际传播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汉语教育 汉语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21
3
作者 赖林冬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7-52,共16页
自2006年东盟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泰国以来,迄今中国已经在东盟建立了30所孔子学院。热络的中国-东盟关系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东盟孔子学院整体运作情况良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孔子学院&... 自2006年东盟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泰国以来,迄今中国已经在东盟建立了30所孔子学院。热络的中国-东盟关系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东盟孔子学院整体运作情况良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孔子学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实施,东盟各国自然成了"一带一路"规划的首站支点国家,这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新机遇。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持续发展与创新东盟的孔子学院,如何使孔子学院在汉语教育上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如何使孔子学院成为"一带一路"在东盟顺利开展的重要助力和推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10年来东盟孔子学院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归纳,概括了东盟孔子学院发展的整体特点,着重分析了"一带一路"为发展东盟孔子学院所带来的新机遇,最后提出了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与创新东盟孔子学院的建议与对策,旨在推进孔子学院在东盟的可持续发展与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盟 孔子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转型时期的菲律宾华文教育 被引量:9
4
作者 章石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4-147,共4页
菲律宾华文教育走过了 10 5年的漫长历史 ,2 0世纪末呈日趋式微之颓势。华教改革势在必行却充满艰辛。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它的协调发展有赖于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笔者通过对菲律宾华文教育所处的外部大环境及华教系统自身改革情况的分析 ... 菲律宾华文教育走过了 10 5年的漫长历史 ,2 0世纪末呈日趋式微之颓势。华教改革势在必行却充满艰辛。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它的协调发展有赖于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笔者通过对菲律宾华文教育所处的外部大环境及华教系统自身改革情况的分析 ,认为处在转型期的菲律宾华文教育已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必然在阵痛中走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华文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融合进程中的菲律宾华文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兴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万隆会议"后,中国政府调整华侨政策,鼓励海外华侨融入当地社会。菲律宾马科斯执政时期,基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放宽入籍条件,大批华侨转为菲公民逐渐融入到"大社会"中。在此期间,作为保持民族属性的华文教育不断... "万隆会议"后,中国政府调整华侨政策,鼓励海外华侨融入当地社会。菲律宾马科斯执政时期,基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放宽入籍条件,大批华侨转为菲公民逐渐融入到"大社会"中。在此期间,作为保持民族属性的华文教育不断受到冲击,最终导致根本性变迁。当前形势下,菲律宾华文教育要合理定位,从华人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才有前景和未来。关于华文教育传承与融合的研究,可以为今后海外华文教育及汉语国际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华文教育 传承 融合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外交中的中国图像与建设——以福建民间信仰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互动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明宏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86-96,共11页
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互相交织的形态沿着"海丝"向各国传播。站在国际文化战略高度,宗教领域的民间外交可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挖掘宗教的人文内涵是十分可行的。福建作为"... 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互相交织的形态沿着"海丝"向各国传播。站在国际文化战略高度,宗教领域的民间外交可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挖掘宗教的人文内涵是十分可行的。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具有重要区位优势和侨缘优势。福建民间宗教信仰,就其规模和影响已远超正统宗教的民间信俗,在走向东南亚的历史播衍中,已不仅是单纯的宗教性或学术性问题,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担负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明对话、传递中华文化、营造中国形象的政治文化外交使命。东南亚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一方面,同根同源的民间信仰成为海外华族与祖籍国精神文化互动的源头;另一方面,福建民间信仰也渗入居住国民众生活,以自身蕴涵的中华文化基因勾画出多元兼容、和谐共处,知恩图报、崇德敬贤,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中国文化图景。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推广格局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通过民间信俗渠道"走出去",将民间信仰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中,纳入公共外交新生态的良性培育体系内,是极具前瞻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福建 东南亚 “海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读《黄炎培教育论著选》
7
作者 许秀洁 许雷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9年第9期30-31,共2页
《黄炎培教育论著选》是叶立群任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之一,收录了黄炎培先生自1907至1949年间的重要论著104篇,内容涉及论文、演讲、书信、报告、序跋、诗歌以及部分篇幅较长著作的节录。基本能够反应黄炎培先生的主要教... 《黄炎培教育论著选》是叶立群任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之一,收录了黄炎培先生自1907至1949年间的重要论著104篇,内容涉及论文、演讲、书信、报告、序跋、诗歌以及部分篇幅较长著作的节录。基本能够反应黄炎培先生的主要教育观点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也集中反映了他在中罔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职业教育 中国近代教育 黄炎培 论著 近现代教育史 教育思想 教育观点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孝道在古诗中的直接抒写——读白居易《慈乌夜啼》和孟郊《游子吟》
8
作者 孙彦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44,共5页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个课题有很重大的时代意义,由于社会现代化迅猛发展,旧式大家族分化,中华传统的孝道文化随之弱化,带来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形势下...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个课题有很重大的时代意义,由于社会现代化迅猛发展,旧式大家族分化,中华传统的孝道文化随之弱化,带来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形势下,发扬民族孝道传统,建构现代孝道人伦是重大的历史课题,古典诗词中的孝道母题正是最生动的教材。但直接抒写孝道的经典性杰作似乎偏少,正因如此,孟郊的《游子吟》和白居易的《慈乌夜啼》就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体诗 孝道人伦 《慈乌夜啼》 《游子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 被引量:24
9
作者 任志洪 谢菲 +3 位作者 余香莲 苏文亮 陈丽君 赵陵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95,共23页
通过元分析评估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考察疗效影响因素,并评价证据质量。元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研究发现:(1)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对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 通过元分析评估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考察疗效影响因素,并评价证据质量。元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研究发现:(1)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对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的效果量分别为0.66、-0.52、-0.47、0.20、0.34、-0.32和-0.33。(2)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同等;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最小化治疗和药物治疗。(3)共病情况与支持形式对疗效有显著影响。证据质量评价表明睡眠效率、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抑郁和焦虑5项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等,真实值可能接近于估计值;入睡潜伏期与睡眠质量为低,真实值与估计值可能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认知行为疗法 元分析 自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网络化自助干预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以汉化MoodGYM为例 被引量:35
10
作者 任志洪 李献云 +5 位作者 赵陵波 余香莲 李政汉 赖丽足 阮怡君 江光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8-832,共15页
抑郁症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抑郁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组试验考察抑郁症网络化干预程序Mood GYM中文版对中国大学生抑郁患者的在线干预效果,并且使用多重中介模型同时探索了基于临床实践提... 抑郁症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抑郁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组试验考察抑郁症网络化干预程序Mood GYM中文版对中国大学生抑郁患者的在线干预效果,并且使用多重中介模型同时探索了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的认知歪曲(ATQ和DAS)与认知领域研究发现的解释偏差(SST)在抑郁症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相较之对照组,Mood GYM对中国大学生抑郁的网络化自助干预具有中到大的效果量(CES-D,d=0.93;PHQ-9,d=0.79);(2)Mood GYM也显著降低抑郁患者的负性自动思维(ATQ)、消极解释偏差(SST)和功能失调性态度(DAS);(3)自动思维(ATQ)和消极解释偏差(SST)二者的改变在抑郁症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效果中起中介作用,功能失调性态度改变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抑郁症的网络化干预还存在着诸如脱落率较高等多种局限,推荐作为传统心理治疗的额外补充手段,也可作为梯度治疗模型的自助式初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网络化干预 大学生 效果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空格在汉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基于眼动研究的元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余香莲 任志洪 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94-1909,共16页
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词空格在汉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搜集了21篇有效文献,186对数据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756)。结果表明:(1)词空格整体效果量:较之无空格,有空格汉语文本阅读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次数、首次注视时间、凝... 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词空格在汉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搜集了21篇有效文献,186对数据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756)。结果表明:(1)词空格整体效果量:较之无空格,有空格汉语文本阅读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次数、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局部注视时间和局部注视次数的效果量分别为0.65、–0.12、0.26、0.58、0.67和0.64。(2)亚组分析发现:外国学生组平均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局部注视时间和局部注视次数的词空格效果量显著高于中国学生组;空格方式组平均注视时间的效果量显著高于阴影方式组;低汉语水平组凝视时间、局部注视时间和局部注视次数的效果量显著高于高汉语水平组;真词组凝视时间、局部注视时间和局部注视次数的效果量显著高于假词组;小学生组局部注视时间的效果量显著高于大学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空格 汉语 文本阅读 眼动研究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障碍的认知偏向矫正元分析:效果量、影响因素及中介检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志洪 赖丽足 +3 位作者 余香莲 李松蔚 阮怡君 赵陵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90-1711,共22页
焦虑障碍的认知偏向矫正效果及作用机制是当前一个研究热点且有争议的主题。采用元分析、元回归分析并且组合两步结构方程元分析技术,探索认知偏向矫正对焦虑障碍干预的临床和亚临床有效性,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考察认知偏向改变在认知... 焦虑障碍的认知偏向矫正效果及作用机制是当前一个研究热点且有争议的主题。采用元分析、元回归分析并且组合两步结构方程元分析技术,探索认知偏向矫正对焦虑障碍干预的临床和亚临床有效性,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考察认知偏向改变在认知偏向矫正(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CBM)和焦虑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元分析共纳入46篇文献,CBM对焦虑症状干预具有虽小但显著的效果量(包含非标准化测量:g=0.29;标准化测量:g=0.26,p<0.001;压力任务后焦虑症状g=0.34,p<0.001),对认知偏向有中等效果量(g=0.48,p<0.001);干预范式、出版特征、实验环境是焦虑症状CBM效果量的调节因素,焦虑障碍类型和实验环境对CBM认知偏向效果量有调节作用;认知偏向改变在CBM干预与焦虑障碍改变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z=3.13,SE=0.014,p<0.001),为部分中介。将来研究可关注提升CBM症状测量或者认知偏向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发展新干预范式,尝试CBM同其他干预方式相结合,进一步探索CBM理论基础和干预机制,提升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偏向矫正 焦虑障碍 元分析 中介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章石芳 卢飞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按比例选取菲律宾大岷区、吕宋区、未狮耶区、棉兰佬区22所华校的2050名华族中学生为被试,从政治身份认同、社会关系状况、华族习俗认同、宗教信仰认同、语言认同五个方面调查当代菲律宾华族中学生的认同现状。结果...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按比例选取菲律宾大岷区、吕宋区、未狮耶区、棉兰佬区22所华校的2050名华族中学生为被试,从政治身份认同、社会关系状况、华族习俗认同、宗教信仰认同、语言认同五个方面调查当代菲律宾华族中学生的认同现状。结果发现:当代菲律宾华族中学生已经高度融入菲律宾主流社会;"菲华"中学生的"母语基因"呈弱化之态势;华语教学绩效不彰,师资、教材、教法等瓶颈问题依然凸显。据此,本文进一步指出新时期菲律宾华语教学应充分挖掘"母语基因"之优势,改善华语教学环境,努力激发菲律宾华族中学生华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华族中学生 族群文化认同 母语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 被引量:14
14
作者 沙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本文引进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的相关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探讨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导入哪些文化因素、怎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等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导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经... 本文引进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的相关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探讨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导入哪些文化因素、怎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等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导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经过论证指出:将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导入的作用定位在消除学习者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对目的语表层交际信息的误解上是肤浅的,其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第二语言学习心理的诱导和培养;第二语言教学首先应全面导入动机诱导文化因素,同时也不能忽视直接影响交际效果的交际文化因素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应在制定文化大纲的基础上将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主导文化因素的统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语言教学 文化因素 第二语言获得 交际文化 文化导入 学习者 学习动机 目的语 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三语关系演变与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石芳 范启华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6-96,共11页
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调和英语(殖民语言)、菲律宾语(国语)和地方语言三者关系的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推广全民教育,菲律宾政府于2009年颁布实施《基于母语的多语教育》方案,成为亚洲国家中从政... 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调和英语(殖民语言)、菲律宾语(国语)和地方语言三者关系的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推广全民教育,菲律宾政府于2009年颁布实施《基于母语的多语教育》方案,成为亚洲国家中从政策制定到具体实施都给予地方语言教育以强有力支持的典型案例,也最终成就了当代菲律宾独特的三语共生的语言生态。关于菲律宾的语言状况及语言政策,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多从语言政策执行、语言比较、语言认同、华语教育等角度切入。从菲律宾三语关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变脉络出发,探讨菲律宾语言政策变化背后隐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可以看出菲律宾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对后殖民国家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的借鉴意义:语言功能的合理分工有利于形成多语共生、和谐发展的语言生态;充分重视语言及语言教育的经济价值;尊重公民母语教育权利,保护并促进语言及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语言政策 三语关系 发展演变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焦虑的消极与积极注意偏向大小及其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香莲 赖丽足 任志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6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社交焦虑个体的积极和消极注意偏向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Wiley Online Library,Sicence Direct,Talor&Francis online,Psyc NET)... 目的:系统评价社交焦虑个体的积极和消极注意偏向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Wiley Online Library,Sicence Direct,Talor&Francis online,Psyc NET)中采用直接或者间接方法测量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使用CMA3.0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社交焦虑积极和消极注意偏向的整体效果量,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影响注意偏向效果量的可能调节变量。结果:共纳入41篇研究,总样本2541人。消极和积极注意偏向总体效果量分别为0.57和-0.06。对于消极注意偏向,间接测量效果量(g=0.55)大于直接测量(g=0.10),词汇刺激效果量(g=0.77)大于面孔刺激(g=0.23),均P<0.001。对于积极刺激注意偏向,注意警觉效果量(g=0.11)大于注意回避(g=-0.18),间接测量效果量(g=0.17)大于直接测量(g=-0.22),词汇刺激效果量(g=0.35)大于面孔刺激(g=-0.16),均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可能对消极刺激存在中等程度的选择性注意偏向,对积极刺激注意偏向程度低;注意偏向受刺激呈现的时间进程、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注意偏向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语气词研究:问题、人际修辞功能及解释空间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敏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148,172,共8页
近30年来语气词研究主要聚焦在语气词的分布、层次及语气义等语法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大都从说话人单向交流的静态语篇出发,忽视了双向言语交流中的修辞阐释。在话语交际中,语气词的选用既重表达,又重接受,人际修辞原则对其有制约作用。... 近30年来语气词研究主要聚焦在语气词的分布、层次及语气义等语法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大都从说话人单向交流的静态语篇出发,忽视了双向言语交流中的修辞阐释。在话语交际中,语气词的选用既重表达,又重接受,人际修辞原则对其有制约作用。语气词属于元话语成分,在与话语互动中,浮现出丰富的人际修辞功能,呈“一形多能”的功能格局,具有较大的人际修辞阐释空间。语气词的多功能之间是有人际修辞理据的,是其语法意义在特定语境下充实、扩张、互动的结果。交际主体根据动态交际得体使用语气词的能力是人际修辞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人际修辞 礼貌原则 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和、强化、顺应——“啊”的语气功能辩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敏锋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40,共11页
语气词“啊”有缓和与强化功能。“啊”是情感因子,在动态语境中,会根据语境的情感基调进行情感调适以顺应语境需要。当表缓和功能时,“啊”平缓延宕,基于礼貌原则通过增加情感投入以实现情感趋同、缓和人际关系,以人际和谐为语效取向;... 语气词“啊”有缓和与强化功能。“啊”是情感因子,在动态语境中,会根据语境的情感基调进行情感调适以顺应语境需要。当表缓和功能时,“啊”平缓延宕,基于礼貌原则通过增加情感投入以实现情感趋同、缓和人际关系,以人际和谐为语效取向;当表强化功能时,“啊”急降短促,既可以强化言者积极情感获得情感趋同,也可以通过强化消极情感、强化认知信据力,违反礼貌原则,以情感趋异为语效取向。“啊”的缓和与强化并不矛盾,两者分工明确,相得益彰,是与语境协商并顺应语境需要的结果,其中“啊”的传情功能是基本核心,言者的心理世界对语气词“啊”的功能影响最大,是关键语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啊” 缓和 强化 顺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莹莹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7,共5页
会意字是汉字表意特征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会意字的形义关系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前,关于会意字的研究多集中在构形研究上,构义研究是薄弱环节。通过借鉴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会意字的构义进行考察,发现会意字意义的生... 会意字是汉字表意特征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会意字的形义关系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前,关于会意字的研究多集中在构形研究上,构义研究是薄弱环节。通过借鉴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会意字的构义进行考察,发现会意字意义的生成建构过程是概念整合的过程。会意字概念整合有三种类型:糅合型、截搭型和叠加型;该整合在概念表征形式、概念表征方式、概念整合类型及概念整合的认知指向四个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意字 构义 概念 概念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职业化到专业化——印尼本土华语师资培育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敏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3-170,共8页
印度尼西亚本土华语师资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根据印度尼西亚本土华语师资的历史和现状,应区分"职业"与"专业"两个概念,一方面要着眼于职业化,深化在职华语教师的培训,根据"经验学习周期",突出... 印度尼西亚本土华语师资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根据印度尼西亚本土华语师资的历史和现状,应区分"职业"与"专业"两个概念,一方面要着眼于职业化,深化在职华语教师的培训,根据"经验学习周期",突出认知规律,强调培训对在职华语教师认知层面的作用,将培训效果有效地落实在教学行为目标上;另一方面要加强新生代本土华语师资的培养,在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非定向型培养体系和定向型培养体系结合起来,实现新生代本土华语教师的学历化和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本土华语师资 职业化 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