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红色荧光的类水滑石材料的制备及在LED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鸿 赵璇 +3 位作者 高慧 朱海娣 姜丽红 凌启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发红色荧光的类水滑石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利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表面改性对荧光类水滑石的影响.将改性荧光类水滑...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发红色荧光的类水滑石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利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表面改性对荧光类水滑石的影响.将改性荧光类水滑石与发射波长为384 nm的In Ga N芯片组合制成发光二极管,器件发出明亮的红光.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的发红色荧光的类水滑石是制作白光二极管可供选用的红色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级管 类水滑石 稀土配合物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铕配合物掺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光致发光复合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美娟 安琪 +2 位作者 胡珍 曾惠卷 凌启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4-1170,共7页
合成了正己酸铕、正辛酸铕、月桂酸铕和硬脂酸铕4种不同碳链链长的脂肪酸铕配合物,通过哈克转矩流变仪将铕配合物(质量分数1%)机械掺杂于3种不同透明度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通用树脂中,制备了系列铕配合物掺杂聚合物... 合成了正己酸铕、正辛酸铕、月桂酸铕和硬脂酸铕4种不同碳链链长的脂肪酸铕配合物,通过哈克转矩流变仪将铕配合物(质量分数1%)机械掺杂于3种不同透明度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通用树脂中,制备了系列铕配合物掺杂聚合物光致发光复合材料,考察了配体、配合物、聚合物基体对复合材料的外观、透明性及其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脂肪酸铕配合物及其掺杂的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均在593、617 nm处发射强的Eu3+离子5D0→7F1、5D0→7F2跃迁的特征荧光;脂肪酸配体的碳链长短对铕配合物及复合材料的发光影响较小;PE、PP复合材料发光颜色与红光铕配合物相同,PS复合材料因基体PS和Eu3+离子的发光共同作用而呈现了玫瑰红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铕配合物 通用树脂 掺杂 复合材料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芳基噻唑基团环氧树脂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锋 卢庆新 +1 位作者 刘灿培 林金火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制备了一种含芳基噻唑基团热稳定环氧树脂材料(TDABZ),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微熵热重分析(TGA-DTG)计算了TDABZ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探讨了TDABZ的耐... 制备了一种含芳基噻唑基团热稳定环氧树脂材料(TDABZ),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微熵热重分析(TGA-DTG)计算了TDABZ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探讨了TDABZ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TDABZ通过TGDDM结构中的环氧基团与混合固化剂(DDS和2-ABZ)结构中的活泼氢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完全交联固化。通过Kissinger和Ozawa方法求得TDABZ的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205.5和221.9 k J/mol。TDABZ固化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双悬臂梁法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到242.3℃,在N2气气氛下失重5%对应的温度(Td5)为340.2℃,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Tdmax)为395.5℃,600℃的质量保留率为24.1%,显著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能,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制备 热解动力学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EPDM/SEBS交联发泡材料摩擦与磨损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宋伟飞 刘灿培 +1 位作者 卢庆新 陈明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77,共6页
研究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共混物交联发泡材料的摩擦和磨损过程,并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探讨了损耗角正切值(tanδ)与摩擦和磨损的关系,扫描电镜分析磨痕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研究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共混物交联发泡材料的摩擦和磨损过程,并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探讨了损耗角正切值(tanδ)与摩擦和磨损的关系,扫描电镜分析磨痕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随tanδ和储能模量的变化有对应关系,均在SEBS质量分数为40%时达到最大值且磨损体积与应变能密度的倒数线性相关,这可预测其耐磨性能并为产品应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交联发泡 摩擦系数 磨损体积 动态力学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EVA交联发泡物料的力化学解交联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灿培 王满凯 +1 位作者 谢金川 林金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力学性能、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废弃固态多相多组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交联发泡物料在HAAKE流变仪中的解交联,以及力化学作用时间和温度对解交联的影响。结果表明,160℃~170℃时最佳解交联时间... 通过溶胶凝胶、力学性能、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废弃固态多相多组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交联发泡物料在HAAKE流变仪中的解交联,以及力化学作用时间和温度对解交联的影响。结果表明,160℃~170℃时最佳解交联时间为24 min^28 min,力化学解交联使物料的拉伸强度由未经过解交联的7.5 MPa提高到11.5 MPa,提高了53%,使废弃EVA交联发泡物料网络体型结构发生断裂或生成小分子,其流动性能得到改善,使解交联后物料表面的亚微形态更光滑,相界面结合良好,是其资源化再生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解交联 力化学 再生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侧链型磺化聚醚醚酮阳离子交换膜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雪红 林娟 +3 位作者 郑榕学 林艺凤 丁富传 凌启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8-884,共7页
以二氟二苯甲酮、双酚A和邻甲基氢醌为单体先经缩聚反应生成聚醚醚酮(PEEK),PEEK经修饰合成含有溴异丙基侧基的聚醚醚酮,以此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大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法聚合,在PEEK主链上接枝引入聚苯乙烯磺酸钠侧链,得到侧链... 以二氟二苯甲酮、双酚A和邻甲基氢醌为单体先经缩聚反应生成聚醚醚酮(PEEK),PEEK经修饰合成含有溴异丙基侧基的聚醚醚酮,以此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大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法聚合,在PEEK主链上接枝引入聚苯乙烯磺酸钠侧链,得到侧链型PEEK接枝聚合物(PEEK-g-StSO3N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手段对PEEK-g-StSO3Na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磺酸钠成功的被接枝到聚醚醚酮主链上,PEEK-g-StSO3Na膜具有明显的亲水疏水微相分离结构,磺酸基团相互聚集形成离子通道,离子交换容量为2.034 mmol/g的PEEK-g-StSO3Na膜的电导率为8.34×10-2S/cm,膜的尺寸稳定性优于Nafion 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醚醚酮 阳离子交换膜 苯乙烯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梳型磺化聚醚醚酮 被引量:3
7
作者 林艺凤 黄雪红 +3 位作者 郑榕学 林娟 丁富传 凌启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3-638,共6页
以带双硫酯取代基聚醚醚酮为大分子链转移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合成不同接枝率的磺化聚醚醚酮(g-SPEEK),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单体/链转移剂/引发剂的投料比(摩尔比)为50∶4∶1,温度为70℃,反应24 h,得到聚合... 以带双硫酯取代基聚醚醚酮为大分子链转移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合成不同接枝率的磺化聚醚醚酮(g-SPEEK),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单体/链转移剂/引发剂的投料比(摩尔比)为50∶4∶1,温度为70℃,反应24 h,得到聚合物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吸水率分别为1.312 mmol/g和43.51%,其溶胀率为5.05%,低于Nafion膜的11.50%.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该梳型g-SPEEK具有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且该聚合物膜具有与Nafion膜相当的抗氧化性.在相同的离子交换容量下,梳型g-SPEEK比主链型SPEEK具有更好的H+离子透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磺化聚醚醚酮 苯乙烯磺酸钠 离子交换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黄色荧光类水滑石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鸿 张丽 +1 位作者 陈清松 凌启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6-781,共6页
用适量的Zn(Ⅱ)取代镁铝水滑石中的Mg(Ⅱ),同时将一定量的2-对联苯基-8-羟基喹啉分散到类水滑石层间的亲油性阴离子中,使其与层板表面上的Zn(Ⅱ)配位,用一步法合成、组装得到一类新型黄色荧光类水滑石复合物(Zn-(HQ-4-biPh)-HTlc)。采... 用适量的Zn(Ⅱ)取代镁铝水滑石中的Mg(Ⅱ),同时将一定量的2-对联苯基-8-羟基喹啉分散到类水滑石层间的亲油性阴离子中,使其与层板表面上的Zn(Ⅱ)配位,用一步法合成、组装得到一类新型黄色荧光类水滑石复合物(Zn-(HQ-4-biPh)-HTlc)。采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n-(HQ-4-biPh)-HTlc在蓝光(481 nm)激发下可发出黄色荧光(554 nm),与其相应的含锌配合物(Zn[2-(p-biph)-8-Q-O]2)相比,不仅可节省配体用量,而且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和更好的热稳定性,有望在白光LED等光电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黄光 对联苯羟基喹啉 插层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俊劭 刘瑞来 +1 位作者 赵瑨云 饶瑞晔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石油开采和油船运输泄露的油污污染日益突出,使得质轻、亲水疏油的油水分离材料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无任何添加剂条件下,以三醋酸纤维素(TCA)/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通过热致相分离(TIPS)制备TCA纳米纤维膜。研究了淬火时间、温... 石油开采和油船运输泄露的油污污染日益突出,使得质轻、亲水疏油的油水分离材料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无任何添加剂条件下,以三醋酸纤维素(TCA)/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通过热致相分离(TIPS)制备TCA纳米纤维膜。研究了淬火时间、温度和聚合物浓度等条件对TCA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TCA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通过SEM、乙醇法和N2吸脱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淬火时间180 min、淬火温度-20℃、聚合物质量分数5%,得到直径为(110±28)nm均匀纤维膜。与块状TCA流延膜相比,TCA纳米纤维膜的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以及表面特殊的微/纳结构,使其水接触角由86.2°增加到137.5°。由于高疏水性和亲油性以及强烈的毛细作用,TCA纳米纤维膜的吸油容量达到21.5 g/g,分别是流延膜的20~42倍,且可快速吸收油水混合物中的油层。TCA纳米纤维膜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溢油污染清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 三醋酸纤维素 纳米纤维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荧光联苯四甲酸碱式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美娟 唐强 +2 位作者 王小萍 王文 凌启淡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3-839,共7页
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配体原料合成了两种碱式铕和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组成,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 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配体原料合成了两种碱式铕和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组成,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b5L3(OH)3.8H2O和Eu5L3(OH)3.10H2O(L=BPDA),稀土铕(Ⅲ)和铽(Ⅲ)与羧酸根的配位方式主要以桥式配位为主,兼有少量螯合配位。这些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良好。铽配合物和铕配合物均呈现红色荧光,铽配合物归属于5D4→7F3跃迁(613 nm)的荧光寿命为491.11μs,归属于5D4→7F5跃迁(544 nm)的荧光寿命为27.9μs;铕配合物归属于5D0→7F2跃迁(613 nm)的荧光寿命为329.5μs,荧光量子产率为1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4 4'-联苯四甲酸 稀土配合物 红色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流电池用磺化聚芴醚酮-聚苯胺原位表面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
11
作者 陈清松 崔青青 +3 位作者 孔令涛 黄雪红 李晓燕 丁富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136,共6页
质子交换膜是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文中以磺化聚芴醚酮(SPFEK)膜为基膜,采用稀溶液化学氧化聚合法在SPFEK膜表面原位复合一层聚苯胺,通过调整苯胺(An)单体的浓度,制得SPFEK/PANI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表征了复合膜的结构,... 质子交换膜是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文中以磺化聚芴醚酮(SPFEK)膜为基膜,采用稀溶液化学氧化聚合法在SPFEK膜表面原位复合一层聚苯胺,通过调整苯胺(An)单体的浓度,制得SPFEK/PANI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表征了复合膜的结构,表明聚苯胺已经成功地在SPFEK膜表面复合。通过钒流单电池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苯胺单体的浓度为0.05 mol/L时,所制备的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最高的H+传导选择性,所组装的钒流电池具有最好的自放电性能,在充放电流为50 m A/cm^2时,电池的库仑效率、电压效率、能量效率分别达到95%,8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 质子交换膜 表面聚合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柔性链段磺化聚芳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清松 陈娟 +4 位作者 陈亮 黄雪红 赖寿莲 李晓燕 丁富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1-53,共3页
以二氟二苯甲酮(DFBP),磺化二氟二苯甲酮(SDFBP),4,4’-二羟基二苯醚(DOPE)和双酚芴(BHF)为单体,通过亲核缩聚反应合成了分子链磺酸含量不同具柔性链段的磺化聚芳醚酮。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可通过流延成膜的... 以二氟二苯甲酮(DFBP),磺化二氟二苯甲酮(SDFBP),4,4’-二羟基二苯醚(DOPE)和双酚芴(BHF)为单体,通过亲核缩聚反应合成了分子链磺酸含量不同具柔性链段的磺化聚芳醚酮。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可通过流延成膜的方法制备出柔韧、透明的膜。所制备的膜具有较高的吸水率与尺寸稳定性及抗氧化性,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具有与Nafion 117膜相当的质子传导率,且甲醇透过率比Nafion 117膜低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链段 磺化聚芳醚酮 质子交换膜 质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表面的烯键修饰研究
13
作者 崔青青 林德海 +5 位作者 孔令涛 吴官正 陈清松 李晓燕 赖寿莲 丁富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184,共3页
以醋酸为催化剂,乙醇为分散剂,先将偶联剂KH-570经溶胶-凝胶过程,生成表面带烯键的硅溶胶,再将其与工业化生产的常见硅溶胶共混,经过两种硅溶胶的交换、陈化等过程,使得工业化生产的常见硅溶胶的表面带上烯键,实现对工业化硅溶胶表面的... 以醋酸为催化剂,乙醇为分散剂,先将偶联剂KH-570经溶胶-凝胶过程,生成表面带烯键的硅溶胶,再将其与工业化生产的常见硅溶胶共混,经过两种硅溶胶的交换、陈化等过程,使得工业化生产的常见硅溶胶的表面带上烯键,实现对工业化硅溶胶表面的烯键修饰。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表征手段对修饰改性前后的硅溶胶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的不饱和烯键成功接枝到纳米硅溶胶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硅烷偶联剂KH-570 烯键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纤维基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瑞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5-187,192,共4页
以棉纤维为前驱体,经聚磷酸铵(APP)浸泡,预氧化和碳化制备棉纤维基活性碳纤维。研究APP浓度、预氧化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活性碳纤维形貌、孔径和得碳率的影响。热重结果表明:经APP浸泡后,棉纤维的热裂解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失重率大大降... 以棉纤维为前驱体,经聚磷酸铵(APP)浸泡,预氧化和碳化制备棉纤维基活性碳纤维。研究APP浓度、预氧化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活性碳纤维形貌、孔径和得碳率的影响。热重结果表明:经APP浸泡后,棉纤维的热裂解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失重率大大降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后,纤维未发生粘连和严重断裂,纤维形貌并无发生改变。活性碳纤维大部分为微孔结构、孔径分布较宽。预处理温度为400℃、时间为60min、APP浓度为15%(质量分数)时,活性碳纤维得碳率最高达49.2%,比表面积为280.13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活性碳纤维 聚磷酸铵 预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接枝丙烯酸接枝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邱丽清 刘杭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141,144,共4页
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仪(TG)研究不同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竹纤维接枝丙烯酸接枝物的结构、形貌、热性能及接枝率的影响。不同条件下的接枝物接枝率变化... 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仪(TG)研究不同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竹纤维接枝丙烯酸接枝物的结构、形貌、热性能及接枝率的影响。不同条件下的接枝物接枝率变化明显,以竹纤维和丙烯酸质量比为1∶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70℃及反应时间为4h的接枝率最适合,为0.675。FT-IR、XRD及SEM结果表明接枝物已成功制备,曲线特征峰均向右偏移,特征峰宽度变大;衍射峰位置发生明显偏移,衍射峰强度明显降低;改性前竹纤维表面较光滑,改性后的接枝物相互缠绕和渗透,表面变得粗糙,出现许多细小孔洞。TG显示接枝物热稳定性提高了甚至发生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丙烯酸 接枝共聚 性能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