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明亮 江贤章 +1 位作者 王灿 黄建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95-400,共6页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种对人体重要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破囊壶菌科微生物因富含DHA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DHA的微生物来源及其代谢途径,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详细阐述了影响DHA发酵的各种因素,并指出选育高产菌株、...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种对人体重要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破囊壶菌科微生物因富含DHA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DHA的微生物来源及其代谢途径,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详细阐述了影响DHA发酵的各种因素,并指出选育高产菌株、代谢途径分析、放大培养及转基因植物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 发酵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殖壶菌产DHA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灿 张伟 +1 位作者 张明亮 黄建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1-174,179,共5页
从成本控制和发酵罐扩大培养监测控制方面考虑,优化了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FJU-512)产DHA发酵培养基。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碳氮源组分,均匀设计实验优化了无机盐组分。最佳产DHA发酵配方为葡萄糖120g/L,酵... 从成本控制和发酵罐扩大培养监测控制方面考虑,优化了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FJU-512)产DHA发酵培养基。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碳氮源组分,均匀设计实验优化了无机盐组分。最佳产DHA发酵配方为葡萄糖120g/L,酵母浸膏5g/L,谷氨酸钠20g/L,硫酸铵0.25g/L,海水晶25g/L,KH2PO44.0g/L,Mg SO4·7H2O0.5g/L,Ca CO35.0g/L,Na2SO43.0g/L,Fe SO4·7H2O 20mg/L,维生素B10.005g/L,维生素B120.005g/L。优化后,裂殖壶菌DHA产量到达13.83g/L,提高了22%,且培养基成本降低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碳氮源 正交实验 发酵培养基 D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枝毛霉△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研究
3
作者 何文胜 陈清霞 +2 位作者 邹丽梅 曹晓 祁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7-624,共8页
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是人体所必需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卷枝毛霉等GLA生产菌株中△6-脂肪酸脱饱和酶(△6-Fatty acid desaturase,FAD6)是合成γ-亚麻酸的关键和限速酶,然而GLA是否惟一... 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是人体所必需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卷枝毛霉等GLA生产菌株中△6-脂肪酸脱饱和酶(△6-Fatty acid desaturase,FAD6)是合成γ-亚麻酸的关键和限速酶,然而GLA是否惟一通过△6-脂肪酸脱饱和酶途径合成则目前还没有报道。作者以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EIM10 sp.为研究对象,以其FAD6基因的5'端启动子和3'端终止子为同源臂,潮霉素B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了M.circinelloides EIM10 sp.△6-脂肪酸脱饱和酶FAD6的敲除载体p UMCD6-Hm B,转化进入制备好的原生质体中成功地敲除了FAD6基因,发现FAD6基因缺陷菌株GLA质量浓度比野生型对照菌株降低了50%以上,但GLA并没有完全消失,说明卷枝毛霉生物体内还有其他代谢途径可以将碳源转化为G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酸 卷枝毛霉 △6-脂肪酸脱饱和酶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菌肽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被引量:6
4
作者 谢瑞 李力 +1 位作者 张明亮 黄建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8-192,196,共6页
为了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出高产杆菌肽的菌种。利用地衣芽孢杆菌FUN-BL为出发菌株,依次进行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再通过平板活性筛选法作为初筛和HPLC作为复筛,筛选出效价较高的菌株。出发菌株F0经过紫外线诱变(15W,照射距离30cm... 为了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出高产杆菌肽的菌种。利用地衣芽孢杆菌FUN-BL为出发菌株,依次进行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再通过平板活性筛选法作为初筛和HPLC作为复筛,筛选出效价较高的菌株。出发菌株F0经过紫外线诱变(15W,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120s)后,筛选得到高产菌株F167,效价提高了11.76%。菌株F167经过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浓度为2%,处理时间为90min)后,筛选得到高产菌株F2141效价提高了32.19%。将高产菌株F2141进行连续5代遗传稳定性实验,效价依次是1003.23、989.34、976.35、960.32、949.72U/m L。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能够选育出具有遗传稳定性的高产杆菌肽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杆菌肽 选育 诱变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谷氨酸脱羧酶真菌的检测和筛选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烟兰 杨民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29,共8页
在对分离自茶叶的86个真菌菌株采用显色反应进行初选的基础上,选择谷氨酸脱羧酶(GAD)酶活相对较高的8个菌株,应用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进一步的筛选,并对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AD活性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应用优化后的方法对... 在对分离自茶叶的86个真菌菌株采用显色反应进行初选的基础上,选择谷氨酸脱羧酶(GAD)酶活相对较高的8个菌株,应用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进一步的筛选,并对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AD活性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应用优化后的方法对8个菌株产GAD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摇瓶条件下8个菌株均表现GAD活性,最高者达到43.02 U/mL。进一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表明,内生真菌4号菌株GAD活性达到5.43 U/mL。为后续真菌菌株产GAD的进一步筛选和γ-氨基丁酸茶(GABA茶)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 Γ-氨基丁酸 比色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脂肪酶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功能性展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丽香 王作镇 +4 位作者 舒正玉 武海龙 刘艳如 李欣 黄建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198,共7页
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突变文库的高通量筛选,有力地促进了蛋白质工程的发展。以来自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自转运蛋白Est A的羧基端结构域作为锚定区,构建脂肪酶LipA与EstA羧基端结构域的融合基因,并将融合基因插入到改造后的pACYC-D... 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突变文库的高通量筛选,有力地促进了蛋白质工程的发展。以来自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自转运蛋白Est A的羧基端结构域作为锚定区,构建脂肪酶LipA与EstA羧基端结构域的融合基因,并将融合基因插入到改造后的pACYC-Duet表达载体中,获得表面展示载体pBCCB-X1。将载体pBCCB-X1分别导入到大肠杆菌JK321和大肠杆菌UT5600菌株中,以IPTG诱导融合基因的表达。分别用三丁酸甘油酯定性检测和pNPO定量检测诱导表达后的全细胞脂肪酶的水解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脂肪酶LipA在大肠杆菌JK321和大肠杆菌UT5600细胞表面均得到功能性展示,水解活性分别为(2.8±0.1)U/OD和(2.6±0.06)U/OD。脂肪酶LipA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功能性展示,为后续高通量筛选LipA突变基因文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细胞表面展示 脂肪酶A 枯草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rkholderia sp.ZYB002中lipA基因的敲除对细胞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时韶磊 林红 +4 位作者 舒正玉 刘艳如 李欣 武海龙 黄建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Burkholderia sp.ZYB002菌株不仅能产生大量的胞外脂肪酶,还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结合脂肪酶。对细胞结合脂肪酶的种类进行定性研究,将为开发全细胞脂肪酶催化剂奠定基础。通过分析与Burkholderia sp.ZYB002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的Burkholderi... Burkholderia sp.ZYB002菌株不仅能产生大量的胞外脂肪酶,还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结合脂肪酶。对细胞结合脂肪酶的种类进行定性研究,将为开发全细胞脂肪酶催化剂奠定基础。通过分析与Burkholderia sp.ZYB002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的Burkholderia cepacia J2315菌株的脂肪酶基因家族,推测潜在的细胞结合脂肪酶编码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插入失活Burkholderia sp.ZYB002菌株的lipA基因,筛选出突变体转化子;测定突变体菌株细胞结合脂肪酶的活性,并与野生型菌株比较。试验结果表明,lipA基因插入失活的Burkholderia sp.ZYB002-ΔlipA菌株的细胞结合脂肪酶活性降低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克霍尔德菌ZYB002 脂肪酶LipA 细胞结合脂肪酶 基因敲除 三亲本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内生真菌菌株CSN-4产谷氨酸脱羧酶条件优化
8
作者 陈佳佳 陈烟兰 杨民和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5,共6页
从茶树中分离到一株相对较高谷氨酸脱酸酶活力的内生真菌菌株CSN-4,对该菌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以YPD为基础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每200 m L的发酵培养基:乳糖5 g... 从茶树中分离到一株相对较高谷氨酸脱酸酶活力的内生真菌菌株CSN-4,对该菌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以YPD为基础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每200 m L的发酵培养基:乳糖5 g,酵母膏1.6 g,蛋白胨5.4 g,NH4NO3 2 g,KH2PO4 0.9 g,Mg SO4 0.4 g,谷氨酸钠1 g。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 m L,转速180 rpm,p H值6.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葡萄糖,酵母膏,KH2PO4为3个最显著因素。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谷氨酸脱羧酶酶活力达到98.63 U/m L,是优化前的2.26倍。单因素和响应面结合的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产酶条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内生真菌 谷氨酸脱酸酶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