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5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师范大学鸟类资源空间分布及观鸟研学活动设计——基于自然教育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雨晨 林岚 +2 位作者 刘群 陈昱璇 丁美玲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4期40-44,共5页
鸟类资源及其自然教育研究受到地理学、生物学、旅游学等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我国已有多个高校开展校园鸟类群落结构、鸟类栖息地保护等研究,但针对校园观鸟研学活动的研究仍较少。本文以自然教育为导向,基于福建师范大学鸟类资源调查... 鸟类资源及其自然教育研究受到地理学、生物学、旅游学等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我国已有多个高校开展校园鸟类群落结构、鸟类栖息地保护等研究,但针对校园观鸟研学活动的研究仍较少。本文以自然教育为导向,基于福建师范大学鸟类资源调查,分析福建师范大学鸟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开展观鸟研学活动设计研究。研究发现,福建师范大学校园常见鸟类有10种,隶属5目8科,鸟类资源主要分布在溪源江沿岸的草地、灌丛。研究基于自然教育、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4个目标维度,以初中生为研学对象,设计福建师范大学“一日观鸟”研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资源 观鸟活动 研学设计 自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培养视阈下高师地理与中学地理课程的衔接策略——以城市地理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蒋子龙 杨德志 王强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0-54,共5页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与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地理教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社会需求导向,通过分析地理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及课程设置,系统讨论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及...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与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地理教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社会需求导向,通过分析地理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及课程设置,系统讨论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及其成因。本文以城市地理学课程为例,构建“资源—知识—问题—能力”衔接策略的四维模型,强调通过资源衔接、知识拓展和问题导向,实现地理师范生的能力提升,并提出课程衔接实践方法,以期为课程衔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程衔接 城市地理学 高师地理 中学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地共建野外科学观测台站管理策略探析
3
作者 徐朝斌 林清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野外科学观测台站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探索高校与地方共建野外台站模式,对于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学科建设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制约因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校地共建野外台站在高校科研育人和... 野外科学观测台站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探索高校与地方共建野外台站模式,对于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学科建设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制约因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校地共建野外台站在高校科研育人和地方科技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管理策略分析与案例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剖析野外台站存在的困境和不足,从目标定位、人才引育、智能管理、资源共享、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与保障措施等方面系统分析实践案例并探索管理策略,以期为校地共建野外台站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或借鉴,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配置资源和调整布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校地共建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地理与学术研究之间的碰撞——“追根溯源”话黄土
4
作者 毛学刚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14,共5页
地理学科高度依赖情境,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地理问题。近年高考地理引入大量基于学术研究的学术情境,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一定挑战。本文结合实例,提出高中地理与学术研究碰撞的基本原则:课标教材为基,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注重思维导... 地理学科高度依赖情境,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地理问题。近年高考地理引入大量基于学术研究的学术情境,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一定挑战。本文结合实例,提出高中地理与学术研究碰撞的基本原则:课标教材为基,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注重思维导向,启发学生思考;从实际出发,透彻理解地理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地理黄土相关内容为基础,结合黄土学术研究基本思路,考虑高中生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对黄土成因、特征、成壤和分布等问题进行讨论。本文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黄土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地理思维水平,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材 学术情境 黄土 古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赋能地理研学“天地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5
作者 刘建炜 车云 +2 位作者 段玉山 袁书琪 陈静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5-58,共4页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背景下,地理研学面临实践深度不足、技术应用单一等挑战。本文聚焦低空经济对地理研学的赋能作用,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福建省茶园病虫害监测案例,构建地理研学“天地一体化”实践模式...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背景下,地理研学面临实践深度不足、技术应用单一等挑战。本文聚焦低空经济对地理研学的赋能作用,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福建省茶园病虫害监测案例,构建地理研学“天地一体化”实践模式:借助无人机技术实现高精度数据采集和多学科融合分析,推动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提出,未来需深化低空技术与课程标准衔接,拓展灾害预警、数字平台共享等跨领域实践,推动地理教育向“深层次探究”转型,为新时代技术赋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研学 低空经济 实践探究 无人机技术 研学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就地、就近流动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探索
6
作者 张丹丹 林李月 +1 位作者 朱宇 柯文前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4-845,共12页
人口就地、就近流动的再次兴起是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进程中的新现象,对推进城镇化格局演变与政策优化的意义重大。基于福建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阐明“就地流动”和“就近流动”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县域尺度上流动人口就地流动和就近... 人口就地、就近流动的再次兴起是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进程中的新现象,对推进城镇化格局演变与政策优化的意义重大。基于福建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阐明“就地流动”和“就近流动”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县域尺度上流动人口就地流动和就近流动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各县域的省内流动人口以就地流动为主,就近流动为辅;就地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均衡性,而就近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性较强,具有明显的山海差异和以市辖区为核心的圈层结构特征。2)不同城市的就近流动网络存在规模等级差异:两大核心城市(福州和泉州)的就近流动网络处于“又聚又散”的发展阶段,具有明显的“双核心”流动网络结构,其他中小城市的就近流动网络仍停留在向市辖区集聚的阶段。3)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抚养比,较高的第二产业比例和少年抚养比,以及地处都市圈外促进人口就地流动;较高的第二、三产业比例、工资和教育、医疗水平,较低的少年和老年抚养比,以及位于都市圈内促进人口就近流动;两地间的经济收入、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差距越大,其人口就近流动的规模越大,而两地间的第三产业占比差距越小,其人口就近流动规模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流动 就近流动 人口回流 流动规模 流动网络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语境下中学地理课程的新场域和新要求
7
作者 吴小勇 彭俊芳 袁书琪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49,共3页
低空是当前人类活动所关注的新的地理区域,是人地关系的新场域。在低空语境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和中学地理课程内容要求的更新都与场域的变化相关。区域地理特征的低空认知、系统地理关联的低空综合、人地关系的低空协调等,都... 低空是当前人类活动所关注的新的地理区域,是人地关系的新场域。在低空语境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和中学地理课程内容要求的更新都与场域的变化相关。区域地理特征的低空认知、系统地理关联的低空综合、人地关系的低空协调等,都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涵盖低空场域的地理课程教学具有更高的育人价值和更多的创新机遇。面对低空场域的发展,地理教育界需具备前瞻意识,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语境 中学地理课程 新场域 区域地理 综合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现状、影响因素与策略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王筱琛 卢艺琎 +1 位作者 陈志强 曾月娥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0,共6页
在新高考背景下,结构不良问题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良好抓手。基于科学理论设计高质量的地理校本作业成为地理教师面临的新挑战,然而当前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因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 在新高考背景下,结构不良问题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良好抓手。基于科学理论设计高质量的地理校本作业成为地理教师面临的新挑战,然而当前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因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地理高考试题的问题结构,调查高中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现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学地理教师校本作业编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校因素、教师的态度和意识对编制能力中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教师未系统掌握编制方法是影响校本作业编制的主要内部原因,而学校重视程度和资源支持力度则是主要外因。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校本作业编制策略,以期促进地理校本作业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校本作业 结构不良问题 作业编制策略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演化视角下福建沿海地区渔业经济韧性研究
9
作者 冷韵 韦素琼 +1 位作者 游小珺 任之煌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1,共15页
以福建省沿海地区渔业为例,利用产值和产量对渔业韧性抵抗力进行测算,并结合基于稳健性-抵抗力-恢复力(3Rs)的韧性评估体系和制度演化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渔业韧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解释。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冲击的影响下(2006年超大... 以福建省沿海地区渔业为例,利用产值和产量对渔业韧性抵抗力进行测算,并结合基于稳健性-抵抗力-恢复力(3Rs)的韧性评估体系和制度演化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渔业韧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解释。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冲击的影响下(2006年超大台风、2008年金融危机、2017年渔业产业升级),产值因受生产和供给双重影响波动明显,产量更多受生产影响,对自然灾害的反映更为剧烈。2)台风影响具有区域性,主要影响宁德市区、福鼎市、福安市和霞浦县,使区域产量大幅减少。韧性抵抗力在经济危机和产业转型危机中的表现类似,其空间差异更受历史基础及制度演化影响。3)沿海地区25个研究单元可以分为5类,渔业韧性的空间分布受海岸线长度的影响。每类区域在冲击下的韧性包括稳健性、抵抗力和恢复力的表现存在差异,制度演化的深度也存在差异。合理的制度演化模式能够缓解渔业资源缺乏对渔业发展的制约,增强经济韧性。高韧性区域因良性层叠和转化的制度演化模式而韧性高;韧性逐年变好区域通过对高韧性地区的战略跟随,也实现良性层叠和转化逐步提高韧性;低韧性和韧性逐年变差区域是对原有制度的不断厚化,影响韧性提高;韧性断崖式下降地区采用替代的制度演化模式,渔业不以提高经济韧性为目的,渔业经济韧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经济韧性 空间差异 制度演化 福建省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指向下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发展的时空协调分析——以福建省县域为例
10
作者 施雯婷 孙阳 +2 位作者 王佳韡 林小标 伍世代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03-4817,共15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连接点,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以福建省为例,系统构建符合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特色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福...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连接点,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以福建省为例,系统构建符合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特色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福建省在2010——2019年近10年规划发展下,生态、城镇、农业各功能指向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发展本底水平、时空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功能指向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大差异:生态导向结果为大面积中高值夹杂低值、城镇导向结果为“沿海高低值交错,内陆中低值交错”、农业导向结果自北向南逐渐递增;(2)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福建省全域积极协调发展,各县域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逐年缩小;(3)2010——2019年各功能导向下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加强,呈现良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总体耦合协调度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社会发展系统中的各影响因子在不同功能导向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结果中均具有较强解释力,同时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两系统耦合协调结果的影响力均大于其单因子作用,且都表现为双因子或非线性增强。研究为福建省未来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相关理论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社会发展 时空耦合 地理探测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大食物观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
11
作者 陈桂芳 范政彬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6-40,共5页
地理课程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大食物观为例,依托福建省连江县鲍鱼养殖的案例,系统构建了“一境”“二线”“四模”“融思政”的教学路径。本文教学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将大食物观有机融入... 地理课程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大食物观为例,依托福建省连江县鲍鱼养殖的案例,系统构建了“一境”“二线”“四模”“融思政”的教学路径。本文教学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将大食物观有机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大食物观,提升学生的粮食安全意识,为大食物观融入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初中地理 教学实践 国家安全教育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特性的地理分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成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3-186,207,共5页
福建省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特性具有一定的水平地带性和地域性的分布规律;但其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尚不明显,在不同山地表现不一致。
关键词 土壤腐殖质 地带性分异 福建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与茶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颂恩 《茶叶科学技术》 2000年第2期6-9,共4页
福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发展茶叶生产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从福建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着手,分析了福建地理环境对茶树生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茶叶生产发展必须纳入茶叶“产--购--销”一条龙的茶叶大产业中,并探... 福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发展茶叶生产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从福建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着手,分析了福建地理环境对茶树生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茶叶生产发展必须纳入茶叶“产--购--销”一条龙的茶叶大产业中,并探讨了福建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地理环境 茶业 可持续发展 茶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地理标志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群 林岚 +1 位作者 郑颖玲 文永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26-234,240,共10页
地理标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资源基础,认识地理标志的研究进展尤为重要。通过中文核心期刊筛选关键词,共获得1994—2022年地理标志研究论文921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发文阶段、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主题演变脉络等信息提炼研... 地理标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资源基础,认识地理标志的研究进展尤为重要。通过中文核心期刊筛选关键词,共获得1994—2022年地理标志研究论文921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发文阶段、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主题演变脉络等信息提炼研究进展与启示。结果发现,从文献统计分析看,地理标志研究在2004—2011年发展最为迅速,但从事地理标志研究的作者合作规模小,咸宁学院是高频发文单位,《安徽农业科学》与《知识产权》期刊载文最多。研究热点涵盖地理标志、农产品、知识产权、商标法、世贸组织、保护和乡村振兴7大主题,集中形成于2000—2004年,主题分支丰富但发展周期短,演变脉络特征各异。结合聚类主题与关键词进一步探究发现,地理标志产品内涵、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地理标志与乡村振兴3个主题成为地理标志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综上,地理标志研究是关乎农业经济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需要基于“地方”视角审视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发展,融合地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力量促进地理标志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保护 乡村振兴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福建”
15
作者 陈莹 《福建稻麦科技》 2004年第4期52-53,共2页
本文简述了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意义,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建设“数字福建”中的作用,并就福建省在建设“数字福建”中如何建设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数字福建 信息化发展 福建 技术 趋势 建设 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地理学革新的枢纽
16
作者 朱鹤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文章针对地理学现状,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其含意不止这两分支学科的知识融合,更重要的是从中萃取文理融合思维。而文理融合思维成为地理学创新的枢纽,在3个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地理学新定位为本体文理交叉的基础应... 文章针对地理学现状,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其含意不止这两分支学科的知识融合,更重要的是从中萃取文理融合思维。而文理融合思维成为地理学创新的枢纽,在3个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地理学新定位为本体文理交叉的基础应用学科;树立本体文理交叉科学观提升地理学人的学术素养,创新地理学高等教育意在培养新型的文理思维融合的地理学人才,三方面革新主要植根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深度融合。由此地理学成为一个包括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内许多问题无法替代的学科,以独特的魅力学科挺立于科学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深度融合 文理思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丘陵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建省屏南县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雨欣 戴文远 +1 位作者 陈娟 林雨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19,共9页
[目的]研究闽东丘陵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其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与重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闽东地区的屏南县为例,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09—2019年屏南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 [目的]研究闽东丘陵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其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与重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闽东地区的屏南县为例,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09—2019年屏南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演变影响因素。[结果](1) 10年间屏南县乡村聚落数量与规模仅有小幅增加,不同等级聚落中以大型聚落的面积占比最大,但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张均以小型聚落为主,聚落空间整体上变化不大。(2)乡村聚落整体形态演变由规则趋向复杂和破碎化,但在县城周边地区存在聚落连片的趋势;乡村聚落单体形态以点状为主,数量占67.84%。(3)乡村聚落空间呈弱集聚分布,整体为中部集中,四周稀疏的分布格局,但10年间县域中南部聚落分布日趋集中;受地形控制,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并具有低缓坡度指向性。(4)地形起伏是控制屏南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与规模演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但近10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与交通通达度的提高成为新时期驱动屏南县乡村聚落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结论]屏南的自然因素塑造了乡村聚落基本空间格局,区位与社会经济因素是推动乡村聚落规模持续扩张的动力,自然、区位、经济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乡村聚落的进一步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演变 影响因素 屏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岸沙地5种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伟 叶功富 +2 位作者 岳新建 刘海 黄志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4-212,共9页
[目的]探明福建海岸沙地不同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机制,为海岸带防护林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种主要防护林为对象,分别为次生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 [目的]探明福建海岸沙地不同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机制,为海岸带防护林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种主要防护林为对象,分别为次生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和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s fatty acid, PLFA)比较了不同防护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1)海岸沙地不同防护林土壤中共检测到18种PLFA生物标记,在尾巨桉和次生林中种类最多,湿地松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最少。(2)土壤总磷脂脂肪酸、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含量均表现为尾巨桉和次生林较高,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较低,土壤真菌含量为尾巨桉林最高,丛枝菌根菌含量为次生林最高,真菌和丛枝菌根菌含量在其他防护林间无显著差异。(3)次生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4种人工林。(4)土壤pH、细根碳氮含量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以及凋落物木质素/氮和细根碳氮比。[结论]不同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中引种尾巨桉和乡土树种,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沙地 防护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研学旅行的“四个度”——以福建省三明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谋雨 刘恭祥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7-48,56,共3页
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立足于生产生活实际,契合当地乡土,探索与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相关的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力求从知识广度的拓展、思维深度的探究、实践效度的提升与研学高度的推进,构建与完善学生地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地理技能,落实学生... 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立足于生产生活实际,契合当地乡土,探索与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相关的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力求从知识广度的拓展、思维深度的探究、实践效度的提升与研学高度的推进,构建与完善学生地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地理技能,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及形成新时代新时期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思维深度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三维场景赋能地理教学--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锦淮 车云 +1 位作者 袁书琪 曾庆宝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6-59,共4页
神经辐射场(NeRF)是一种面向三维隐式空间建模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直观生动地呈现地理课程内容。本文以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为目的,使用无人机采集福建土楼影像,利用神经辐射场生成的AI三维场景,并将其运用于“地域文化与城... 神经辐射场(NeRF)是一种面向三维隐式空间建模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直观生动地呈现地理课程内容。本文以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为目的,使用无人机采集福建土楼影像,利用神经辐射场生成的AI三维场景,并将其运用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的可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三维场景 神经辐射场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福建土楼 地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